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 人頭作保

所有人興致勃勃的散去。

不過楊廷和仍然有些擔心。

他的擔心並不多餘,畢竟這些新黨們做了許多常人難以做到的事,甚至楊廷和越來越看不清,對自己產生了懷疑。

可以說三年前的楊廷和,是極度自信的,作爲巔峰級的人物,他手握權柄,指點江山,對王朝的一切,都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裡。

他有一套自己處置問題的辦法,而且這個辦法,總結了前人的經驗,可謂屢試不爽,畢竟,他是楊廷和,他自幼苦讀聖賢書,在千軍萬馬中金榜題名,又歷經數朝,打敗了一個又一個的政敵,最後站在了他人生的頂峰。

上到朝廷下到地方府縣,各種各樣或明或暗的規則都能被他洞悉掌握,每一個人會是什麼心理,遇到了事該怎麼處理,諸如此類的東西,楊廷和可謂是遊刃有餘。

可是新政大規模推行之後,問題似乎就出現了,他突然發覺,在這個王朝之中,出現了某種未知的事物,這些人到底如何點石成金,到底把不可能化爲可能,都讓楊廷和百思不得其解,這些人做的事,處理事務的方式,也讓楊廷和一頭霧水。

他落伍了,正如每一個大時代一樣,總會有諸多舊時代的英雄落下帷幕,他們的思維,他們的行爲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或者說,不能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可是楊廷和不相信這個新的時代,也不信自己是被淘汰的人,他頑固的認爲,或者說,其實這天下,絕大多數人依舊頑固的認爲,這些所謂的心新事物。不過是奇巧淫技,不堪一擊,不過是曇花一現,王朝的規律。帝國運行的準則,依舊牢牢握在自己手裡。

他們是這樣想的,可是固然這樣想,可是一個個奇蹟出現。雖然沒有動搖他們對此的根本看法,卻是一次次動搖着他們的思想。

所以現在的楊廷和,某種意義來說是個矛盾體,一方面。他極度厭惡新政,甚至堅持認爲新政必定不能長久,之所以有這樣的認知。來自於他數十年宦海沉浮的經驗。來自於他數十年爲官的經驗,同時也來自於,無數古之聖賢的傳承,古人沒有新政,照舊會有清平世界,而這和古人背道而馳的治世之方,怎麼可能成功。徐謙不是聖人,絕不是,所以他鼓搗出來的東西,絕不可能比聖人的理念更先進。

而同時,新黨一次次的成功,並且逐漸壯大,卻讓他又生出了疑竇,使他略有動搖,他依舊認爲新政不能長久,可是某些時候,他甚至有些佩服這些新黨,佩服徐謙這些人,很多時候他們能夠化腐朽爲神奇。

這一次,他更是倍加小心,所以大家散去之後,他獨獨留下了張進用。

自從楊一清垮臺之後,在兵事方面,張進用顯然就成了楊廷和的軍事顧問,楊廷和對他甚是依賴。當然,這種信任,也來自於張進用平日和徐謙的爭鋒相對,楊廷和認爲,天下人都可能成爲新黨,唯獨這張進用,卻是斷然不會。

“楊公有話要說?”見楊廷和一臉動搖和踟躕之色,張進用倒也沒有太多寒暄,一屁股坐下,詢問道。

楊廷和噓口氣,道:“晉才,你爲官多久了?”

張進用莞爾一笑,道:“下官是弘治四年的進士。”

“是了。”楊廷和突然想起來了,道:“當時你就在戶部觀政是嗎?”

“是。”

楊廷和微笑道:“不過你在戶部觀政期間,卻是上了一道奏疏,具言邊鎮的弊端,那一封奏疏,令人振聾發聵啊。”

張進用這時慚愧的道:“那時年少輕狂,難得楊公還記得。”

楊廷和道:“老夫當然記得,那時候老夫在翰林任侍讀學士,也看過你那篇奏疏,在翰林院裡,許多人說你大膽,那封奏疏,顯然是直指文靖公。”

張進用想起往事,不由道:“幸賴文靖公大度,非但不以爲杵,還授我大同府同知之職,四年之後,又命我至太僕寺,署理馬政。”

楊廷和道:“正德的時候,你在宣府也打過一場大仗?”

張進用道:“那是正德九年,下官忝爲宣府巡撫,正值韃靼入侵,下官督促各鎮軍馬,堅壁清野,熬到了寒冬時,命三軍反擊,僥倖勝了一場,殲賊七百餘。”

楊廷和捋須感嘆道:“自文皇帝之後,這樣的功勞,已經不多了。你既在大同任過同知,又管過馬政,還任過宣府巡撫,後來又調任兵部,這天下的兵事,想來了若指掌者,非你莫屬,老夫說了這麼多,只是想問你一句準話。”

張進用打起精神,道:“大人要問的,莫非是這海路安撫使司大捷之事?”

楊廷和頜首,道:“正是此事,這封捷報,所言甚是簡陋,可是一葉知秋,但凡是奏報,言辭之中自能看出端倪,老夫問你,這捷報,到底是真是假,方纔你說這必定是冒功,可有把握嗎?”

不問個清楚,楊廷和不死心,他不能給他人做嫁衣,不能再給新黨這羣混蛋擡轎子了,他當然清楚張進用的用心,可是他也明白,這個事弄的好,就可能對新黨來說是滅頂之災,可是一旦判斷失誤,大家則平白無故,給新黨造成了更大的影響力。

楊廷和不是傻瓜,他必須謹慎,現在新黨本就有了分庭抗禮的資本,若是這一次,再對這些新黨大加賞賜,這絕不是什麼好事。

張進用一聽,笑了。

他的笑容,透露着智慧和自信,他數十年的經驗告訴他,他的判斷是絕不會錯的,他毫不猶豫的道:“下官署理宣府之時,深知這行軍打仗的不易,兩軍交戰,若是小打小鬧倒也罷了,可是一旦發兵萬人以上,便不是小事,其中諸多東西,單單籌備起來,沒有數月之功,也辦不到,就算髮了兵,想要速勝,也斷然不可能,其中的詳情,下官一時也說不清,不過可以保證,半月之內,斷然不能大獲全勝。況且倭人殘忍,不易屈服,就算海路安撫使司僥倖勝了幾場,倭人豈會輕易求和,倭人內部,諸侯並起,意見絕不可能迅速統一,下官斷言,就算海路安撫使司進展順利,沒有半年,也決不能有今日的效果,可是爲何,這短短時間,就有捷報?邊鎮那些丘八,這種事下官見得多了,打了敗仗,爲了掩蓋,便殺良冒功,以掩蓋事實,這是稀鬆平常的事,海路安撫使司一直在海外,無人監督,更無巡按御使在一旁盯着,這冒功更輕易了多。所以下官敢用人頭作保,這必定是海路安撫使司假冒戰功,楊公若是不信,到時便可分曉。”

他頓了頓:“徵倭是徐謙自己承認慫恿的,又是直浙的上下官員自作主張,海路安撫使司和新軍都湊了份,現在他們冒功,下官認爲,既然如此,那麼不妨將計就計,將他們推到風口浪尖,順着杆子爬上去容易,想要下來,卻是不易了。”

楊廷和鬆了口氣,他對張進用還是頗爲信賴的,現在張進用說到了這個份上,他心裡也有了底氣,新軍畢竟不是天兵天將,縱然再厲害,也不可能完全有悖常理,他沉吟道:“既然如此,那麼老夫也就放心了。”

張進用眼眸一閃:“楊公,下官說句不當說的話,這陛下總是懸而不決,讓人心憂啊。”

楊廷和微笑道:“要等得起,此事,不要急。我們在等,別人也在等,大家都是一樣。”

張進用點點頭,楊廷和道:“你留在這裡等宮裡的消息吧,想來宮裡那邊,肯定還有旨意。”

果然過不了多久,黃錦又去而復返,尋了楊廷和,手裡還捏着翰林擬定的奏疏,道:“陛下那邊,幸好還清醒着,見了諸公草擬的章程,甚是滿意,已命雜家至司禮監蓋了印璽,內閣這邊,就按這麼辦吧。”

楊廷和捋須點頭,道:“陛下聖明。”說罷,他沉吟片刻,道:“陛下現在的身體如何?”

黃錦眼眸閃爍,沉吟道:“陛下近來的龍體不錯,便是會診的幾個御醫,也覺得有些出乎意料,這是一個好兆頭。”

“說嗎?”楊廷和笑吟吟的點頭,道:“如此甚好,這是蒼生社稷之福。”

送走了黃錦,楊廷和臉色凝重起來,對張進用道:“陛下看來是真的不成了,否則,那黃錦不會如此故弄玄虛,至多一個月,這一個月內,隨時都會有消息傳出來,哎……終於要到圖窮匕見的時候了。”

張進用精神一震,道:“這樣也好,省的吊大家的胃口。”

楊廷和看了張進用一眼:“不要急,你啊,其他的都好,就是性子太急了。”

第152章 龍顏大悅第537章 不敗之地第211章 移駕慈寧宮第623章 天子要殺人第394章 這纔是牆倒衆人推第150章 陛下昏聵第656章 小內閣第5章 欠債還錢第13章 居然也有**的一天第341章 驚天動地第504章 不黃但是很暴力第186章 進宮第341章 驚天動地第249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250章 太歲頭上動土第52章 不畏強暴徐生員第415章 抄家滅族第436章 不自量力第760章 兄弟反目第214章 有功要賞第219章 你拿捏得住嗎?第609章 大禮議第237章 觸怒宮中第436章 不自量力第264章 會試第167章 天子很隨和第29章 良心很值錢第607章 替天行道第655章 悉聽尊便第46章 年少輕狂第233章 上貢好處多第588章 謎底揭開第400章 慶生第629章 美好的前途第315章 豪門似賊窩第292章 老子不服第342章 就怕你玩不起第491章 賊王第182章 朋友,你是來賣萌的嗎第225章 君心難測乎第406章 公主殿下第665章 殺人不過頭點地第168章 欽賜麒麟服第293章 抄家滅門第479章 千秋偉業第736章 你有張良計 我有王八拳第503章 功勞太大第56章 拜師第735章 誅了第42章 遇貴人第136章 一封奏疏第89章 曙光第401章 久別重逢第596章 學爭擴大第114章 大功第128章 放馬過來第183章 勢不兩立第55章 你跑不掉的第635章 貿易自由第26章 回馬繼續坑第365章 夠狠第249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639章 抗稅第150章 陛下昏聵第156章 興師問罪第500章 告捷第61章 不死不休第379章 大案要案第48章 才子第280章 聖德王太后第447章 事情真相第523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81章 考得有點過火了第81章 考得有點過火了第297章 天子出題第221章 恭喜發財第734章 多事之秋第366章 天官來了第168章 欽賜麒麟服第748章 送你上路第282章 風暴第228章 有朕親臨第467章 升遷第144章 好說,好說,一切好說第736章 你有張良計 我有王八拳第104章 主動權第128章 放馬過來第488章 宮變第190章 大禮包第322章 誰的底氣足?第522章 大勇第420章 萬衆矚目第75章 讀書好第404章 這就是水平第14章 別惹我第595章 飲鴆止渴第279章 見駕第309章 想作死就成全你第415章 抄家滅族第34章 和藹長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