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七十八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1)

定鼎三年冬,西北招討使、四面行營都統孟平,率百戰軍、橫衝軍一部,先行抵達瓜州,此舉正式拉開了大唐帝國在時隔百年後,再度派遣王師向天山征戰的序幕,原本在沙州西境,防禦西州回鶻的歸義軍節度使、同平章事曹義金,特意抽身東奔,並在孟平抵達瓜州當日,率領歸義軍一衆將領、官員,於瓜州城東三十里,擺開陣勢相迎。

是日,冬陽明媚,西風凌烈,乾燥荒蕪的西北之地,風沙如霧。

數千甲士從沙霧中走出來,有種跋山涉水鑿開天地的意境,曹義金看到對方森嚴的隊列、威武的甲冑兵刃,感受到隊列散發出的精悍之氣,頓覺眼前一亮,同時心中也是微微凜然,連忙整整衣袍,帶領身後衆人向前迎去。

未及多時,曹義金便看到對方的爲首騎將,鮮衣怒馬威武無雙不怒自威,顧盼之間盡顯睥睨之色,年紀輕輕約莫三十歲左右。

“歸義軍節度使曹義金,拜見西北招討使孟大帥!”隔着十來步,曹義金在對方馬前行禮。

行軍隊列已經停下腳步,腳踩的灰塵與風沙交匯在一起,孟平下了馬,快步上前,托起曹義金的雙臂,“曹節使,本帥終於是見着你的真容了!”

曹義金不禁打量了孟平一眼,對方看起來比他想象中還要年輕,這樣的年紀便能統領十萬禁軍出征河西、西域,實在是天眷之人,但曹義金知道,這個不過三十歲左右的三軍統帥,從軍已是十多年,有過許多輝煌到堪稱奇蹟的戰績,那絕對不是天眷二字就能解釋的。

孟平也在打量曹義金,這位率領歸義軍孤軍奮戰在外的節度使,已是白髮蒼蒼,但毫無疑問的是,身板硬朗精神爍爍,雙目尤其有神,如雷電般能看穿人心。孟平想起歸義軍的往事,張義潮復興歸義軍後,被朝廷召到中原定居,實際上頗有入質長安,掣肘河西的意思,而後,歸義軍陷入內亂,權貴爭奪節使之位,自相征伐,遂予外寇可趁之機,歸義軍十一州之地,逐漸只剩下沙、瓜二州。

自那之後,在甘州回鶻與西州的東西包圍中,還有吐蕃各族的牽制,歸義軍的處境變得極端不利,鬥爭的過程是複雜的,涉及到各種權謀詭計,又因爲中原大亂,歸義軍失去聲援也失去制約,這其間有過許多黑暗之事:自號天子、依附回鶻......這些姑且不論,曹義金接任節使之位後,數度遣使中原,重建與中原王朝之聯繫,昔年也被李存勖冊封過,其人的赤膽忠心,卻是毋庸置疑。

歷史就是這樣,壯懷激烈少,蠅營苟且多,在大多數人都在爲一己之私,或者爭權奪利或者錙銖必較時,是少數赤膽忠義之輩,拋家舍業毀家紓難,撐起了這個民族的脊樑。

白髮蒼蒼的曹義金,抓着孟平的手臂,話未說上幾句,已是老淚縱橫,孟平微感詫異,旋即又明白過來,對方的苦痛與不易,他也能體會一二。

“末將日日東望,盼王師久矣,本以爲窮極此生,不復能見王師西至,我歸義軍數萬將士,沙、瓜二州無數唐人,

都要做孤魂野鬼......今見王師駕臨,甲兵鼎盛之狀空前,遂知我歸義軍歷經百十年血戰後,終於得到保全,天山南北,勢必再爲我大唐州縣,末將感懷涕零,實不知該如何言語......大帥莫怪......”

曹義金面朝東方跪倒在地,仰頭大呼:“末將一生,血拼沙州,大小之戰凡數百,部曲兒郎死了又補,補了又死,不知凡幾......末將身爲大唐之臣,孤懸境外,爲我大唐浴血殺敵,卻從未踏足過中原,從未親見過洛陽,從未面朝過陛下,不知煌煌神都是何種模樣,未見雄才大略的吾皇天顏......然,今見王師之盛,臣已知神都城牆之高,已知皇宮樓宇之盛,已知吾皇陛下之雄姿......臣,曹義金,在此遙拜陛下,吾皇萬歲,大唐萬年!”

曹義金身後,數十名歸義軍官、將,皆拜伏在地,縱聲大呼:“我等在此遙拜陛下,吾皇萬歲,大唐萬年!”

其後,數百名歸義軍將士,盡數下拜,齊聲高呼:“吾皇萬歲,大唐萬年!”

眼見面前的歸義軍拜倒一片又一片,望着這些與自己並無二致的唐人面孔,孟平雙手微微顫抖,心潮起伏猶如驚濤駭浪,久久不能平靜。

在這片擁有無數忠烈傳奇、灑下過無數漢唐熱血的土地上,孟平從未有一次,覺得身上流淌的大唐之血如此滾燙。

開元盛世,河西有強軍,西域無數都護府,那是大唐帝國強盛的頂點。然而一夜之間,開元大廈崩塌,安史亂兵禍亂中原,皇室爲平亂賊,緊急召回戍守河西、西域的邊軍,吐蕃之賊趁勢發難,傾舉國之兵侵入河西,自是,西域與中原千里隔絕,這時,是代宗廣德元年。

郭子儀力戰平叛,又被皇室猜忌奪權時,他的侄兒郭昕,正在安西都護府,一邊同勢單力孤的同袍一起,與諸族賊寇血戰,一邊不停派遣密使小隊,跋山涉水穿梭敵境,向東聯絡朝廷。

將軍百戰死,壯士百戰死,密使百戰死,第一支西域密使抵達長安時,是代宗大曆三年,距離第一批西域密使出發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五年!當其時,聞知西域將士仍在死守都護府,與十倍百倍之敵浴血拼殺,朝堂之上,代宗與羣臣相對而泣。然而以當時的情形,代宗已無法派遣援軍,只得再遣密使,宣慰西域將士。但即便是密使,也多是一去杳無音訊。

郭昕等人等到朝廷來使時,是大曆六年,這是他們以殘缺之軍,血戰不退的第九個年頭。然而來使帶來的只有慰問,並無一兵一卒,安西都護府的將士,在母國之音面前痛哭之後,還得獨自迎敵。

九年過矣,將士血戰,又一個九年過矣,安西都護府的將士還在血戰,再一個九年過矣,大唐將士仍在血戰,又是一個九年過矣......北庭淪陷,天山淪陷,西州淪陷,茫茫西域萬千裡,在吐蕃、回鶻無數異族兵馬的包圍中,郭昕的安西都護府,終成一座孤島......

德宗貞元五年,俗名車奉朝的高僧悟空自天竺歸國,途徑西域

,見安西都護府將士血戰守疆,深爲震動,於安西四鎮,宣揚佛法、超度亡靈達兩年三個月。

憲宗元和三年,也就是郭昕血戰西域的第四十五個年頭,吐蕃大軍圍攻孤城龜茲,展開了對安西都護府的最後一戰。當是時,萬里一孤城,盡是白髮兵!安西大都護、武威郡王郭昕,與其部所有唐軍將士,歷經血戰,皆戰死城頭。

郭昕與其部曲,一身從遠使,萬里向安西,他們孤懸塞外,血戰至最後一人,他們踐行了他們作爲大唐人的血性與悲壯: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孟平扶起曹義金,他看着對方身後的歸義軍將士,看着這片河西的土地,禁不住熱淚盈眶。

從薛仁貴三箭定天山,到王玄策一人滅一國,從郭昕血戰一生直至死在孤城城頭,從張義潮復興歸義軍收土十一州,從曹義金扛起歸義軍旗幟數度遣使洛陽,到如今他孟平率十萬禁軍西征......大唐的輝煌與無奈,大唐人的激昂與悲歌,在河西、西域這片土地上,演繹得淋漓盡致。

孟平忽然覺得慶幸,慶幸自己來了,慶幸自己帶着大唐禁軍來了,慶幸自己來的雖然晚,但還不算太遲。

......

自沙州向北,便是伊州,伊州之西便是西州,西州之西便是天山,天山南麓有名龜茲者,便是昔日安西都護府所在。

孟平匯合曹義金後,親率前鋒大軍進至沙州駐紮,定鼎三年的隆冬過去之後,意欲西征玉門關以西的八萬禁軍,陸續開進到沙、瓜地界。

定鼎四年開春,孟平率禁軍諸將,與曹義金所率的歸義軍諸將一道,離開沙州城,過敦煌,到陽關一帶巡視敵情。

“北面的河蒼峰與南面的山闕峰之間,有興湖泊、北鹽池、四十里澤、大井澤等地,我等向天山用兵,進擊西州的回鶻,首先得攻下伊州。”在陽關向西眺望的時候,曹義金對孟平等將說道,他對周邊地形較爲熟悉,如何選擇進軍路線,他和歸義軍就是現成的嚮導,“從陽關北上,從玉門關面向西北行進,都是可以有的選擇。”

孟平對此間地形並非一無所知,軍情處早就到了這裡,一應情報都有彙總,軍事輿圖同樣有繪製,他倒是不甚擔心這些,此時聽了曹義金的話,他道:“有歸義軍和軍情處作爲嚮導,大軍不用擔心路線出錯,不知歸義軍可以出兵幾何?”

曹義金盡顯老驥伏櫪之態,當仁不讓道:“歸義軍將士,盡皆可以西出陽關!”

去年秋冬時節,西州回鶻東犯,雷聲大雨點小,在得到禁軍西征、甘肅被破的消息後,就縮了回去,但饒是如此,歸義軍也才經歷一場大戰,此時未有過多休整,曹義金便有這般態度,孟平身爲感懷,遂道:“既是如此,禁軍攜帶的甲冑、弓弩、兵刃,歸義軍能搬多少便搬多少,此番西出陽關,定要三軍齊心,一舉蕩平回鶻,再現安西都護府之輝煌!”

曹義金大喜,衆歸義軍將領俱都神色一震,抱拳激昂道:“謹遵帥令!”

(本章完)

章二十二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章三十 和泥刺史理滁州 除盡不平得民心章十 三軍之事莫密於間章四十六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1)章一百零三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上)章一百五十 可笑蚍蜉撼大樹 雄主不屑轉顧之(上)章二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2)章二十五 陣戰(上)章四十八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4)章兩百二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2)章五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5)章兩百三十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7)章七十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8)章八 時來天地皆同力 運去英雄不自由章一百三十三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上)章九十四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1)章十二 他的決心(第三更)章九十三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3)章一百五十八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1)章一百七十六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上)章九十二 順勢破勢天下勢 一老一少分生死章六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3)章一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上)章四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4)章二十六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4)章六 神仙山(5)章八十八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上)章八十六 數年新政養俊才 一樓宴評州縣官章二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2)章三十三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7)章十三 淇門之變(5)章六十七 搜刮章二十 亂世是滋生野心的溫牀章九十七 論學堂裡驚天下 十萬王師圍金陵(1)章四十九 誰也別想過去章兩百零三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上)章一百二十七 韃靼公主勇披甲 戈壁風情異江南(上)章四十一 敬新磨章七十九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2)章九 先帝功業吾功業 先帝天下吾天下章十五 接城章兩百二八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5)章十八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2)章五十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1)章三十三 從天而降章四四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1)章六十六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4)章八十五 是非成敗問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上)章九十四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1)章一百零五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6)章三十九 女豪鎮契丹章一百二十一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4)章二十八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樓章二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中)章六十一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4)章三十六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10)章八十六 數年新政養俊才 一樓宴評州縣官章五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4)章十四 陷陣之士章二十九 欲徵邊疆先存甲 從璟酒棚識民心章五十四 莫離(第三更)章四 若吾王少年章六十六 山河多少事【第二更】章二十一 當年明月仍皎潔(下)章二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1)章九十四 風雲際會梟雄起 國難當頭人心詭章五十二 軍入潞州(第一更)章五十三 皇帝李嗣源章五十三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9)章八十九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下)章三十八 踏營章四十四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5)章二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2)章六三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章三十六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4)章一百六十二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2)章三十七 囂張李從璟章兩百十六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上)章二十 亂世是滋生野心的溫牀章六十 李從璟的志向章五十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應天府雙傑(上)章一百二十八 韃靼公主勇披甲 隔壁風情異江南(中)章八十二 終是宿命禍蕭牆 夜雨殺戮停不住章二十七 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章三十三 軍情處章十五 有人西樓殺宰相(4)章二十二 百戰安義(1)章六十二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7)章三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2)章一百零七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2)章七十七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5)章六十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上)章二十九 什麼是佛?章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1)章一百二十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3)章九十五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3)章二十九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7)章一百八十四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2)章九十六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3)章四十六 先聲奪軍心(3)【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