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零三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4)

洛北作院運往金陵前線的器械裝了三百輛大車,李從璟在作院裡看到這些整裝待發的馬車時,很是將章子云誇讚了一番。也虧得是如今大唐馬場多,草原各部包括契丹迫於大唐威勢,也都年年進貢良馬,這才使得王師連在運輸軍資時都能用上馬車,而不是騾車、牛車和人力車。

主持洛北作院一年多,章子云在火炮、榴彈、地雷的製作和使用方面,都成了大行家,眼見李從璟對作院的成績感到滿意,而作院也終於不負所望,在金陵戰事最緊要的關頭將器械都趕製完成,他那張疲倦的臉上盡是笑意,“此等器械只要運用得當,莫說在金陵城上轟出個大口子來,便是炸燬百丈長的城牆都不成問題!”

炸燬百丈長的城牆,那未免太誇張了些,李從璟不抱這個指望,能將城牆撕開一道口子,哪怕只是轟塌城門,已經足夠幫夏魯奇等人打開局面。

李從璟看了看院中的衆位官吏與匠人,這些人如今個個面色極爲疲倦,顯然不是短時間加工能造成的,想起這一年多近兩年來,章子云每回到東宮來彙報工作的模樣,李從璟知道衆人這些時日都是在咬緊牙關在硬撐,這才能使得作院器械能及時完成,心頭很是感懷。

“如今第一批器械終於製造完成,往下只需要將它們運到金陵,再派遣一批匠人教導將士使用即可。”說到這裡,章子云有種如釋重負的意味,鬆了口氣。

“此番若是成功打下金陵,回頭本宮給你們慶功。”李從璟最後如是說道,引得衆人欣喜不已,連忙拜謝。

三百輛大車抵達金陵的時候,正是春暖花開時節。

此時金陵城外的唐軍營中,很多王師將士都在營帳外,成規模有秩序列成隊列,坐在地上曬太陽。對金陵的圍攻歷經一個秋冬,很多將士都在雨雪天中病倒,南方的氣候本就跟北方不同,連冷的方式都不一樣,一個乾冷一個溼冷,將士們水土不服在所難免。

“激戰集中在去年九月中到十一月中,而後天氣嚴寒,將士們活動不便,對城池的攻勢就很少了,主要是在城外堆砌土山、挖掘溝壑,一方面爲來日的大戰再作準備,一方面也是防備金陵賊軍出城逆擊。但饒是如此,將士們傷病仍舊很多,依照太子的話說就是‘非戰鬥減員’太多,除了讓軍中大夫多加照看,讓將士們勤洗勤換之外,每逢晴日本帥都會讓將士們出帳曬曬太陽,這個法子很管用。”

走在營中,夏魯奇對運送洛北器械到金陵來的章子云說道,對方身份特殊,等於是李從璟和李嗣源派遣到金陵來觀察戰事的特使,夏魯奇沒有怠慢的意思,“開春以來,戰事再興,大軍累日攻城,也曾攻上城頭,不過都沒有站穩腳跟,雙方的傷亡都很大。金陵爲防備我王師來攻,去歲加固了城防,城牆之上再立角樓,又在我大軍到來之前,在城中準備了足夠多的糧草,足夠逾年之用,再加之城中百姓衆多,只要賊人能聚攏人心,根本不用擔心後力不濟。是以金陵這場大戰,實非短期內可見分曉。”

一年中能攻城的時候就那麼多,主要還是春秋兩季,夏日酷熱冬日嚴寒,少說也有兩三個月無法作戰,再除去大雨天氣,這就給了金陵一些喘息之機。

“陛下和太子的意思:立夏之前,必須攻下金陵。”章子云想了想,還是將這句話重申了一遍,“大帥以爲如何?”

“陛下和太子的軍令,本帥必當遵從,立夏之前若是金陵不克,某願以

死謝罪!”詔令夏魯奇已經收到了,責無旁貸。

“大帥打算如何解決金陵戰事?”章子云問。

夏魯奇道:“先絕金陵外援。”

金陵的外援無非兩部分,一是吳國藩鎮的勤王之師,一是劉龑派遣來的三萬兵馬。

“賊軍藩鎮的所謂勤王之師,林林總總加起來也有近三萬人,只不過成分比較複雜,雖然被金陵在名義上指定了統帥,實則藩屬仍然不一、各自爲戰,再加上多半是各地新募士卒,缺乏訓練,軍備也不怎樣。”軍帳中,接到夏魯奇軍令的孟平,召開戰前軍議,“一言以蔽之,戰力低下。”

孟平駐軍的地方在丹陽湖一帶,丹陽湖在金陵之南一百二十餘里外。丹陽湖西面六十餘里處,有一縣城名當塗,在長江邊上。丹陽湖東、北面山嶺環繞,茅山、絳巖山便在此處;在其西北面,又是方山。所以馳援金陵的援軍想要北上,或者走長江,或者走當塗與丹陽湖之間的地帶。

孟平將主力駐紮在當塗,正好阻絕了吳國藩鎮軍與劉龑兵馬北上的通道。至於丹陽湖以東,因爲南北地形地勢的原因,並不是好的行軍路線,但孟平也遣了偏師把守茅山一帶的要道。

“前時賊人藩鎮軍北上時,先鋒曾被我部擊潰,至此之後賊人藩鎮軍便在蕪湖鎮一帶駐紮,止步不前,雖有勤王之名,已無勤王之實。劉龑的兵馬與賊人藩鎮軍相距三十里紮營,卻是在更南一些的地方,其部兵馬北來時大張旗鼓,三萬人就敢號稱十萬之師,簡直不知所謂,但行軍還未至當塗,聞聽賊人藩鎮軍戰敗後,就在賊人藩鎮軍後紮營,數月來竟連一次進攻都沒有,讓人啼笑皆非。”

安重榮發出一聲嗤笑,盡顯對吳國藩鎮軍與南漢兵馬的輕蔑。

也難怪安重榮如此,到當塗來佈防時,他滿心以爲救援金陵的兵馬會大舉進攻,故而日夜準備,孰料對方竟然只知道龜縮不出,這讓他蓄積的力氣無處使用,心頭自然不愉快。

“彼等龜縮數月不敢出,如今大帥軍令與作院器械已到,卻是容不得他們避而不戰了。”孟平冷哼一聲,“早日將這些礙手礙腳的雜物清理乾淨,你我也好回師金陵,助大軍早日攻下金陵城。”

徐知誥在聽周宗給他彙報金陵守城之戰的階段總結,“自去年九月北賊合圍金陵以來,至今已是五月有餘,除卻嚴冬時節北賊消停過一個多月,累日攻城不休。時至今日,我軍守城將士死傷萬餘,輔助戰事和運送器械的青壯百姓,同樣傷亡慘重,依照丞相的吩咐,但凡有將士、青壯死傷,三日內必定下發撫卹,眼下金陵府庫已經空了一半,但饒是如此,士氣也日漸一日低落下去......”

徐知誥揮手止住了周宗事無鉅細的“喋喋不休”,直截了當的問:“糧草還能支撐多久?”

WWW●ttkan●C ○

“八個月。”周宗立即說道,“湖南戰事停歇後,奉丞相之令,從各地緊急調運了大批糧草,除此之外就是金陵多年來的存糧......”

“八個月?怕是不太夠。”徐知誥搖搖頭,“必須撐過下一個寒冬,北賊纔有可能退兵......從現在起,集中全城所有糧食、藥草、布匹等軍資,官員、大戶、商賈手裡的存貨一併調入軍營,再每日按照一定數量分配。這件事由你來做,立即着手去辦。”

“官員、大戶、商賈手中的糧食,是購買還是徵調?”周宗問。

徐知誥稍微沉吟,“要守

金陵,必須要軍民齊心,若是強行徵調他人財貨,恐怕惹人怨恨,依照往年的價格購買就是。”

“只是如此一來,恐怕府庫爲之一空,將士的撫卹......”周宗顯得遲疑。

徐知誥尋思片刻,“不用府庫銀錢,用宮城器物,若是不夠,讓陛下日作文章百篇,用陛下文墨去換......若是還不夠,就讓陛下向衆人借!”

周宗神色一凜,“是,卑職這就去辦。”

周宗還未退下,城外忽然響起陣陣雷鳴,聲音不大不小,一時間持續不斷。

“怎麼回事?”

沒有人知道發生了甚麼。

半個時辰後,徐知誥來到城頭。到得此時,城外的雷鳴之聲已經停歇。但守城的軍民,卻因爲那持續半個時辰雷鳴聲,而變得神思難屬、頗有驚惶之色,各種議論之聲此起彼伏,不乏各種鬼怪神力之言,鬧得人心不穩。

林仁肇手指城東的方向,向徐知誥稟報情況:“響聲傳出的地方,約莫在三十里外,隱有火光、煙塵,不知是怎麼回事。”

徐知誥臉色微沉,“讓精騎突圍出去查看,務必查清事情緣由!”

“是!”林仁肇連忙應諾。

徐知誥心頭隱隱升起一絲不好的預感。

不過爲了安撫金陵人心,他忽然大笑幾聲,用若無其事、洞察世事的口吻,對身旁的人道:“北賊黔驢技窮矣,金陵之位不日可解!”

衆人都覺得驚異,宋齊丘問:“丞相何出此言?”

徐知誥道:“北賊以二十萬兵馬,圍我金陵半載,卻苦無寸功,而消耗的錢財卻是無數。當此之際,北賊見攻不下我城池,便在城外故弄玄虛,鬧出一些莫名的動靜,不就是想引得我金陵軍民驚惶,好趁機攻佔城頭嗎?可笑那夏魯奇太過愚蠢,我金陵穩如泰山,豈是這等微末伎倆能撼動的?半年以來,北朝壘土山、挖地道,數出奇計,而不能動搖我金陵半分,而將士死傷無數,這個時候夏魯奇用這鬼怪之伎,不正說明他已經沒有其它的計策可用,對我金陵已經束手無策?彼之黔驢技窮、將士疲憊,正說明他們已經奈何不得我金陵!如此,只要我金陵再堅守些時日,北賊勢必退走!”

聞聽此言,宋齊丘立即高聲稱讚,“丞相之言,讓我等醍醐灌頂,實在是再正確不過!”

衆人於是紛紛符合。

不時,徐知誥的話傳遍金陵。

那些因爲城外莫名動靜而心慌的金陵軍民,頓時放下心來,個個信心百倍,都對城外的唐軍嗤笑不已,間或唾罵不休。

在蕪湖鎮駐兵的吳國藩鎮軍統帥名叫朱匡業,金陵雖然被唐軍合圍,但仍能以小股人馬時常突圍出來,故而他統帥勤王之師的名分,是金陵給的,名正言順,諸軍雖然未必百分百心服,但也不敢違抗他的軍令。

他曾在金陵爲官,很得徐知誥看重,官至諸軍都虞候,前些時候出任歙州刺史,歙州沒有節度使,故而他有歙州軍政大權,這回率軍來援金陵,徐知誥以他統領勤王之師,也就不足爲怪。

“大帥,斥候來報,北賊大舉襲來!”這一日,朱匡業正在巡視軍營,忽聞來報,眼中立即閃過一抹喜色,暗叫一聲大事將成,着即擂鼓聚將。

在蕪湖龜縮數月而不敢出擊唐軍,怎麼看都是懦弱無能之舉,但實際上朱匡業卻另有打算,他給唐軍設了個套,就等着唐軍入甕。

(本章完)

章二十三 莫離獻計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1)章一百五十 可笑蚍蜉撼大樹 雄主不屑轉顧之(上)章十六 淇門之變(8)章三十一 君子章五十九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4)章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0)章六十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3)章四 若吾王少年章七十六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4)章六十七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2)章十九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6)章十六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6)章三十九 兩川系天下 天下在我心章六十四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2)章五十七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3)章八十二 帝室正統如雲煙 能飲三碗鮮血否章十七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章九十九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6)章二十一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5)章一百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9)章九 淇門之變(1)章一百零一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0)章十四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1)章二十五 百戰安義(4)章四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1)章二十九 百戰安義(8)章二七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5)章六 一路北行入西樓 細細路遇杜千書章一百七十七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中)章五十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5)章五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5)章一百四十七 同光二年將去盡 行遠何處覓歸程(下)章三十八 踏營章六十二 八千將士章一百五十五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1)章十七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7)章九 淇門之變(1)章六十二 伐謀伐交可得利 唯獨伐兵令人懼(下)章一百零四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5)章一百九十五 鋤強扶弱問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一百三十六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下)章九十六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1)章二十六 陣戰(下)章一百九十三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3)章六十二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7)章四十二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3)章五十八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9)章八十九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下)章六十八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6)章三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3)章一百零六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3)章三十五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6)章五十一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應天府雙傑(下)品書章八十六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2)章六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8)章五十四 帝國之兩難【第二更】章一百八十七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5)章兩百二三 萬人佈局成天網 橫死三個臭皮匠章一百七十六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上)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2)章十六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7)章四九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3)章兩百二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2)章一百一十一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下)章兩百二八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5)章一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1)章八十九 東風過江春不遲 荊南事了當北歸章四十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1)章六十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上)章一百七十二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下)章一百一十一 一年去盡一歲除 天成長興成昨日(下)章一百四十三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上)章八十五 是非成敗問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上)章五十三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下)章一百五十三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2)章一百八十八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6)章四十四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2)章四十八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4)章七十八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4)章一百零八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9)章四十九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5)章九十四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1)章八十八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4)章五十四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0)章五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1)章二十九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3)章十九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6)章兩百三八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3)章四十一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2)章四十九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4)章二十七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5)章四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8)章四十六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2)章五十三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3)章十九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9)章四十二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3)章四十四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2)章兩百零八 阿保機廟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3)章二十三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