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九章 另一個目的

水土保持,在後世是被公認的,可讓這個時代的人瞭解其中原理,並不是很容易的事。

這一組模型,不是針對河流的,是針對流域周邊環境的,模型的形狀讓臣工們有點疑惑。

這不是河流形式,也沒有堤壩、閘門之類的。一邊是一個光禿禿的土丘,能看出來是新近營造的,土質都做了處理,像是做過夯實,又沒有一般的夯土瓷實。

另一邊,好像是金明池遊園原本的一處土丘,周圍被挖掉了,只剩下孤零零還帶着植被的土丘。挖掉那些廢土,應該就是那個光禿禿土丘。

兩個土丘爲一組,都緊靠近金明池,在兩個土丘的上風位,專門建造了兩座蓄水巨大木桶······看不明白······

“諸位閣老、臣工,可以先感受一下兩座土丘的土質是否相同,硬度是否接近,然後再做兩個實驗。”

王中正繼續擔任解說。

臣工們不明所以,但還是照做了。原本就存在,佈滿植被的土丘,在土質硬度上,似乎比新夯的土丘還要疏鬆。

兩個土丘的周圍,是被水泥鋪好的地面,現在還是光溜溜的。

待臣工們就位······也就是離開土丘旁邊。王中正再一次指揮着內監,打開了土丘高處的水桶。

水桶打開的方式,跟前兩組模型是不一樣的,是一點一點的打開。水桶的水,緩緩地開始沖刷兩個土丘······

難以置信!有植被的土丘下面,幾乎看不到有泥土被沖刷下來,而那個光禿禿的土丘,看看着就沖刷出了痕跡,有點像麟府、環慶一帶的溝壑······

而此時,王中正再次指揮內監,一邊往水桶加水,一邊清理土丘下面的水泥地面。

“上一次的試驗,是表示水流沖刷,這一次試驗雨水······”

隨着王中正的話音落下,內監們把土丘高處的水桶,直接移動到了兩個土丘的正頂部。然後,抽掉了水桶底部的一層擋板······這時候才發現,水桶原來是兩層底部,剩下的一層,有密密麻麻的小孔。

肉眼就能看的很清楚,隨着雨水······姑且說是雨水吧。隨着雨水下降,有植被的土丘,幾乎沒什麼變化,甚至看不到有水流順着土丘流下來,有植被的土丘周圍仍然是乾淨的。

而那個光禿禿的土丘,眼看着土丘被雨水淋成了瘡痍,重新收拾整潔光滑的土丘,已經不堪入目了,坑坑窪窪的。而那些水滴,除了少數滲入土丘,更多的是再一次形成微小的溝壑形狀,緩緩地向下流。

不一陣,整個土丘的周圍就被黃泥灘樣的水流佈滿,然後順着地勢,形成小流······

“這就是黃河水患,真正的黃河水患就是這樣形成的。”

趙曦也是第一次如此真切的見識,有些凝重。

“所謂見微知著,諸位臣工可以試着設想,將此模型放大,放的無限大,放到你看到過,或者想象的西北。當水流匯聚,形成河流,那就是黃河······”

趙曦這番話,其實是不嚴謹的,爲了能有效說明水土保持的作用,也只能這樣了。

沒人不信,是看在眼裡的。

“官家,難不成這纔是治水之根本?”

“也是也不是,或者說不是全部,但對於黃河而言,要想達到徹底的治理黃河的水患,後兩者必須有機結合。”

“其實大家可以對比的想,國朝不僅僅只有黃河這一條大河。比如長江,比如珠江等等,那條河像黃河這般,隔幾年就對流域進行一次肆虐?”

“黃河上游是怎樣的,相比在秦州、環慶任職的臣工都見過。沒有植被,沒有可以泄洪的渠道。如此常年攜泥沙席捲而下,久而久之,整個中下游的河牀都被泥沙堆積,並越堆越高,甚至每年清理的泥沙,加高的堤壩,都趕不上泥沙淤積的速度!”

“要想治水,特別是根本上治理黃河的水患,最終還是要保持水土,在上游修築各種泄洪和灌溉的分級斗門。”

“黃河百害,唯富一套。這一套就是西夏的興慶府以及北遼的陰山牧場,再往下就是國朝······”

今日的所謂飲宴,參加我的臣工不僅僅限於內閣,甚至有些參政都在,有些話,趙曦不能再往深裡談。

“官家,老臣以爲,如今之計,還是得先從姑且做法開始,在今冬枯水期,由工部主導束水攻沙之法,同時在京西路、京畿道、京東路同時運用。”

“官家,天氣寒冷,諸位同僚年事已高,不宜久居室外。老臣以爲,此次現身說法已完成,留下內閣議事,諸位同僚可散去了!”

富弼是越來越知心了。的確,接下來的有些話,不宜宣之於衆。

······

“官家,根治之法,非我大宋所能主導的······”

富弼還是不敢直言,雖然他猜到的官家的意圖,卻不敢確定。在留下內閣議事時,富弼便這樣說了。

“確實,根治黃河水患,需要的是全流域共同治理。不管是西夏,還是北遼,自然沒有理由接受國朝的指令。可如果都是國朝轄地呢?”

“朕以前說過,九州一統並不一定是君王的野心,也不是君王窮兵黷武,這是一個王朝安全防禦的需要,就像國朝需要有燕雲十六州的屏障。”

“同樣,還有一點,就是治理水患的需要。衆所周知,上古時,先人就致力於治水,也是因爲治水,纔開創了我等後裔生存的空間。”

趙曦如此慎重的解說黃河水患形成的原因,以及解決的辦法,推出束水攻沙是一方面,另外一個目的,趙曦覺得該讓臣工有個準備了:朕要打西夏!

“官家,具備條件了?”

“役兵法四年即將到來,樞密院和兵部百萬役兵的規劃,在目前看來基本可以完成。就算是達不成招之能站、戰之能勝,國朝也應該有近五十萬的可用之兵!”

“官家,臣以爲需要延緩兩三年······”

文彥博很鄭重的提出了意見。

“臣以爲,新兵需要用兩三年的時間,到西北邊境輪番經歷,方爲穩妥之策。”

第六三一章 役兵之議第七五零章 西夏又遣使了(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二二五章 猝不及防第四九六章 有人火中取栗第七一二章 沙州第八七五章 幌子第八一章 認命和不認命第六二二章 又捎帶其他目的第六九三章第七三四章 意外出現的西夏騎兵第五四四章 使臣第四五六章 家賊第一六四章第五八八章 王安石也有昏招第一九七章 人不能太過分(繼續五更 第一更)第五三二章 枉作小人了第六七二章 王韶的決定第八八九章 夾生第九百章 另一種推演第一五零章 多用用腦子第七五二章 戰爭結束之後(上)第一二九章 演習之外的事第二一五章 熱鬧了第三七六章 交換的籌碼第五六六章 矛盾轉移第六九七章 讓他們見識見識第一五一章 意不意外第四九一章 各懷心事第八二八章 治河之議第七三章 個人的要求第一四六章 就這麼簡單第二四一章 生命大於天第六二六章第二章 驚掉眼球的痊癒第四五四章 官家何意第四三九章 引導第一六二章 一次小勝第六三二章 誰告訴朕怎麼回事第一五六章 戰還是要打的第二七零章 熱鬧了第二八五章 霸道和王道第二二八章 拷問良心的機會第五四一章 不該狂喜第二一六章 並無戲言之心第五五六章 亂象第五七零章 韓琦的做法很臭第三九一章 有點想王安石了第四四九章 打一個叉第七七零章 經營權撲賣第七六一章 火器線索第七零四章 統一思想第六零三章 官制(下)第九一六章 叛的徹底第五二五章 奏對第一四二章 吾乃趙曦第二零三章 不明白(第二更)第二三七章 事急從權第三九一章 有點想王安石了第五一五章 這算屁的大捷(下)第三八七章第四五六章 家賊第三章 不算太傻的老爹第六三零章 新論語第六三六章 都看着呢第四二六章第一三三章 征途第五九章 撥弄撥弄就火了第九三一章 戰馬第七八三章 官家大才第一七七章 有目的最好(繼續五更,第一更)第八三三章 天馬行空的思路第八九七章 疆域的妄想第七八章 祭祖之定第八零五章 該是怎樣就怎樣第七九章 皇子出行第六四九章 入夏第五一零章 扯什麼淡第五五八章第八一四章 這不是巧合第七二七章 不予增援第六二七章 蘇軾是什麼才第三章 不算太傻的老爹第八零四章 因爲朕也想知道第五零二章 幌子第四七二章 看完了再說第五二六章 傾軋第三九章 徐才人自縊了第六九二章 眼不見心不煩第一五一章 意不意外第七一七章第七九一章 微服私訪(五)第九二九章 北遼先宣戰了第二章 驚掉眼球的痊癒第四五五章 情況很嚴重第七章 成爲懸案的繩禍第八四五章 海軍護航啓航第五二章 被戲耍了第五九六章 推一把第一一二章 亂墳崗值守第五八七章 倒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