第七八五章 章惇奏對

章惇被官家召見,已經是所謂的凱旋歸來後的第五天了。

這不是說官家有多忙,以至於連功臣都顧不得接見,也不是官家對章惇有什麼意見,而是整個告祖先的流程需要完成。

“子厚,煩擾了吧?有些程序是必須有的,朝廷需要這種儀式,儀式感也是朝政的一部分,況且這樣的儀式是有利於一些朝政推行的······”

官家的直接,章惇是熟悉的,就跟在講武堂閒聊時一樣。

早先都也探討過這些繁文縟節的事,大家也好像對此有了一致的認識,也正是官家這種說法。這就是禮,必要存在的禮。

“子厚,此次南征,你很不錯······”

多麼隆重的儀式,都沒有這句話讓章惇踏實。就章惇而言,此次南征有很多事都是有些先斬後奏了,甚至有僭越的嫌疑。

有了官家的這一句話,章惇算是徹底放心了。

“臣有些放任了,還望官家責罰······”

“不,你做的真的很好,不管朝臣有何種議論,對於朕來說,沒有比你的做法更合適的。”

趙曦對於自己親近,或者特別看重的人,奏對的形式很隨意的,甚至跟平等聊天都差不多。

“說說吧,什麼感覺?”

官家的這問話,跟太子的問話類似,只不過問的側重點不同。

“恕臣直言······”

“無妨,就當是朕與你在講武堂閒聊吧。”

“官家,最終會談結束時,二皇子讓臣帶話,說:孤都明白,孤不會令人失望······”

說完這句,章惇就等着。對於是不是官家的謀局,章惇一直疑惑,種建中說半天他也是沒鑽出來。這時候,能有這樣的機會,章惇又怎樣會放過。

他知道,官家那幾乎達到極度的自信,不會迴避這個問題。

“子厚,你是不是也有什麼想法?”

趙曦看了看章惇······這是個率真的人,倒也真敢問。

“官家,也不是,最後二皇子有句話,讓臣有了些想法。二皇子說:市易或許是個好辦法······因此,臣才以爲,官家早有謀劃,將工坊城淘汰的一代、二代火器出售,裝備那邊的實力,採取逐步蠶食的方法,最終完成如馬援一般在安南立銅柱,完善荊州象郡無缺······”

章惇的大膽是出了名的,有些忌諱和禮教,章惇的個性裡,似乎跟這個時代都有些脫節,嚴重程度連趙曦都比不上。也是,一個跟自家族叔小妾勾搭,出身又被人唾棄,不服禮教也是理解的。

“朕並無此意。這麼說吧,縱觀歷史上的改朝換代,多數是自北向南的。不管是周武滅商,還是秦皇一統,以及後來的魏晉、五胡亂華,一直到前隋大唐,都是自北向南的。”

“所以,朕從來不覺得南邊會對國朝有多大威脅,反倒是北邊。北遼腐朽,而再往北的那些蠻族,由於生存條件艱苦,也造就了他們的特性······不畏艱難。”

“朕之所以在發生這般事件後,仍然留他一命,其實是出於他既然自命不凡,就給他一個闖蕩的機會,也是爲我大宋留一條後路,以備不測。”

趙曦這樣說,可對於章惇所說的那些,倒也有了些興趣。不過,這事需要留在後面······能不能立足纔有資格獲得支持。

“官家此言,是彝叔所揣度的······”

“你們相互說這些?”

“也不是,種彝叔大局觀甚好,有些事臣多於他商量。彝叔是見臣糾結,便如此分析了。”

“爾等以爲,他能否成事?”

“官家,恕臣直言。臣以爲,就憑現在的實力,恐難以擴張。臣沒有糾結那人頭是否是段廉義本人的。是臣以爲,從善闡城逃出時,段廉義應該席捲了大理王室的珍藏,那將是在安南境內立足的基本。”

“況且,隨行的軍將,也多是大理王室近衛。臣當時一直考慮這是官家謀劃,所以擔心硬致死段廉義不利於立足······”

整個過程,章惇相信官家很清楚。在查驗功勞時,不管是太子還是內閣、兵部、樞密院,都忽略了段廉義人頭這事。

讓官家猜忌,不如如實稟報。章惇瞭解官家是怎樣的人。

“無所謂,段家人也就是個段家人了,是出家還是逃亡,對國朝而言沒有區別。目前鄭介夫與敬亭在大理還算控制的住。死不是唯一的辦法。”

“況且,在此事上,皇后和太子也都寬容,並沒有要求怎樣做,甚至到處說情,讓朕放手…~恐怕太子也問你了吧?”

趙曦見章惇要解釋,便擺了擺手說:“你們忠於朕,是因爲朕值得你們付出忠誠,但朕不至於細微到你們無所不言的地步。”

“你跟太子,那是你們交往的情義,跟忠於朕不衝突,沒必要跟我解釋。”

“其實,對朕而言,如此這般處置一個有才華的兒子,又何嘗容易?只不過,朕不希望大宋皇權更迭像前朝那樣,充滿血腥。”

“雖然朕並不一定要求長幼有序,但大統的繼承,還是以國朝的發展需要爲標準。相對於太子,他還是太激進了……”

這是趙曦感嘆,章惇自然不會隨便參言。隨便不是無所顧忌,宮牆內的事,不是臣子該摻和的。

“不說了,這次大功,朝廷該賞。朕想問問,你有何想法?”

“官家,臣遵旨…~”

這能提要求嗎?章惇還不至於那麼傻。情義述完了,很明顯現在是君臣了。

“這過了年,就該着換屆了,不僅僅是參政議政的更換,內閣大臣也都有了退意……”

“朕以爲,此事不宜調整,所以,對爾等功臣的封賞,朕想暫時不做,待換屆之時再一併處理。”

“這次南征軍在安南的行爲,確實是有些非議,也正好趁這個機會冷一下…~”

這種事不能打啞迷,趙曦把話說在頭前,是避免將帥心生怨恨。

“其他人的工作你來作,朕的要求是,將士們的心不能寒了,朝堂的非議也得照顧。”

必有後話的話趙曦沒說,看看鄭俠現在,就應該明白,爲朝廷的背鍋了,厚報是一定的。

況且,這話要是章惇聽不明白,就該着找豆腐撞死了。

第九五九章 大清剿第二五一章 此事蹊蹺第八七五章 幌子第九五八章 北遼皇帝早逃了第五零一章 把疏奏帶回去吧第三九七章 我想要大理第七九一章 微服私訪(五)第四零九章 我要見上國皇帝陛下第三一三章 出征和十殺令第八零一章 微服私訪(十五)第五百章 面授機宜第五四五章 來了就別想離開第九零五章 文章哪有尋常事第七九二章 微服私訪(六)第九五八章 北遼皇帝早逃了第六六一章 治病於初起之時第四八六章 釜底抽薪第七二六章 演戲要演足第八九四章 嘗試性作戰的結果第七一一章 重點是如何進城第七八六章第三四四章 不被理解的軍令第七二零章 各方的反應第二八五章 霸道和王道第四四二章 家天下 共天下 公天下第二五八章 選擇第三零二章第六零二章 官制(中)第五二七章第三八一章 大械鬥第八九四章 嘗試性作戰的結果第四五九章 吳充的無妄之災第三九五章 司馬光的悲催第一三二章 授印宴第三六章 無非是錢的事兒第六二四章 完美的作秀第七七三章 趙曦之意第五一五章 這算屁的大捷(下)第八四五章 海軍護航啓航第二二九章 改造第四零三章 文武的認知第一七八章 就是故意的(第二更)第八三九章 唯變化永恆第八一九章 舊事重提第七零七章 朕是要滅掉西夏第一九零章 格局決定做法(第四更)第三五七章 遍地狼煙第八四五章 海軍護航啓航第五五五章 暗戰第五四四章 使臣第八七八章 攔截第九百章 另一種推演第六七零章 說話的方式第六零四章 三級制衡第三五零章 談笑間灰飛煙滅第三六七章 拒絕禪讓第七六章 一槍撂倒第五八五章 見仁見智第六四零章 怎麼會是這樣第六八章 沒死第四六三章第四五八章 死保呂嘉問第八二三章 爲難的事第六三八章 先禮後兵的禮第二八二章 果然不出所料第十五章 你們也玩這個第六三章 初臨朝堂第八八章 換個說法第四四一章 想一出是一出第三四五章 不準備放走第四四六章 真心不爽第九四四章 不讓遼帝專美於前第九三章 誠實是美德第五五零章 會有活着的西夏人嗎第八五九章 一言定人生死的感覺不好第八一七章 宗親新規第九一章 第一次論政第六六六章 稚圭,別執迷了第三九章 徐才人自縊了第一一五章 太子成人了第六零七章 人事(上)第七三三章 此事休要再提第九五七章 大勢已成第五九七章 滿朝堂爛泥第四六一章 憤怒第五六七章 條款第六零二章 官制(中)第七七四章第四六七章 很失望第二二七章 不留隱患第五四三章 最擔心的第十三章 九連環解出來的進學第七四四章 這樣就挺好(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二二八章 拷問良心的機會第六一章 幻想國度第八四九章 石油引發的第四七六章 丟人現眼第三百章 這纔是就緒第五三章 都挺意外第七九二章 微服私訪(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