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四章 郊迎

新船新方式,確實讓將士們有了新感覺。哪怕是種建中、折克行、王舜臣都是北方人,這一路運送都沒有感覺到任何不適。甚至將士們在船隻上,完全就可以說是休整。

對於近衛的這幾人,算是第二次南征了,前後兩次走漕運,所體驗的大不相同。

“鄭俠鄭介夫被朝廷任命爲大理總督了,高敬亭就任大理軍司理,主導整個大理軍務······”

沿途上,驛站可以將朝廷的抵報在任何地段傳遞到運兵船上。章惇也接到了朝廷的明發抵報。

“這總督是何官職?幾品?軍務司理又是什麼官職?”

都是一個戰壕裡作戰過的戰友,大理還是大家一同打下來的。所以,章惇說起時,就多了份關注。

“總督相當於一道的主官,朝廷議定增加議政五人,大理道,河西道,銀夏道,均增補爲議政了。敬亭資歷還是淺了些,河西道和銀夏道的軍事主官也都進議政了······”

章惇早就是議政,他不關係這個。他關心的是,這次他們南征的封賞。

雖然這次也是滅國,章惇也知道,這是沒辦法跟平滅西夏的戰功相比。之所以跟大夥說大理的事,就是想讓大家有個準備。

章惇也是想從高敬亭的任命上,看看朝廷對他們這批人會如何獎賞。

看來賞是有賞,中規中矩,並沒有特殊處。高敬亭算是低配高職了,一個不是議政的一道軍事主官,確實算是擢升了。

相比老護衛營的校尉,他們近衛的五大校尉資歷確實淺了。老護衛營的四大校尉,在西夏平滅後,全部遞補了議政······

不過,從高敬亭的任命也可以看出,換屆時,高敬亭進議政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也就是他們幾人也應該不低於這個吧?

“敘功的奏摺······朝廷也該收到了吧?”

章惇像自言自語,又是在問話。

“大帥,南征軍敘功,是在安南結束之後,而敬亭兄主大理軍務的奏摺,是在我等離開善闡府時就上奏了······”

“大帥,其實,在末將看來,大理的情形,也就敬亭兄可任,我等幾人都不合適。”

章惇又如何不清楚?只是,各位將軍的賞賜,是他得到朝廷封賞的風向標······

在揣度和期待中,運兵船已經進入了汴河,汴梁就在眼前了。

當看到所謂郊迎的場面時,章惇就撇下了自己琢磨的那些思想······官家是明眼人,倒是自己想多了。

太子着冕服,攜內閣諸位閣老,朝堂文武,在汴梁城外二十里鋪列陣郊迎。說實話,這是南征軍沒有想過的大禮。

這是等同於平滅西夏郊迎大禮的儀仗。

“奉聖旨,太子迎南征大軍凱旋······”

汴河城外的碼頭,按品級,分秩序停靠着浩浩蕩蕩的馬車,所有馬車都是裝飾過的,原本單調一色的馬車,這時候五彩繽紛,把整個碼頭自然的帶進一個鮮豔的世界裡。

船隻還未停穩,章惇已經帥衆將跳下,整飭盔甲,以軍禮向衆朝臣致意。

隨後,整個郊迎的儀式纔開始了······

也就是在這一刻,章惇就需要交出兵權了,整個南征軍將有樞密院會同兵部接管,分別予以安置。

而章惇,這一次所謂主帥,是需要入太廟,齋戒三日後告祖先以宣告功績的。

章惇先是與太子共乘太子的鑾駕,在到了御街後,則是由太子牽引,章惇騎馬,誇街而行······

上一次章惇是跟在各路大軍的主帥身後的,感覺還不是那麼明顯,這一次自己卻成了唯一的主帥,整個汴梁看熱鬧的子民,不管出於何種目的,總是把所有的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了。

章惇有些恍惚。不知是因爲早年大宋沒有這樣的勝利,還是說這樣的大禮是因爲滅國之戰纔有的。章惇也知道,在前朝,將士凱旋就是如此隆重,可在國朝,文武的差別,不曾記載着如此聲勢的凱旋儀式。

官家即位,改變國朝文武的差異,提升武將地位的做法,是從方方面面的。就這樣的迎接儀式,讓人所感受到的,章惇敢相信,此事若是隨機的問些路人,軍伍或將是他們優先的選擇。

章惇不是迂腐的文臣,相反,他對官家所說的王道基於霸道的說法深以爲然,也是一直奉行的。也就對官家這些有意無意的做法認可了,也就自然的享受這種真正的衆星捧月的禮節了。

於是,時不時的,每過一段,章惇都高喊着敬禮,率領衆將領,以軍禮致意整個汴梁。

他真不是有意,或者說是此情此景讓他自然而然的反應。

這一次,是代表着新生將帥,也同樣表現出了與往日凱旋不同的做法······即便是平滅西夏時,由於主帥都還是老帥,也沒有這種與汴梁百姓互動的情形。

互動,是最能帶動人情緒的,更何況還是這般隆重的誇街儀式。南征軍把整個汴梁整沸騰了······

眼看就要到宮門了,也遠離了汴梁熱情的百姓,喧囂遠遠的拋開身後,終於安靜了。

Www● t tkan● c ○

“章帥,他······他可還好?”

太子等了一路了,從共乘時,他就準備着問話,似乎是照顧章惇的情緒,忍了,誰知道一直讓他忍到宮門前。

本以爲問這些話的機會,會是誇街時,誰知道熬到現在。

“呃······殿下,算上臨時招募的,應該有五千之衆,熟知我朝的練兵之法,章惇以爲,固守郎頌、高邦之地應該無礙。”

“即便是功虧一簣,安南也不敢肆意妄爲······他們不確定朝廷的意圖。”

其實就是一瞬間,章惇就決定實話實說了。

太子問的是:他可還好,就說明,太子對於南征軍在安南的做法是清楚的;其次,官家之所以讓太子出面郊迎,其實是存在讓太子在自己這裡得到一些消息的意思。

再說了,章惇與太子交好,也沒必要在這些小事上隱瞞。

至於將來好不好,在於朝廷,而不是那五千的烏合之衆。

第七五五章 太子遇襲第二七章 童英宴散第七一章 被坑了第四六九章 槍頭趙允弼第二一三章 炸開這道山樑第八二四章 真相不重要第二六九章 一念定性命第七七章 也或許是天倫第三章 不算太傻的老爹第四零八章 試試何妨第八五三章 胡蘿蔔的指引第一一四章 成婚前的教授第五零二章 幌子第二八章 玩到御膳房第四八六章 釜底抽薪第九四五章 推進第二四四章 因傷致仕第二九五章 約鬥第七二二章 撤第一五五章 殺不是唯一手段第九六零章 故意留下的後門第一六七章 全亂了(繼續五更,第一更)第八二五章 說不清第六九三章第七九五章 微服私訪(九)第八三一章第二二章 童英宴(一)第八六五章 北遼來使第六四八章 提留第四八零章 可以殺第三四二章第十章 國事豈是兒戲第八七零章 商業立法第五一六章 隨便你們說第八七二章 立場第八四八章 火油蒸餾作坊第二九四章 戰爭與需求第三七二章 殺第二五七章 什麼怪事都有第五九五章第一七九章 沒準備妥當(第三更)第四八九章 到底在建什麼第六九四章 不得已的選擇第八五五章 南瓜的疑惑第二零九章 筒車可行(第三更)第三八四章 趙曦的手段第五九章 撥弄撥弄就火了第一四八章 不願做看客的殿下第七二六章 演戲要演足第一一八章 據理力爭爲出征第九二八章 耶律乙辛的反擊第五二九章 彈劾第六三章 初臨朝堂第七三五章 打一下就知道了第八六零章 宗澤的見解第五八四章 他們有了信念第五八八章 王安石也有昏招第三九九章 推演第二五章 童英宴 (四)第八一一章 新舊內閣第六七五章 官家跟大家的不同第五七一章 添柴火第一九二章 一鍋燴(繼續五更 第一更)第六六五章 真正的萬衆一心第二八五章 霸道和王道第六四九章 入夏第三八八章 陛下大行了第七二五章 被包圍了第五七三章 比鬥第一九六章 算誰的幸運(第五更)第五一四章 這算屁的大捷(上)第三一五章 秦州第二五九章 臉打的很疼第四七七章 蠱惑第四九一章 各懷心事第一二九章 演習之外的事第七一八章 官家曾說過第二三九章 殺無赦第八七八章 攔截第三六一章 爹是兒子背後的山第一五七章 國朝需要銅第七八零章 有意的一追一逃第一一零章 這算是了結了第五七七章 大棒和甜棗第九章 和一手好稀泥第三六二章 不得已而爲之第四六六章 王安石打人臉第七零六章 怕了第二一零章 精神宣揚(第四更)第三零一章 帝王和相公的挫敗感第三九六章第七十章 騎行第七八一章 孤都明白第六五三章 還是貿然行事嗎第七零二章 官家昏聵了第一九九章 錢幣價值(第三更)第七二零章 各方的反應第二二零章 這就是馬車第九三九章 醫療點還是安置點第三六五章 這就是囂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