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七十四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2)

來的是歸義軍遊騎。

此處已經快要進入瓜州地界,且禁軍正在大舉攻打肅州,歸義軍莫說派斥候入境探查,便是遣大軍前來支援禁軍,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很快,這支百來騎的精銳遊騎,在製造了二十餘具屍體後,就讓巴布爾等人乖乖蹲在地上選擇投降。巴布爾等人本就是潰卒,無戰心無戰力,整死吳生是毫不費力,但要面對來勢洶洶的歸義軍正規人馬,無疑沒有這個能耐。

一隻腳踏進黃泉的吳生,被閻王一把推了回來,在跪了一地的回鶻戰士羣中,唯有他獨自一人站着,怔怔望着這支無數次聽聞其名,卻不見其貌的軍隊,他心中翻江倒海。

歸義軍的事蹟,對於生在靈州的吳生而言並不陌生,他們的大名不僅刻在書冊上,也流傳於市井間尋常百姓的交口稱讚中。在朝廷式微,尤其是中原陷於諸侯混戰後,被吐蕃、回鶻攻佔了涼、甘、肅等地的歸義軍,孤懸塞外,在羣狼環伺之地,爲保全大唐在河西、西域的最後一絲血脈,爲守住大唐收服河西、西域的最後一絲希望,歷經幾代人百十年血戰。

在這之間,各家個人的悲慘故事不可數計,死前回首東方者不可數計,浴血戰死時猶在大呼王師者不可數計,若說可歌可泣,世間難有可比歸義軍的存在。

吳生早就不是靈州那個未涉世事的小卒,流落河西的這些日子,他歷經了太多辛酸苦痛,是以更加能夠理解歸義軍的不易。

在這陌生的異鄉,在生死邊緣,凝望着這支威武不凡、殺敵如屠豬狗的精銳之師,面對這些剛剛將自己從黃泉拉回來的同胞同袍的面孔,剎那間吳生難以抑制內心情感的奔涌,熱淚不受控制涌出眼眶。

......

歸義軍錄事參軍張金來,在馬背上掃了一眼跪成一片的回鶻戰士,眼神中沒有絲毫憐憫之色,而後他的目光就落在人羣中的吳生身上,眸子裡閃過一抹沉思之色,他復又向遠處望了望,看到了大樹下的張金秤和劍子。

襲殺這羣回鶻人是計劃之外的事,之所以如此,是因爲張金秤率先動了手。張金來知道對方必有他動手的理由,眼下看到唐人面孔的吳生,心頭已是有些瞭然,只是對方眼中淌出的眼淚讓他有所不喜,他下意識認爲對方那是給回鶻人嚇住,劫後餘生的喜極而泣。

然而下一刻,張金來就收斂了這種心思,因爲他意識到自己錯了。

站在回鶻人羣中的吳生,忽的身形一正,神色莊重到神聖的行軍禮,而後聲音洪亮的大吼:“朔方軍定遠城戍卒吳生,面見歸義軍同袍!”

是朔方軍?

張金來眉頭微微一皺,大體能夠猜到吳生的處境,遂下馬,正色回禮,“歸義軍錄事參軍張金來,面見朔方軍同袍!”

百日顛沛流離,吳生終於迎來了解救自己的同袍。

百年孤軍奮戰,歸義軍終於迎來母國襄助自己的王師。

在肅州與瓜州邊界,朔方軍遇見歸義軍。

一個意料之外的遇見,一個意義非凡的碰面。

這是今日之中國,遇見了百年前的盛世大唐。

......

聽吳生簡要講述完他的遭遇,張金來不禁露出欽佩之色,“身處數百敵軍之中,而能果斷斬殺敵軍首領,雖然勸降敵軍不成,但這份膽量氣魄也足夠讓人敬佩!”

非止張金來,同行的歸義軍遊騎,也都向吳生投來敬佩的目光,這倒是讓吳生有些不好意思,自覺受之有愧。

“這些人吳郎想要如何處置?”因爲敬重吳生的關係,張金來將巴布爾等人的生死決定權,交給了吳生。

吳生默然片刻,“王師攻下肅州之後,這裡便是我大唐的轄境,此處一應軍民,無論戰前如何,都將接受王師安撫,成爲我大唐子民。眼下既然大勢已定,這些人也沒必要都殺了,放他們回家吧。”

自打被俘,吳生朝思暮想的,就是回家二字。這些部落戰士雖然前一刻還想殺死他,但他卻不必對他們趕盡殺絕,他願意放他們回家,去過各自或普通或卑微的尋常生活。

張金來對此自然沒有不同意的道理,他是兩次到過洛陽被李從璟召見過的人,自然知道朝廷的行事風格:戰時殺敵毫不手軟,力求威懾一切宵小之輩,戰後安撫百姓則推心置腹,力求讓諸族感恩戴德,心甘情願接受大唐統治。

吳生處理這數十名回鶻戰士的方式,讓張金來不由得高看了他一眼,心知以對方的心性心胸,日後必然大有前途。在往後的相處中,當張金來得知吳生本有可能進洛陽學院時,這種認知就更加肯定了。當然,這是後話。

張金來向不遠處望去,但見劍子正在擰着張金秤的耳朵,也不知在說些甚麼,一副氣憤不已的模樣。對此他早就習以爲常,也不覺得有甚麼奇怪。

當年李從璟平定孟知祥時,張金秤作爲僱傭軍擾亂西川被俘,而後就被劍子要了過去,作爲代價,劍子自此成爲軍情處客卿,被軍情處派回河西,作爲軍情處構建河西情報網的前鋒卒子,眼下他與歸義軍混在一處,也實屬情理之中。

“張參軍此番前來肅州,是歸義軍有意助王師一臂之力,與王師一起攻克肅州城?”臨了,吳生如此問張金來。

張金來苦澀一笑,“區區甘肅之地,有十萬王師來伐,何須我歸義軍插手。此番某奉命前來,乃是要緊急告知王師,西州回鶻糾集西域諸部,正在犯我沙州西境!”

......

靈州。

李從璟已經準備啓程回洛陽。在這之前,他已經得到了禁軍取得甘州會戰大捷的消息,繼續坐鎮靈州已經沒有多大用處,眼下得趕回洛陽主持帝國軍政大局。儀坤州傳來的軍報不容樂觀,耶律德光對盧龍軍的攻勢分外兇猛,饒是夏魯奇和李彥饒合力,至今也沒能討到多大的便宜。

不同於巴拉西、石敬瑭、杜論祿加、藥羅葛狄銀這些部族首領,耶律德光擁有的是一個制度齊全的國家,原本在他的手裡,契丹國會成爲遼帝國,是中原一統後的趙宋都無法戰勝的。此等存在,自然不是小魚小蝦,他本身甚至擁有某些連昔日吳國都不具備的威勢,若非早年間李從璟仗着各種因素,讓契丹吃了許多暗虧,恐怕在他統一中原後,就不是向河西、西域用兵,而是要傾舉國之力,才能與契丹一決勝負了。眼下夏魯奇和李彥饒不能迅速擊退契丹攻勢,實在是沒甚麼好奇怪的。

對李從璟來說,儀坤州戰事僵持,對大唐財政來說是個莫大負擔,這是如今正在進行各項軍政大建設,和百業都在大發展的大唐帝國,所不能接受的。

在離開靈州的前日,第五姑娘跟李從璟說了一個談不上要緊的消息,“劍子到肅州了。”

“怎麼,難道他想要來靈州見朕?”李從璟不以爲意的笑問。

第五姑娘遲疑了片刻,忽然湊到李從璟耳邊,小聲跟他耳語了一陣,說完就頗有些幽怨的瞧着他。

臉色有些變化的李從璟苦笑不得,“這倒真是令人意外,萬萬沒想到還有這等事,朕先前竟然一直沒有察覺......但就算如此,朕也沒有在靈州等他的道理。”

李從璟看了第五姑娘一眼,忍俊不禁道:“你不必用這副幽怨的眼神看朕,朕縱然不是一代明君,也不會是糊塗之人。”說罷,一個沒忍住自己就大笑起來。

笑罷,李從璟眼中掠過一抹悵然之色,“朕若非是大唐皇帝,倒是真會有縱馬河西,仗劍與劍子再戰一場,坐羣山之巔與其論道的心思。然而朕的確是大唐皇帝,這些詩情畫意與閒雲野鶴之事,只能是偶爾想想的事物,沒法子多作掛念。”

第五姑娘拿一雙小眼睛使勁兒瞅着李從璟,彷彿要把李從璟看出個三頭六臂來,“陛下當真只是想跟劍子大戰一場,再坐而論道?”

李從璟心頭一囧,不禁想起劍子的風采,頓有許多不能明說的念頭,但他很快回過神來,旋即把臉一板,佯怒道:“還不退下!”

......

從靈州回洛陽,路程遙遠,隊伍行進的速度也不太快,皇帝儀仗自有威儀,不是想快就能快的,縱然李從璟想要快馬加鞭,也無法捨棄大隊只率輕騎回奔,眼下到底沒有太要緊的事,行爲不合常理免不得要被大臣勸諫,那些聒噪之輩煩起人來實在要命。

如是,李從璟回到洛陽時,已是隆冬時節。

閒話姑且不敘,只說李從璟回洛陽後處理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召見蘇禹珪,詢問他《大唐律》的編撰進度,畢竟這是關係李從璟實現“依法治國”大藍圖的要害。

就在李從璟與蘇禹珪討論《大唐律》的時候,一道震驚朝野的消息被送到李從璟手裡,言說的卻是率領艦隊出海南下的莫離,從海上登陸昔日天竺國的情況。

(本章完)

章八十二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8)章六十二 八千將士章五十六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1)章一百三十八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中)章七十五 誰在謗新政【第三更】章一 王於興師章一百零五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6)章一百八十六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4)章四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1)章九十四 風雲際會梟雄起 國難當頭人心詭章八十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中)章十四 雲波詭譎章三十八 狡詐惡毒章七十一 我比你強章一百九十一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1)章六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7)章一百五十二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1)章八十九 指點江山大志顯 生子何如孫仲謀章五 水寨(3)章四 謀國數載彈指間(上)章十六 心血灌帝國 不負爲男兒(下)章六十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上)章八十五 是非成敗問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上)章兩百二四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章二十四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2)章十七 打鐵匠,使刀人章八十七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3)章八十六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2)章四十四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5)章二九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7)章六十一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中)章八 兄弟章七十九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6)章八 一支鳳釵引風波 不是斯人勝似是(下)章八十八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1)章三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3)章六十二 伐謀伐交可得利 唯獨伐兵令人懼(下)章一百零三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4)章十三 淇門之變(5)章三十 仇人相見章二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2)章一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上)章六十七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2)章七十二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4)章八十七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3)章四十四 相親(下)【第三更】章十一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2)章六十一 如何不相爭【第三更】章四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4)章四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7)章三十一 主對僕拳腳相加 君與臣相得益彰章五十九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2)章五十八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3)章三十五 心思章九十五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3)章九十八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3)章兩百四六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1)章三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3)章三十四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2)章七十五 誰在謗新政【第三更】章三十三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1)章三十九 女豪鎮契丹章七十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2)章五十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應天府雙傑(上)章十二 淇門之變(4)章九十五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2)章二四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2)章十八 故佈疑陣引人亂(下)章六 水寨(4)章一百零六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1)章一百零七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2)章十九 練兵之法章十五 有人西樓殺宰相(4)章三十七 囂張李從璟章十五 淇門之變(7)章三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章六十二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下)章六十五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1)章七十八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1)章四十八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3)章十五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6)章六十二 八千將士章一百零五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下)章一百零一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8)章八 空城章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2)章四十七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3)章十九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6)章八十三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9)章六十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上)章一百零六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7)章三十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4)章四九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3)章一百八十五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3)章六十四 誰在喊威武【第三更】章一百八十五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3)章二十六 陣戰(下)章二十九 百戰安義(8)章兩百三一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8)章八十七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