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八十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3)

仲雲歸順,不是迫於唐軍威勢,而是因爲漢唐遺澤。

從蒲昌海到石頭鎮,一路上李紹城感受到了仲雲人的熱情,和他們對中國王師的愛戴。在大屯城、石頭鎮留下一部分駐軍後,李紹城沒有多作停留,補充好糧食飲水,就繼續西進。至於對仲雲的冊封,那還得需要仲雲人走一趟洛陽,不過計議已定,這些都只是走個過程。

接下來李紹城要面對的,是素有威名的于闐國。

于闐國曆史悠久,東接鄯善、西連疏勒,一直是塔里木盆地南沿的大國,乃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昔曾商貿繁榮,自佛教東傳,得百姓信奉,漸爲文化昌盛之地。

行軍途中,每逢休息的時候,柴克宏便找到李紹城,要後者給他講述于闐國的情況,李紹城準備充分,自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漢初,朝廷置西域都護,于闐便歸屬中國,後爲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莎車國所滅,不久又復國。班超至此,其人殺匈奴使者而降漢,班超北攻姑墨、西平莎車、疏勒,于闐都有出兵相助。其後,漸成‘從精絕西北至疏勒十三國皆服從’的強國,至魏晉,一直向中國朝貢不斷。”

“我朝設安西都護府後,在於闐置鎮,爲安西四鎮之一。其後,吐蕃數次入侵,我駐鎮邊軍與于闐軍隊一道,數次擊退吐蕃,因朝廷大策,于闐鎮有過陷落之時,但仍被王師及時克復。”

“玄宗天寶年間,于闐國主尉遲勝入朝,玄宗嫁以宗室之女,安史之亂時,尉遲勝親率精兵,萬里勤王,平亂後,終老長安。後吐蕃大舉侵入,于闐與我邊軍一道戍守軍鎮,力戰不敵以至陷落。及至吐蕃內亂,張義潮復興歸義軍,于闐趁勢復國,之後與歸義軍互有往來。”

柴克宏問道:“如今的于闐國,國主又是誰?”

李紹城露出些許笑意,“現今的于闐國主,是繼位已經二十餘年的尉遲婆跋,他自稱‘唐之宗屬’,並以‘李’氏爲姓,名爲李聖天。”

柴克宏驚奇道:“玄宗曾嫁宗室之女給尉遲勝,這尉遲婆跋自稱‘唐之宗屬’倒也說得過去,然則未得陛下恩賜,冒然用‘李’姓,未免太過無禮,且名‘聖天’,又着實太過狂妄!”

柴克宏的想法,李紹城能夠理解,不過他明顯知道得更多,所以此時並不如何生氣,繼續道:“自漢武帝以來,中國符節詔書,其王傳以相授,故而可以說,漢武帝賜予于闐國主的符節詔書,便相當於闐國的傳國玉璽,由此可見中國在於闐眼中的分量。自打尉遲婆跋更名改姓,于闐國便被西域之人稱爲‘李氏王朝’,據說,尉遲婆跋漢學淵博,于闐國的官制,也都效仿我大唐。因爲尉遲勝曾娶我大唐宗室女的緣故,于闐國主一直認定與我大唐的這種‘舅甥’關係,不瞞你說,這個尉遲婆跋,還娶了曹義金的次女,封爲王后。”

柴克宏不知這裡面還有這許多故事,不禁訝然,“竟還有這等事!如此說來,于闐國對我大唐,可是分外忠心!”

李紹城笑道:“自漢初至今,千百年來,于闐國一直是尉遲氏稱王,說他們臣服於我中國已有千年,也是不爲過的。”

......

于闐。

于闐國主的宮殿,非是坐北朝南,而是盡皆東向。建築風格與中原無異,名爲“金冊殿”,殿側有樓,甚爲高大,有明堂之

風,號爲“七風樓”。

如今是于闐國同慶二十七年。

大名鼎鼎的李聖天,此刻正端坐在金冊殿中,皺眉閱讀一本軍情急報。看他的服飾,衣冠皆是唐裝模樣,其人面向儒雅,五官頗有唐人之貌,若說他有唐人血統,只怕沒人不信。

大殿外側,除卻躬立的侍者,竟然還有數十個紫衣僧人。

看完手中的軍報,李聖天放下摺子,端起案桌上的葡萄酒飲了一口,忽而皺了皺眉,約莫是覺得放得久了,味道已變,便招呼道:“來人,換青酒來。”

侍者連忙躬身迎過來,接了李聖天手中的杯子,恭敬稟報:“大王,到了用膳的時候了。”言罷,揮了揮手,便有侍者端着托盤進來,那盤子裡盛放的,除了酒肉佳餚,還有裹了酪的粟、裹了蜜的粳。

李聖天只端了酒杯,隨後就擺了擺手,示意沒有胃口。他繼位爲王雖然已經二十餘年,但年歲並不大,正是春秋鼎盛的年紀,此刻他端着酒杯在來到殿門,皺眉向外眺望的姿態,既有人主威嚴又有幾分臣子憂思。

不時,一個年輕人來到門口,見李聖天正在凝神沉思,見禮後問道:“大王爲何眉頭緊鎖,可是爲西邊戰事而憂?”

來人叫李從德,乃是李聖天的兒子,李聖天看了他一眼,收斂了思緒,“西邊的戰事就沒消停過,但也沒甚麼嚴重的地方,就是擾人心煩罷了......你此時急急忙忙趕來,可是有甚麼要事稟報?”

李從德面有掩蓋不住的喜色,“剛剛接到消息,大唐的使者已經到了紺州!”

“哦?”李聖天眉頭一飛,“這麼快就到了?出迎的官員安排好了沒有?勞軍的酒肉準備得如何了?”

李從德連忙道:“紺州官員在接到唐使遊騎報知後,立即出城三十里相迎,等了半日,接到了大唐使者。據甘州官員來報,唐軍五日後抵達紺州,紺州的勞軍之物已經備好......咱們于闐城裡出迎官員和勞軍之物,也都安排妥當了,大王不用擔心!”

“好!好!差事辦得不錯!”李聖天已是忘了去飲杯中的酒,他轉身走進殿中,來到案桌後還未坐下,又道:“沿途接待的官員,要與百姓一道出迎,等來使和王師到了于闐,更要舉城相迎,一定要讓來使和王師見識到咱們的熱情!”

李從德連忙應諾,李聖天好不容易在案桌後坐下了,神色仍是透露着激動,“前些年本王不斷遣使東行,打探去中國的道路,就是想去朝見天子,不曾想密使在沙州就遇到了中國派駐的官員,得曹節使引見,我于闐密使終於與中國官員見上了面,這實在是天意!這兩年,本王與大唐陛下互通書信,深知當今的大唐陛下乃是仁德、平和之君,只是沒想到,王師這麼快就平定了瓜州以東的賊人,這麼快就重新來到我于闐國了,看來陛下的雄才大略,本王之前還預估不足!好!好啊!時隔百餘年,王師終於又到了這裡,往後,這裡勢必又將是王師的天下,我于闐國與王師並肩奮戰的日子,又不遠了!”

說到這,李聖天頓了頓,忽而,不知爲何,他眼中就落下淚來,擡頭望向房樑,“先王,你看見了嗎?王師又到于闐來了!當年你被天子冊封爲右威衛將軍,在中國內亂時,率我于闐精兵萬里勤王,自是與千萬于闐精兵一同終老長安,那是何等的忠肝義膽、慷慨悲壯,而

今,中國沒有讓我們失望,王師又來了,安西四鎮勢必重建,這片土地將再度迎來輝煌!先王,你看到了嗎?”

望着淚流滿面的李聖天,李從德也深爲觸動,不禁眼眶泛紅。

原本歷史上,後晉天福年間,李聖天遣使歷經千辛萬苦抵達洛陽,進貢紅鹽、玉石、鬱金香、白氍等物,以示歸順之意。後晉遂遣高居海等人爲使,至於闐,冊封李聖天爲“大寶于闐國王”——那是後晉天福三年,以當下來看,也就是“兩年後”。

......

李紹城率軍順利抵達于闐。

作爲進軍西域的南路軍統率,十萬禁軍的副帥,李紹城對於闐的情況知之甚深。在靈州時,李從璟就於闐國之事,對他有過深入交代,但作爲軍事統帥,領兵征戰在外,本能的會做好大戰、惡戰之準備,所以這回如此順利抵達于闐,讓李紹城覺得太過意外、驚喜。

這也實屬正常,畢竟李紹城對李聖天這號人物,沒甚麼接觸,甚至這個時代的人,都對李聖天還沒甚麼深刻認知,也只有李從璟知道這個留芳青史的李聖天,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物,所以若是李從璟得到李紹城兵不血刃,就從陽關到了于闐的消息,絕不會有半分奇怪。

——李聖天遣使洛陽,表歸順之意,受中國冊封,一心效忠中國,這跟他往後的事蹟和李從德的功績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

“眼下,于闐國土東西三千里、南北兩千裡,乃是名副其實的大國,雖然人丁不多,但在西域絕對是龐然大物。”于闐城外,在與李聖天相見之前,李紹城如是對柴克宏道。

不時,李紹城等人,見到了親率于闐國官、將出迎的李聖天。

李聖天身後,除卻一衆官員外,還有望不到盡頭的于闐國百姓,聲勢浩大,熱鬧非凡,無論官員還是百姓,俱都衣布帛,大多是唐裝樣式。

見此情景,直讓李紹城懷疑回到了中原。

下馬前驅,身着甲冑的李紹城,與李聖天馬前相見。

“李將軍!”李聖天作揖。

“國主!”李紹城抱拳。

這一個熱鬧而簡單的相見,拉開了往後數十年間,雙方並肩作戰的序幕。

......

與李聖天同乘一車入城,李紹城爲街道兩側擁堵的人羣、載歌載舞的景象所震驚,這裡面有人扮鬼神,有人着佛衣,一派普天同慶之色,就如在過最隆重的節日一般。

當日,李聖天於金冊殿設宴,款待禁軍將領,與此同時,城外,于闐國的官吏戰士,也在慰勞禁軍將士。

數日後,李紹城搬出儀仗,拿出李從璟讓他帶着的詔書,正式冊封李聖天爲于闐國王。由此,唐軍進駐于闐城。

未及兩日,李聖天正在宴請李紹城,忽得一軍報,李聖天不避諱李紹城,與其一同觀之。

“蔥嶺一直有戰事?”看罷軍報,李紹城訝異的問。

“蔥嶺西的回鶻,所謂的喀喇汗王朝。”李聖天冷哼一聲,“一幫野蠻的異教賊子!”

“異教賊子?”

“我于闐國信奉佛教,這幫回鶻人也不知從哪裡搞出個甚麼‘穆斯林’‘伊斯蘭’,還到我于闐國傳法佈道,本王一直都是驅逐以對,所以這幫回鶻蠻子脾氣上來了,時不時擾我邊境......”

(本章完)

章七十四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2)章十五 淇門之變(7)章一百零四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5)章四十三 曾立百年功章三十八 黑雲催西樓章七十八 祖祖輩輩是漢人 生生世世不爲奴章八十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7)章二十九 欲徵邊疆先存甲 從璟酒棚識民心章一百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1)章四十三 曾立百年功章兩百零九 阿保機廟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4)章一百七十六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上)章七十四 誰惹秦王怒【第二更】章三十一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0)章七十九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上)章二十八 百戰安義(7)章四十二 董璋章七十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2)章四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6)章三十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4)章六十八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4)章八十 跟不跟我走章七十四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2)章四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5)章五十四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0)章一百三十一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中)章九十五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2)章二八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6)章六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6)章三十三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7)章十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1)章五十一 軍失將當亡【第二更】章六十五 謀主智算敵軍行 三千銳士擒段凝章三十二 大爭之世章四十八 劫道章三十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9)章五十三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9)章六 餘心之所向章八十三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9)章五十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1)章八 空城章五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4)章六十五 人言蜀中多靈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章四十七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3)章五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3)章六十一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4)章三六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5)章兩百三一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8)章兩百三一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8)章六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1)章八十六 過盡千帆皆不是 李從璟餓狼撲食章七十一 強一地也強一國 最是諜鬥能驚心章九十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1)章兩百零五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下)章二十三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7)章七十九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上)章七十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4)章九十九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4)章九十 小麻雀與小妖精 少女心與英雄夢章七十八 爲君說新政【第三更】章兩百十五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下)章四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章二十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7)五代大亂與王朝更迭的原因探究章四十七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3)章八十一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8)章兩百十二 定國安邦波瀾起 不平盡去平山河(下)章九十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1)章四九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3)章一百二十三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6)章二十八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6)章一百零五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6)章一百四十八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上)章十四 有人西樓殺宰相(3)章四十六 女人與親事章五十一 軍失將當亡【第二更】章二十二 戰必求利章四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章二十七 百戰安義(6)章七十一 我比你強章四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4)章四十一 邊軍逞威風章一百二十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3)章七十四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1)章六十九 名將章兩百四四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9)章十八 淇門之變(10)章一百五十七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3)章五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上)章五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1)章一百二十三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6)章三十七 秋意日遲遲 誰解君王心章兩百十五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下)章四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章十三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4)章七十八 祖祖輩輩是漢人 生生世世不爲奴章兩百十四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中)章九十一 大唐太子立船臺 欲我艦隊出東海章五十九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4)章二十 當年明月仍皎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