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九十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1)

李從璟回到洛陽時,已是四月初了,上東門外行人如織,洛水清波搖曳,仰望高大城牆,城樓仿若聳入雲端,白雲掠影,李從璟忽然感到這座城池給予他的一絲親切。

別時春尚早,乍暖還寒,城外官道上游人寥寥,路邊楊柳料峭,歸來春色遲,古道已有暖熱之氣,出城遊玩者多有鮮衣怒馬,三五成羣者,容光煥發。

眼下並非太平盛世,即便是洛陽,在去歲也頗識兵戈,帝國如今朝氣蓬勃,連帶着這座城池也生機勃發。

城外良田一望無際,阡陌縱橫,耕牛埋頭,農夫彎腰,李從璟駐足遠眺,一位青衣碎羣的小娘子,挎着小竹籃,正走向自己的丈夫,送去的飯食想必有清香溢出。

李從璟頗有感慨:山河亙古而今,子民祖祖輩輩,靜者不移,動者傳代,江山遂能始終保有容貌。

城門外,任圜、馮道兩位宰相,帶着一衆服紫戴緋的官吏,並及隆重的帝國儀仗翹首相迎,望見身着盤龍異文袍的秦王,兩位宰相相視一眼,馮道清了清嗓子,“秦王歸朝,禮樂相迎!”

李從璟此行定荊南、敗吳軍,功勳卓著,朝廷早有佈告公之於衆,如今歸來,亦要受到隆重禮儀迎接。

城外的百姓,早已注意到等候在城門外的禮樂儀仗與官吏,此時看見數千將士旌旗飄揚,自官道浩浩蕩蕩行來,如何不知正主到了。李從璟還未行至馮道、安重誨面前,官道兩旁已圍攏了許多圍觀者,百姓們議論紛紛、交口稱讚,看向這位年輕秦王的眼神,無不敬仰萬分。

“秦王殿下定荊南,固我大唐疆土,敗吳軍,揚我大唐國威,功勳卓著,舉國瞻仰,陛下已在宮城相候,請秦王殿下入城!”馮道聲音洪亮,這話與其說是說給李從璟,不如說是說給洛陽百姓。

李從璟下馬與兩位宰相見禮,道一聲“辛苦”,兩位宰相趕緊還禮。

令林雄帶君子都回軍營,李從璟在八百府衛拱衛下,帶着載有財絹入的百輛馬車城。此時的洛陽,雖說不上萬人空巷,街面上卻也幾乎給百姓擠滿。前有帝國儀仗開道,後有精銳甲士相隨,高頭大馬直行其中,面對百姓塞道、頌聲如潮之象,李從璟面上不動聲色,心潮頗爲澎湃。

大丈夫當如是。

宮門的儀仗較之城門更甚,聞訊聚集而來的百姓也更多,他們瞻仰秦王的風采,也稱頌皇帝的聖明。

新生不久的天成當朝,需要一份讓世人側目的功績,來穩固政局、收拾人心、樹立威信,以讓帝國子民對當朝充滿期望,讓天下人知曉大唐帝國的雄威,這關係到帝國的新政國策,也關係到帝國的長治久安。而李從璟此番荊南之行的結果,無疑滿足了帝國當下的這個需求。

李嗣源將迎接李從璟歸朝的動靜安排的這樣大,就是要彰顯這份功績於世人面前,警告大唐那些桀驁不馴的藩鎮,不遵號令意圖自立者,荊南就是前車之鑑!也警告天下那些諸侯,敢對大唐疆土有垂涎之

意,帝國必將給予重重還擊!

眼下的大唐,漸漸有了這份底氣,也漸漸有了這樣的實力。

當夜,李嗣源一改簡樸之風,在宮中設下大宴,爲李從璟等慶功。

回到秦王府,已過了子時,李嗣源本想留李從璟多說話,被體貼兒子辛勞的曹氏二話不說給否定,她讓李從璟先回府與任婉如、李重政相聚,待到了明日再來宮中問安。

雖未跟李嗣源多談政事,李從璟在宴席上卻也知曉了,新政推行大體順利,春耕也得到了保障,雖說中間不可避免有些波折,但如今的大唐幾位宰相,可是沒一個濫竽充數之輩,許多問題一出現便被解決掉。

在這中間有一件軼事,某州刺史因爲不滿朝廷下派官員,在施行新政過程中的頤指氣使,憤而殺人,事後走投無路,只得聚兵造反,此訊傳到洛陽後,安重誨請命平息亂事,所用的方法不是帶兵討伐,而是和王樸勸降長林守將頗爲相像,憑口舌、膽氣兵不血刃讓亂事平息。

此事之後,“忍辱負重”重歸朝堂的安重誨,算是“一雪前恥”,李嗣源在大加讚賞之餘,再拜其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在事實上讓安重誨迴歸宰相之位。

當然,這件事也提醒了當朝,對下派推行新政的官吏,要嚴加篩選並在下派之前給予培訓。

雖說過了子時,秦王府仍舊燈火通明,僕役丫鬟幾乎無人睡下,都在等着他們的秦王歸來。李從璟在門前停下馬時,看到任婉如正拉着一個孩童等在門口,大紅燈籠下,兩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長。

孩童見到李從璟,鬆開任婉如就跌跌撞撞跑過來,奔出沒兩步便差些摔倒,李從璟驚的幾步跨上,在孩童摔倒之前把他抱了起來,孩童受了驚嚇卻絲毫不以爲意,仍舊是滿臉沒心沒肺的笑容,張嘴就是一聲“父王”。

這讓李從璟怔了怔。

任婉如更是愣在原地,吃驚的掩住了嘴。

這是不到一歲的李重政第一回開口叫人——“重”字,乃是輩分,就如李從璟名中的“從”字一樣。原本唐室李家似乎並不在乎在名字中突出輩分,晉地這一脈李姓,卻是有這習慣。

抱着李重政和任婉如走進王府,李從璟聽說府上前兩日來了一位遠客,如今就住在府中,問及對方姓名、身份,任婉如卻是搖頭表示不知,這讓李從璟感到奇怪,堂堂王府中怎能住進這樣的人?

“丁黑說那人乃殿下舊交。”任婉如解釋道,如今丁黑統領王府護衛之事,與孟松柏所領府衛不同,丁黑和他帶領的護衛,卻是從不離開王府的。

李從璟很快就見到了這位不速之客。

夜深人靜,此人不在屋中安睡,卻跑到屋頂上站着吹風,頭頂彎月,一襲青衫,衣袂飄飛,加之青絲如海,的確很有高人風範,但在李從璟眼中卻也顯得有幾分神經。

雖不見對方面貌,僅看這份風範,李從璟也知曉了對方身份,在他的舊交中,也唯有一人,

能有這種不食人間煙火之態。

察覺到李從璟行蹤,對方不再凝望遠夜,轉過身來,露出一張讓天下女子都嫉妒萬分的傾城之顏,他從屋頂上躍下,向李從璟抱拳:“秦王殿下,別來無恙。”

“一別數年,劍子風采更甚,遠觀之,幾乎以爲你不欲再立於人間,要羽化登仙而去。”李從璟調笑兩句,不乏挖苦之意。跑到自家來擺高人風範,李從璟當然有意見。

不知是否是在深山野林呆得太久,這人非是氣質不食人間煙火,便是言行舉止也不太通曉世情,見面之後寒暄一句,即刻開門見山道:“在下此行前來叨擾,別無所求,唯望與秦王一戰。”說罷,也不問李從璟是否答應,手掌一番,一柄古樸長劍就不知從何處滑落掌心。

這時丁黑趕來,看對方神態,李從璟就知道這廝與劍子之前應已有過一戰,只不過結果似乎與在盧龍時並無不同,丁黑見李從璟神色不滿,尷尬的乾笑兩聲,轉過身臉一黑對劍子道:“劍子此舉,是否有些不通世故?”

劍子微怔,不解的看向丁黑:“可是因爲在下禮數不周?”說罷收起劍,向李從璟躬身爲禮,“殿下莫怪,在下今來,並無他意,自打與殿下盧龍一戰,勝負未分,此數年來,在下一直不解,入世劍與出世劍,究竟誰優誰劣,故此不遠千里而來。”

說罷,收了禮數,又挺劍道:“至於旅途疲憊,想必對殿下而言不算什麼,請殿下賜教!”

李從璟不理他,看向丁黑,“劍子可是孤身前來?”

丁黑訕訕道:“隨行還有數人,乃是劍子同門。”

話音未落,桃夭夭突然出現,沉着一張冷豔絕美的臉對李從璟道:“剛得到線報,劍子同行者,非爲其同門,而是歸義軍節度使的幕僚。”

“沙州歸義軍?”這倒讓李從璟吃驚不小。

安史之亂後,河隴至伊西諸州(即河西走廊及西域東部),陷於吐蕃,大中鹹通年間,沙州英雄張義潮,起兵驅逐吐蕃守軍,而使其地復歸唐版圖,唐授張義潮爲歸義軍節度使,治沙州,領因其而歸朝的沙、瓜、伊、西、甘、肅、鄯、河、蘭、岷、廊等十一州,鹹通二年,增領張義潮新收復的涼州。

張義潮死後,歸義軍節度使之職,由其子孫世襲,然這一局勢未能得到持久鞏固,朱溫篡唐後,河隴之地中原王朝鞭長莫及,此地遂至分崩離析之局。天佑年間,張氏絕嗣,後由曹義金繼承歸義軍節度使,但此時其能控制的轄境已只限於沙、瓜二州。

整個河隴之地,唐人、吐蕃人、回鶻人、党項人諸族雜居,局勢複雜,說是羣雄爭霸也好,說是各自爲政也罷,毫無疑問的是,中原王朝對這些地方已毫無統治力,也即,在事實上,這些地方已不屬唐土,至趙宋時,其地更是未被納入國家版圖。

曹義金既然派了人來,不去朝見李嗣源,卻跟着一個江湖人物,隱藏身份到秦王府來,這也怪不得李從璟驚異。

(本章完)

章八十一 燈火處是歸處【第三更】章二十三 你怎會懂我(第二更)章五十五 李從璟的佈局章四十二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3)章四十九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4)章一百四十一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中)章七十七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5)章八十四 今朝又成亂離人 無人憐顧影自憐章三 千里之遠有梟雄(下)章四十九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5)章十九 練兵之法章八十五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4)章七十二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4)章四十六 敢叫勇協謀 大爭於天下(1)章十九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9)章四十二 相親(上)【第一更】章二十八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7)章一百九十四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4)章七十二 折了筷子章六十七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2)章六十九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1)章九十五 調兵遣將上賭桌 不成虎狼便爲食章五十六 精騎破敵甲【第一更】章一百零二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1)章十一 投靠章六十三 陣斬章六十七 去迎接他們【第三更】章九十三 江淮王師入楚地 江南士子今北奔章八十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7)章一百九十七 山河破碎臣子逆 伐蜀功成何人憂章二六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4)章六十二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7)章一百零二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9)章四十九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5)章一百四十三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上)章兩百十八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下)章一百四十七 同光二年將去盡 行遠何處覓歸程(下)章十四 有人西樓殺宰相(3)章兩百十二 定國安邦波瀾起 不平盡去平山河(下)章五十二 軍入潞州(第一更)章八十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6)章兩百二九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6)章九 破軍章七十五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2)章三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3)章一百六十一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1)章二十一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8)章一百零六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1)章八十九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5)章四十二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3)章三十一 主對僕拳腳相加 君與臣相得益彰章一百三十二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下)章七十四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2)章七 神仙山(6)章六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2)章二十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7)章三三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2)章十六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7)章一百六十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3)章九十八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5)章一百五十七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3)章一百九十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8)章一百五十七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3)章九 一載相識十載別(3)章兩百零七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2)章一百零五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下)章七十八 祖祖輩輩是漢人 生生世世不爲奴章五十五 秦王再着甲【第三更】章五十一 澤州判官章二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2)章五十一 軍失將當亡【第二更】章七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7)章四十三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1)章四十六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2)章二十七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1)章七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7)章十 家國天下無事平 算計謀劃誰人清章十八 蒹葭蒼蒼,血染一方章十三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4)章八十二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5)章九十三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下)章七十三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1)章八十九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下)章九十二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中)章六十七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2)章十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1)章八十六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2)章一百零四 繁華落幕心可安 人生得意往何處章兩百二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2)章三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2)章一百八十 小魚大魚齊咬鉤 預設奇兵向北行章九十六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5)章九十六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3)章四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4)章七十九 將士百戰方爲雄 皇帝疾行援兵城章三十二 楚地戰事不如願 擬調郭威往替之章一百九十九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2)章十八 故佈疑陣引人亂(下)章八十六 過盡千帆皆不是 李從璟餓狼撲食章八十二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