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

遼陽府不遠處的遼州城外,大量的的契丹人和漢人正在向西行進,這是一次規模宏大的遷徙,遼州乃是東京道距離上京道最近的州府,而契丹此舉是在轉移大量的百姓。

與此同時契丹的大軍已經出現在了道路的盡頭,他們聳立在廣袤的草原上如同一羣雕像,又如同即將慷慨而歌的勇士。

相對大宋來說,東京道一戰是契丹在國境之內對大宋的第一戰,這一戰對於現在的契丹朝堂尤爲重要。蕭捷戰敗的消息是捂不住的,最終還是被參與西北之戰的士兵給泄漏了出去。

但並未對契丹大軍造成多大的影響,士氣也並未消沉下去,雖然契丹還是有一種恐宋的情緒存在,但在契丹人的心中,戰勝恐懼已經成爲了他們的常態。

草原民族有自己獨特的信仰,也有着不用於農耕民族的價值觀,在契丹人心中,越是恐懼的東西越要戰勝,而不是如同大宋一般的漢家王朝似得,除非國力強大之後纔會去戰勝這種恐懼。

所以契丹人的鬥志並未受到影響,反而不斷的強大,戰鬥的慾望也在不斷的增長,則就是他們賴以生存的信條。

十萬契丹鐵騎,鋪滿了整個草原,如同他們的祖先一樣,在同一片天空下等待出征的號角,他們依舊相信沒人能抵擋得住他們的鐵騎,這一點從未懷疑過。

無論是契丹人還是漢人,在看到這支軍隊後露出了尊敬的眼神,即便是明知身死也要逆流而上,慷慨而行,這種勇氣便是值得尊敬與歌頌的。

蕭捷是抱着逼死決心前來的,他的名字中就帶有勝利的意爲,若是不能戰勝宋軍,他心中的憋屈永遠無法得到宣泄,永遠都會在宋軍面前有低人一等的感覺。

“將軍,此戰無需擊退宋人,而是大軍的前哨之戰,只需獲得小勝穩住陣腳便可,待樞密使率軍來援助,即可驅逐外敵!”

身爲漢官的行軍司馬鍾思達在蕭捷邊上小聲的提醒,他知道這個蕭家後輩有着自己的驕傲,但那急迫的求勝之心卻會成爲大軍的羈絆。

蕭捷並未生氣,而是轉頭望向鍾思達,聲音中帶着驕傲的高音:“你知道爲何我契丹男兒越戰越勇,爲何不懼強敵,幾百年敗於漢家男兒依舊能砥礪前行嗎?”

面對鍾思達的無言,蕭捷大聲吼道:“因爲我契丹男兒從不懼怕強者,從來不知道什麼叫退縮!否則我等的祖先早已被草原上的豺狼吃的一乾二淨,早已被猛獸逼得無處可逃,更不可能有後來的大遼,大契丹!”

蕭捷的話激勵前軍,十萬大軍雖寂靜無聲,但卻有着別樣的穩重和威儀。

一個民族的自信強大與否雖和後天也有關係,但卻是這個民族形成之時便已經確定下來的,流淌在這個民族的骨血之中代代延續不曾泯滅,一旦這種精神消失,這個民族便也會跟着消失了。

和契丹一樣,華夏漢室的骨血之中也流淌着強大的民族自信,中原王朝的至高無上從千年之前便已經確定。

契丹大軍開始了前進,他們的目標非常明確直趨遼陽城,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蕭捷被楊懷玉在伊州城外內外夾擊之下險些全軍覆沒,但這一次他要抓住機會,以同樣的手段對付宋人!

十萬契丹鐵騎動了,隆隆的馬蹄聲如同悶雷,除了馬蹄聲之外便沒有其他嘈雜的聲音,可見這支軍隊的強勁。

他們是契丹的先頭部隊,東京道的地位重要,但和宋人打上一次大戰更爲重要,或者說蕭撻裡等待的就是這個機會。

十萬大軍只不過是契丹的前軍而已,只要糾纏住了宋軍,蕭惠的援軍便會很快馳援。

東京道的重要性大宋知道,契丹豈能不知?蕭撻裡早就知道趙禎早晚有一天會對東京道下手,只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在東京道附近她早已準備了十萬鐵騎隨時準備奔赴戰場。

帶着雷霆萬鈞之勢,十萬契丹鐵騎一路南下,但他們的第一戰是瀋州的樂郊城,黑水軍的一萬騎兵已經殺了過來,這號稱不可敵的一萬騎兵是蕭捷的“祭禮”!

宋人的消息雖然靈通,但如何能比得上東京道的擁有者契丹呢?

不單單是宋人,女真人的動向他們也一清二楚,眼下就是一個極好的機會,十萬對一萬,即便是號稱“滿萬不可敵”的女真人也不是契丹的對手。

在樂郊城外,蕭捷率領契丹人和黑水軍交戰,此戰契丹大軍氣勢如虹,其鋒不可當!

女真人是被契丹一直壓制的,若不是宋人給他們提供幫助,也不會有今天的囂張,蕭捷對這一萬黑水軍幾乎是使出了所有解數,他不僅要擊潰,擊敗他們,他要全殲則一萬人!

巨大的包圍圈形成之後,斷絕了黑水軍的突圍之路,十萬人的數量實在龐大,被圍困起來的女真人除了拼死相抗之外別無出路。

最終還是被擊敗,戰死者多達七千餘人,兩千多人被俘,而蕭捷做的是扒下這些人身上的鎧甲武器,除了忽略不計的損毀外,契丹大軍得到了近一萬的騎兵鎧甲。

他要用則一萬人作爲大軍的前鋒擊。

十萬人在全境黑水軍後氣勢大漲,蕭捷乘勝進軍遼陽府,那裡纔是他的決戰之地!

多虧了東京道的公路,方便宋軍進攻的同時,也方便了契丹組織防守,從樂郊城到遼陽城,蕭捷只用了區區兩日的時間,眼看遼陽城近在咫尺,他卻率軍停止了腳步。

鍾思達頗爲着急,因爲他知道宋軍的攻城速度,以及強大的火器,若是不在宋人攻城之前趕到遼陽城,一旦城池易手便更難攻伐了。

一路上他早已被蕭捷的勇猛所征服,現在的他也相信有機會戰勝甚至擊潰宋人的十萬大軍。

不過面對鍾思達的催促,蕭捷這次反倒是安慰他起來:“莫要着急,眼前便是遼陽府,我等解釋騎兵,倆個時辰便轉瞬即至,待宋人攻城,我等先取後軍之火炮,再擊中軍,方可成事!”

鍾思達默默不語,在如何用兵上他卻是不如蕭捷,只不過他卻知道,宋人之軍向來以穩妥爲先,奇襲是否能成功?

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築牆,建高塔第二百六十二章大風!大風!大風!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四百三十五章王蒙正之心第九百七十四章“貪婪”的大宋皇帝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墳墓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國丈“瘋了”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製造彩虹的帝王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蘇軾治軍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章塞爾柱使者的恐懼第兩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八百二十二章沒藏家族的密謀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妖人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兩千四百三十章時代的靈魂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兩千三百九十一章進攻與待援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一千五百七十章八刺沙袞的末日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趙禎的昭勳閣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九十七章皇權鬥爭中的失敗者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兩千零三十六章大宋的學問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後事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宋遼掙西域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兩千一百一十二章融入其中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開蒙奇書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南薰門門頭劉三虎第兩千三百八十九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猛虎地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一千五百七十章八刺沙袞的末日第兩千三百一十四章皇帝挖的坑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兩千三百八十七章逃脫的噶日噠措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兩千六百零七章攤子算是鋪開了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無辜的趙禎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參謀兵事院第九百零五章千牛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