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二章 王韶的決定

官家離開後的議事廳,完美的詮釋了面面相覷的含義。

韓琦是慶幸自己這次憋住了。

富弼似乎是有點踏實了的感覺,官家終歸還是沒讓自己失望。

而韓絳和呂公弼,一副本該如此的表情。

而挑起議論的張方平和陳昇之,好像官家所說的,跟他們屁關係沒有。

多年朝堂,早就練就了一張厚實的臉皮。

至於王安石,自始自終沒開口,黝黑的臉色,根本看不出表情。

王珪則是考慮,就官家這樣的表現,是否能醞釀一篇好的文章……在《時論》上,唱讚歌的文章,數他的最多。

從歌頌官家,到歌頌國朝制度,再到歌頌大宋變遷,應有盡有。

不過有一點是統一的,這時候,誰也沒心情繼續扎堆議事了……

唉……官家是越來越坦率了。這也說明,官家對於國朝的掌控,越來越徹底了。

……

王韶準備進京了。

雖然官家的坦率,把內閣針對官家氣量的議事打亂了,也徹底讓內閣大臣羞愧了一把。

但是,王安石還是將詳細的過程用書信告訴了王韶。

王韶是自己舉薦的,算得上是自己一條線的人。

不過王安石現在完全是以平等的態度來對待王韶。

詳細的把過程講清楚,從內閣大臣的議論,到最後官家的表態,一點沒漏。王安石讓王韶自己考慮。

王安石的書信,甚至比官方的詔令還到的早。

並不是說民間的驛遞就比官方的快,而是在議事之後的兩日,內閣才起草了詔令,請官家印。

王韶沒有疑問,對官家沒有疑問。真的,一點都沒有。

自己精忠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只有這樣的官家,才上他的抱負得以實現。

官家對他的信任,王韶心裡最清楚。是真有萬死難報君恩的念頭。

韓子華說的沒錯,官家確實待他如潛邸舊臣,甚至更甚。

自己並不是沒有得到封賞,在朝堂越來越減少恩蔭的情況下,兒子王厚,已經快要列班了。

在武將中,幾乎快趕上了曹霖、高敬賢等人。

王韶並沒有受王安石信件的影響,他決定,在覲見官家時,如實述職,也如實闡述自己的想法。

這一次回京,王韶準備帶着兒子連同全家一同進京。

這決定,怎麼說呢,還是有留質子的想法。

也算是自己表態吧!

就是河湟,抵達汴梁也不再像早年那樣費時了。工坊城這些年,間斷的在河湟一帶,鋪設了軌道,一定程度上跟秦州勾連起來了。

因爲河湟地方士族不多,鄉紳也沒有,又是高山峻嶺,溝壑遍佈,鋪設的軌道是斷斷續續的。

全部是由朝廷投資鋪設的軌道,基本上是軍用和公用。

所以,沒有去開山鑿石,沒有完全的貫通。但也算是把河湟一帶所有的戰略要地溝通了。

從朝廷詔令發出,到王韶抵達汴梁,間隔十天。這個時間不長不短,正好。

準備看熱鬧,或者對王韶有那麼點懷疑的人,都悄麼聲了。

“官家,王韶進城了,帶着兒子王厚,直接回府了……”

王中正低聲跟趙曦彙報,說完就又跟沒事人一樣,立一邊了。

看來這個王韶,還是有點心思的。

王韶的家,祖籍留一部分,汴梁安置的一房。

把兒子也帶回來…~這是堵人嘴?還是做給自己看?

還是想多了!

也罷,照王韶的性子,恐怕回府也是沐浴更衣,不一陣就要覲見了。

……

“熙河道督府王韶覲見……”

趙曦纔剛剛把案桌整理了,就聽見了內監的稟報。

“中正,看看內閣誰在,一併叫進來……”

趙曦現在真有點無事不可對人言的態度。

至於想表明什麼?見仁見智吧。反正也沒有簡單過。

內閣全在。

趙曦並沒有一開始就問話,而是先讓內監給王韶沏茶…~一路風塵,估計回家沐浴更衣就來了。

待內閣都到了,趙曦又賜座。

“子純,詳細的情況你應該很清楚了,說說吧,怎麼想的?把兒子都帶回京了。看來還是不相信朕呀!”

趙曦說這話時,誰都沒看。

王韶這時候,很想看看王安石的臉色……

內閣大臣們,卻是不敢相互對視……官家現在的威嚴,太嚇人了。

“微臣不敢!官家,微臣確實瞭解了事情的經過,但微臣帶犬子回朝,並非完全因爲此事。”

“哦,說來看看。”

“官家,這幾年,朝廷歷練新軍,微臣以及犬子,與講武堂經歷的武將文臣,多有交流。”

“不管是微臣還是犬子,跟新軍將領和校尉接觸後,深感不如。微臣帶犬子回朝,是想求官家一個恩寵,准許犬子到講武堂受訓。”

“官家,犬子這些年隨微臣領略河湟,深受皇恩,官階已經近列班。犬子恐怕是國朝將領中,極少數未受講武堂培訓的武將了。”

“微臣微薄之功,不敢爲國朝之先。所以懇請官家恩准,讓犬子到講武堂受訓。”

王韶是起身再躬身回話的。

這倒是個說的過去的解釋。趙曦擺了擺手,讓他再次入座。

“文閣老,這是你的職責。王厚是否如子純所言?”

“回官家,確實如此。”

“嗯,文閣老安排王厚入講武堂將領班受訓吧!朝廷不能虧待功臣。這幾年王厚也算是有功!”

趙曦環視了一圈,看了看諸位內閣大臣。繼續說道…~

“子純,朝廷有意經略西夏,所以,河湟開邊成功後,繼續西進,形成真正的對西夏戰略包圍,便成了朝廷謀劃的重中之重。你對自己接下來的職銜有何想法?”

一點都沒有含糊,很直接。

“回官家,微臣以爲,微臣還是適合繼續率軍西進…~”

“子純慎言!”

王安石打斷了王韶的話。率兵西進,那麼,王韶所率的兵,絕不僅僅是如今安靖河湟的數量…~

王韶向官家提這樣的要求,在王安石看來孟浪了。

“王閣老,讓子純說完。”

“官家,河湟一帶,臣不敢說固若金湯,但穩定還是敢保證的。對於內附的那些部落,雖然是由微臣引導內附,可他們接受的利益,全數來源於朝廷。微臣不曾私下有過許諾。此爲一。”

“第二點,微臣其實並不擅長治政,更適合開邊。所以,微臣向官家請命,望朝廷能恩准微臣繼續率兵西進。”

第四一九章 想不到第六一七章 又一個驚人之舉第一七三章 捷報(第二更)第六零三章 官制(下)第九三七章 舊事第五零七章 真實目的第二六八章 各自有各自的盤算第二七三章 全方位展示第十五章 你們也玩這個第七三六章 李憲的鬱悶第三九四章 混亂的朝議第七六三章 大理的嫌疑第七六二章 趙曦的思維誤區第二四六章 未雨綢繆第八八七章 扼殺第六三七章 很難說第八二七章 因勢利導第五四四章 使臣第八一四章 這不是巧合第三六二章 不得已而爲之第七章 成爲懸案的繩禍第四三七章第七四二章 首功之議第一三零章 適可而止第四十章 內苑之亂第五七一章 添柴火第四一零章 段思廉的悲情第七七七章 一勞永逸的做法第五八二章 原來如此第四九五章 殊途不同歸第五六三章 大宋很生氣第二七九章 真不是故意第一五零章 多用用腦子第三三七章 扯遠了第五九七章 滿朝堂爛泥第一零四章 誰在喊殿下第九二一章 輿情第五七二章 針鋒相對第四六五章 鄉野遺賢第七四八章 小事件之外的指向(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八三九章 唯變化永恆第二六七章 想撇開單幹了第九二一章 輿情第七二三章 完了 全完了第二八零章 往死裡坑第七九七章 微服私訪(十一)第五章 鞦韆繩斷了第八八六章 不臣第三五三章第八九七章 疆域的妄想第九一三章 事情本來就該這樣第四七五章 玩夠了沒第四八三章 這是責任第八四七章第八九二章 這是陽謀第六一章 幻想國度第六三七章 很難說第七章 成爲懸案的繩禍第四七五章 玩夠了沒第九二五章 堵死最後的路第五百章 面授機宜第八二八章 治河之議第七三七章 來不及了第四二三章 說得過去第二七三章 全方位展示第一四七章 歸仁鋪第二零二章 知我者彥國也(第一更)第二七一章 又玩了第一八八章 另起爐竈(第二更)第六七三章 趙曦的真的目的第五一六章 隨便你們說第二九四章 戰爭與需求第二五一章 此事蹊蹺第二九六章 揚長避短第六一六章 權利架構第六七一章 就是這麼自信第七一章 被坑了第八九七章 疆域的妄想第五七九章 誰借誰的刀第七二五章 被包圍了第五二三章 折服第一七八章 就是故意的(第二更)第七零六章 怕了第四三八章 官家的道第四三六章 見識的差距第九四二章 成了第三七四章 狠第七一零章 註定的勝負第七九八章 微服私訪(十二)第八九六章 非全力出征第四三章 元夕夜 上第十四章 資善堂第一課第八一三章 扶上馬送一程的恐懼第四一七章 都糊塗着第四六二章 我很仁慈第五五四章 嚇着了第一章 王爺詐屍第八七七章 時機第七零二章 官家昏聵了第八六零章 宗澤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