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七章 不留隱患

這是趙曦的態度,必須表明的態度。

國朝是太能慣着人了,士大夫被慣着,黎民被慣着,就是外邦外族也被慣着。如今連武人也覺得自己可以被慣着了!

所以,絕不饒恕!

這時代打戰打的是士氣和軍心。

都商量好出來投降了,那還有什麼士氣?至於軍心,沒有比傷員的慘叫更能讓軍心潰散的。

三四輪的碎石彈,射中的是城牆上密集的軍卒……一瞬間整個城牆跑光了,根本不管那些嚎叫的傷員,也記不得地上躺着的,是跟自己一個鍋裡攪勺的戰友。

這就是國朝的軍卒。

這還不是罪惡劣的,讓趙曦真正感到寒心的是,在拒絕投降後,城門洞裡又出來一羣人,是軍卒們把上官綁縛着出來了。

說實話,如果這羣叛軍負隅頑抗,誓死不從,硬戰到底,趙曦還尊重他們,會認爲他們是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是屬於被迫反叛的。

這算什麼?

能算什麼?說好的朝廷招安沒了,說好的轉民籍沒了,說好的美好的將來更不會有。他們被忽悠的反叛,只是見識了朝廷的炮火,和慘叫聲不斷的戰況。

這時候要想着活命,想着還能苟且偷生,唯有把這些上官綁縛了,然後送給官兵,自己就能活下去,那怕是活成個爛人,也還有命在。

這情景,真的挺詭異的。

都看着趙曦。太子殿下說了,絕不饒恕,不知道是對所有人,還是隻懲罰那些主事的。

就是那些捆綁着自己上官的軍卒,也是戰戰兢兢,慢慢的靠近。

“換單珠彈!着其圍成一圈,直擊後腦!”

命令下完,趙曦沒繼續留在這兒,他也不忍看這羣挑事的人被擊斃,但必須得讓叛軍,以及那些援軍都看到。

城裡雖然不能說井然有序,但確實這幫叛軍沒擾民。就看房屋窗戶不斷出現的人影,也知道,他們做得還算有點人性。

蔡州的知州忙不迭的頭前領路,還不停的替叛軍說些話。

似乎所有的錯誤都是張炎那個上官的……

趙曦一直沒搭茬,沒法搭茬。拋開立場,對於這羣叛軍的做法,他是理解的,甚至還有點讚賞。

怎麼說呢,國朝的將士多數是沒有血性的,而這幫人,這幫敢領着大家叛亂的人,好歹還有點血性。只不過是選錯了方法,但他們最起碼有改變現狀的訴求。

蔡州城,街道的兩邊,全部是丟下武器的軍卒,垂喪着臉,等着判決。

每隔一截,就是一處武器堆放的地點。

這些事趙曦不管,雖然蔡州知州替叛軍說了幾句好話後,就開始講述自己了,好像叛軍投降跟攻城無關,全憑他這張嘴給說服的。

是他讓叛軍繳了械,是他讓叛軍破了膽,是他讓叛軍站在街道兩邊迎接……這個真是他做的。

正顯擺呢,一擡頭……接近街道的盡頭,大約有五六十人,背靠背圍着一個圈子……

就說嘛,號稱三萬叛軍,所謂的上官不會只有斃掉的那幾十個,原來剩下的在這兒呢。

“丟下武器吧,我可以不殺你們!若還繼續頑抗,絕無活命機會!”

看樣子是跟自己的屬下搏殺過,或者說不是主事者,只是上官而已。

總則,這時候應該是屬於那種被人揹叛,卻無處述說的境況。

護衛營聽到殿下的話,所有的火槍都平端着……只要太子殿下有個手勢,前面會是一堆爛渣……兩千支火槍,打五六十人,還是這樣近的距離……

“噹啷……”

有一個就有兩個,然後就是全部。

命只有一條,誰也惜命。剛纔因爲寒心和憤怒而反抗,現在因爲無奈而投降,都是爲活着。

“看管起來吧……”

趙曦本來還想說:別虐待他們。後來一想不合適。

儘管他對這幫人看法不同,但立場決定了。叛軍就是叛軍。

府衙讓出來了,至於這知州去哪安歇,趙曦懶得操心。

他心情不太爽,說話的心勁兒都沒有。天還早,也只是第二頓飯的時間。

知州雖有心款待,但趙曦隨便填了幾下,就離席了……場子也就散了。

趙曦是真的憋的慌,說不出具體原因,應該是整件事。

張炎是被逼的,在整個國朝的軍伍裡,真的需要這樣有上進心。

可他選擇了這樣的路,或者說他認爲這是唯一的路,卻是一條不歸路。

他那個上官也沒錯,執行朝廷詔令而已。所謂的錯,只是調動屬下個指揮使而已,卻因此喪了命。

誰錯了?自己開源,爲國朝解決冗兵之現狀……

那個張林…

“中正,連夜趕往東川……然後那個張林暴斃吧!若有子嗣成年,即招工進礦。若僅僅是孤寡,告知管事人,擇機將其送到汴梁,在毛紡廠找個營生。此事汝一手操辦。”

東川的銅礦至關重要,趙曦不能讓那裡有一絲隱患。

張炎能到了指揮使的地步,想必那張林也不會太差。更何況第一次的回鄉省親就有他,應該也可以聚攏一幫人。

如今之計,也只能這樣了!

……

“狄帥,叛軍必須帶回朝廷。蔡州禁軍如何用,汝自定。至於信陽軍,汝另外招募吧。”

第二天一大早,王素先離開了。他感覺太子殿下好像心事重重,可無從勸解,只是臨走時拱了拱手。

叛亂已平息,他是京西南路知軍事,不宜留在京西北路。

所以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就是帶着兵溜了一趟腿。

趙曦也要離開了,臨走時跟狄青說了這番話,狄青能理解。

可狄青不理解的是:太子殿下居然讓叛軍的軍卒,各自找見自己那些被斃掉的上官,然後讓這些下階的十將之流,每八人擡一具死屍,就這樣擡着到汴梁……

他無法理解,但護衛營的都能理解。

無法用言語表達,但每個人心裡都清楚,都理解太子殿下的做法。

所以,在蔡州到汴梁的路上,就有了這樣一隊人馬,大約萬餘人。

中間是每八人擡着的死屍,然後是垂頭喪氣,無精打采的叛軍,在外圍是手持火槍,看管他們的護衛營軍卒。

就這麼在官道上往汴梁去……

第一三六章 太子殿下的詭異第一零八章 一場蹊蹺的大火第六五八章 侮辱般的讓他死去第三七五章 司馬光也想瘋掉第五二六章 傾軋第九四二章 成了第六四九章 入夏第二二章 童英宴(一)第五一零章 扯什麼淡第七七六章 這是搞株連第七零五章第九一四章 無禮第一二六章 再上萬尹山第七六三章 大理的嫌疑第八五九章 一言定人生死的感覺不好第六五七章第二八二章 果然不出所料第一零九章 一環扣一環第二二六章 決不饒恕第八五五章 南瓜的疑惑第二零四章 先內後外(第三更)第五八一章第二九八章 狄漢臣尚能飯否第四七五章 玩夠了沒第二一二章 千般頭緒第五五九章 目的從來不單一第七二七章 不予增援第一一七章 機會來了第六九六章 董氈跪了第九六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五九零章 舉兵 選兵 役兵第二零五章 謀劃深遠(第四更)第八四六章 島鏈戰略第七一五章 以己之道還己之身(感謝書友不吃齋蚊子,再加一更)第六六三章 韓琦的危機感第五六五章 強弩之末第八九九章 回撤第九百章 另一種推演第四二四章 宋國大理王第八九七章 疆域的妄想第四九六章 有人火中取栗第二六六章 早朝議第二五章 童英宴 (四)第八三章 釋迦衰落 彌勒持世第五二章 被戲耍了第五三七章 乾淨利落第一三二章 授印宴第七五五章 太子遇襲第一一三章 太子隱疾第八十章 小王要大解第一八零章 又來這套(第四更)第一九五章 餡餅砸中的人(第四更)第五一二章 錢太多了第六七零章 說話的方式第三三八章 原來如此第二五零章 都是糧食鬧的第二七七章 姑且的做法第一三七章 標準的自縊格式第三五零章 談笑間灰飛煙滅第三四一章 西夏人來了第八五二章 期望成奢望了第八一一章 新舊內閣第三章 不算太傻的老爹第二四章 童英宴(三)第八五九章 一言定人生死的感覺不好第一四四章 很爛的計謀第八三九章 唯變化永恆第八百章 微服私訪(十四)第一二五章 第一晚第六四六章 揪心呀第六一五章第六七九章 面授機宜第二二八章 拷問良心的機會第四八章 處事方式第五七六章 預料之中第五零九章 官家的市易法第三九七章 我想要大理第四七七章 蠱惑第一六九章 理應納貢(三更)第七十章 騎行第八八五章 利益第九六三章 飯菜的出其不意第六零六章 三級職能第六二五章 這個狠了第五八六章 撞槍口的蘇軾第七零一章 官家的風傳第四九八章 鮮明的態度第二九四章 戰爭與需求第八三四章 算不算了結第五九九章 由職銜安排想到的第四六八章 細思極恐第二六二章第七四四章 這樣就挺好(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一一八章 據理力爭爲出征第八零二章 什麼也沒發生第六七二章 王韶的決定第八五七章 戰爭要素第二百章 就那麼回事(第四更)第二二七章 不留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