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九十九 萬里江山一洞庭 百年金陵一白袍

八百里洞庭,一望無垠。

青絲白袍,有三千愁緒。

昔年北上洛陽時意氣風發的邊鎬,今朝站立在岳陽樓前,已如形容枯槁的老人。

江風拂面,草木微動,巍峨雄偉的岳陽樓穩如泰山,樓前的消瘦身影卻似要化作一縷秋風,隨天際流雲直去西天。

從清晨到日暮,邊鎬在這裡站了整整一日。

長興元年的洞庭湖一戰,至今已是兩年有餘,邊鎬平日裡的活動範圍並不大,李從榮沒有給他多少選擇。

李從榮在一衆文士幕僚與護衛的陪同下,來到岳陽樓前,站在邊鎬身旁,隨他一同望向無邊無際的洞庭湖。

或許是洞庭湖太過廣闊,見洞庭一湖,讓人生出一種錯覺:如見三千世界,如見宇宙洪荒。

“三日前,王師二十萬將士,已經合圍金陵城。”李從璟的聲音落到邊鎬耳朵裡,猶如夜雨驚鴻。

邊鎬卻沒有絲毫反應,他就像是一截幹木立在那裡,彷彿已經失去了全部的生命靈氣。

良久,李從榮嘆息一聲,眼中有惋惜之色,“先生自打進我趙王府,助我打理王府各項事宜,莫不章法有度、井井有條,窺一斑而知全豹,先生本是當世難得的英才,從榮向來深爲敬佩。近來聽聞淮南人言,先生之才,大半在軍事,若是果真如此,未能見先生領兵征戰於沙場,實在是從榮的不幸。”

邊鎬仍舊沒有搭話,他怔怔的望着洞庭湖,往日裡瀟灑飄逸的才子之氣已經完全不見,唯獨剩下暮氣沉沉。

李從榮終究是不忍心,半響後道:“如今湖南已平,王師合圍金陵,來日大唐勢必橫掃天下,一統江山,先生受天之賜,有不世之才,難道要暴殄天物,甘願就這樣籍籍無名下去?”

李從榮身旁的文士幕僚見邊鎬完全不理會李從榮,皆有慍怒之色,有人更是出言不遜,還好被李從榮及時制止。

忽然,邊鎬轉過身來,看向李從榮,神色難以言狀,吐字卻是難得的清晰,“殿下可否賜下一壺酒?”

“當然可以。”

不時,酒至,邊鎬提壺而灌。

良久,他未發一言,腳邊已經丟了三個酒壺。

邊鎬面有醉態,眼神卻是清明無比,他看向洞庭湖,忽而哂笑一聲,“千百年來,八百里洞庭見證過多少英雄人物、華麗篇章?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百年之內,江山人才輩出,如過江之鯉,然而卻又如何?”

他似乎是想要把自己灌醉,但即便酒水打溼了胸前的衣袍,他的神智仍然清醒,“王彥章曾說:豹死留皮,人死留名。邊鎬沉浮於世,豈能不是名利之輩?與諸侯大爭於天下,與君王共謀於廟堂,三言兩語定國是,一片丹心安黎庶,大丈夫風流,有更甚於此者乎?“

李從榮接話道:“朝廷重幹才,來日先生大有可爲。”

邊鎬搖搖頭,想笑卻沒有笑出來,臨了不過是多灌酒幾口而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兩者何能得兼?人生數十年,能錯幾回?邊鎬錯了一回,就再無重頭來過的機會了。”

李從榮想勸什麼,但見邊鎬神色哀傷,話到嘴邊卻沒有說

出來。

邊鎬擡頭仰望蒼穹,彼處有青天萬里,白雲無邊。八百里洞庭浩瀚無垠,可如何與宇宙洪荒相提並論?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一生不過數十年的凡人,與劃過天際一閃而逝的彗星有何區別?幸運者,綻放出剎那間的光彩,間或奪目、引人翹首,大多數卻是沉寂無聞。

想起自己這一生,從書香門第到年少成名,後孤身北上立志救國,而後身陷囹圇只能眼看國家沉淪,經歷不算坎坷也不算平庸。邊鎬心中有萬千感慨,卻不屑於說出口,真正厚重的經歷若是說出來,當作傷春悲秋的理由和炫耀於人的資本,未免太過膚淺的對不起這些經歷。

但臨別之際,卻總不至於一句話也不說。酒燒灼人喉,形容枯槁、白袍被酒打溼的邊鎬,卻將弱不經風的身子站得筆直,他驟然將嘴裡的酒水噴灑在岳陽樓前,像是要祭奠甚麼,又像是要向甚麼致敬,而後大聲奮然開口:

“烈酒入喉灼我肺,三壺洗肝腸,一口問青天。”

“一壺向神州,一願天生雄主掌神器,洗淨烽煙止亂離,漢唐雄風再復起。”

“二壺向淮南,二願金陵龍氣上飛天,化作春雨降人間,江東父老盡歡顏!”

“三壺向闔閭,三願萬家燈火合團圓,父母妻兒有餘年,家家戶戶十畝田!”

“烈酒入喉灼我肺,三壺洗肝腸,一口問青天。”

“而今我問青天:江山多嬌人皆識,代代英雄爭赴死,天生邊鎬七尺軀,一身建安才,又負報國志,一朝入洛陽,數載陷曹營,百年之後有誰知!”

他飲盡酒壺中最後一口酒,就如飲盡他這一生。

“百年之後有誰知?”

八百里洞庭,秋風瑟瑟,他的三願一問無人答。

一把丟了酒壺,邊鎬兩步跨上石欄,在岳陽樓前,面向洞庭湖,縱身一躍!

白袍入青湖。

世人有千千萬萬,功業有萬萬千千,不必非得由我邊鎬來青史留名。

“先生!”李從榮不曾想邊鎬竟然抱定了必死之志,猝不及防之下,邊鎬已經墜入湖中,他和失色的衆人扶欄而望,卻已不見邊鎬蹤影,“先生!邊鎬!”

萬里江山一洞庭,百年金陵一邊鎬。

秋風過也,岳陽樓也無聲。

就像天下從未有過邊鎬這個人,也沒有他留給此地的三願一問。

......

長沙府。

楚王馬希聲回到他那座王府後,日夜大擺宴席,慶賀重得楚地江山。

如今的楚王不過三十出頭的年紀,他本身不是老楚王馬殷的長子,馬殷死後,他的兄長卻甘願讓他來繼承馬殷的王位,其人才學手段如何,由此可見一斑。

馬希聲在王府日夜設宴,前來赴宴的自然無不是長沙府的達官顯貴,與楚軍中的實權將領,也只有他們,纔有身份跟楚王同坐一堂。

眼下大唐王師定湖南,吳國兵馬或死或逃或降,已經不復存在,這楚地裡除卻王師鐵甲,便只有楚王本部的萬餘將士。

只是馬希聲顯然不認爲,這是一個值得高興和可以接受的局面。

李從榮已經跟他說過了,大唐朝廷的意思,是讓他去洛陽。

去洛陽意味着甚麼,馬希聲不可能不瞭解,大抵去了之後就回不來了,這楚地日後只怕就不姓馬。所以馬希聲一面千方百計跟李從榮拖延,一面集結自己的官吏將領們,想要將他們凝成一股繩,來給李從榮施壓,以便推掉這回去洛陽的安排。

馬希聲日夜大擺宴席的目的,無外乎也是藉機交遊長沙人物,穩固自身的勢力。

只是效果,好似並不是太好。

這日宴飲罷後,馬希聲回到偏廳暫歇,還沒有去入睡的意思,正當他在飲茶的時候,心腹回來跟他稟報,“鍾將軍說,大軍營地被唐軍圍在中間,倘若將士有甚麼異動,唐軍一定能夠及時反應,而且唐軍甲兵精良,大軍並沒有必勝的把握。”

聞言,馬希聲氣得牙癢,湊到嘴邊的茶碗又重重放到桌上,“何謂被唐軍圍在中間?不過是營地離得近些罷了!這些驕兵悍將,平日裡作威作福,個個膽氣沖天,想不到一朝面對唐軍,竟然怕得動都不敢動一下!”

心腹嘆息道:“克復各州縣,基本都是唐軍之功,彼部將士悍勇、兵甲精良,也是將士們親眼所見,將領對唐軍有所忌憚,也在情理之中。”

馬希聲冷哼一聲,轉而問道:“文官們反應如何?”

心腹眉頭皺得更緊,語氣也更加沉緩,“反應都跟武將們差不多,對大王的要求,文官們支支吾吾不能答覆,只是一個勁兒說不敢違逆朝廷的安排......趙王從嶽州回到長沙後,也宴請過許多人,聽說趙王答應了朝廷會給他們加官進爵,故而......故而如今他們實在是靠不住!”

馬希聲大怒,“武將靠不住,文官也不靠不住,那本王該靠誰?連日來本王朝夕宴請,賞賜給了那般多,這些狼心狗肺之輩,竟然絲毫不受感動?更不顧念往日我楚家對他們的恩德?真是不當人子!”

心腹長嘆道:“大勢如此,誰敢逆勢而爲?”

馬希聲想要發怒,卻又忽然覺得乏力,最終竟然沉默下來。

房中一時一片死寂,就像眼下的楚地一樣,死寂下有暗濤洶涌。

末了。馬希聲喟嘆長嘆,黯然神傷,彷彿瞬間老了十歲,“楚地......楚王......往後,這天下還會有楚王嗎?”

不日,朝廷派遣的官員都已抵達長沙,在官員們各就其位各司其職後,趙王李從榮的車駕離開長沙返回洛陽。楚王馬希聲,並及楚地重要官員、將領二三十人,悉數隨行。

“朝廷新設湖南行省,管轄楚地十州,呵,想不到,最後楚地不僅沒了楚王,連楚軍都沒有了。”馬希聲掀開馬車的車簾,望見車駕後隨行的楚地要員、將領,自嘲一笑,他知道這些人一旦離開楚地,不僅馬家原本在楚地的統治化爲烏有,便是某些野心勃勃之輩,想要竊取唐軍勝利的果實爲己有,都沒機會了。

放下車簾,馬希聲在車廂中坐好,左右打量幾眼,怎麼看都覺得這車廂像是牢籠,將他變成了籠中鳥。

良久,馬希聲淚水奪眶,自顧自喃喃道:“馬家在湖南勵精圖治,流了多少血汗,纔有今日的成就,不曾想十年基業難立得,一朝毀滅卻是這樣容易......罷了,做個太平閒王,尚且還有榮華富貴,總好過高季興......”

(本章完)

章二十九 什麼是佛?章八十二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5)章六 水寨(4)章四十三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4)章七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7)章六十七 去迎接他們【第三更】章二十八 百合髻小娘子章八十一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4)章六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6)章兩百三二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9)章六十四 誰在喊威武【第三更】章九十二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章二十八 百戰安義(7)章五十七 其勢不可擋【第二更】章二十五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4)章十八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9)章一百四十八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上)章二三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1)章三十七 唐軍之北來章一百三十七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上)章八十 天下豈非無衛霍,怎奈人主不識君章七十五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3)章兩百十八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下)章二四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2)章五十三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3)章兩百三七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2)章十九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6)章兩百五二 戰死邊疆裹屍還 天下再無契丹賊章七十二 折了筷子章四十八 劫道章五十六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2)章六三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章四 謀國數載彈指間(上)章四十 要殺了這個人哦章三十 仇人相見章七十二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1)章一百八十八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6)章一百四十七 同光二年將去盡 行遠何處覓歸程(下)章八 首殤閬州破 初捷劍門裂(1)章三二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1)章五十八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4)章十六 故佈疑陣引人亂(上)章七十六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4)章一百三十七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上)封推感言章二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2)章兩百三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2)章十 一載相識十載別(4)章五十二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2)章一百零一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8)章二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1)章八十一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4)章二 奮我軀兮章四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章一百八十九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7)章一百零四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1)章三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2)章九十七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6)章三二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1)章二十 亂世是滋生野心的溫牀章一百一十一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下)章七十三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1)章二三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1)章十四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5)章兩百三六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章五十八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9)章五十三 皇帝李嗣源章兩百零七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2)章四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章八十四 一朝功成萬民頌 十年奔波何時休章三十九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8)章七十八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1)章二十八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6)章一百三十七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上)章四十一 第五姑娘章一百五十九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2)章兩百二四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章九十五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2)章三十五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6)章二十七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6)章六十九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4)章五 謀國數載彈指間(中)章二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1)章二十五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4)章五十七 其勢不可擋【第二更】章七十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5)章一百四十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上)章七十四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1)章一百零三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10)章九十九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6)章一百四十三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上)章十五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5)章七十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2)章四一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3)章六十一 如何不相爭【第三更】章一百五十八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1)章四十九 誰也別想過去章七十七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3)章二十六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0)章七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