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七十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5)

十年征戰,戎馬南北,大小戰事無數,無論滅國屠軍,還是攻城拔寨,唐軍深諳各種戰法,又因演武院、參謀處之存在,使得唐軍戰後總結工作分外深入徹底,一戰之得一將之長,往往可以成爲全軍之得諸將之長,故而唐軍之銳利無匹,不僅在於甲兵鼎盛,更在於智慧系統之完善、軍事文明之發達。

大戰之後的追擊之法,唐軍自然沒有不精通的道理。事實上,時至今日,唐軍在各種戰法上的造詣,都不是他國異族可比,更何況,主持甘州會戰的主帥乃是孟平。

軍中很早就有種說法,李從璟的用兵之道,李彥超得其三,李紹城得其五,唯獨孟平深諳精要,得了十之七八,堪稱繼承衣鉢者。

——能得十之七八,已是極爲難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重點還得自家融會貫通,根據自身之長短與性格,形成自己獨一無二之風格。早年李從璟跟隨李存勖征戰四方,做了對方兩年親衛,日日耳濡目染,又被對方時時提點,堪稱李存勖用兵之法的傳承者,但要李從璟自個兒來說,他也只得了對方兵法的七八分真諦。

總而言之,唐軍對甘州殘軍的追擊,一路晝夜不停、片刻不息,完全沒有給藥羅葛狄銀喘息的機會,一直尾隨到肅州。這一路上屍橫遍野,多的是連甘州城都未望見的回鶻“勤王之師”,莫名其妙就成了沙場白骨,對這些回鶻戰士而言,說他們心中滿腹委屈,未免顯得太輕描淡寫了些,命運的無奈與個人的渺小大體如是,沙場之上,普通士卒大多連戰況都沒弄清楚,就已經帶着自己的故事踏上了黃泉,而等待他們的不過是一碗忘卻前事的孟婆湯。

藥羅葛狄銀沒有死在亂軍之中,實屬命大。

從這個意義上說,吳生也很命大。

被裹挾在敗軍的洪流中,身不由己逃往肅州時,多次見到追至不遠處的唐軍精甲,對着回鶻戰士不由分說亂砍亂殺,吳生不止一回覺得自己命要休矣。亂戰之中,唐軍將士不會有閒心去聽回鶻戰士的訴說,眼見那些滿嘴漢話的回鶻戰士,一個個接連在唐軍橫刀下倒在血泊中,吳生清晰認識到了他的身份。

現在,他是回鶻戰士。因爲他着回鶻服飾,與回鶻人爲伍,在回鶻人軍中。雖然他沒有回鶻人的五官,雖然他說漢話——那又如何呢,河西之地,諸族雜居,不乏漢人,不乏混血,但眼下他們隸屬河西軍隊,是唐軍之敵。

大戰之時,唐軍不會有閒情逸致,去講仁義道德——那是戰後的事,是得勝之後的事,是隻有勝者纔會做的事。而且不同於中原之戰,現在唐軍面對的是異族,眼下,依照孟平的軍令:前鋒不納降。

死去的敵人才是最好的敵人。

殺敵纔有軍功。

吳生不得不面對同胞一次次向自己舉起橫刀,並且和身邊的回鶻戰士一起倉皇逃竄,這讓他的心頭一片冰涼,這讓他覺得人生太過荒誕。

這種情況下,吳生這些人甚至無法擇道迴歸部落,只能被

迫逃往肅州。

好在終於活着抵達了肅州。

然而吳生的境遇不僅沒有好轉,反而因此而變得更加危急。

逃亡路途中,藥羅葛狄銀本在隊伍後陣,爲擺脫唐軍追殺,他毫不猶豫選擇向前衝擊,依仗其親兵之銳利、戰馬之優良,無情將阻道的回鶻戰士殺散,而衝到了潰軍隊伍前列,這樣一來,那些被他拋在後面的回鶻戰士,就成了他阻滯唐軍的屏障,而吳生所在的羣體,不幸就落在了藥羅葛狄銀後面——他本身也差些被藥羅葛狄銀的親兵亂刀砍死。

對此,吳生和其它回鶻戰士自然憤然不已、罵聲一片,但卻無可奈何。這就是戰爭。對身處戰爭中的人而言,戰爭最大的主體不是取勝,而是活命。取勝,是活命之外的追求。軍隊建設爲何總要強調榮譽重於生命?就是讓你甘願赴死,把取勝看得比活命重要——若得三分將士如此,軍隊自然戰力非凡。

當吳生等人逃到肅州城外的時候,藥羅葛狄銀已經進城,而這個時候,城門已經緊閉,並且無論他們這些後到的潰卒如何喧譁哀求,城池拒不開門相迎,因爲唐軍已經尾隨而至。

爲了避免唐軍殺入城中,肅州必須要關閉城門,藥羅葛狄銀必須要將他的族人阻隔在城牆之外。

面對白撿的軍功,唐軍自然沒有不要的道理,追殺而至後,便在城外各處大肆收割慌亂的回鶻潰卒。

哭聲震天,慘絕人寰。

散落在城外的回鶻戰士,不得不擁擠到城牆外,拼命向城牆靠攏,以求得到城頭上弓箭手的庇護。

城頭上的弓箭手自然沒有不掩護的道理,唐軍也不貪心,只管四處砍殺那些距離城牆遠的回鶻潰卒,並不靠近城牆一箭之地。

求生的本能總是分外強大,唐軍取得數百戰果後,剩下的數千回鶻戰士,都聚集到了城牆周圍。

這時候城上城外的回鶻戰士都看清了,追來的唐軍精騎不過千餘人。

肅州城內的駐軍,少說有數千之衆,城外的潰卒更是遠超唐軍。

時近黃昏,蒼穹愁雲慘淡,城外橫屍處處,擁擠在城牆外的回鶻戰士,望着在城前四處遊弋的唐軍精騎,發現對方並沒有退卻的意思,這讓他們驚惶甫定的一顆心,一直無法落到肚子裡。

那千餘唐軍精騎,姿態好整以暇,視面前的雄城與十倍敵軍如若無物,因爲那些遊弋的騎兵,還在四處給將死未死的回鶻戰士補刀。

但凡稍有戰心,十倍回鶻馬軍,衝殺過去,千餘唐軍精騎焉有不退之理?但凡稍有戰心,藥羅葛狄銀豈能容忍區區千餘唐軍,在城外如此閒庭漫步、耀武揚威?

日暮降臨,肅州城門依舊緊閉,無論是城內駐軍還是城外潰卒,皆無一戰之念。

頭髮散亂的吳生坐靠在冰冷的城牆上,荒涼的雙眸望着天際漸陷黑暗,乾枯的嘴脣微微張合,終究是一個字也不曾說出口。一路逃竄,身心俱疲,眼下無水無糧,腿傷已有復發之

勢,疼得不能動彈。

透過無數坐着的回鶻戰士頭頂,吳生的視線最終落在不遠處的唐軍精騎身上。日暮中,對方軍陣嚴整,千餘騎便有泰山壓頂之勢,世間威武之態,無有更勝大唐精甲者。

吳生嘴角動了動,扯出一個淺淡的笑意,那是一個與有榮焉的弧度。

身爲唐人唐卒,見大軍威武如斯,該有萬丈豪情,該覺無上榮耀。

數月前,那是與吳生並肩作戰的同袍。

然則眼下,那是想要取下吳生項上頭顱的“敵人”。

吳生手指動了動,他幾乎要忍不住站起身來,拖着與回鶻人血戰留下的傷腿,大步走到這支精騎面前,橫刀咽喉之側,用盡一身力氣與生平所有豪情,大吼一聲“王師威武,大唐萬年”,然後自刎軍前。

如此落幕,也不失壯懷激烈。

但吳生最終還是沒有動。

人生,總是苟且偷生多,而壯懷激烈少。人生,多是安於眼前的苟且偷生,而怯於觸碰想象中的壯懷激烈。

夜幕吞噬了天地,城牆外漆黑一片,數千潰卒在黑暗中沉默無聲,卑微得猶如潮溼處的蛆蟲。城頭燈火通明,卻似照耀不到尺寸之外。

不知何時,有哭聲在不知何處響起。

哭聲外,有罵聲,有呵斥聲。不時,有廝打聲響起。間或有戰士站起身,向城頭苦苦哀求開門。

不遠處,唐軍精騎已經下馬,在戰馬旁席地歇息、進食,但軍陣依舊齊整,隨時都能上馬而戰。

城門當然不會開,也不敢開。好似城外那千餘火把之下的唐軍精騎,憑一己之力就能殺入城中,在十倍回鶻戰士與滿城百姓中,將肅州攪得天翻地覆。

“吳郎,我等今夜就走。”老酋長從坐着的人羣中走過來,他方纔去聯絡自己部落的戰士了。

“去何處?”吳生的聲音綿軟無力,如同將死之人。

“去何處都好,呆在此處只有等死的份。他日唐軍大舉殺來,勢必攻城,我等聚集在此,首當其衝,而城門又不開,只能落得人盡皆死的下場。”老酋長惆悵的說。

“或許,王師戰前會先嚐試招降城牆外的我們。”吳生在心中如是說道,但這只是一個可能性而已,以唐軍強攻河西之地,以諸族人頭威懾河西,以絕戰後河西諸族作亂的做派,這個可能性實在很小,所以吳生只能默然點頭。

“我等只有不到六十人了。”老酋長沉重的嘆息,鎖成一團的眉頭盡顯蒼老之色,“此時再不走,就要絕種......六十人太少,連馬賊都難以應對,此番西去就會進入瓜州地界,生死難料......必須要再聚攏些人。”

吳生忽然想起那座破敗的小帳篷,還有小帳篷裡衣衫破爛、剛剛過上能吃飽日子的消瘦少女,忍不住問道:“留在部落裡的人怎麼辦?”

“顧不上了。”老酋長沉默了許久,才說出這樣一句話,然後就低着頭不言不語了。

(本章完)

章三十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4)章七十 龍爭虎鬥章十六 決心章十七 淇門之變(9)章八十二 終是宿命禍蕭牆 夜雨殺戮停不住章四十九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4)章兩百十五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下)章六十二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5)章二十一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8)章二十九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7)章十七 打鐵匠,使刀人章三七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6)章三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2)章二 千里之遠有梟雄(中)章四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章十九 何衝章八十一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4)章十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3)章二十四 父子的戰爭(第三更)章一百七十二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下)章五十二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2)章四十四 先聲奪軍心(1)章六 餘心之所向章兩百十一 安國定邦波瀾起 不平盡去平山河(中)章四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4)章二十三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7)章五十二 天下士子入洛陽 衣冠南渡自此終章四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5)章六 水寨(4)章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章六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6)章三十九 我手握千軍萬馬 要護你一生平安章五十八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9)章一百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1)章九十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3)章一百一十六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中)章三十二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1)章六十四 敵情我意難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東(下)章八十八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4)章六十八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4)章兩百四四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9)章五十一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應天府雙傑(下)掌七十六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4)章三十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4)章十二 襲營章兩百零五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下)章九十九 萬里江山一洞庭 百年金陵一白袍章三十八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6)章二十四 百戰安義(3)章二十九 百戰安義(8)章三十 仇人相見章八十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3)章兩百三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2)章兩百零五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下)章九十七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6)章九十六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3)章二十六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5)章八十八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上)章七十四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2)章三十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8)章三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2)章二十六 陣戰(下)章十 一載相識十載別(4)章四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4)章一百一十 一年去盡一歲除 天成長興成昨日(上)章二十九 欲徵邊疆先存甲 從璟酒棚識民心章六十四 相救章四十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1)章一百零二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3)章二十八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樓章七十六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3)章四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章六十七 去迎接他們【第三更】章一百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7)章十七 故佈疑陣引人亂(中)章三十九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8)章九十三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1)章五十八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9)章八十九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中)章十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2)章五三 非人相非非人相 非我相非非我相章二十八 百戰安義(7)章四十二 董璋章五十 臣面君當跪【第一更】章六十三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8)章三 神仙山(2)章九十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3)章八十三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9)章一百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1)章三十八 狡詐惡毒章十九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3)章三八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7)章四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1)章一百七十九 南撤又待追兵來 及戰日落慘遭敗五代大亂與王朝更迭的原因探究章十七 打鐵匠,使刀人章九十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6)章十九 當年明月仍皎潔(上)章兩百三八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3)章三十六 青袍與黑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