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四章

工坊城的火器賬目沒必要繼續看下去了。

在看到早期火器的相關記錄時,趙曦已經明白了蘇頌覲見一次的意味。都清楚了······趙曦一時真有點無措。

雖然還沒有證據,還不能把所有的關聯銜接起來,可這個事件的方向應該大致就是這樣了。

二子,乃是段氏所出,出宮後先是在汴梁歷練,然後南下,於荊湖路停留,趙曦一直以爲二子是想着解決荊湖一帶的混亂,看來事與願違。

趙曦想起當初朝廷改變舊制時的幾次民間推動,朝臣以爲是他在幕後,而趙曦一直在揣摩背後的人是誰······

這一次看似無跡可尋的太子遇襲事件,之所以讓趙曦失去判斷,是趙曦感覺到了與前期事件的一些相似處,讓趙曦從心底的不想往這個方向考慮。

然而,事實並不由他所願,也不是迴避就可以真的避免的,事實會讓他不得不承認。

王中正不明白官家是怎麼了,見官家有點沮喪的丟開了那些賬本,沒說一句話,就那樣徑直向內苑而去。

這時候王中正知道不能叫儀仗,官家在考慮事情時,就喜歡這樣。

儀仗一溜在趙曦身後跟着,烏泱泱的向內苑。

趙曦有一時的衝動,想去問問段氏,路過一半,趙曦卻轉道了。

不用想,這一次到成都府宣旨的內監,應該是二皇子少時的大伴······趙曦有點揪心,真的揪心,揪的很疼。

趙曦的本身,並不是這什麼帝王,雖然也從片言隻語中對宮闈有過了解,來到這個時代也實際經歷了所謂的宮闈。

可在趙曦執政後,或者說成爲大宋,成爲這個宮牆內的主人後,趙曦並沒有循舊例去管理宮闈,甚至還一直左右着滔娘對宮闈的管理方式。

一定程度上,趙曦是將宮闈跟整個大宋的士族看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領先於士族家族的方式,給與宮牆內所有人一定的空間,像管理公司僱員一般去管理內苑的。

所以,不管是滔娘,還是段氏、蘇氏,所有的子女,趙曦並沒有全數集中由滔娘撫養······

結果還是出事了!

“滔娘,朕是不是不是一個合格君王?”

從來沒有過的沮喪,趙曦都不是說自己就比朝臣聰明多少,而是他多了千年的見識,從自己還是太子時,就一直明裡暗裡的與整個大宋的士族,大宋官僚,大宋的陳規陋習再鬥爭。

幾十年過去了,趙曦沒有大範圍舉過屠刀,也沒有跟士族敵對,硬是不斷的謀劃和借勢,成就了今日國朝蓬勃的生機,強盛的國力。

然而,在太子遇襲事件的來龍去脈在趙曦腦子裡形成的一瞬間,他是真的感覺沮喪了。

趙曦的認知,真的不是一個君王的思維,這個時代的幾十年,並沒有能讓一個已經成型的世界觀、價值觀有多少改變。他還是一個凡人,一個來自後世特別憐惜這個時代的凡人。

帝王的無情,在趙曦心裡沒意思痕跡······這是他內心沮喪和無措的根本。

“三哥,何出此言?”

滔娘能感受到三哥今日不同於往日的情緒,說不清楚,可這樣的三哥讓他更覺得親近。

“三哥,不管是孃舅家,還是與妾身接觸的誥命,以及妾身道聽途說的閒言碎語,整個國朝無不在讚頌三哥。”

“國朝之所以有今日之盛況,全來自於三哥的謀劃。從三哥還是東宮時,滔娘是一直陪伴着三哥,也見證了三哥讓大宋強盛的一切。”

“雖然說有些話對先祖不尊重,可在滔娘心裡,三哥的功績即便是太祖太宗都不能比。”

滔娘不知道自家男人因爲什麼沮喪,但這種情緒不應該出現三哥身上,這是滔孃的認識。

很小的時候,滔娘就在宮裡,先帝一直就是這種表情。

那時候,不管是宮內還是朝堂,甚至大宋的邊疆,全都是亂的。

姨娘也經常是長吁短嘆的,可每當先帝到了慈寧宮,不管是先帝還是姨娘,都是儘量裝着無事狀,可滔娘很小就懂得那時候的宮內都不快樂。

是因爲三哥,從三哥懂事起,不管是姨娘還是先帝,長吁短嘆就越來越小了。甚至很多時候,姨娘和先帝都會私底下議論三哥,滿心的欣慰。

三哥沒有令他們失望,沒有讓朝堂失望,沒有讓整個大宋的子民失望。

自政和年以來,國朝的變化是每個大宋子民都能體會到的。

滔娘雖然是想用誇功的方式讓三哥振作,可沒有一句不是事實。

三哥從來就不是個服輸的性子,這麼多年過去了,每一次與朝臣還是外族的交鋒,最終勝利者總是三哥。

趙曦有點愣,不是因爲滔孃的誇獎,而是知道滔娘想偏了。

“朕不算個好父親!”

“官家,是兒子惹你不開心了?”

滔娘連三哥都不叫了。現在大統的繼承人,並未成爲定數。

“官家,婦道人家不應該摻和朝政,但是,滔娘卻也知道,兒子如今參政,也是被內閣大臣認可的。”

“不管是呂家人還是韓家人,都跟孃舅家帶過話,內閣的諸位老臣對兒子的很多建議都讚頌了。”

“這一切都源自官家的教導,而皇子出宮歷練的做法,對於皇子的成長效果,這是有目共睹的。”

“兒子有時候進宮請安,禮數上也未曾不合意,就是宮內的下人,也都是以禮相待,很有官家當年的風範……”

滔娘本來是想闡述兒子的不凡,結果越說越興奮了。

當孃的,只要說起兒子,總是有說不完的話。

唉……趙曦很無奈。

太子遇襲事件,是處於保密狀態的,爲避免滔娘和太后娘娘擔心,趙曦並沒有在宮內提及,甚至在皇城司也是下了嚴令的,不得宣揚。

結果,自己想找個疏解心底鬱悶的對象都沒有。

君王是孤家寡人,趙曦一直是避免落成孤家寡人地步的,可這情況真的無法避免。

這時候的苦悶,好像只有自己一個人承受。

不過聽滔娘這般無意識的插渾打科,趙曦倒是有些緩解了。

是不是事實,現在自己只是猜測。即便是,到跟前了再處理就是,這樣怨天怨地的哀嘆,對事件本身並無作用。

第九一章 第一次論政第六零六章 三級職能第七九九章 微服私訪(十三)第九三八章 榮譽勳章第九一四章 無禮第二七五章 先利其器第七五零章 西夏又遣使了(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二二三章 一羣爛人第二六七章 想撇開單幹了第二六二章第三一章 飢餓營銷初探第四一一章 沒省油的燈第六七四章第八八六章 不臣第八六八章 蘇頌的想法第八六六章 還以爲什麼事呢第二四五章 狄青看到的第三六零章 捷報和噩耗第四零一章 這是香餑餑第三六九章 對外強硬之聲第七七四章第五零九章 官家的市易法第一九二章 一鍋燴(繼續五更 第一更)第七八八章 微服私訪(二)第四一八章 這事做的不好第八八二章 貪慾第六四章 至賤無敵的景洵第四六六章 王安石打人臉第六八五章第五七一章 添柴火第五四六章 開始了第七一二章 沙州第三一二章 戰略謀劃第四九二章 又被坑了第九一一章 條件第五四一章 不該狂喜第九二七章 耶律乙辛的命運第一一五章 太子成人了第六五九章 天才的想法第二四九章 意有所指第一四八章 不願做看客的殿下第一二六章 再上萬尹山第五六章 未雨綢繆第三四五章 不準備放走第五六六章 矛盾轉移第三一二章 戰略謀劃第十七章 劉成朔風烈第一四十九章 都不是傻子第三七七章 誰更能沉住氣第一二三章 誰更無恥第三五五章 潰散第五六章 未雨綢繆第九一零章 形勢不饒人第六二九章 大變革的開始第六七八章 人選第八章 甲子桃第三七章 錢財算什麼第二三九章 殺無赦第四二一章 邁出一步第八七七章 時機第九九章 選兵詔令第六二四章 完美的作秀第一八二章 牛皮大的不毛之地(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三六七章 拒絕禪讓第八八一章 狡詐第四八九章 到底在建什麼第六六八章 這也是姑且第四二七章 大宋講武堂第九五二章 以身爲主第九四六章 話已至此第四六零章 坑隊友的薛良孺第八一七章 宗親新規第八二二章第七二七章 不予增援第三三章 第一彈 軍糧第五六八章 制衡第九六章 橫生枝節第一九五章 餡餅砸中的人(第四更)第六七五章 官家跟大家的不同第五百章 面授機宜第七零九章 詭異的場面第九三一章 戰馬第二六九章 一念定性命第八七八章 攔截第二七九章 真不是故意第四二八章第六一章 幻想國度第二四九章 意有所指第四一九章 想不到第六六九章 另一個目的第六二九章 大變革的開始第四二七章 大宋講武堂第一四三章 廣南之脊樑第一百章 這就是護衛營地第六六七章第八二三章 爲難的事第八二章 有賊人作亂第五五一章 兩重天第三七六章 交換的籌碼第九四二章 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