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十二 楚地戰事不如願 擬調郭威往替之

大忠若奸大奸若忠,無論是眼前正在發生的事,還是沉澱在歷史文字中的往昔,在不同人眼中忠奸往往都不一樣,以何種心態去解讀萬事萬物,便會得到與之相對應的結論,李從璟從不避諱陰謀詭計,也曾經用陰謀論去看待世間人和事,只是到了如今這個層面,若是他行事還想着表裡不一欺瞞世人,行那掩耳盜鈴之事,那就真有點不把自己當儲君的意思了。

人間正道是滄桑,陰謀詭計該用的時候要用,但在對待天下百姓的大原則問題上,李從璟這位未來的帝國掌舵人,還沒有無知到要玩弄天下人的意思,在滁州一系列民政大策中,包括讓軍隊與民秋毫無犯,讓大唐官吏幫助百姓解決不平事,雖然有急功近利快速穩固大唐統治的成分在內,但李從璟撫民安民的心思也絕對沒有半點水分。

無論是帝國還是王國甚至是一鎮諸侯,在對待自家百姓時都應該堂堂正正走大道,以王道治民纔是真正的正途,以詭道欺騙之術去玩弄天下人,那是在作孽,莫說天下人會戳李從璟的脊樑骨,他晚上睡的也不會安穩,如今李從璟的行事風格包括心性思維,都越來越向一位合格君王轉變,行的端坐的正重劍無鋒大巧無工。

所以他對孟平縱容將士屠殺百姓發泄戾氣,尤其是在鍾離城前殘殺百姓的事,是真正發自心底的憤怒,統治天下的君王官吏與被統治的天下百姓,兩者之間的確存在一份隱形契約,只有雙方都遵守契約中的規則,統治才能長久持續下去,百姓不會主動背棄這份契約,但若是君王率先不把百姓當人,百姓最終也會推翻頭上人物的統治,他相信一個靠權術欺騙去統治天下百姓的君王,最終也會被天下百姓所玩弄。

用過飯食之後李從璟跟孟平交代了一些事宜,措辭嚴厲態度鮮明,最後孟平離去的時候他也沒有送哪怕一步。

不僅如此,爲了懲罰孟平在鍾離的舉止失當,李從璟將孟平身上的所有爵位一併削除,甚至連百戰軍都指揮使的官職,也給他加上了暫代的前綴,李從璟要讓軍中的將領都知道,哪怕是孟平在犯了這種原則性錯誤之後,也會在他這裡受到嚴厲的懲罰。

這種懲罰不僅有利於孟平回到楚州後嚴肅軍法,也爲諸將往後的征戰及戰爭善後工作豎立標準,相信經過這件事後,凡是大唐軍隊所到之地,不會再出現將士欺壓百姓的情況。

孟平走後,李從璟與莫離就接下來的江淮戰局做了一番嚴謹推演,雖然兩人都精於此道,但半日的推演之後得出的結果仍是一片模糊,因爲有一個重要前提是李從璟現在所不能掌握的,那就是徐知誥對待江淮戰役的態度,淮南最終會對江淮之戰投入多少後續力量不得而知。

隨着孟平連敗劉信、郭廷謂、馬仁裕,濠州已平楚州半克,李從璟這邊更是親自擊敗李德誠拿下滁州,侍衛親軍主力已然進軍揚州,偏師更是在攻略四周州縣,在最初攻打壽春不利之後,李從璟迅速作出的相應戰局調整,連戰連捷收穫頗豐,使得眼下的江淮戰局堪稱形勢一片大好。

若是江淮戰局能照此維持下去,不出旬月,江北就將盡數落入大唐手中。但李從璟不敢掉以輕心,若是面對尋常對手也就罷了,但李從璟不會如此小覷徐知誥,以淮南積蓄多年的國力與徐知誥等金陵人物的風流,淮南雖然在楚地戰事與江淮戰事上失了先手,但也不至於滿盤皆輸毫無還手餘地,李從璟在積極推進戰事的同時,也在耐心等待吳國的反擊。

事實證明,眼下的吳國的確不是原本歷史上的後唐可以比擬,出人意料的情況在猝不及防之下就悄然來臨。

出事的不是江淮戰場,而是楚地戰場。

得到消息之後,在與軍中諸將召開軍議之前,李從璟召集諸位幕僚,並及整個參謀處與軍情處,在他下榻的府邸大堂中議事。

“湖南

戰場本有楚王楚兵相助,與淮南軍作戰王師主力,又是本朝最爲精銳的殿前軍,且無論是主帥趙王還是副帥符習,都不是庸碌無爲之輩,依照戰前朝廷定下的論調,湖南戰場只要不敗就是大勝,在這種情況下王師竟然被淮南軍打得一敗塗地,幾乎要退守王師入楚之前楚軍龜縮的朗州一帶,實在有些讓人難以接受。”

桑維翰在向衆人讀完軍報之後,說出了這樣一番話作爲總結。

楚地戰事的經過是這樣的:王師匯合楚軍在朗州(常德)大敗吳軍之後,趁勝追擊兵鋒直指益陽,戰前李從榮與楚王馬希聲都認爲益陽是兩軍決戰之地,益陽勝敗是楚地戰場勝負的關鍵手,所以在殿前軍近乎馬不停蹄突襲益陽,並且經過一番說得過去的激戰奪城成功之後,王師與楚軍都有些自大鬆懈,尤其在連續進攻湘陰得手之後,軍中自滿情緒滋生,很是不將吳軍放在眼裡。

之後王師與楚軍南下長沙、北上嶽州,希望一鼓作氣底定楚地戰事,但就是在這個時候,兵鋒冒進的王師與楚軍在橋口鎮遭遇吳軍四面合圍被重創。橋口鎮慘敗後,湘陰也沒守住,一退再退的王師最後不僅連益陽都丟了,更是被打回了朗州境內。

湖南戰事概括起來並不複雜,吳軍的戰略佈置,無非就是示敵以弱誘敵深入,而後合圍聚殲的套路,但身在局中的人沒有局外人的上帝視角,看似平常的套路其實有巨大玄機,要將套路完成也並非一件易事。

“湖南戰事的轉折點看似在橋口鎮一役,實則王師在益陽之役後就已經落入吳軍圈套,到了橋口鎮則已經完全深入吳軍口袋,想出都出不來了。”

莫離走到輿圖之前,指着楚地地形對衆人解說楚地戰事,“楚地地形,北低南高,北面以洞庭湖爲核心,四面地勢平坦,南面以梅山爲支柱,多是山高林深之所在。梅山南北突出,最北端連接洞庭湖南部,兩地狹窄處僅百里左右,而在這狹窄處便是益陽、沅江兩城,將洞庭湖東西平地分爲兩塊。”

“益陽、沅江之東,北到岳陽南到長沙,數百里平坦之地,直到東面天嶽山爲界,天嶽山之東,便是淮南地界。以山湖爲依,西益陽、北嶽州、南長沙,正好形成口袋地形,王師與楚軍過益陽向東,正好落入吳軍佈置的口袋之內。”

西益陽、北嶽州、南長沙,三點連線構成一個三角形,益陽、沅江便是這個三角形的西邊節點,唐軍與楚軍攻佔益陽繼續東進,則進入了三角形內部。

莫離繼續道:“吳軍益陽之敗,自然是有意爲之,彼者讓出益陽、沅江,便是將口袋向王師與楚軍張開,王師與楚軍進入口袋之後,繼續東進奪下湘陰,也就落入吳軍的口袋陣中,吳軍封住口袋口子了,王師此時想出都出不來,隨即有橋口鎮之敗,也就不可避免。”

戰事解說到此處,戰況也就不難想象,徐知誥的整個戰略佈置也水落石出。吳軍在益陽詐敗之後,裝作倉惶的樣子向東退卻,等唐軍與楚軍進一步攻下湘陰深入口袋陣,吳軍主力趁機迂迴,因爲攻佔了楚地大半壁的關係,一部兵力得以從梅山南側繞行到益陽之西,奇襲益陽封住口袋,其它兵力則從嶽州、長沙進擊,包括事先埋伏在橋口鎮四面隱蔽處的伏兵盡數出動,成功在橋口鎮圍住了唐軍與楚軍,並將其擊敗。

不難想象,徐知誥如此大的手筆,一定打的是將唐軍與楚軍在橋口鎮一口吃下的主意,畢竟吳軍在楚地有十多萬將士,對付加起來不過其半數的唐軍與楚軍,有這個想法並非癡人說夢。也虧得是殿前軍戰力強悍,才能突破重重圍困,尤其是突破吳軍在益陽的封鎖,這才僥倖成功退回朗州地界,否則莫說兵敗,全軍覆沒是必然之事。

殿前軍雖然盡皆精銳,無論是將士素質還是軍備水平,都要超過吳軍,但此戰還是差些被打得損傷殆盡,可見沙場征戰

不是兩人決鬥,戰略戰術永遠不會過時,若非如此,後世某黨怎能在政府軍的一次次圍剿下成功壯大?

“橋口鎮慘敗,王師傷亡慘重,楚軍更是近乎崩潰,突圍成功後,與準備北伐嶽州的偏師共同據守湘陰,卻被兩面夾擊以至再敗,最後益陽之戰則完全是突圍性質,此役大戰三場小戰數十,戰後楚軍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東征兵馬只剩下數千人,算是勉強保住了一些種子,王師將士也折損小半,短期內莫說反守爲攻,能抵擋住吳軍進攻都殊爲不易。”

王樸總結性評說一番,面色難看,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殿前軍耗費了朝廷與李從璟太多心血,這一役的折損若是用錢財來衡量,那是根本不敢想都會讓人心疼到抽搐的天文數字,“殿前軍撤退突圍時丟失的輜重太多,戰死的將士也不少,這些軍備兵器落入吳軍手中,無疑會讓被戰火淬鍊過的吳軍戰力,提升很大一個臺階,楚地戰場若是不做出大的調整,只怕難以爲繼。”

從會議開始李從璟就坐在案桌後一言不發,一直沉默到現在,王師的這場慘敗讓他一時半刻難以消受,戰局的潰敗、已得城池土地的流逝還是其次,將士傷亡與軍備損耗纔是真正讓他心痛的地方,此時的李從璟說是心頭在滴血,那是再恰如其分不過。

“勝敗乃兵家常事,這世上哪有隻勝不敗的軍隊,你我的對手是人又不是豬,就算是兔子急了也會咬人幾口,何況是號稱‘衣冠南渡’後人傑如過江之鯉的淮南。”李從璟見堂中氣氛沉悶,大氣的揮了揮手,語調一如既往鏗鏘,“戰爭只要還未結束,勝負就還未到來,贏到最後的纔是贏家,諸位如此沉悶,讓孤王不喜!”

堂中諸人見李從璟這般表態,紛紛出聲言語表達誓要擊敗吳國的決心,也是因爲李從璟積威深重,氣氛很快就扭轉過來。

本來在壽春主持戰事,恰好到滁州來辦一件差事的莫離,在小案後揮扇微笑,這位風度翩翩的白袍才子,這些年愈發顯得高深莫測,像極了演繹中寵辱不驚勝敗不餒的孔明,“要說淮南俊才,楚地之戰中的確冒出了一批青年俊彥,不過這些可以容後再議,眼下還是要爲楚地之戰拿出對策來纔是。”

楚地之戰李從璟鞭長莫及,本身也不是由他主持,按理說本不該他分心纔是,但李從璟麾下既然有參謀處這樣一個存在,而且他本身又是兵馬元帥,爲楚地戰爭謀劃一番也是分內之事。

李從璟方纔沉默許久並不都是在爲楚地戰爭痛心,他已經想好了應對之策,楚地戰報向來是一式兩份,一份送到洛陽一份送到他這裡來,所以此時他的謀劃並不比李嗣源晚,有軍情處各點接連成線直通洛陽的飛鴿傳書網,他的策略也能及時傳遞到洛陽,“楚地戰事糜爛,非用重藥不能救疾,符習年老精力不濟,該由年輕氣壯者替之,孤王之意,就讓郭威去湖南好了。”

衆人聞言莫不神色凜然,王師在楚地征戰失利損兵折將,這個責任當然得有人來擔,李從榮是未經戰事去楚地歷練的皇子,加之戰事本身也未結束,這個鍋當然不能由他來背,各位領兵助戰的節度使則是分量不足,所以副帥符習就成了爲此戰負責的不二之選。這也怨不得旁人,符習身爲副帥沒有打好楚地之戰,負責是理所應當之事。

李從璟繼續道:“王師在楚地折損頗大,需得補充兵馬以充實戰力提升士氣,兩川如今四邊穩固州縣守備已齊,李從璋該從西川離身了,就讓他率領部曲趕往楚地參與此戰。”

這番謀劃自然沒有人不認同,李從璟身在江淮爲楚地戰爭具體出謀劃策難以周全,換帥補兵纔是他應該做的事,莫離沉吟之後試探着問道:“西北之地並無戰事,不如讓李紹城也去?”

李從璟擺擺手,“李紹城在西北有大用,不可輕動,有郭威去湖南已是足矣。”

(本章完)

章一百零一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6)章四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1)章六十五 謀主智算敵軍行 三千銳士擒段凝章兩百一十 定國安邦波瀾起 不平盡去平山河(上)章十五 接城章五十七 初回懷州會莫離 大軍整編一萬八章三十八 琵琶伴美酒 各享五百歲章六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5)章四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3)章六十三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6)章一 千里之遠有梟雄(上)章四十八 帝國之軍威【第二更】章七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7)章三十八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7)章七十四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2)章五十六 攻伐的方向章三十三 軍情處章一百七十一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中)章十四 陷陣之士章六十五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3)章六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6)章七十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4)章八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1)章十六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3)章八十三 雪中起舞的你呵 多少韶華在夢中章三十九 我手握千軍萬馬 要護你一生平安章一百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7)章五十四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0)章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章五十八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9)章六一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8)章六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6)章六十三 我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1)急性腸炎今天無更章八十八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1)章八十九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下)章一百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5)章十四 有人西樓殺宰相(3)章八十七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3)章六十七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1)章六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1)章九十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3)章兩百四一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6)章二十三 趙普潁上行良政 士子風流總不同章一百零二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9)章三五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4)章一百四十六 同光二年將去盡 行遠何處覓歸程(上)章一百六十三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3)章九十五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4)章七十八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4)章六十四 誰在喊威武【第三更】章二十二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章五十八 總攻章八十六 過盡千帆皆不是 李從璟餓狼撲食章五十 契丹勢盛何以制 將軍白頭待後人章三六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5)章二 最是真誠少年心 邊軍功過憑誰說章七 一支鳳釵引風波 不是斯人勝似是(上)章一百七十五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下)章六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4)章四十一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2)章七十一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6)章五十六 精騎破敵甲【第一更】章七十三 陰謀算計爲哪般 分合友敵無非利章一 西北面招討使章兩百四六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1)品書章一百三十八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中)章五十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應天府雙傑(上)章九十七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4)章十九 何衝章一百零一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6)章八十七 是非成敗由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下)章六十二 八千將士章二十六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5)章八十六 是非成敗問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中)章十三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6)章二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2)章三十一 宴會風波章一百九十三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3)章二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2)章六十二 傾軍投大唐【第一更】章七十四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1)章三六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5)章四二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4)章十七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8)章八十八 郭崇韜一言定策 先鋒相遇一戰勝章九十四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2)章六十六 人言蜀中多靈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2)章二十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7)章兩百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3)章五十五 生搏死鬥欲突圍 臨死不忘顧大義章九十五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4)章十四 有人西樓殺宰相(3)章二十八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7)章二十五 有人北上去做賊 有人出城去止殺章五 神仙山(4)章六十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5)章八十八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4)章五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