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七十一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6)

吳生知道老酋長別無選擇,一場浩大的戰爭面前,部屬只剩下數十人的老酋長與他一樣,實在是渺小無能得很,身不由己。

吳生不無奢望的想,王師攻佔甘肅之地後,接下來就會建立在這個地方的統治,作爲大唐治下之民,月朵並沒有性命之虞......當然,她也不可能過得更好,她的窘迫與飢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被改變。

手裡攥着那柄黑乎乎的簡陋匕首,吳生荒涼的心頭浮現出許多往事,一張張人臉走馬觀花般在腦海閃過,嗜酒如命酣醉時比清醒時多的父親,對他照顧有加射藝非凡的吳春,靈武縣城藥鋪裡爲他着甲的玉娘,小帳篷外單純善良到愚笨的月朵......

吳生從未如此清晰的意識到,人生竟會有這樣多的離別,所有曾今得到的,在他還未明確認識到得到時,就已經不可逆轉的失去,離別劃分了得失,在他來不及珍惜的時候。

“穿過瓜、沙二州,若是能夠不被大唐歸義軍攔截,一路往西就可以抵達西州,彼處也有我們回鶻人定居。”老酋長終於想到了他麾下這羣人的歸宿,眼中開始有了希望。

昔年,張義潮復興歸義軍,納沙州周邊十一州之地於統轄之下,河西、西州都在其勢力範圍,而後吐蕃侵入、回鶻大興,歸義軍損人失地,只能勉強保住沙、瓜二州周邊之地,在那場長達數十年的鬥爭過程中,甘州回鶻與西州回鶻的兩面夾擊,無疑是導致歸義軍衰敗的罪魁禍首。吐蕃與諸小族之外,破甘州回鶻,大唐可得河西,破金山(天山)南麓的西州回鶻,大唐能進西域。

這些天下大勢對吳生來說太遙遠了些,遠到不是他能稍微觸碰的層面,不過因爲早年寒窗苦讀志在宦途的緣故,吳生還是知道西州、伊州的方位,知道此處到金山南麓的距離。

很遙遠的距離。

此去金山,戈壁荒漠,馬匪悍賊,諸族惡徒,長路漫漫,兇險無數,此去金山,前路不可預知,此身生死難料。

老酋長的話沒有在吳生心中點燃希望之火,反而讓他本就寂滅的心火更加冰冷。他擡頭望向銀河星海,蒼涼的心緒已無多少起伏,臉上的神色是沒有神色,猶如一潭死水。

此去金山,吳生不認爲自己還能活着,亦或是,不認爲自己還有能活着歸來的那日。昔年寒窗苦讀時,擡頭能看見的天空小的只有巴掌大,心中卻有錦繡萬里江山如畫,埋首三尺案牘目對字字金玉良言,腦海中總浮現大展宏圖顯赫人前指點江山的藍圖,而今一朝走出家門投身天下,才發現天下原來這樣大,數月間世事鉅變目不暇接,才發覺命運不是自己掌控而是隨波逐流。

天下之大,不是看見山河萬里,而是看見自己的渺小,天下之大,不是看見燈火輝煌,而是看見自己的落寞。

異鄉的月夜與家鄉的月夜並無不同,卻總是讓人倍加思鄉,異鄉的山河與家鄉的山河並無差異,卻總是讓人倍加懷舊,吳生凝望着肅州城上的夜空,感覺如噎在喉,醉酒的父親,或許在村口眺望,寡言的吳春,或許在策馬尋覓,清秀的玉娘,或許在吹響羌笛,愚笨的月朵,或許在寒風佇立,往事如風消散,故人如風消散,只有掛念常存心頭。

吳生低下頭,低聲呢喃:“勿等,勿念。”

......

吳生等潰卒趁夜逃離肅州時,唐軍精騎並沒有追擊,那不是讓他們反感的事情,肅州也沒有遣軍追回,那是他

們只能感到無奈的情況。逃離肅州城牆的人並不多,雖然逗留在城前,很可能被他日攻城的唐軍碾成齏粉,但此時背靠城牆,背靠同族,還是讓他們感到些許安全感,與逃離肅州面對茫茫不可預知但鐵定兇險萬分的征程相比,坐在肅州城前至少還有片刻安逸,左右是朝不保夕,那便只顧今夕之存,何必多想明朝之亡。

對吳生而言,同胞與同袍近在眼前,卻不能並肩而立,眼下遠離同胞同袍而去,歸家更成了不能觸及的奢望。離開肅州,背對靈州,每行一步,吳生的心便沉下去一分,他甚至能感到馬蹄的艱澀難邁。

此生離了家門,便註定要把他鄉當作故鄉。但吳生心底仍舊殘留有一絲希望:只要能夠活下去,總有歸家的可能。只是理智清晰的告訴他,當他滯留他鄉,把他鄉當作故鄉之後,早年的家就只能存在於夢裡。

無論是太平盛世還是戰亂年代,歸家,其實比想象中要難。不知從何時開始,大家都成了流離之人,流落到何處便在何處滯留,落葉歸根就只能是一種偶爾提起的情懷。

雖然唐軍沒有追擊之意,衆人還是在離開肅州很遠之後,才點燃火把照明。吳生望着火把下張張倉惶不安的面孔,眼神如荒野一般曠寂。離開部落時,隊伍裡尚有一些靈州俘虜,而此時卻基本不見了蹤影。吳生不知道他們都去了哪裡,但他曾親眼所見,很多人都成了唐軍精騎的刀下亡魂。

戰亂年代,家國不及陣營重要,同陣營人才是自己人,敵對陣營的人,沒有資格談論自己的家國。

此時此刻,吳生意識到自己可能被家國拋棄了,就如藥羅葛狄銀拋棄肅州城外的潰卒一樣,因爲他已經站到了唐軍的對立陣營,雖然這不是他的本意。

一夜逃亡,天亮後隊伍也沒有停下來歇息,既然決定離開肅州,當然要離得更遠些纔好。直到午後,疲憊不安的隊伍才停住了腳步。

食物和水成了問題,人不吃馬卻不能不吃,好在這支數百人的隊伍,還有一批人甲兵齊全,沒有在先前的潰逃中完全丟了吃飯的傢伙,這就成了隊伍的依仗。

這等時候,“吃飯的傢伙”爲什麼叫吃飯的傢伙,其含義完全體現了出來,擁有甲兵的人,被聚集起來,衝向臨近的村落。敗軍潰卒之害,尤勝馬匪山賊,這些雙目通紅、朝不保夕的人,受飢餓疲憊之禍,歷同伴首領拋棄之痛,怨恨之下,心中早已沒有道德。

吳生目睹了這羣潰卒衝進村落,殺人掠食的全過程。

然後他就混在隊伍中,在滿地村民屍體、鮮血,和殘存者的哭嚎聲中,和同行者一起冷漠的享用食物。

......

吳生想要跑,想要脫離隊伍。

先前被敗軍裹挾,被唐軍追殺,脫離不得也無法脫離,眼下卻不同。找個機會脫離這支殘軍,然後找個地方藏起來,拖到戰後再出來,那時候地方秩序穩固了,也不會再有殺身之禍,找到唐軍說明身份,未必沒有重回靈州的可能——或者去瓜洲找歸義軍。

當吳生有這個念頭後,他看同行者的目光開始不一樣。於是他很快發現,某些人看他的目光也不一樣。不一樣的目光來自部落,是他相熟的那些回鶻戰士。從對方的閃躲的目光中,吳生敏銳捕捉到了戒備的意味,這讓他脊背一涼。

是日夜,吳生閉目到半夜,也未能入眠。

而後他察覺到老酋長和幾名部落戰士離開宿營地,朝外

面的小林子走去,吳生等了片刻,潛行跟了過去,最後躲在一處草叢旁的石頭後,靜聽對方的談話。

幸好他腦子靈活,回鶻話已經頗有造詣,能勉強聽懂對方的談話。

“這兩日吳郎可有甚麼異常?”老酋長的聲音。

“正常得很,就是心情有些低落。”一名回鶻戰士回答。

“心情低落沒甚麼,看緊他,若有異樣,要及時來報。”老酋長的聲音很是凝重。

回鶻戰士應了聲是,而後不解的問:“爲何要如此緊盯着吳郎?”

“吳郎是唐人,若是有甚麼鬼心思,比如說鼓動衆人向唐軍投降,可是麻煩得很,不能不防。”另一個回鶻戰士說道,“眼下就要進入瓜洲地界了,那裡可是大唐的歸義軍所在地。”

老酋長道:“不僅如此。”嘆了口氣,繼續道:“讓你們看着吳郎,也是怕他跑了。吳郎頗有才學,在部落時大夥兒都見識過了,此番你我遠去西州,若想謀得立足之地,得到不錯的對待,還得靠吳郎。若是能讓吳郎得到那邊的賞識,被重用,你我的處境自然會好很多。”

一陣沉默。

“進入瓜洲地界後,繞道北面草原,避免與歸義軍接觸,而後往西直奔金山,如此,縱使吳郎有心跟歸義軍碰頭,也沒有機會。只要到了西州,你我就不用再擔驚受怕......有這數百人在,部落大可重建。”老酋長繼續道。

“若他真有了要跑的心思,那該如何?”先前的回鶻戰士問。

老酋長沉默了一陣,“最好能夠說服他,勸他打消這個心思......若他真有不軌心思,或是執意如此,那就打斷他的腿......大不了殺了便是,部落予其恩惠,他若不思報答,也不得讓他好過!”

臨了,戰士疑惑的問起另外一件事,“我們爲何不繞道回部落去?如果唐軍果真攻佔了甘、肅之地,我們做大唐的治下之民,也不會被趕盡殺絕吧?”

“混賬!”老酋長大怒,“唐人與我有殺子之仇,我豈能做唐人的狗?”

靜了片刻後,老酋長森然道:“我可以用唐人奴隸,甚至讓把女兒嫁給吳郎,讓他死心塌地爲我所用,但那是我對唐人的施捨,而不是接受唐人的施捨!唐人到底是唐人,豈會真心待我回鶻族人?”

草石後的吳生聽到這裡,見對方要停止談話了,連忙率先潛行回去。

恢復了先前的睡姿沒多久,老酋長等人就回來了,那兩個回鶻戰士,就一左一右睡在吳生側旁。

吳生一夜未眠,也沒甚麼動作,唯獨手沒離開過那柄黑乎乎的匕首。

翌日佛曉,衆人陸續醒來,吳生裝作給老酋長請安,與他面對面靠近了說話。

老酋長笑呵呵的勉力吳生要打起精神,還說去西州的路他年輕時就走過,那條道只有他一人知曉,隱蔽安全得很,此番定能如期抵達西州,而且那邊還有他的朋友,到時候再給吳生討個美人,許諾讓他住大帳篷,言語親切猶如一家人,還透露出要收吳生爲義子的意思。

“酋長如此擡愛,吳生感激涕零。”吳生大受感動,連忙下拜作揖,儼然受寵若驚要跪謝的模樣,引得老酋長老懷大慰,笑出了聲,彎腰來扶。

然而就在這個當口,出乎所有人意料,作揖下拜的吳生,忽然順勢從衣袖中抽出那柄黑乎乎的醜陋匕首,在電光火石之間,猝不及防的狠狠刺進了老酋長的胸口!

(本章完)

章七十五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3)章四十四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5)章五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5)章三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下)章十八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2)章八十五 是非成敗問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上)章十二 淇門之變(4)章八十四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3)章八十四 非忍者不能成事 妒恨之下無同生章五十二 何不來跪迎【第三更】章十三 首陳大軍往邊境 天涯裡無限風情章二七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5)章二十三 趙普潁上行良政 士子風流總不同章九十七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5)章十八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8)章二十 當年明月仍皎潔(中)章二十二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9)章一百零五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6)章二十八 百合髻小娘子章二十五 陣戰(上)章八十 跟不跟我走章六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6)章七 一支鳳釵引風波 不是斯人勝似是(上)章二十五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4)章十四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5)章三十七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6)章四十九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5)章五 晉陽李從璟章二十 天下章七 一載相識十載別(1)章六十七 去迎接他們【第三更】章兩百二十 烽煙席捲鴨淥府 百騎漫行過沖鹿章一百九十九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2)章八十八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4)章八十八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4)章二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1)章六十九 名將章一百五十四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3)章四 若吾王少年章五十四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4)章二十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7)章一百五十三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2)章兩百十五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下)章一百五十八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1)章九十五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3)章五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6)章七十六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3)章一百零三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4)章一百五十七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3)章十 一載相識十載別(4)章三十六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4)上架感言章六十一 如何不相爭【第三更】章兩百三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2)章六十四 敵情我意難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東(下)章四十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2)章一百零一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8)章三 水寨(1)章十 淇門之變(2)章六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6)章六十一 如何不相爭【第三更】章七 一載相識十載別(1)章一百零二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7)章五十八 崔玲瓏抵死掙扎 第五動情用巧刑章四十一 第五姑娘章八十一 燈火處是歸處【第三更】章七十九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5)章一百二十三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6)章三五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4)章七十一 擡頭問蒼天【第一更】章五十八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1)章一百九十五 鋤強扶弱問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六十九 名將章十三 首陳大軍往邊境 天涯裡無限風情章二十二 百戰安義(1)章兩百三二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9)封推感言章二四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2)章二十九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7)章一百零五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6)章五十七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7)章三十九 白雪蓋黃土,紅血覆白雪章一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1)章七十五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1)章兩百十六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上)章七十二 人間忠義有誰識 強國有道莫自毀(1)章四十五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1)章四十三 相親(中)【第二更】章九十一 怒搶佳人回軍營 三軍齊發至中都章四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4)章七十四 忽如一夜春風來 局勢變幻激鬥開章五十八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3)章七十七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3)章四十五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3)章四 酒逢知己千杯少 月黑風高殺人夜章九十 小麻雀與小妖精 少女心與英雄夢章一 王於興師章六十九 名將章六十九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4)章六一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