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八十七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3)

江陵,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作爲荊州州治所在,江陵城門上書寫的兩個大字,並非是江陵,而是荊州。如今,城池四門大開,荊州一衆官吏,在高從誨、樑震帶領下,皆步行出城門,迎接李從璟入城。在他們身後,乃是城中自發來迎接秦王車駕的大戶、百姓。

城外,君子都軍陣齊整,甲冑鮮亮,陣前,李從璟內甲外袍,高居馬背,身旁莫離、桑維翰、桃夭夭、謝玉幹、朱厹等人相隨,緩緩行向城門。

衆人之後,便是前南平王高季興,因爲被李從璟當面削去了王爵,如今他只能着素衣——沒將高季興綁着入城,算是李從璟給荊州留了臉面。高季興身側不遠處,則是他之前倚爲救命稻草的徐知誥、宋齊丘等人——今日也被李從璟拉出營地,作爲觀光者,隨李從璟一同入城。

擡頭相望城池,宋齊丘面沉如水,在他心目中,這原本該是屬於吳國的城池、領地,如今,他雖入城,卻不是作爲主人,而是作爲“遊客”,而且可以想象,今日荊州入了大唐囊中,日後便不會再有多少可能歸於吳國了。

念及吳國爲了這座城池,與高季興來往數月,期間作出無數努力,前不久,他自己更是不惜以身犯險,跟徐知誥親至此地,謀荊州之念可謂是苦心孤詣,如今卻只能眼睜睜看着李從璟在自己面前,耀武揚威也似,大搖大擺進城,宋齊丘心中翻江倒海,恨意綿綿。

因有此念,宋齊丘轉頭盯向高季興時,目光便顯得狠戾。在他看來,若非高季興貪利,膽小反覆,事到臨頭又遲疑不決,荊州怎會從手心溜走。非只如此,今日徐知誥在荊南失利,回國後必定被徐知詢大加刁難,往後少不得一番處境維艱。念及這些,宋齊丘恨不得將高季興生吞活剝了去。

高季興接觸到宋齊丘的目光,脊背感到一陣發涼,不禁打了個寒顫,縮了縮腦袋。不過隨即他又挺直了胸膛,選擇無視宋齊丘的目光——事到如今,他高季興已是一無所有,輸無可輸,所謂死豬不怕開水燙,誰還能讓他更慘多少?

對高季興這番無賴做派,宋齊丘恨得牙癢癢,卻也無可奈何。

早先雖說落入李從璟之手,然而有柴再用、周宗率水師在後,宋齊丘並不如何泄氣,心中還有盼頭。誰知柴再用這常勝將軍,竟然被區區三千復州軍擋在石首之外,寸步不得進。時間一日日過去,而未見水師出現,宋齊丘心情也一日日沉重下去,到得今日,希望徹底破滅,只有完完全全的絕望。

宋齊丘看了徐知誥一眼,對方仍舊是一臉置身事外般的雲淡風輕姿態,對此宋齊丘倒是早已習以爲常,要在徐知誥臉上找尋他內心的想法,無異於海中撈月。然則徐知誥雖然淡然,宋齊丘卻能體會一二徐知誥心中的苦楚。

在吳國,徐知誥從發跡之日起,便是吳國英才中的的翹楚,在遇到李從璟之前,徐知誥可以說一帆風順,從未栽過跟頭。不曾想一遇李從璟,便接連失算、失利,宋齊丘暗忖若他是徐知誥,只

怕也會氣得吐血,免不得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在宋齊丘徒生感嘆之際,李從璟已驅馬行至護城河前,樑震、高從誨等行過吊橋相迎,見李從璟行近,齊齊下拜,口呼秦王殿下。

李從璟擡頭望見城門上“荊州”那兩字,一時間心中有些莫名的情緒。前世見多了有關荊州的故事,而今自身也入了荊州之局,在其中輾轉、算計、廝殺,這種感覺有着說不出的奇妙。

示意樑震、高從誨等起身,李從璟笑道:“多日前,孤入荊州,也是備受禮遇,而後卻不得不以刀劍開道,殺出城來,方纔保得性命。而今孤再入城,不知日後會否也需得再仗劍才能出城?”

他這本是調笑之言,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樑震、高從誨等皆以爲李從璟在怪罪他們,無不臉色發白,他身後的高季興,更是以爲他要秋後算賬,駭得面無人色,差些不能穩坐馬背。

瞧見衆人這番反應,李從璟哪裡還能不知道他們心中所想,啞然失笑之餘,擺了擺手,“今,荊州既願悔以往之過,而自此忠於朝廷聽從詔令,孤非心胸狹隘之輩,不會格外誅連,諸位無需驚慌。”

荊州衆官、將聞言都鬆了口氣,但不“格外誅連”卻不是不追究責任,念及於此,衆人中有因反間而投效早的,無不暗自慶幸,那些早先死忠高季興的,俱都肝膽欲裂,悔得腸子發青。

樑震、高從誨牽掛高季興,卻不敢多問,偷偷在人羣中找尋一眼,看到高季興只是精神不佳、臉色難看,並無其他差池,放心不少,連忙賠着笑臉,恭迎李從璟入城。

李從璟將徐知誥放到身旁來,笑着對他道:“徐相不辭勞苦,奔波千里而來,早先卻是沒能入城,如今諸事已定,你我暫時也無需再勾心鬥角,孤定要略盡地主之誼,徐相不要推辭纔是。”

地主之誼云云,有炫耀自身功成、恥笑徐知誥功敗之嫌,徐知誥卻絲毫不以爲意,慨然接受,“秦王盛情,某自然不會掃興,能與秦王把酒言歡,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李從璟哈哈大笑,“徐相此言,甚得孤心!”

宋齊丘隔着幾步遠,瞧見李從璟這般作態,不由得心頭泛酸,低聲啐了一句“小人得志”。

這話卻不巧被桑維翰聽見,頓時引得他大爲不樂意,鼻孔裡發出一聲冷哼,乜斜着宋齊丘,道:“宋先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何其可恥也!”

桑維翰說話可沒像宋齊丘一般壓低聲音,是以這話不少人都聽了進去,加之他言語直接,衆人不難推測宋齊丘方纔說了什麼,皆轉目相視。感受到衆人的蔑視之意,宋齊丘好大一陣羞惱,恨不得挖個地縫鑽進去。

宋齊丘不好將動靜鬧大,低着臉紅耳赤的頭,不跟桑維翰糾纏。桑維翰此番荊南之行,立了不少功勞,心情正好,此時又嗆得宋齊丘這位徐知誥的謀主啞口無言,壓過對方一頭,不由得眉飛色舞,得意洋洋。

留在江陵的三個指揮君子都,兩個指揮接管了部分城防,一個指揮隨李從璟入

城,跟在身側作爲護衛。同時,李從璟讓高季興傳令荊南各地駐軍,放棄軍事抵抗,由房州、襄州等軍接管各地駐防,現今,只待襄州軍主力到了江陵,李從璟便會上書李嗣源,着手調整荊南全境的官吏、駐軍等事。

入城後,李從璟當仁不讓霸佔了南平王府。如今高季興已然被削去爵位,只待朝廷正式詔令下達,高季興、高從誨等人,自然不能再據有王府。當日夜,李從璟在王府設宴,大請賓客,一方面初步爲各方功臣慶功,一方面安撫荊州人心。

宴席持續的時間不短,但在李從璟的有意控制下,卻也不至於通宵達旦,過了子時,也就撤了席面。從宴席上下來,李從璟第一個召見的,卻不是別人,而是樑震。

如今高季興被削去爵位、免去官職,荊南官吏爲首者,明面上便是以樑震爲首,雖說樑震在方纔的宴席上,已表示要致仕歸隱,可這世上哪有這般便宜的事,李從璟沒打算放過他。再者,要收拾荊南殘局,李從璟也還用得着樑震。

在李從璟面前,樑震沒有討價還價餘地,作爲拾掇高季興搞出許多事的謀主,李從璟也不會對他客氣,四個字,便足以讓樑震乖乖聽命:將功折罪。

城中跟隨桑維翰一起舉事的幾家大戶,功勞不小,如今事成,論功行賞必不可少。這卻也簡單,日後讓他們中的一些人,出任荊州官職就是,李從璟對他們表示過讚賞後,就讓他們跟着樑震,在莫離的主導下,去收拾荊南殘局,算是讓他們先一步熟悉事務——李從璟也需要通過他們往後的這些時日的作爲,來考察他們的品性、才能。

其它諸事,以軍事爲先,除了讓江陵軍讓出一部分城防權給君子都外,李從璟暫時不打算動江陵軍,無論是將領還是士卒,讓他們各安現狀。等荊南局勢安定下來,王師徹底控制了荊南,對包括江陵軍在內的荊南軍,他都會再一一處理。

說起來,江陵算是兵不血刃而下,並無太多麻煩事,對李從璟而言,處置江陵的安排也算是信手拈來,別的且不說,隨行的秦王府官吏,就足以掌控局面。李從璟的諸項安排,與其說是收拾殘局,倒不如說是盤點、蒐集荊南資財更爲貼切。

高季興在荊南苦心經營許久,府庫中錢財、甲兵都堆積如山,此番底定荊南,過程也算曲折,不過多是李從璟在勞心勞神,雖有幾路大軍出動,戰事畢竟纔開始不久,資財耗費並不多,至少與拿下荊南得到的財富相比,那些消耗不過九牛一毛。

——高季興千辛萬苦在荊南聚斂的財富,最終都爲李從璟做了嫁衣裳。

爲圖謀荊南,李從璟深入虎穴,殫盡竭慮,最終的結果,總算沒有辜負他的期望。此番來荊南做的這場買賣,無論是對李從璟個人而言,還是對大唐來說,不僅僅是穩賺不賠,而且是賺得鉢滿盆滿!

安排這些事說來並不複雜,但等李從璟全都處理好,卻也到了佛曉時分。眼見天色將明,李從璟沒有着急去安歇,而是來到一座由軍情處嚴密看護的僻靜小院中。

(本章完)

章七十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2)章五十三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9)章一百零八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9)章六一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8)章九十 千萬人攔亦可殺 君不見妾妾見君章十五 接城章九十一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1)章九十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2)章一百九十八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1)章四十八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3)章四 大廈將傾何人扶 天下蒼生問誰顧章兩百四五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0)章三十六 青袍與黑氅章一 百戰軍都指揮使章一百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7)有關李嗣源章四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5)章七十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5)章六十六 人言蜀中多靈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2)章四十八 劫道章一百九十九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2)章七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7)章十九 當年明月仍皎潔(上)章五十九 邊軍過長城章五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4)章四十七 算盤叮噹響章四十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1)章一百五十六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2)章七 虎狼環飼亦前行章七十二 非是英雄留不住 厚積薄發正道行章兩百零九 阿保機廟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4)章一百一十四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下)章三十六 青袍與黑氅章三十五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3)章二十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7)章兩百二三 萬人佈局成天網 橫死三個臭皮匠章四十四 忠誠章九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9)章九十三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3)章五十九 破城章六十八 太原小嬌娘【第一更】章九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9)章五十 契丹勢盛何以制 將軍白頭待後人章四十八 劫道章三二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1)章六十六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4)章九十九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6)章六十六 山河多少事【第二更】章五十七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3)章十九 當年明月仍皎潔(上)章兩百十六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上)章五十五 秦王再着甲【第三更】章七 虎狼環飼亦前行章四八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2)章五十六 精騎破敵甲【第一更】章一百一十二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上)章二十八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6)章四十二 強軍出名將章六十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上)章四十一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2)章一百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7)章五十五 生搏死鬥欲突圍 臨死不忘顧大義章四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4)章五十五 秦王再着甲【第三更】章七十八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4)章五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5)章二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2)章四十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1)章四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8)章二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2)章三十一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5)章四四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1)章二十六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4)章一百零一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6)章一百二十一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4)章二十八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樓章一百六十三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3)章八十六 數年新政養俊才 一樓宴評州縣官章四十四 先聲奪軍心(1)章一百零二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9)章二十九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8)章二十 天下章兩百五十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中)章三十六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10)章四十六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2)章一百零三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10)章九十三 忠昭日月死何惜 布鞋未成人已去章四十八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4)章一百一十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中)章一百二十三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6)章七十八 爲君說新政【第三更】章七十 北面有朋遠方來 三問三答見生死章六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8)章二十七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1)章三十四 亙古之真理章五十一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7)章八十五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1)章九十八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5)章九十八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3)章四十五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