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你發達了

十幾個朝廷重臣濟濟一堂,等着宮裡來的消息。

張進用很是興奮,自以爲自己如此安排實在是神來之筆,這些水賊不就是想冒功嗎?那好,那就把火燒旺一些,火上澆油,越是天下人矚目,到時候就越是下不來臺。

另一方面,他還懇請朝廷敕命一個巡按,前往海外,撫慰海路安撫使司的將士,楊廷和自然也都一併答應,這巡按的人選,必定是舊黨之人,到時候正好把這海路安撫使司的牛皮戳破,倒要看看,最後海路安撫使司還有直浙這些人如何收場。

張進用眼角不斷往徐謙面上去掃,心裡想看他的笑話,偏偏徐謙不動聲色,倒是讓他略略有些失望。

這時候,黃錦來了,許多人打起精神,有人向黃錦問:“奏疏給陛下過目了嗎?”

黃錦道:“陛下已經看過了。”

張進用眼中放光,道:“陛下怎麼說?”

黃錦看了徐謙一眼,徐謙對他微微一笑,他也用微笑還禮,這才道:“陛下說了,這都是將士用命之故,也和直浙的官吏們盡心盡力分不開,陛下要內閣擬旨褒獎,除此之外,一應官員,都要重賞,切莫寒了忠臣良將們的心,章程呢,還得麻煩諸公擬定,諸位理應立即擬定出來,好儘快送陛下過目。

重賞……

這個重賞說的很含糊,不過天子既然強調了這個詞,意思也就很明白了,不能用尋常的賞賜。得表現出宮裡對此次大捷的格外欣賞,一般的小恩小惠。是不成的。

楊廷和略帶幾分猶豫,大規模的重賞。這顯然是有點過頭了,而且這麼做,未免太漲新黨的聲勢。

可是張進用的眼眸更亮,連忙道:“陛下聖明啊,老夫也以爲,理應要重賞,不重賞,不足以彰顯其功,不重賞。不足以彰顯國威,好啊,此舉大善。此次徵倭,海路安撫安撫使司有功,直浙新軍有功,還有直浙大小官吏,也是有功,大明朝,已經很少能遇到這等大捷了。交戰短短半月,耗時不過小小的兩個半月時間,便立下此等汗馬功勞,若是不賞。不重賞,那朝廷未免就顯得偏頗。”

他頓了一下,道:“老夫呢。就先說一些淺見,既然是重賞。就不能循規蹈矩,從重嘛。這是陛下的意思,新軍這邊,該封爵的要封爵,該升官的要升官,這是兵部的事,老夫自會主持。再有海路安撫使司,這個衙門一直都是五品,說實在的,此次海路安撫使司令人大開眼界,五品顯然是太低了,不如趁着這個機會,好好的升格一下,還有直浙大小的官吏,也都要特旨褒獎,一些官員,也要藉此升上來,朝廷現在最缺的,就是踏實苦幹之人。”

他起了頭,狠狠的誇獎一番,先是讓所有人愕然了一下,都在想,這位張大人是不是入戲太深,已經瘋了,你不是和徐謙不對付呢,惹此次徵倭,涉及到的幾乎都是新黨之人,這不是嫌徐謙的實力還不夠,非要給他再添一把火嗎?

可是大家一琢磨,立即明白了張進用的居心了。

張進用是兵部尚書,至少在大家眼裡,這位老兄在兵事上,那就是專業中的專業,所謂隔行如隔山,其實多數人對兵事也不是很懂,甚至有人五穀不分,連這行軍打仗到底是什麼樣子都不知道,全憑自己的臆測。

可是張進用不同,在做兵部尚書之前,還曾在宣府做過一任巡撫,也管過馬政,此後升任兵部右侍郎,再之後一躍成爲尚書,可以說,這位張大人的履歷裡,來來回回就一個字——兵。

若說朝中有人對行軍打仗的事瞭若指掌,那麼首推的就是兩個人,一個是徐謙,一個就是張進用。徐謙不必說,人家就是靠打出來的,好歹也主持過平倭,練過皇家學堂和新軍,雖然資歷不夠,可卻是苦幹出來的,大家無話可說,而張進用呢,張進用則是熬資歷熬出來的,人家吃的鹽比你吃的飯多,管的兵比你見的人多,可算是朝中一等一的專業人士,但凡是兵事,他總能說出個子醜寅卯來。

而現在,海路安撫使司上來了奏疏,張進用一開始就懷疑這是冒功,說是冒功,可不是隨意瞎扯的,人家是專業人士,自然會根據經驗進行判斷。既然懷疑是冒功,張進用的居心就很險惡了,他慫恿把這捷報弄得天下皆知,還要呈報天子,而現在,天子要重賞,他又跳出來,大談重賞的必要性,就彷彿他張進用立下了赫赫功勞,朝廷不重賞,對不起自己似得。

其實大家都明白,張進用這是故意把新政的這些人,把徵倭的這場大捷推到風口浪尖上,天下知道的人越多,將來一旦這冒功的事揭露出來,反彈就越大,現在受賞的人員越多,賞格越重,將來清算的範圍就更廣,死的也就更快。

張進用的居心,可謂險惡,可謂險惡到了極點。

朝廷上,像這種表面上捧你,實地裡卻早已挖好了坑,不把你弄死不罷休的事實在太多,大家見得多了,也不以爲意。

可是一些人明白之後,也立即開始裝起糊塗,笑呵呵的道:“不錯,此役大大的耀吾國威,朝廷不賞,豈不是教將士們寒心,不重賞,不足以顯示朝廷的誠意,陛下既然都已經開了金口,又讓吾等議出一個章程出來,咱們自然也不能敷衍了事,老夫的意思是,所有相關人員,都要升賞,至今新軍的升賞,那是兵部的事,兵部自己拿主意,還有海路安撫使司,說實在的,平日裡呢,也多有功勞,這一次又立了大功,如此重要的衙門,卻是區區五品,實在說不過去,理應升爲四品纔是。”

“四品都輕了,海路安撫使司署理各藩安撫招討事宜,拿一個四品的衙門,去面對諸多藩國,老夫說句摸着良心的話,就算海路安撫使司沒有異議,藩國那邊,心裡會怎麼想?咱們朝廷,對藩國一向看重,用一個四品衙門去和他們交涉,咱們說得過去嗎?三品,至少要三品,安撫使應當形同巡撫例,在禮部,掛一個侍郎銜纔好。”

衆人拾柴火焰高,看熱鬧的不怕事大,巴不得這把火燒的越旺越好,三品……還掛禮部侍郎銜,姓鄧的吃得起嗎?吃了也要吐出來,現在重賞,現在給讓他風光體面,爲的是什麼?爲的就是將來他重重的傷害了大家的感情之後,再將他一把捏死。

也有人提出異議:“安撫使乃是武職,掛侍郎銜,只怕不妥,還是封爵爲好。”

“招討使可以是武職,安撫使豈是武職,封爵不妥。”

大家打了雞血似得熱烈討論。

唯有楊廷和和徐謙沒有湊熱鬧。

徐謙只是看着這些人上躥下跳的表演,當然知道他們不懷好意,不過他並不阻止,索性當做什麼都沒有看到。

至於楊廷和,其實一直都在觀察徐謙的臉色,不過這種觀察,於事無補,因爲徐謙這個時候跳出來認慫,他會懷疑徐謙故意示弱。徐謙這個時候跳出來表示應當重賞,或許是因爲徐謙明知此次大捷有問題,所以故意給自己壯膽。

老狐狸對上小狐狸,念頭太複雜,無論對方如何表演,都很難從徐謙的臉上,或者是舉止上得出對方的看法。

熱烈討論之後,一個章程總算是擬定了出來。

大家顯然對此次大捷很是‘看好。’

浙江巡撫趙明,升任直浙總督,因爲總督一職,一直都有空缺,此前,朝廷曾有廢除的意思,不過一直懸而未決,索性這一次,讓趙明升任。再有布政使升任巡撫,還有不少直浙的官員,直接調入京師,在京師中委以重任。

海路安撫使司這一次受益最大,鄧建直接掛了一個侍郎銜,一躍從一個雖然權柄不小,卻是不起眼的小官兒,成爲了封疆大吏之一。至於安撫使司其他官員,也俱都有升賞。

新軍的武官,有的封爵,有的則是升官,還有的,調往他處編練新軍,畢竟新軍其實已經成了潮流,天子對新軍也多有看法,幾次下旨裁撤了不少衛所,衛所裁撤了,只是其實許多新軍都是換湯不換藥,而直浙那兒的新軍編練的最好,這些人,當然要調任各處,介紹‘先進經驗’。

這一次升賞的問題,可以說是得到了出奇一致的同意,幾乎沒有人提出任何質疑。

楊廷和似乎覺得有一絲的不妥,不過現在大家既然都在慫恿,尤其是張進用身爲兵部尚書慫恿的最兇,因此也就無話可說,叫了翰林來立即草擬了一份奏疏,命人報入宮中。

………………………………

第618章 得饒人處且饒人第22章 我乃忠良之後,你是什麼東西第59章 濁流知府第761章 黨伐異同第474章 開戰第297章 天子出題第181章 簡在帝心第743章 再說一遍第443章 你惹到我了第561章 某個孩子他爹第43章 一入仕途深似海第224章 陛下仁德第40章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第404章 這就是水平第140章 帝心難測第661章 藉機反戈第427章 殺第376章 毛紀是豬第152章 龍顏大悅第368章 聖駕飄忽第592章 左副都御史第284章 完了……第481章 亞聖第153章 展翅高飛第746章 抄家第228章 學堂第426章 你狠我更狠第165章 滾出去第457章 楊廷和敢應戰嗎第162章 欽差大人,不好了第30章 生髮了第181章 簡在帝心第203章 內閣待詔第634章 插朋友幾刀第650章 風捲殘雲第398章 慾求不滿第221章 恭喜發財第473章 捅的就是馬蜂窩第579章 喜得貴子第422章 吃了東家吃西家第571章 徐撫臺的幸福生活第610章 老虎歸山第635章 貿易自由第354章 陽謀第168章 欽賜麒麟服第352章 大鱷老虎求安慰第17章 行善積德徐公子第584章 就怕太監有智商第215章 太后賢德第707章 動粗第366章 天官來了第597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第67章 少年得志第42章 遇貴人第357章 死第686章 全被坑了第640章 糖衣炮彈第356章 送你一程第267章 大考第603章 拼了第45章 囂張到極點第685章 誰是反賊第460章 侍讀學士第375章 拼命第234章 愛卿所言甚是第217章 太后不好惹第759章 目標首輔第480章 徐某人妙計求全第387章 無惡不作、令人髮指第758章 公推第735章 誅了第746章 抄家第196章 聖旨是可以倒賣的第129章 以血還血,以牙還牙第416章 全家死光第567章 回京第16章 家大業大第542章 巨頭和巨頭的對決第48章 才子第28章 張家服軟第293章 抄家滅門第368章 聖駕飄忽第380章 你死我活第145章 驚天動地第645章 平反第656章 小內閣第630章 新政推廣第728章 魚死網破第658章 老子也要有德第296章 天子出擊第35章 學海無涯苦作舟第308章 人得而誅之第389章 交鋒第83章 徐兄弟,你高中了第217章 太后不好惹第365章 夠狠第25章 令人髮指第663章 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