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八十八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4)

天光微醒,東天的紅光尚不及探出頭。小院靜謐得很,在喧鬧的王府像是一座孤島,無人能夠踏足、打擾,月門處,幾名青衣肅立如雕像,一呼一吸都似與四周草木、院牆融爲一體,不見半分動靜。

李從璟順着鋪着小石子的蜿蜒小道來到小院前,守衛在月門處的青衣躬身行禮,出乎兩名青衣預料,面前的秦王並未直接進入院中,反倒在月門前停下腳步。

李從璟負手望着面前的這名眉目清麗的女青衣,對方低眉頷首,不敢與他直視,他淡淡開口道:“姓名。”

“回殿下,卑職宋嬌。”女青衣抱拳答話。

“很好。”李從璟的話讓女青衣感到莫名其妙,然則秦王冷漠的語氣,已讓她感到一陣不安,而秦王接下來的話,則讓女青衣如墜冰窖,“拉下去,就地正法!”

跟在李從璟身後的孟松柏,聞言二話不說上前,一腳踹在女青衣小腹上,他這一腳沒留力氣,女青衣頓時被踹飛撞在院牆上,跪倒在冰冷的石板上時,已有鮮血從嘴角溢出。

“交卸。”這時,孟松柏纔對女青衣淡淡開口。

女青衣臉色蒼白,動作卻無半分遲疑,一把抹去嘴角血跡,卸下隨身佩戴的短刀、暗箭等兵器,雙手奉上,悉數交給孟松柏。

李從璟俯視着女青衣,本不欲與她多言,見她視死如歸,怒氣稍減,這纔有心思問道:“可知你因何而死?”

女青衣跪在地上,抱拳回話:“卑職護衛第五統領不力,致使第五統領險些喪命,罪在不赦,該當一死!”卻原來,這名喚作宋嬌的女青衣,便是第五姑娘的親衛隊正。

“很好。”李從璟略微點頭,再不多言,擡腳走進月門。

孟松柏押起宋嬌,這就準備拉到一邊去砍了腦袋,李從璟的命令說得很清楚:就地正法。

“等等!”院中房門被打開,一襲紅裳出現在門前,缺少血色的手扶着門框,蒼白的小臉望向李從璟,顯得很是虛弱,“殿下,罪不在她,請免其死罪!”

言罷這話,第五就要下跪請命,不等她彎下身,只覺面前一陣風吹過,一雙有力的手便已扶住了她嬌弱的身軀。

第五擡起頭,看到那張一貫都是泰山崩於前而不動聲色的臉,正在發生着跟心痛、哀傷有關的一絲扭曲,一時間她心頭震顫,彷彿眼見雪山消融、春暖花開。

“依你就是。”第五姑娘從未聽見過面前的這個殺伐果斷的男人,用這樣溫暖柔和的口吻跟她說話,這讓她如同置身五彩斑斕的世界中,彷彿有無數蝴蝶正圍繞她飛舞,不等她察覺到自己小臉上的羞紅,就聽到那個聲音又故作責備道:“早就叮囑過你,這幾日不得下榻,好生安歇是最緊要的,怎麼不聽?”

第五姑娘被帝國最顯赫尊貴的年輕人攙扶着走向牀榻,只覺得腳步輕浮得很,身子也彷彿在飄,完全不知道力氣去了哪裡,連說話都不能了,只能嗯上一聲。

多年以來,她還從未被這個男人如此對待過,初次經歷這樣的“禮遇”,才知道面對這些夢寐以求,而又總以爲是奢望的東西,她並不知道該如何反應。

暈暈乎乎半響,第五姑娘都不知道她在做什麼,完全是憑身子的本能在應對,這怪不得她,自長和城開始,她的生活中便只有危險、算計、廝殺,何時體會過這些溫暖?

等第五姑娘的神智回到身體裡,她才驚覺自己不知何時已經坐到榻上,而大唐帝國備受尊崇的秦王,正一手端着藥碗,一手拿着湯勺給她喂藥,對方滿臉都是認真甚至是凝重之色,最叫第五姑娘不能想象的是,這傢伙手中的湯勺餵給她之前,竟然還放在嘴前吹了吹......

“啊!”如同噩夢詫醒一般,第五姑娘一聲尖叫,一陣手舞足蹈。

噼啪一番清脆響聲傳來,第五終於恢復了清醒,她這才發現她方纔一陣亂動,竟然打翻了李從璟手中的湯藥,不僅碗勺在地上摔碎,湯藥更是濺了李從璟一臉。對方那身威嚴莊重的盤龍異文袍,也給弄得不成樣子。

第五姑娘發現李從璟愣愣看着自己,目瞪口呆的模樣,竟是一副完全沒弄清楚什麼狀況的樣子。門外的青衣衛士、孟松柏等人,聞聲奔進屋來,看到屋內場景,也都怔在門口,不明所以。

✿ ttKan✿ C○

眼前這幅景象,讓第五姑娘

又急又慌又羞又愧,小嘴情不自禁就癟下來,眼淚頓時不受控制在眼眶裡打轉。

坐在牀頭的李從璟擺了擺手,示意孟松柏等人退出去,換上溫和的笑臉,柔聲寬慰第五姑娘道:“無妨,讓他們再乘一碗就是。”

方過破-瓜之年沒多久的第五姑娘,一直以來都是她照顧李從璟的起居、安全,何時被李從璟這般照料過,心中正如小鹿亂撞一般,突然反應過來自己竟然潑了對方一臉藥湯,她就抑制不住想哭,“殿下......”

見第五姑娘這番模樣,李從璟把臉一沉,“打翻藥碗也沒用,這藥還是得喝!”

第五姑娘:“......”

好不容易伺候第五姑娘喝完藥,本來還打算陪她說會兒話,但見對方神態舉動頗爲異常、一直要哭的樣子,李從璟在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之餘,着實不知該作何應對,只得囑咐她好生歇息,並保證晚些時候再來探望,這就離開了院子。

李從璟不知道的是,他離開院子的時候,第五姑娘是趴在窗口望着的,直到他的背影消失在月門,第五這才離開窗子。回到牀榻上的第五姑娘,抓起被子矇住腦袋,的的確確大哭了一場,不過,那跟痛苦與悲傷無關。

兩日後,石首大捷的軍報傳回江陵,李從璟在讀完林雄在信報中對石首一役戰況的描述後,默然良久,隨後命人往石首傳令,讓馬懷遠來江陵一趟。

此番李從璟平定荊南,對大唐而言,不僅意味着在對蜀地、江南、吳國等地的軍事行動中,可以獲得許多便利、優勢、先機,荊南的資財也將充實國庫,對國力也是一種直接提升。而論及付出的代價,郭威的房州軍、劉訓的襄州軍都微乎其微,唯獨馬懷遠的復州軍,犧牲可謂巨大。

馬懷遠到江陵時,劉訓、林英已率襄州軍抵達江陵,李從璟召馬懷遠來,便是讓他親自複述石首之戰的經過,在看過林雄的軍報之後,李從璟才意識到,馬懷遠率領復州軍於石首抗擊柴再用的戰役,艱難程度遠超他的預料。

若是放在常人身上,彙報功績乃是邀功述難的大好機會,少不得大肆渲染一番,但石首之戰經由馬懷遠之口敘述出來,卻顯得平淡無奇,甚至遠不及林雄描述的慘烈、兇險,饒是如此,李從璟也從細節處推斷出了石首之戰的情況。

“也就是你馬懷遠,纔會以如此口吻、措辭稟報戰況。”聽完馬懷遠的敘述,李從璟搖頭而嘆,馬懷遠還真是對爲官之道一竅不通。也難怪,若非如此,當初他也不會有赫赫戰功和卓越才能,而只能在檀州做一個不得志的小校了,對此李從璟早就心知肚明。

李從璟沉吟着繼續道:“原本孤還在斟酌荊南節度使的人選,眼下看來卻是不必煩憂了。其它姑且不言,你在復州不到一載,以復州之有限財力物力,能訓練出一支這樣的軍隊,這就是朝廷眼下最需要的荊南節度使人選。孤稍後會向朝廷建議,讓你來出任荊南節度使。”

荊南地理位置特殊,的確需要一個“不會爲官”之人,來擔任節度使。此番馬懷遠出兵石首,頂着荊南東面招討使的職銜,立功又殊大,升任節度使並無不妥。

對近在眼前的提拔,馬懷遠沒有謙讓,謝過李從璟之後,說的第一件事,頗爲出乎李從璟意料,“望殿下能親至石首,祭奠此戰英靈。若得如此,往後荊南之地必然固若金湯!”

李從璟自然明白馬懷遠的用心,當下沒有推辭,應承下來。

不過荊南事務繁雜,李從璟能抽身的時間不多,因而讓馬懷遠先回石首安排,他到了約定日期再趕過去。

天成二年二月二十八日,石首大捷,十日後,即三月八日,李從璟自江陵出發,馬不停蹄趕往石首縣城。

石首一役,傷者且先不言,復州軍僅是戰沒的,就有四百八十一人。

石首之戰英靈陵園,建造在縣城西面石首山下。

這一日,天色陰沉,大風捲動江濤,復州軍將士,盡皆聚集於石首山下陵園,傷者能走動的,爲人所攙扶,不能行動的,由擔架擡着。

江風吹動靈幡,腦門上纏着厚實繃帶的周小全,懷抱一罈烈酒,拖着傷腿一瘸一拐行走在陵園中,最終在一塊墓碑前停下來,坐到地上。

望着墓碑上“陳延世”那三個字,周小全打開酒罈,將烈酒倒在碑前,低聲呢喃:“

你小子素喜烈酒,在復州軍營時,就沒少爲此受罰,彼時我與你沒甚交情,也從未與你對飲過......這往後更沒機會了,今日我得敬你一罈。咱倆性情雖說不對付,我卻得承認你是條漢子,可惜了,你不該死這麼早。”

顫顫巍巍站起身,周小全渾然不覺傷腿的疼痛,他看着墓碑繼續道:“陳延世,你生有名死有姓,死後不願做孤魂野鬼,這件事我沒忘。你放心,往後我會年年來給你捎一罈酒,直到我也躺進土裡。”

說到這,周小全看向左近的其他墓碑,聲音放大了些,嗓子也嘶啞了些,“還有你們,王文雄、許佑、馮二、老麻子,你們都有名有姓的躺在這裡,秦王有令,往後不會斷了你們的紙錢,年年都會有人來看你們。你等爲國而死,國家會記得你們......你們都死得值,都安息吧!”

“周小全,趕緊下來,秦王來了!”馬小刀在山下扯着嗓門喊道。

周小全轉身望去,不遠處,一支騎隊疾馳而來,當先一杆王旗,上書一個偌大秦字。王旗下,領頭之人鐵甲橫刀,正是那個昔日指揮幽州數萬大軍,越過長城,北擊契丹,爲倒水溝軍堡的周婁葑、黑牛等人,也爲幽雲無數邊軍多年屈辱奮戰,報了大仇的軍帥!

時隔年餘,再度見到那個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年輕將軍,周小全仍舊抑制不住渾身因激動而發生的顫抖。

周小全回望一眼陳延世等人的墓碑,握緊了腰間橫刀,用只有自己能聽見的聲音,堅定呢喃:“秦王殿下,我周小全,願爲你戰死沙場!”

李從璟此行石首,帶來的不僅有封賞名冊,更有一篇祭文和一項國策。

在兩千餘復州軍將士面前,披掛齊整的李從璟登上高臺,親自誦讀這篇祭文。

“天成二年二月,楊吳興師犯我荊州,荊南東面招討使馬懷遠領復州軍三千,拒逾萬之敵於石首一線,自二月二十二日起,與敵鏖戰七日,歷經大小戰陣四十餘,殲敵逾千,血戰不退至援軍到,終敗吳軍,斬首六千餘。此役,復州軍以寡敵衆,將士無不死戰,傷兩千餘,陣亡四百八十一人,英靈留名:陳延世、王文雄、許佑、馮二......”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軍爲國家之盾,將士力戰於外,而百姓能安居於內,軍爲國家之矛,王師征伐不臣,而國家能威服諸夷。復州軍者,誠我大唐之矛、盾也,今復州軍血戰而立功於國,他日必將內勵諸軍奮發之氣,而外警諸國畏懼之心......”

“......天成二年三月初八,唐秦王從璟,祭復州軍英靈於石首城外陵園。”

念罷文章,李從璟將之遞給馬懷遠,而馬懷遠又將之遞給工匠,令其復刻於陵園碑石之上。

接着,李從璟面對數千神情奮然的將士,宣讀由李嗣源蓋璽而定的一項國策,“凡征戰將士,沙場流血,皆爲國爲民,彼等英傑,國當銘記,民當敬仰。自即日起,凡我大唐王師征戰,每戰必建陵園,刻英靈姓名,錄英靈功績,以爲後世傳頌!”

此言一出,復州軍兩千餘將士,先是一陣沉默,旋即無不以拳擊胸、以劍擊盾,此項國策,讓這些將士心緒激盪、熱血澎湃!

李從璟拔出橫刀,振臂高呼:“復州軍威武!”

兩千餘復州軍,皆齊聲大呼:“復州軍威武!”

李從璟再度振臂,“唐軍威武!”

兩千餘唐軍,無不大聲齊呼:“唐軍威武!”

李從璟三度振臂,“大唐威武!”

兩千餘唐人,慷慨激昂,“大唐威武!”

兩千餘兒郎聲震雲霄,江水爲之一頓,天空爲之變色。

千古江山,多少王朝興亡事,大江東去,多少熱血好兒郎。

在今日,穹頂之下,石首山前,唯餘一種聲音,它經久不覺,迴盪不休:那是一個王朝的名字,是一個時代的烙印,更是一個民族的信仰,一種精神的榮耀。

“大唐!”

“大唐!”

“大唐!”

——————

感謝趙者道之、海葉子、劍無雙雙、暮暮暮暮曙、用戶80518163、神冰Ah、sw250、大污天、書友6030900、sunlight1001、夢夢俠、雲迷的捧場與月票!

(本章完)

章十九 你知死嗎?章兩百二九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6)章兩百四七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2)章十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2)章六 餘心之所向章四十八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4)章二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2)章九 先帝功業吾功業 先帝天下吾天下章二十九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8)章一百九十六 賊性難改當如何 恩威並重固後院章七十八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1)章九十六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4)章十九 當年明月仍皎潔(上)章兩百十五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下)章五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3)章二十三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7)章四 水寨(2)章六十九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1)章四十八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3)章九十一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1)章九十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1)章兩百十二 定國安邦波瀾起 不平盡去平山河(下)章兩百四七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2)章十八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8)章五十九 三軍出征往河上 段王不和請攻李章二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2)章六十二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下)章兩百四六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1)章八十九 指點江山大志顯 生子何如孫仲謀章二八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6)章六十九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7)章九十二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章八十 天下豈非無衛霍,怎奈人主不識君章六二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9)章四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3)章十六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6)章一百零六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3)章六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3)章十 淇門之變(2)章一百八十五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3)章一百四十八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上)章兩百四三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8)章八十 天下豈非無衛霍,怎奈人主不識君章一百五十二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1)章六十七 不惜賤命搏富貴 樑軍營中奪功名章二十 晉王令章六十二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下)章六十一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中)章六十七 搜刮章十三 有人西樓殺宰相(2)章兩百四三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8)章九十五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4)章四十六 敢叫勇協謀 大爭於天下(1)章十六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7)章一百零四 繁華落幕心可安 人生得意往何處章四一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3)章六十六 人言蜀中多靈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2)章一百一十八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1)章七十二 換一副書畫【第二更】章一百二十八 韃靼公主勇披甲 隔壁風情異江南(中)章九十四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1)章兩百三八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3)章二十六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5)章九十二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中)章九十五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3)章五十六 天下不復有門閥 我打你臉又如何章六十二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7)章兩百二二 渤海三月復三月 過三月再無三月章二十八 百戰安義(7)章八十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7)章六二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9)掌七十六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4)章三十六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7)章一百零二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3)章十二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3)章八十九 東風過江春不遲 荊南事了當北歸章二十六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5)章五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3)章五十九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4)章一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1)章二 鬼斧十手章三十六 西樓之真相章三十七 襲城章九十二 順勢破勢天下勢 一老一少分生死章三十三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1)章四十九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4)章十五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2)章十六 瘋狂的小妖精(第二更)章六十四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9)章五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5)章一百八十八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6)章四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1)章一百九十四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4)章五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7)章九十五 調兵遣將上賭桌 不成虎狼便爲食章五十 李繼韜的怒火章七 虎狼環飼亦前行品書章八十七 是非成敗由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下)章八十四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