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三章 官家大才

南征軍在廣南西路,便接到了朝廷的詔令。

沒有詢問在安南的過程,只是帶來了各種文書,是南征軍借漕運渠道回朝的文書。

章惇知道,整個南征軍的詳細奏報,除了自己撰寫的,監察衙門、皇城司,各有表述。

朝廷詔令無異議,就意味着他這一趟遠征,算是過關了。

大軍到了江南,纔有了漕運的船。

如今的大宋軍卒轉運,沒了轉運使這差遣,全部由地方州府的軍務衙門安排。

軍務衙門,也叫軍務司,隸屬於樞密院、兵部和地方州府三方共管的衙門。

取代了原本團練使的職能,負責訓練民夫,聯絡駐軍,安置退役軍卒,招募新兵等事務。

大軍轉運也由軍伍司協調漕運和軌道。

並且,軍務司在地方是兵站的主管衙門。

這樣使國朝的軍伍,真正的成了一個獨立的體系,最起碼在地方,僅僅是聯絡,不再受地方管轄,也就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意外。

趙曦設置這個衙門時,是借了後世的體制。

就比如刑恕,就屬於襄州的軍務使,主管一州軍務。

當然,不能因爲刑恕的錯,就否定了這個體系,相比早年的轉運使制度,軍務司的常設,首先提升了武將的地位;其次,是解決了國朝戰事協調溝通不暢的難題。

就比如現在,當南征軍抵達江南時,漕運的運兵船隻已經滿滿當當的停靠在杭州的漕運碼頭。

“終於不用大象身上晃盪了,晃盪的某骨頭都軟了……”

雖然坐船王舜臣也不太喜歡,可大象實在是不想再坐了。

剛開始時的新鮮感,剛過了廣南西路就煩了。

“新船?”

章惇是南方人,一眼就看出這運兵船隻的新舊。

或者說,這些船隻進河都不足三月。

“大帥還不知道吧?現在的漕運已經不是朝廷主導了。就這些個運兵船隻,送了大軍以後,回頭就改裝成貨船或者客船了。”

“這一次運兵,杭州需要三年不從漕運航道拿分紅,而朝廷也將如數減免杭州稅入……”

“如此運兵,地方州府可願意?漕運東家也願意?”

以前運兵,是由轉運使衙門組織,不管是抽調民夫,還是徵用民船或者官船,那都是有朝廷的法令做基礎,自願不自願,都沒得選擇,只能執行。

所以,在運兵時,不管是船隻,還是運營途中的各種伺候,大多數是能省就省,甚至軍卒吃不飽,軍糧摻些砂石,那都是常事。

更有甚至,還出現故意使用漏船,將將士們停留在漕運通道上,然後跟官府坐地起價的情況。或者說是地方州府夥同漕運剋扣軍糧,踐踏將士的事多有發生。

現在都改爲民運了,或者說是半民間,半朝廷的方式,會不會比以前更糟糕?

“好叫將軍知曉,轉運兵員,對於地方州府而言,是記錄在案的不說,也同樣是地方州府的政績,特別是下官作爲軍務司的政績。”

“只要一年有這樣一次轉運,不出差錯,下官今年的吏部考評上等是肯定的。並且,只要州府承擔一次大軍的轉運,朝廷會給與地方州府一定的稅入提留,這對地方州府而言是天大的好事。”

“至於漕運東家······地方州府對航道有管轄權,在漕運那裡有份子,承擔一次轉運,交好州府衙門不說,州府還三年不分紅······這樣的好事,有人搶着幹。這大運河的漕運可不是獨一份······”

在軍務司嘴裡還吧嗒着,感覺挺惋惜的。可不吧,這樣的好事,都讓狗日的商賈賺了,州府雖然也得利,哪有商賈賺的多。

朝廷是大氣,做事厚道,否則就是讓他們這些商賈免費轉運將士,也不敢有人說什麼。畢竟航道識朝廷的。

“你是說航道上有資格運營漕運的很多家?”

“也不是好多家吧,三五家總是有的。還是分節段的,能拿下大運河全程的,聽聞只有驛遞行是貫通整個大運河航道的,其他的都是分節段的。”

“就比如這次轉運,運通商行只負責轉運到徐州境,接下來將是京東路的商社接應,並轉運大軍進京······”

將士們在登船,看着這迎風飄揚,無邊無際的風帆,章惇招呼軍務使一起坐定。章惇心裡可不僅僅是軍務,他有想法,所以,對於朝廷的新政,他需要更多的瞭解。

“爲何驛站不承擔轉運?那樣不是更省事嗎?”

“章帥,若驛站那邊要承擔這事,地方州府就沒什麼事了。這是我杭州府尊爭取過來的。”

“下官聽聞,就承擔將士轉運之事,在朝廷也是有爭論的。大運河沿線的地方州府,還有這些商賈的背後,可就在朝堂掰扯······”

這軍務司也是個棒槌,真當朝廷還是以往的朝廷呀?還在朝堂上掰扯?

“下官聽說,最後是官家下的令,說是首先讓地方運營方承擔,驛站因爲朝廷的份子比重大,官家不讓與民爭利。”

這在國朝算是舊聞了,也就是大軍出征,纔對此不瞭解。這軍務司算是逮着聽衆了,嘚不嘚嘚不嘚的跟章惇等人白呼了很久,甚至連午飯都是在船上進的。

直到所有將士妥當了,軍務使才與猶未盡的離開······

“大帥,朝廷怎樣能允許這般轉運?商賈重利,一旦因利而耽誤轉運兵員,豈不是會貽誤戰機?”

種建中想不明白,特別是涉及到這類事,腦子就有點糊塗了。不過,他見章惇好像瞭然在胸的樣子,就討教了。

“彝叔,你不專此道,不明白也說得過去。說深了你可能會更糊塗。我叫簡單的跟你說吧。”

“這樣的方式,朝廷相當於把大運河變成了軌道,也就是說,這個航線是朝廷的,商賈只是用撲賣的方式,買下了在航線上運營的權利,可能還有年限限制。你說,他們誰敢忤逆朝廷?”

“還有,朝廷因此丟掉了漕運衙門那些蛀蟲的包袱,在不用出一分錢供養那些蠹蟲,反倒多了些許收益。”

“最重要的是,徹底改變了漕運航線雜亂無序的現狀。地方州府爲確保收益,必須每年拿出一部分收益來,用於清理河道,也能確保漕運的河道進入一個良性運營的軌道······官家確實大才!”

漕運改革,在出徵前就已經聽說了,這時候章惇纔算是徹底弄明白。

第二一八章 麻煩來了第三九一章 有點想王安石了第三一九章 折家的聽調不聽宣第九五四章 突破防線的意外第八零八章 君王需要腹黑第一三六章 太子殿下的詭異第六一四章 官家又夾私貨第二二八章 拷問良心的機會第四二三章 說得過去第八一章 認命和不認命第九一四章 無禮第五三四章 狼煙起第九一一章 條件第八五章 後續第三四八章第二七七章 姑且的做法第九零九章 想法第四四二章 家天下 共天下 公天下第三九一章 有點想王安石了第八五章 後續第四六零章 坑隊友的薛良孺第三十章 怨念期盼的蛋糕第六一九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一九八章 搞了個毛線(第二更)第三九章 徐才人自縊了第一八五章 徒木立信(第四更)第二八五章 霸道和王道第九四三章 首戰告捷第一七三章 捷報(第二更)第六五章 我就看着你第二八零章 往死裡坑第九一八章 變化第四五五章 情況很嚴重第六九七章 讓他們見識見識第三八三章 文彥博難了第九二章 護衛營地第一一一章 讓他真死去第九四六章 話已至此第九六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七三章 捷報(第二更)第三二零章 第一槍第五七七章 大棒和甜棗第八八三章 普查第二五二章 誰來背鍋第六三二章 誰告訴朕怎麼回事第三一三章 出征和十殺令第七百章第六一七章 又一個驚人之舉第四六三章第五五零章 會有活着的西夏人嗎第四六四章 意外第三四五章 不準備放走第九三七章 舊事第七百章第一三四章 糜爛的廣南戰局第三六五章 這就是囂張第二二零章 這就是馬車第三八三章 文彥博難了第五八二章 原來如此第四九七章 事事煩心第五零六章 借力借勢第三九七章 我想要大理第三五零章 談笑間灰飛煙滅第四一二章 典籍背後第六八零章 終於等來危險了第八八六章 不臣第一八七章 共與不共天下(五更第一更)第四二七章 大宋講武堂第五章 鞦韆繩斷了第六三八章 先禮後兵的禮第三七八章 算不算內鬥內行第六七二章 王韶的決定第四三八章 官家的道第五八四章 他們有了信念第六一八章 第一次議事第一五五章 殺不是唯一手段第八七三章 追擊第六二二章 又捎帶其他目的第七六八章 都是做給人看的第二三零章 護衛營的新任務第一一八章 據理力爭爲出征第七零一章 官家的風傳第五八一章第三四六章 時態和態勢第四九七章 事事煩心第一四二章 吾乃趙曦第六四一章 招人恨的王安石第七一九章 高遵裕部危險了第一五七章 國朝需要銅第六七一章 就是這麼自信第三二二章 思想武裝頭腦的軍伍第九四四章 不讓遼帝專美於前第六八七章 唯一的辦法第五七零章 韓琦的做法很臭第六零八章 人事(中)第七三一章 大謀局的形成第五四五章 來了就別想離開第十三章 九連環解出來的進學第一六零章 聲東擊西第九零五章 文章哪有尋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