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十五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3)

士子風流除卻詩詞歌賦曲水流觴之外,遊玩或者說遊歷是必不可少的一環,琴棋書畫百戲文娛哪怕是花前月下,都是向來被大書特書的東西,當然士子風流並非都是仁者樂山君子樂水,登高而望臨遺蹟而弔古,寒窗十載而後遊學四海同樣是士子風流的一種,中原風氣醇厚,即便是進入五代亂世,敢於蔑視禮法的士子也少,淮南則與中原的醇厚不同,少了幾分刻板厚重,多了幾分靈動灑脫,中原士子哪怕是隱居,也是規規矩矩耕讀,一燈如豆,滿紙辛酸,江南的士子若是隱居,則要放浪形骸得多,牽牛縱酒,指點山水,醉臥山崗,依紅偎綠都是尋常事,雖然沒了魏晉時阮籍之哭與士子爭相服食寒食散這樣的風氣,然士子以不羈放-蕩之態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都不曾少了半分。

吳國沒有貢舉,士子進身無門,雖說仍有上書言事一途,但到底道路太過狹窄,有才學之士若要錦衣玉食,就得投靠達官顯貴成爲幕僚,雖然某些幸運兒仗着自身精絕的才學,也能披上國家官袍,但實際多跟被豢養的家犬無異,更遑論那些無法兀一登場便驚豔四座的尋常才子了,這對很多才學不能被公輔看重,而又心高氣傲的士子而言,無論如何不能接受,進身無望帶來的現實泥濘昏暗,往往使得士子委身市井,本身才學也綻放於市井,故而吳國尤其是金陵揚州的文學風氣,比之洛陽要濃厚不止一個層次,若說中原士子的才學多是經世致用,江南士子的才學則多是詩詞歌賦。

正因如此,秦淮河上的燈火比之盛唐時更加多彩,金陵城中的康福坊更是繁華熱鬧到了極致。

青樓是風雅之地,因爲這裡的小娘子琴棋書畫歌舞詞賦總有一門精通,青樓又是魚龍混雜之所,因爲只要有錢就能進得了那座大門,青樓還是風花雪月之處,只要才學風流入了鶯鶯燕燕環肥燕瘦之眼,不愁不能春風一夜。

能在寸土寸金的康福坊開一座青樓的,無不是資財雄厚左右逢源的人物。

錦繡閣,金陵三大青樓之一。

蘇紅袖,錦繡閣花魁,也是康福坊四大花旦之一,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尤善歌舞,史虛白曾言“見紅袖長舞,如見江山錦繡,聞紅袖輕歌,知鉛華盡洗”,其人備受金陵士子傾慕與推崇,尋常士子想見一面都難如登天,且不言需得用非凡詩作爲敲門磚,更要本身風姿出塵,除此之外,還得有一擲千金的底氣。

燕子樓,錦繡閣寥寥數座單獨院落之一,即便是在以裝飾雅緻脫俗著稱於康福坊的錦繡閣中,其佈置的格調也是數一數二。

此時,燕子樓中燈火輝煌,略施粉黛長袖如雲的蘇紅袖,正恭恭敬敬束手站着,不敢用正眼去看小案後的人。

若是蘇紅袖這番模樣讓外面那些不惜爲其爭風吃醋的士子們瞧見了,一定會大跌眼鏡,金陵人都知道蘇紅袖不僅歌舞雙絕,性子更是高傲得很,平日裡就算見着王公貴族,都從未有過曲意逢迎的時候,更別說眼前這等大氣不敢喘一口的神色。

如不羈公子哥般坐在小案後的,並不是金陵城的哪一位大人物,而是一個身材嬌小玲瓏的姑娘,第五姑娘。

房中除了對蘇紅袖

略帶審視目光的第五姑娘,還有一位年過四十的婦人坐在另一側,身材豐腴,風韻猶存,正是人人熟知的錦繡閣主事,人稱葛三娘。

“金陵城中達官顯貴千百,但真正能窺知淮南朝堂秘辛的,也不過就那麼一小撮而已,這其中尤其以大丞相府的幕僚們最爲緊要,近日來倒是真有一位‘貴人’與紅袖往來密切,這其中的曲折,不妨由紅袖說給統領聽。”葛三娘說話的時候始終面帶笑容,卻不讓人覺得諂媚只會覺得親切,這也是年長人物的風采。

第五姑娘知道葛三娘是想多給蘇紅袖一些表現的機會,也不多言,等着蘇紅袖開口。

唯一站着的蘇紅袖聲若山澗溪流,清脆動聽,“三娘說的是大丞相的長公子徐景通......”

故事並不複雜,如今十五六歲的徐景通,正是年少輕狂的時候,加之其人生得風流倜讜,更難得的是精通詩賦,最喜歡士子風流那一套,故而很容易就博得了蘇紅袖的好感,趁着徐知誥西征楚地無人對其約束管教的時候,沒少以詩詞與金銀開道,來錦繡閣與蘇紅袖廝混,蘇紅袖有心順水推舟,一來二去,兩人的關係便可稱“知己”了。

錦繡閣作爲軍情處佈置在金陵城的產業,與一品樓一暗一明,不知耗費了軍情處多少心思,第五姑娘親自到金陵來打探吳國對江淮的反應,當然會到錦繡閣來。

聽罷蘇紅袖的敘述,第五姑娘饒有趣味打量着她,問了一個出人意料的問題,“你可曾把身子交給他了?”

此言一出蘇紅袖和葛三娘都有些措手不及,前者更是臉色漲紅,這是個正值破-瓜之齡的小娘子,雖然聲名在金陵如日中天,但面對這樣的問題還是不免既羞又惱,只是不敢有所表示罷了。

葛三娘到底是過來人,爲蘇紅袖掩飾尷尬道:“第五統領勿憂,紅袖只以技藝示人,並無把身子交出去的意思。”

第五姑娘輕輕笑了笑,意味莫名。

“既是如此,這幾日便尋個緣由,與那徐景通好生見上幾面,總能得到些有用的消息。”第五姑娘擺擺手,示意蘇紅袖可以退下。

蘇紅袖走了之後,房中便只剩下第五姑娘與葛三娘兩人,後者對前者表態道:“紅袖這孩子是卑職一手帶大,她的性子本事卑職瞭解得很,有她盡心竭力,要辦成此事並不難。我等皆是承蒙大當家恩賜才能活到今日,此番斷然不會辱沒使命。”

第五姑娘淡淡道:“三孃的爲人,我自然信得過。”

青樓出身的葛三娘,早年在兵荒馬亂之時失了安身立命之所,被一夥強盜劫掠,若非被桃夭夭順手救下,早就死於非命,桃夭夭在金陵佈置軍情處棋子時,既然會讓葛三娘來主事,自然信得過她。

只不過葛三娘信得過,並不代表蘇紅袖就也信得過,對方正是青春年少的時候,碰到徐景通這樣身家才學品性樣貌皆出彩的對象,難保她不動心不思春,一旦她動了心,事情就要麻煩得多,即便她無心背叛只怕也會出些紕漏。

深入敵境打探消息,步步皆是險境,何況金陵又是青衣衙門總舵所在,第五姑娘不得不小心謹慎。

這世上

的人只有兩種,男人和女人,這世上的事也只有兩種,公事和私事,達官顯貴與士子書生們除卻辦差與讀書外,私下有時間總會光臨青樓,與有共同語言的才女相會,互訴衷腸也好自吹自擂也罷,總有道不盡的許多纏綿,美酒美色是個好東西,總能讓人的嘴巴不那麼嚴實。

接下來兩日,憑藉蘇紅袖與徐景通的“勾搭”,以及錦繡閣其她藝伎們的打探,第五姑娘收穫了許多有用的東西,雖然還不能得知吳國對江北戰局的佈置,卻也拿到了一些頗爲關鍵的消息。

“史虛白、韓熙載?”咀嚼着這兩個陌生的人名,第五姑娘若有所思。

“大丞相府最近的異樣動靜之一,便是徐知誥任用了這兩人,前者之前就頗有才名,與宋齊丘鬥才的事蹟傳得金陵人盡皆知,後者沒甚麼軼事,只是聽說曾在大唐做過官。”葛三娘如是對第五姑娘說道,順帶提了一嘴史虛白的往事。

“非常時期,非常之人。”第五姑娘嘴角動了動,黑曜石般的眸子裡閃着亮光,“查查這兩人,詳細的查。”

史虛白與韓熙載對徐知誥的作用,開始於兩人對江淮用兵策略的進言,而這些思想結晶並非一蹴而就,往往來自於跟同伴的切磋商討,畢竟以他倆之前的身份地位,還無人向其及時彙報江北戰局,正因爲他兩人先前並沒有被重用,與人言談沒甚麼顧忌,所謂江北用兵策略更算不上秘辛,是以兩人對江淮兵事的見解,雖然知道的人不多,卻也不少,很快,這些言論就經由其它士子之口,傳入錦繡閣的藝伎耳中,再經由這些藝伎傳到第五姑娘面前。

在李從璟身邊多年的耳濡目染,第五姑娘雖然不參與兵事,但絕非對兵事一無所知,所以她在得知史虛白、韓熙載對江淮兵事的謀劃後,很快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迅速將這事報給了李從璟。

消息送去江北沒多久,第五姑娘得到李從璟回信,後者讓她儘快查實此事,該有的細節越詳盡越好。

第五姑娘不敢怠慢,不日,軍情處全面行動令從康福坊錦繡閣中發出,在當日就傳達到了每一個軍情處細作手中。

金陵城外臨近軍營的一座莊園中,護院統領叫來幾名心腹,將軍情處的全面行動令展示出來,於是自當夜起,輪休的護院就會悄無聲息翻越院牆,跑到吳軍軍營外隱蔽下來,死死盯着軍營動靜。

金陵城某位大官的府邸,一名送菜的菜農在送菜時,悄悄將一枚令牌放到接收蔬菜的某個僕役手中,那位勾搭了府邸主人某位小妾的僕役,就會在夜裡與那小妾經過一番苦戰之後,讓她去套府邸主人的話。

某位大將府中的丫鬟在去西市購買綢緞時,收到綢緞鋪東家塞給他的小巧令牌,回去後經過一番佈置,原先某個伺候將軍起居的丫鬟,忽然間染上重疾躺在榻上下不來,於是這名丫鬟順利補位,得以近距離與那位將軍朝夕相處。

某位大丞相府官吏,最近頻頻被在金陵經商的家鄉好友宴請,但凡赴宴必然好酒好肉,鮮有不喝醉的時候......

軍情處在金陵經營多年的大網,正緩緩張開,將整座金陵城籠罩其中。

(本章完)

章七十四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2)章一百七十四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中)章五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2)章八十三 雪中起舞的你呵 多少韶華在夢中章九 他的屠刀章六十五 謀主智算敵軍行 三千銳士擒段凝章三十六 西樓之真相章四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2)章五十七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3)章三十二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6)章九十七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5)章二十四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3)章二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2)章十五 有人西樓殺宰相(4)章十九 練兵之法章四十二 強軍出名將章五十五 秦王再着甲【第三更】急性腸炎今天無更章一百零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2)章七十四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2)章一百三十九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下)章一百三十一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中)章二十三 百戰安義(2)章四三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5)章六十四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9)章七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下)章十五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2)章三十四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2)章六 一路北行入西樓 細細路遇杜千書章六十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7)章八 一支鳳釵引風波 不是斯人勝似是(下)章四十八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4)章七十六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2)章一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1)章七十五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2)章一百三十九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下)章八十七 是非成敗由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下)章七十八 祖祖輩輩是漢人 生生世世不爲奴章六十四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7)章兩百五十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中)章一百五十一 可笑蚍蜉撼大樹 雄主不屑轉顧之(下)章一百一十七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下)章三十八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9)章一百六十五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2)章十二 他的決心(第三更)章七十六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2)章四十九 誰也別想過去章兩百四七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2)章二十九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7)章二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2)章一百零四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1)章二十七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6)章八十九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2)章一百五十八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1)章一百八十 小魚大魚齊咬鉤 預設奇兵向北行章十八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8)章十一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4)章九十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6)章四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4)章兩百零一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4)章六十四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2)章八十九 東風過江春不遲 荊南事了當北歸章六十一 火攻章八十三 颶風過崗百草伏 謀大事者必影孤章三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2)章九十一 大唐太子立船臺 欲我艦隊出東海章一百九十三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3)章十五 心血灌帝國 不負爲男兒(上)章四十二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3)上架感言章二十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7)章五十七 首戰懷州城章六十三 敵情我意難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東(上)章五十八 折勢斷其角【第三更】章四十九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0)章四 若吾王少年章八十六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2)章六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4)章一百二十九 韃靼公主勇披甲 戈壁風情異江南(下)章六十七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5)章一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1)章六十五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3)章三十八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6)章一 王於興師章八十八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上)章七十四 忽如一夜春風來 局勢變幻激鬥開章六十 有人城上望【第二更】章八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1)章八十九 東風過江春不遲 荊南事了當北歸章五十六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2)章一百六十五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2)章一百零五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2)章九十七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4)章六十三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6)章七十九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6)章一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上)章兩百十三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上)掌七十六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4)章六十三 所謂兒皇帝【第二更】章七十二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