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六章

萬事就怕認真,特別是一個政權管理者的認真是最可怕的,古今同理。

不管謀劃的多詳細,計劃的多周密,只要是偵辦的方向對了,就可以從一絲的疏漏,拉開一道門,從而看清楚整個內幕。

太子遇襲事件也沒脫開這個道理。

皇城司在正確方向的指引下,甚至不用抽絲剝繭來形容,就得到了越來越多有明確指向的證據。

有人說,對於君王而言,不需要證據,只需要看法。這也是知道內情的臣工,認爲官家準備息事寧人的原因。

在朝臣看來,君王只要有看法了,就可以付諸於行動。趙曦不這樣,他是在做榜樣,做給臣工也好,還是做給後世的君王也罷。就像改革國朝的彈劾體制一樣,他不希望捕風捉影成爲懲戒的依據。

即便是君王,也必須遵守以事實爲依據,以律法爲準繩的原則。

所以,一切都需要偵辦結果出來以後,再去採取行動。

王中正這些天根本就睡不着,或者說不敢睡着,睡不踏實。隨着皇城司探知的奏報頻傳,他就越來越恐懼。

“刑恕參加飲宴,最頻繁是二皇子在荊湖歷練時。二皇子在荊湖歷練兩年,共舉辦各類飲宴四十三次,刑恕除第一次外,其餘的無一次缺席。整個荊湖路,僅刑恕一人如此。”

“期間,漕運漢水方面的負責人,參加飲宴十七次,是由刑恕引薦與二皇子······”

王中正雖然膽戰心驚,可不敢有絲毫的隱瞞,並且告誡皇城司的所有探知,也不得有任何隱瞞。

隨着調查的深入,事件的性質已經變了,也越來越大。王中正沒有內閣大臣的智慧,可到了這地步,也看清楚事件的本質了。

任何一位皇子,在王中正這邊都談不上親疏,他是官家的人。心裡很清楚,一樣管不住自己內心的恐懼。

王中正聽說過先帝就位和陳琳押班的故事,也經歷過先帝朝時,宮內宮女和內監的作亂,這些事件還能給他明示······跟緊官家,實事求是就不會錯。

“大理通關有兩批貨是二皇子手諭?”

“回官家,從調查的情況看,是蔡京借用了二皇子的手諭通關的。”

承辦此事的就是蔡京,這是皇城司偵辦的結果。

“還有哪些需要繼續調查?”

“回官家,按照官家指定的方向,能調查的都已經查清楚了。只是······只是刑恕在太子遇襲後的第二天的去向暫時沒搞清楚,不能明確刑恕是否是收尾襲擊現場的人。”

從各方面的證據表明,太子遇襲所用的火器,應該來源於大理,但是,皇城司調查的結果,只有大理往國朝運送的途徑相關人員,以及通過長江航道,漕運負責運送的證據。

最終這部分火器的去向,皇城司卻再一次沒了方向。

幾百條火槍若還在境內,一旦朝廷發動,這將是······王中正不敢想,也不敢提醒。他相信官家考慮的比他周全。

這時候,王中正也想通了,爲什麼在太子遇襲時,所有傷亡的皇城司探知都不是火器致命,是因爲歹徒對火器不熟悉,甚至可以說是第一次使用。

但是,從太子遇襲至今,幾個月時間過去了,只要經過訓練,熟練使用火器真不是難事。

“讓廣南西路的探知也動起來,參與到事件的調查中。”

現在還沒搞清楚大理到底往境內運送的火槍到底有多少。

從工坊城的賬目看,國朝支援大理王室護衛的火槍,先後有三次,總數達三千條,而對應配備的彈藥是三千衛隊攻防戰中一個月的用量。

這個量可以完全不必考慮大理可以有什麼居心不良的行爲,而當初朝廷允許這樣的支援力度,也是因爲大理的文臣武將受國朝節制的基礎。

而後,段思廉的退位,段廉義緩緩的回收權利,都一直沒真的觸動大宋在大理的利益,或者說,大宋一直沒顧上找這個欠收拾的小弟麻煩。

這時候,趙曦只能寄希望於他們不至於喪心病狂,對朝廷還有膽怯,寄希望於大理不敢破釜沉舟······

所以,趙曦讓皇城司調查廣南西路。成都府路因爲礦城的原因,整個與大理接壤處,所有溝通大理和成都府的線路基本都被開發了。跟大理臨近的廣南西路,還達不到熟悉並看管所有通道的程度。

荊湖南路聲勢浩大的調查漸漸有點收手的跡象,朝堂上沒人覺得不正常,知道內情的臣工,似乎在接受這樣一個結果。

太子中規中矩,雖然沒有官家在少時那般出類拔萃,但太子的能力卻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即便是撇開繼承人的身份,都認爲太子具備內閣大臣的素質。

有點歪打正着,官家在太子遇襲事件上的妥協做法,倒是讓太子在重臣中爭取了不少的同情分。

其實,就太子的經歷而言,不管是講武堂還是工坊城,這些官家真正的嫡系,太子是都經歷過的,可以說有深厚的人脈基礎。否則,蘇頌不會頂着關心宮牆內事務的嫌疑,來跟官家東拉西扯的說這些有的沒的。

朝堂進入了一個穩定期,本身太子遇襲事件就是小範圍知曉,平滅西夏後的各項後續工作正按照朝廷該有的流程,慢慢的正規化。

州府的設置、資源的瓜分、官員的安置、駐軍的編派等等,党項人原控制區,正在被大宋穩步接收。

太子在整個過程中有深度的參與。

朝堂這樣的狀況,似乎是臣工們所希望的,特別是諸位內閣大臣。國朝的大好形勢,真的不希望出現可能導致混亂局面的任何意外······

而皇城司這邊的調查,也基本到了收尾的程度。

讓趙曦慶幸的是,從大理入境的那兩批貨······就是火槍的運送,經皇城司縝密的調查,最終從廣南出境了。

看來,曾經在變革中自己的不在意,讓他以爲他自己的謀劃可以做到算無遺策、天衣無縫了。

就連刑恕和蔡京,都若無其事的在自己的職位上繼續敬業着······

第八二章 有賊人作亂第六八八章 等第七八零章 有意的一追一逃第四五章 未丟掉的一點機會第五四六章 開始了第二七七章 姑且的做法第五五一章 兩重天第三一一章 狄青請戰第八一零章 故意爲之第二章 驚掉眼球的痊癒第四九七章 事事煩心第八一四章 這不是巧合第四九七章 事事煩心第二六九章 一念定性命第七二章 馬蹄損傷第六七一章 就是這麼自信第八四七章第三九零章 這一手玩的好第四三八章 官家的道第八六五章 北遼來使第二三八章 明日再議?第三六九章 對外強硬之聲第四零九章 我要見上國皇帝陛下第四九零章 走一趟第四二零章 你有隊伍第十九章 就是轉轉第八九三章 番騎隊第四八七章第三七三章 背鍋的人第七五三章 戰爭結束之後(下)第五三一章 處置第七七七章 一勞永逸的做法第五四一章 不該狂喜第五一九章 總則第八四二章 首相的威信需要維護第六三章 初臨朝堂第七五二章 戰爭結束之後(上)第八八二章 貪慾第二七六章 不是一人在戰鬥第四百章 瞌睡送來了枕頭第四零三章 文武的認知第六八一章 第一撥第二五四章 衆生相第三二章 推進第三一章 飢餓營銷初探第二二三章 一羣爛人第九一四章 無禮第三九九章 推演第七百章第五一六章 隨便你們說第九百章 另一種推演第三六八章 名頭真的不重要第三一四章 不同往日第二六零章 少飲些第一零九章 此話當真第八二九章 出行第六四八章 提留第九零三章 我的大宋第五六零章 談判以外的事第二二五章 猝不及防第一九九章 錢幣價值(第三更)第四六零章 坑隊友的薛良孺第八二二章第三一八章 各自論戰第四二九章 王安石回朝第一一四章 成婚前的教授第八零八章 君王需要腹黑第三五三章第四二八章第十九章 就是轉轉第五章 鞦韆繩斷了第六四八章 提留第六一八章 第一次議事第九五五章 中軍宮帳的危險第四四四章 有些事做不得第一八六章 糟糕的現狀(第五更)第七十章 騎行第六八三章 朕的意思第八五四章 官家的意圖第六一五章第九二八章 耶律乙辛的反擊第五五二章 兵員第七一四章 沙州張家第三四三章 與太子相關的事第四五一章 餘波第四一七章 都糊塗着第八三九章 唯變化永恆第二二八章 拷問良心的機會第八五一章 王安石的執着第三一章 飢餓營銷初探第七五零章 西夏又遣使了(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八百章 微服私訪(十四)第六零六章 三級職能第二八一章 都想歪了第五九二章 暫時的平靜第六三五章第五四零章 戰略部署(下)第二九一章 分而待之第四四章 元夕夜 下第一七五章 詭異的邊境迎接(第四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