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零二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3)

戰事間隙,楊溥的儀仗出現在城頭。守城的吳軍將士與協助守城的青壯,見此無不是驚喜不已,城頭馬道城牆甬道和城內街道上,數萬吳軍將士與百姓悉數跪拜,山呼萬歲的聲音此起彼伏、連綿不絕。

這等堪稱波瀾壯闊的景象,足以讓任何一個男兒熱血澎湃,但被衆人擁簇的大吳皇帝楊溥,心緒雖然波動的厲害,卻沒有半分熱血與喜色。因爲將士與百姓在山呼萬歲之後,就開始對大丞相呼喊不停。

楊溥看了身旁的徐知誥一眼,對方臉上掛着上位者特有的淡然笑意,向金陵軍民揮手致意。

接着,徐知誥帶着楊溥,在城頭停留了片刻,並且親自與尋常士卒、青壯攀談幾句。

遠處的吳軍將士與百姓,只能看到楊溥的皇帝儀仗,並不能知曉楊溥都說了甚麼做了甚麼,但只要能看到皇帝儀仗,知曉皇帝也能走上城頭,就足以讓他們大受鼓舞,況且皇帝與丞相慰勞士卒的情況,不用多時就能傳遍全城。

在徐知誥的事先安排下,城上與城內響起陣陣“誓與大吳共存亡”“誓死護衛陛下”“敢爲金陵效死”“跟隨丞相擊潰北賊”之類的聲音,引得全城羣情高昂,士氣大振。

在即將離開城頭的時候,面對軍民的陣陣山呼,楊溥看了身前姿態恭敬的徐知誥一眼,眼神觸碰到對方犀利的目光時,知道這個時候該他履行職責了。

於是將先前徐知誥在宮廷中告誡他的話,一字不差的向全城軍民複述了一遍。

隨後楊溥就聽到金陵軍民再度山呼萬歲,無疑都對他的這等詔令深信不疑,並且多少覺得有些理所應當。

這一幕落在楊溥眼裡,讓他更加悲傷,心頭的無力感也已決堤。如今在他面的金陵軍民,本該是他的將士,是他的子民,但現在,卻因爲他將諸事委任徐知誥的一番話,而這般作派,饒是早已知道自己只是個傀儡,楊溥心裡也分外苦澀。

“陛下累了,送陛下回宮安歇,守城之事,交由我等即可。”見效果達到,徐知誥如是吩咐楊溥的左右。

楊溥最後在高處望了一眼滿城軍民,雖然此番景象只會讓他更加傷感,但他也有多番留戀。只不過徐知誥說他累了,他便只能累了,徐知誥說要他回宮,他便只能回宮。

楊溥到城頭後引起的莫大動靜,自然也落在城外唐軍眼裡。帝王儀仗到底非同小可、太過惹眼,望樓上的夏魯奇、孟平、郭威、錢元瓘等人,甚至遙遙望見了楊溥的身影。

金陵城軍民受楊溥感召,此時士氣大振,這意味着甚麼衆人心裡都明白,夏魯奇眼中掠過一抹一閃而逝的憂色,像是蜻蜓點水一般不着痕跡,孟平與郭威神色如常,並沒有甚麼訝異的地方,錢元瓘則是諸人中心態最好的一個。

“自古以來,但凡君王能在京師城頭露面,誓死與軍民共同據守京師城池的,很多都能如願守住城池不失。”夏魯奇望着鬧騰的金陵城頭,語氣很平緩很客觀,既

沒有對金陵的忌憚也沒有對金陵的輕視,“但古往今來,真能在敵軍大舉抵達京師城下,而能不棄城而逃的君王,卻是少之又少。”

“城池到底是死地,無法挪動,而人卻不一樣。對國家而言,只要君王在,社稷就在。若是君王與城池一同有甚麼差池,可就沒有君王也沒有國家了,所以每逢敵軍圍城,君王多是棄城而逃,以圖來日。”接話的不是孟平和郭威,而是錢元瓘。

孟平笑道:“金陵不過一隅之地,如何能跟古往今來的君王相提並論?就眼下而言,無論是楊溥還是徐知誥,若是棄城而逃,讓我王師佔據城池,那江南西道可就平定了,哪裡還有他們再圖來日的時候?棄城而走,他們能到哪裡去,去嶺南不成?”

郭威比較講究實際,向來不喜歡說多餘的話,“楊溥到城頭來激勵士氣,必然使得金陵軍民死戰,我等要攻下金陵城,只怕要費不少力氣了。”

聽了郭威這話,衆人都默然下來。

雖然朝廷沒有嚴令多久攻克城池,但及早底定金陵,卻是領兵將領需要在意的事情,如若金陵久攻不下,對衆人來說無疑不是一個好消息。

如今夏魯奇是江南招討使,統帥二十萬王師,孟平、郭威、錢元瓘爲副,他們身上都擔着重擔。

“金陵是場大戰,此事你我早就知曉,無論金陵是否殊死抵抗,王師將士都要全力攻城,及早將其拿下!諸將都是軍中棟樑,忠君報國之道就不必本帥多言了,還望諸位同心同德!”夏魯奇肅然對衆人道。

衆人莫不應是。

李從璟沒有去金陵主持戰事,而是在洛陽助李嗣源處理國政,既然太子都不去金陵,趙王李從榮、宋王李從厚就更沒有道理去了。李從榮作爲攻略湖南王師名義上的統帥,平定楚地有大功,回到洛陽之後自然受到不少恭維。

但臣子們在意的,卻不是李從榮平定湖南的功勞,而是李從榮與李從璟貌離神合,在長興元年合力將藩鎮、不法官員和吳國擺了一道的奇事。對這件事最感到震驚的還是李從厚,在李從榮回洛陽的當日,他請命出城相迎,據說兄弟倆兀一見面,李從厚便拜倒謝罪。

此情此景,兄弟和睦,自然引來臣子們不遺餘力的稱讚。

冬至這一日,李從璟、李從榮、李從厚三人,在宮中跟李嗣源“坐而論道”,幾人興致高昂的時候,李嗣源又起了考校李從厚武藝的心思,於是長興元年的那一幕再度上演。

正當衆人其樂融融的時候,一份來自金陵的軍報打破了原有的氣氛。

“劉龑膽大妄爲,竟然派遣甲兵馳援金陵,公然與金陵聯合抵抗王師,他這是嫌日子過得太安生了,要觸犯天威不成?”李嗣源在亭子裡看罷軍報,當即面色一冷。

劉龑,便是坐擁兩廣之地的南漢皇帝。

李從璟接過軍報來看,旋即輕笑道:“劉龑自不量力,行此飛蛾撲火之舉,何足爲慮?孟平已經率部在

丹陽湖相迎,料來嶺南兵馬也難以突破孟平的防線。”

話說到這,李從璟收斂了笑意,“只不過如此一來,圍攻金陵的王師被迫分兵,卻是使得金陵戰事要拖延一段時日了。錢元瓘的兵馬錢糧自籌,而十五萬王師的各種物資,卻是得由朝廷來供應,戰事每持續一日,對府庫來說都是莫大負擔。”

李從榮與李從厚的意見則很簡單直接,“劉龑不知天高地厚,興兵與我王師爲敵,其罪當誅!”

金陵與廣州向來交好,吳國軍中的戰馬,大多是得自南漢的嶺南馬,如今天下形勢有變,吳國與南漢脣齒相依,吳國若是滅亡,則大唐接下來兵鋒勢必直指廣州,劉龑幫助吳國抵抗王師也在情理之中。

“劉龑的兵馬不過區區三萬,又是遠道而來,有孟平南下丹陽湖一帶相據,想必不日可以得勝,王師圍攻金陵的大局誤不了。”李從璟最後如是說道。

父子幾人談論正事談論的差不多的時候,李永寧到了。

李永寧到小亭裡坐下來,衆人閒聊兩句,李嗣源像是突然想到了甚麼事,頗有些不滿的對李永寧道:“石敬瑭在夏州是怎麼回事,半年來我數度接到稟報,都是說他與黨項有不宣之謀,還往河西不停派遣探子,你可知曉他是何想法?”

李永寧頷首絞着手帕,不無委屈道:“我久居洛陽,哪裡知道夏州的事?”

石敬瑭出鎮夏州,起初党項並不接納,並且發生過叛亂,兩者打了近年,後來不知怎麼雙方就和解了,還相處的不錯。

“他沒跟你說甚麼?”李嗣源狐疑的看着李永寧。

李永寧微微癟着嘴,卻偷偷看了李從璟一眼,“我甚麼都不知道,夏州的事父親還是問從璟好了,他應該知道的清楚些。”

李從璟正在飲茶,聞言差些一口噴出來,無辜的看向李永寧,心說這事怎麼就說到我頭上了?

李嗣源又狐疑的看了李從璟一眼,“昔年你跟石敬瑭吵鬧,還是從璟把你接回來的,爲此他可是開罪了石敬瑭,兩人相處的不算好。雖說讓石敬瑭出鎮夏州是朝廷的主意,但也是由他提起.......罷了,此事還是往後再論吧,眼下金陵戰事要緊。”

金陵的戰事並沒有在長興三年落下帷幕,而是一直持續到了長興四年春。

長興四年的大唐,政事方面並沒有大的波動,藩鎮方面除卻邊軍,已經基本不剩甚麼兵馬,節度使幾乎成了有名無實的虛職,地方大事下有州縣刺史縣令主持,上有行省布政使、都指揮使、轉運使統領,已經輪不到節度使來指手畫腳。

春季的時候李嗣源又生了一場大病,後來雖然好轉了,但皇帝的精氣神卻已大不如前,軍國大事幾乎都交給李從璟。

也是在這個時候,李從璟決定迅速解決金陵戰事,否則就有遲則生變之虞。

好消息是,章子云主持的洛北作院,已經制造出了足夠支撐前線一場大戰的利器。

(本章完)

章四十 勢運章五十三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3)章十五 淇門之變(7)章六十七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3)章九十七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6)章六十二 傾軍投大唐【第一更】章三十九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0)章十七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8)章九十六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4)章二十一 都是我的東西章七 三個錦囊章八十二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5)章二十四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2)章二十九 欲徵邊疆先存甲 從璟酒棚識民心章五十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1)章八十二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5)章三 耶律德光正班師 半路巧遇李從璟章六十八 利民何必惜自身 有福自當從相助章二十一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5)章四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5)章二八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6)章八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8)章五五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2)章七十四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2)章二十七 百戰軍之困章五十七 首戰懷州城章七十一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3)章七十五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1)章一百三十六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下)章二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2)章三十 仇人相見章四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7)章六十三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8)章四十二 董璋章四十五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3)章一百三十九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下)章三十二 大爭之世章二九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7)章兩百四八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3)章一百八十八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6)章十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3)章四十八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4)章九十八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5)章五六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3)章七十三 陰謀算計爲哪般 分合友敵無非利章二九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7)章兩百三六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章三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3)章七十二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1)章十四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4)章十五 誰是刀,誰握刀?章七十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4)章六十一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6)章五十 臣面君當跪【第一更】章四十六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2)章兩百零五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下)章五十九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2)章一百一十七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下)章八十四 非忍者不能成事 妒恨之下無同生章八十五 君能以國士待我 我必以國士報之章二三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1)章七十二 非是英雄留不住 厚積薄發正道行章四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4)章六十二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下)章十八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8)章七十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2)章六十五 今朝竊爾國【第一更】章五十二 何不來跪迎【第三更】章三十八 黑雲催西樓章五十九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2)章十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3)章四六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3)章七十九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5)章十一 淇門之變(3)章六十六 郭威章七十八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5)章六十一 如何不相爭【第三更】章七十九 將士百戰方爲雄 皇帝疾行援兵城章三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3)章六十五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1)章十三 勝章十九 當年明月仍皎潔(上)章八十八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4)章六十五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1)章九十九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6)章一百三十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上)章二十一 教育章六十八 殺心已起止不住 天未明時夜未央章三十七 襲城章九十八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7)章三十七 襲城章四十九 彼如喪家犬【第三更】章一百零七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8)章二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中)章三十四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8)章六十三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6)章六十五 今朝竊爾國【第一更】章五十四 莫離(第三更)章三十一 宴會風波章五十七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