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將星升起

宋軍征伐東京道的統帥不是狄青,狄青還在黑汗料理後事。

那裡現在是大宋的新疆,對未來的影響十分重要,楊懷玉也在回朝的途中,畢竟二十萬預備軍不是大宋的正規軍序列,他們是臨危受命,戰時召集起來的老兵。

這些人都是家中的主要勞動力,也是家庭的支柱,趙禎對這些無怨無悔付出的人是相當體恤的,大軍征戰而歸之後,當然要好好休息。

大宋征戰四方,武將少了肯定不行,即便是狄青也有年老力竭的一天,自然要培養後繼之人,所以趙禎這次提拔的是

一個幾乎是毫無背景出生微寒的武將,張舟。

和軍中的那些武將不同,他是唯一一個和狄青一樣出生微寒之人,即便是王珪王鐵鞭都有着“東周靈王太子王晉之五十五世孫”的名號!

但他就是什麼都沒有,才能也是軍武院中稍顯中庸的存在,唯一的長處便是指揮火器,並且不是單單的指揮而是把火器的運用和實戰相結合,一場軍演打的名門子弟狼狽不堪。

趙禎看過他寫的文章,慢條斯理,逐字逐句,無華麗之辭藻,無高明之比喻,有的只是一條條數據,以及實戰而得到的經驗。

有人說他沒有大才,只能從這些死東西上入手,有人說他木訥不善於言辭,而趙禎知道,張舟就是他要找的人才。

他的戰術理論超前,甚至到了軍武院的講師都不明白的程度,以至於大聲斥責他寫的一塌糊塗,但趙禎卻看到了之後戰爭的趨勢和形態。

隨着大宋火器的越來越犀利,一種全新的作戰體系需要建立起來,而張舟無疑是其中的第一人。

趙禎一開始的時候並未着急,而是在耐性等待和考察,他要看看,這個外表冰冷的年輕人到底實力如何,所有認識張舟的人都說他是冷麪人。

面無表情,目光也大多數的時候遊離天外,不知他在想什麼,彷彿是在發呆,這種感覺讓人難以忍受,即便是和你說話也是冷着一張臉,彷彿欠他八百貫似得!

這樣的人趙禎偏偏還比較信任,因爲他極少被外物所動,他所在意的只有他的火器,而這些火器只能由大宋提供,指揮火器的權利只能由趙禎賜予。

把臼炮安裝在水師戰船上即使張舟的主意,在他看來,若是臼炮這種攻城“大殺器”沒有機動性基本上就是在浪費,在對趙禎的奏疏中他寫的很清楚:“蓋國鼎之器,用之必善,臼炮破城利器也,但途中耗費甚巨,攻城之戰以速致先機,火炮足類矣!”

話雖如此,但張舟還是帶着五門臼炮前往了東京道,臼炮有大有小,這五門臼炮無一例外都是體型巨大的。

事實上火炮的發展應該是先有臼炮接着纔是普通火炮,但因爲趙禎的出現,大宋的火炮發展轉變了,在臼炮這一點上趙禎完全忘記,甚至壓根都沒想起來,因爲後世的臼炮早已演變成了迫擊炮…………

但大宋的火器匠人們卻把臼炮造出來了,這種炮身短、射角大、初速低、高弧線彈道的滑膛火炮有着驚人的破壞力和威懾力。

它的出現也證明了大宋格物走上了正軌,並且出現了系統性的研究。

有了臼炮的加入,東京道的城池基本上在宋人面前便形同虛設,甚至有時連臼炮還未抵達,現有的火器便能攻破城門,攻陷城池。

大軍的速度很快,一路直逼東京道的東京遼陽府。

巨大的沙盤擺放在乾宇殿之中,兵部下屬的參謀兵事在大殿中詳細的標註出大軍的進攻方向以及戰果,長長的木杆輕鬆向朝臣們指出大軍前進的路線以及即將用兵的方向。

每日有數量龐大的情報傳遞到兵部,再有他們彙總報告給趙禎的同時向朝臣們演示。

朝臣們已經習慣了這種新穎的形勢,前線的用兵情況事無鉅細的反映在沙盤之上,完全讓他們有一種瞭若指掌的感覺,也避免了他們心中僅剩的那一絲不安。

趙禎看了看輿圖便沒有了興趣,若是在如此衝鋒的準備之下還拿不下東京道,張舟還真的該抹脖子算了!

他唯一在意的是速度,大軍攻伐東京道速度越快,損失越小,對當地的造成的破壞越小,大宋獲得的利益便越大,之所以用張舟爲的就是這個。

蘇州城的歸降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城中的軍民傷亡比並不大,只有城牆被毀算不得什麼,畢竟能用錢解決的麻煩都不叫麻煩。

這次不光有宋軍,還有女真人配合,高麗王國提供援助,如此一來算是事半功倍,從一開始趙禎就沒指望過高麗會參與這場戰爭,這個王朝恨不得在大宋的背後捅上一刀,但卻實在沒有膽量挑釁大宋。

一旦東京道落入大宋的手中,與高麗交接便成爲必然,百姓之間互通有無也是正常,但高麗人卻無法越過鴨綠江繼續侵佔土地了。

這個山多的國家缺少大量的土地養活自己的百姓,而全靠大宋的商人提供糧食,開始的時候高麗人還覺得沒有什麼,但時間長了威脅也就越來越大。

因爲本就稀有的土地種植蔬菜更能賺錢,糧食嘛!自然由宋人商賈提供,而且量多加強便宜。

百姓們可以這麼想,但高麗的朝廷卻不能,在他們眼中大宋正在一步步的掌控着他們的命脈,一旦有一天宋人斷絕糧食供應,而高麗的土地中全是瓜果蔬菜會怎樣?

隨着人口的增加,高麗需要的糧食也越來越多,高麗唯一能從大宋賺錢的東西也只有高麗青瓷、高麗紙、高麗布、柞蠶絲綢、皮毛、人蔘、以及名貴的紫杉。

當然宋人商賈給的錢是比較高,但只要經過他們轉手,就能獲得三倍以上的利潤,這難道就不是對高麗的一種壓榨嗎?

人心總是貪婪的,他們只看到大宋商賈賺取更多的錢財,卻看不到大宋商賈所擔的風險和代價,一旦遇上海難便血本無歸。

這也是大宋奪取東京道之後的好處之一,通過陸路與高麗之間進行通商,避免這種意外的發生。

不是心中存有忠勇二字,而是敬畏大宋之強大力量而已!

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無辜的趙禎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兩千三百八十六章陰謀又起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兩千五百四十七章亞父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兩千四百九十三章三才的哭泣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資本的力量(中)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第二百二十五章驚現鉅款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殺人誅心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九百三十八章人死身後事第九百三十九章斷尾求生的法則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遼朝?不值得在意……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兩千三百二十九章拔劍四顧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兩千二百八十章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第九百三十八章人死身後事第兩千三百六十九章惡火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九百三十六章勤政殿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間的明爭暗鬥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貓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間百萬兵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兩千一百二十一章當官的本事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奇貴的辣椒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四百六十二章愛惜羽毛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躍然紙上的王安石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西京之亂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開門,朕回家了!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九百零二章瘋狂的“盛宴”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無間道第五百四十章破陣殺敵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一百八十七章趙元佐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寶庫對話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