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1)

南唐疆域三十餘州,除卻先前的江淮十四州與淮北海州,當下江南西道左右的十五州,還有在揚州海陵設置的泰州,與得自閩地的建、劍、汀三州。

淮南節度使原本治揚州,如今金陵稱呼爲淮南已經不合適,在大唐王師攻略湖南十州後,金陵的轄境便只有江南西道左右的十五州:金陵、潤、常、宣、池、歙、江、饒、洪、信、撫、袁、吉、虔、鄂。

又因爲鄂州武昌節度使柴再用投靠大唐,常州又被越王錢謬攻下,故而眼下的金陵,實則正處在“國土淪喪”的悲慘境地。當然,“國土淪喪”再如何悲慘,都比不上京都金陵被圍,而且是被志在攻佔城池、一舉滅掉金陵的二十萬王師合圍。

吳國皇帝楊溥稱帝建國已經數年,也曾攻佔湖南八州,國勢不是沒有興盛過,京都金陵未嘗沒有民心,當然不會不堪一擊。但吳國先失江淮,再丟楚地,現又京都被圍,有覆滅之大險,國中不可能不人心惶惶,而執政的丞相徐知誥,則在此時被推上風口浪尖。

“徐氏父子把持朝政多年,軍政大事莫不出自此輩之手,徐溫擅權時就曾多方收買人心爲己用,將國家重器私授於人,以此來換得他人甘願爲其爪牙,可謂是‘司馬昭之心人盡皆知’。徐溫晚年本有狼心野心,幸其早死,國家方沒有大的變故,而後又有徐知誥、徐知詢爭權,徐知誥雖然將徐知詢擊敗,但大權方攬,北朝即已來攻,此獠尚且來不及顛倒乾坤。但彼輩野心,實與徐溫無異。”

宮城裡,洪國公楊志業與楊溥正在密談,前者如是說道,“若是此人不除,我大吳社稷難安。”

門窗緊閉,寬闊大堂中的光線很昏暗,一股若有若無的陰森氣息蔓延開來,楊溥嘆息道:“徐氏野心,朕豈能不知?只是朕繼位時,尚且年幼,大權都被徐溫把持,朕想要拯救社稷,也是無從下手。徐知誥掌權以來,在湖南攻城掠地,楚王竟不能擋,楚地八州因此被收入囊中,而後更是擊敗北朝與楚王聯軍,聲威大震,於是人心依附,臣子云集而景從,原本些許心存皇室的臣子,更是被他藉機打壓下去,朕就更加奈何他不得了。”

洪國公楊志業微微弓着背,眼神中流露出絲絲狼狗般的犀利光芒,“但眼下卻正是時機。自徐知誥執政,大吳先丟江淮十四州富庶之地,漁鹽之利不復存在,大吳因此沒了半數立國之基,後又再丟湖南,如今更是引得北朝大軍圍城,金陵內外,舉國上下,無不對其唾棄有加,當此時,正可謂是風雨飄揚之際,剷除徐賊正合適。”

楊溥默然片刻,像是想起了甚麼,眼中露出惋惜與不忿之色,更顯得痛心不已,“北朝攻佔長沙後,國中有志之士對徐賊口誅筆伐,金陵城裡的官將羣起而攻,旬日間入宮的臣子前後相繼,或與朕相對垂淚,或與朕謀誅此撩,宮城禁衛軍與金陵城防軍的將領,原本幾乎盡是徐賊黨羽,此時也都紛紛向朕盡忠,願助朕匡扶社稷,洗清賊人。當是時,朕與卿等謀定諸事,一面穩定宮禁,一面穩定城防,數千甲士幾乎就要兵圍丞相府,盡滅徐賊一家!可惜......可惜......”

回首當時鬥爭的險惡,洪國公楊志業也是倍感痛心,喟嘆道:“可恨!原本徐賊大勢已去,只差一兩日就要覆亡,可恨林仁肇自長沙全師而還,率其部兩萬將士日夜兼程半月,疾馳八百里趕到江州,而後裹挾九江水師順江直達金陵,竟然在諸事發動的前兩日趕了回來!”

“徐知誥隨即採用雷霆手腕,用林仁肇所部接管城防,更遣其部精銳撤換宮廷禁衛,並選甲士一千駐守於丞相府旁,原本宣誓效忠陛下的將領,至此離開了城防、宮禁要地,而丞相府日夜戒備,我等遂不復再有發動大事的機會,陛下與臣等謀劃的大事,竟然就此宣告覆滅,實在是可惜可恨!”

楊溥痛苦擡頭,卻止不住眼淚奪眶,他心頭的絞痛只怕也唯有他自己能夠體會。原本他已成了傀儡,楊行密打下的大好基業就要拱手讓人,而今好不容易有機會一舉顛倒乾坤,重掌大吳,成爲真正一言九鼎的大吳皇帝,孰料萬事俱備,臨了東風卻偏向了徐知誥那邊,使得諸番謀劃、期望、心血都付諸東

流。

“事已至此,國公有何良策,可以挽狂瀾於既倒?”楊溥扭頭抹了淚,回首來問楊志業,“國公若能拯救時艱,往後便是大吳第一功臣,朕願與國公共享大吳江山!”

楊志業又是感動又是激動,連忙伏地而拜,壓下心頭升騰的與徐知誥一般無二的野心,“臣受先帝與陛下隆恩,盡忠陛下乃是爲臣的本分,焉敢有所奢望?請陛下萬莫折煞老臣!此番若能誅殺徐賊,老臣便是告老還鄉,也足慰平生!”

“國公快快請起!”楊溥連忙扶起楊志業,他心裡也擔心事成之後楊志業尾大不掉,擁大功而攬權柄,成爲第二個徐知誥,見楊志業這般誠懇作派,心裡好歹稍微放心一些,“朕得賢臣如國公,縱然大事不成,也無憾了!”

再度坐定之後,楊志業道:“眼下北朝兵馬合圍金陵,大吳危如累卵,稍有不慎即可能城破國亡,此爲大吳未有之大險,陛下不可不察。但換言之,北朝兵馬圍城,亦不失爲陛下的機會!”

楊溥怔了怔,“國公此言何解?”

楊志業儘量平緩語氣,卻止不住字字殺機,“北朝來攻,出兵的理由是甚麼?無非是陛下稱帝,爲北朝所不容。當此之際,陛下大可派遣密使到北朝軍中,明言稱帝乃是爲徐氏父子所脅迫,實屬情非得已,並上書北朝皇帝,願意削去國號,自稱江南國主,甚至稱王亦無不可,並且年年向北朝進貢,願意奉北朝爲主。如此這般,將所有罪責推到徐氏父子身上,北朝來攻的兵馬就成了‘清君側、誅逆臣’,而陛下與先皇在亂世中定淮南、保境安民,是爲有功,與那越王錢氏父子何異?如是這般,徐知誥必然成爲衆矢之的,其之滅亡,豈非近在眼前?”

此計實屬惡毒,若能如此,徐知誥必亡無疑,楊溥震驚的一時說不出話來。

楊志業以爲他是捨不得帝位,不禁流淚勸道:“眼下北朝二十萬兵馬圍城,金陵危在旦夕,如若北朝兵馬攻破城池,屆時陛下求爲金陵布衣而不可得!若不乘此機會未雨綢繆,來日如何區處?眼下大吳只餘十五州之地,稱國主也好稱王也罷,至少還是這十五州之主,只要能真正執掌這十五州,來日若是天下風雲有變,陛下如何不能問鼎中原?昔日先帝起兵,不過十九兵甲,而能成就淮南大業,陛下有十五州之地,何愁不能成就大事?百利在望,不如一利在手啊!”

楊溥嘆息道:“朕非是捨不得這名不副實的帝王稱號,而是擔心北朝不同意啊!”

“北朝如何能不同意?大吳眼下雖然危機重重,金陵畢竟是京都,城防器械何其完備,更兼有五萬精銳甲士,數十萬百姓青壯,倘若執意踞城而守,北朝便縱然甲厚弩強,豈能輕易攻下?況且我大吳還有十餘州疆土,各鎮各州若是招兵買馬來勤王,足以抵擋北朝許久。二十萬大軍在前線征戰,日耗錢糧難以計量,縱使北朝如今國富,真要使金陵戰事持續數月乃至逾年,足以掏空北朝國庫!眼下我金陵與北朝謀求誅滅徐賊,只需北朝兵馬也打出‘誅逆臣’的旗號,旬月間戰事可定,這是皆大歡喜之局,北朝何樂而不爲?”楊志業顯得有些激動。

穩住語氣,楊志業又道:“至於戰後北朝兵馬是否進駐金陵,江南十五州如何區處,大可到時再各憑手腕。而陛下有將士效忠,重掌權柄,舉國齊心,何懼北朝?”

楊溥深思熟慮之下,認可了這等計謀,莫說此計可以使得吳國大業“從長計議”,便是沒有這等機會,只要能讓徐知誥滅亡,他也義無反顧!

——楊氏征戰淮南,費盡多少艱辛,流下多少血汗,勝利果實卻被“家臣”竊取,倘若徐知誥日後篡位,楊溥必死無疑。這等時候,他對徐氏父子早有滔天恨意,若有機會與徐知誥同歸於盡,他也絕對會毫不猶豫!

最後,楊志業在離開的時候,與楊溥議定,由楊志業在宮外交結勢力,並且派遣密使與大唐商議“誅逆臣”的事,而楊溥也要在宮內活動,謀求以恩義讓宮禁將領效忠,好在事發的時候保證他自身的安全。

——如今的禁衛軍雖然是林仁肇的部曲,但既然先前的禁衛軍能效忠楊溥,眼下的禁衛軍將領未必

就不能爭取。

楊志業離開後,楊溥在光線昏暗而空曠的大堂靜坐了兩個時辰。沒有人知道在兩個時辰的時間裡,他腦海裡想了多少東西。

下午的時候,楊溥在宮城四處遊玩,最後在一處大湖中的龍舟上停留下來。

不久,就有宮廷衛軍將領來到龍舟上,站在楊溥面前。

楊溥望着面前這人,但見對方生得身材魁梧、五官如刀削,雙目炯炯有神,顯得神思清明而不愚鈍,他微笑道:“素聞刁將軍威武不凡,今日一見,果然如此。”

刁彥能抱拳拜道:“不敢受陛下誇獎。”

楊溥不動聲色,“嘗聞將軍乃忠義之士,侍奉母親尤其孝順。昔年,將軍在宣州節度使王茂章帳下聽用,後來王茂章叛國投靠錢塘,將軍本該相從,卻不願做叛國之人,遂扶着母親立在道旁,泣告王茂章曰‘我有老母在此,不能捨而從公,敢請死’,王茂章顧念將軍孝順,不忍詰難,遂放將軍歸宣州。將軍回到宣州時,城中將士聞聽節度使王茂章叛逃,已經亂作一團,是將軍撫平了亂象。將軍之忠義、於國之功勞,朕久聞之,恨不能相見,如今有將軍宿衛宮禁,朕心甚安。”

刁彥能於是下拜,“承蒙陛下高看,臣感激不盡,然臣心中有愧!”

楊溥佯作疑惑的哦了一聲,“將軍何愧之有?”

刁彥能道:“臣乃陛下之臣,如今卻替丞相監視陛下,臣有愧於陛下信任,請陛下治罪!”

楊溥起身離案,扶起刁彥能,嘆道:“將軍真乃坦誠君子,能將這番話告訴朕,可見將軍實乃忠臣。如今國家有難,敢問將軍,可願協助朕匡扶社稷,拯救時艱?”

刁彥能再拜,“陛下但有所命,臣誓死遵從!”

“好,好!”楊溥再度扶起刁彥能,很是欣慰欣喜,“將軍真乃國士也!今得將軍輔佐,朕心大定,倘若天下臣民皆如將軍,大吳何愁不興?此番大吳若是得存,將軍就是社稷功臣!”遂命侍從上酒,與刁彥能共飲。

對楊溥而言,他不能只依仗楊志業一人,依仗一人則容易讓對方大權獨攬,他必須扶持其他人與其相互制約。當然,就眼下而言,能多收攏一些臣子效忠,大事成功的機率就大些,而宮廷禁衛近身護衛,關係他的生死,他如何能不多多爭取?

對刁彥能而言,投靠楊溥並不難理解。

楊溥是大吳皇帝,他身上有大義名分。

徐知誥是臣子,沒有大義名分,謀的又是“大逆不道”之事,名不正言不順,他要結交衆人,引得衆人效忠於他,只有靠一個“利”字。但官位利益就那麼多,要使得衆人有利可圖,就得奪取一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而除了內部鬥爭,就是開疆擴土——征戰他國從國外索利。

若是外戰順利,例如得了楚地八州,衆人有功勞,受賞受封,利益到手,自然就侍奉徐知誥左右,忠貞不二。但若是征戰失利呢?例如先有江淮之敗再有湖南之敗,丟了江淮又丟湖南,那會如何?國外無利可圖,國內的原有利益也失去,就沒人會高興。

再者,吳國征戰江淮、湖南,損兵折將無數,那些戰死的將士有沒有家人親友?這些家人親友會不會記恨徐知誥?其中,能在軍中領兵的將校,家人親友多半也是吳臣,他們失去了既得利益不說,親友家人也死了,會不會痛恨徐知誥?

在這種情況下,利益被徐知誥徵的戰不利弄沒了,家人親友也沒了,金陵衆人反徐知誥,就顯得順理成章。

如今,楊溥意圖重掌權柄,他本身就有大義名分,吳臣效忠他是理所應當,而效忠楊溥扳倒徐知誥,可比沙場征戰要輕鬆些,而一旦扳倒徐知誥,他們就是社稷功臣,勢必被楊溥封賞,無論是加官進爵還是賞賜財貨田地,都會得到更多利益,這個時候,徐知誥衆叛親離豈非合情合理?

楊志業、刁彥能,都是如此。

刁彥能雖然是孝順之人,但孝順之人就不能逐利?就不能有野心?

————————

催更啊,見到你們催更我就有碼字的激情,多來點人催更啊,我就能更得更多。

(本章完)

章四十五 宿命章三十二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6)章四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4)章兩百零九 阿保機廟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4)章十一 平靜湖面暗流動 一時英雄俊人物章四十九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5)章十 家國天下無事平 算計謀劃誰人清章五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5)章一百二十一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4)章三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5)章九十四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1)章六十四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2)章七 虎狼環飼亦前行章四十五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1)章六十六 人算盡不如天算 奔離新鄉向西戰章八十八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4)章七十七 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章六十九 名將章三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1)章一百零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2)章六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6)章六十九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3)章四十九 彼如喪家犬【第三更】章三十七 唐軍之北來章一百零九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上)章十一 一載相識十載別(5)章二十五 百戰安義(4)章一百八十六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4)章三十五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4)章一百五十一 可笑蚍蜉撼大樹 雄主不屑轉顧之(下)章七十一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3)章十八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5)章一百八十一 有人苦戰有人行 有人夢甜有人醒章四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4)章兩百四七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2)章五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上)章九十五 調兵遣將上賭桌 不成虎狼便爲食章六十九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4)章一百一十一 一年去盡一歲除 天成長興成昨日(下)章一百零六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7)章一百四十八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上)章一百四十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上)章三 耶律德光正班師 半路巧遇李從璟章一百零六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1)章八十三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10)章十 一載相識十載別(4)章二十五 百戰安義(4)章一百九十六 賊性難改當如何 恩威並重固後院章二十一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8)章三十七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6)章二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2)章十三 有人西樓殺宰相(2)章七十六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3)章六十六 郭威章九十四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1)章二十四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8)章八十二 一朝功業歸塵土 空留佳人無歸處章九十四 風雲際會梟雄起 國難當頭人心詭章五十一 軍失將當亡【第二更】章九十九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6)章一百二十二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5)章六十六 人言蜀中多靈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2)章二十九 什麼是佛?章七十一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9)章八十四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10)章一百四十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上)章九十四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3)章一百九十八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1)章五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5)章五十五 李從璟的佈局章十一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2)章七十八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1)章兩百二八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5)章七十三 經營章六十九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1)章六十二 八千將士章五 晉陽李從璟章五 神仙山(4)章十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1)章五十三 天下士子入洛陽 衣冠南渡自此終(2)章五十一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7)章三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4)章七十二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0)章一百零八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9)章三十二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6)章兩百零一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4)章一百三十九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下)章四十八 劫道章七 三個錦囊章七十六 既入檀州作虎行 山雨欲來風滿樓章六十一 如何不相爭【第三更】章五六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3)章一百零三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4)章四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4)章兩百十八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下)章六十六 山河多少事【第二更】章兩百二十 烽煙席捲鴨淥府 百騎漫行過沖鹿章一百零一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0)章二十九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7)章六 水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