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下)

濃稠似墨的夜色裡,真定東門外的空地上,由數千支火把組成的方陣照亮了一片天地。對方皆盡騎兵,火光下甲冑鮮明、刀兵森寒、戰馬威武,對方並無異動,肅然無聲,卻有一股煞氣迎面撲來,給人莫大威壓。彷彿對方若是下一刻驟然發起衝擊,城牆都會給對方如撕紙一樣踏破,城頭上的鎮定守卒,如感懸劍在頂,分外不安。

真定東門守門校尉盧本偉立擦去額頭汗水,他從軍十多年,自然不像尋常士卒那般穩不住,但也正因有眼光,他更能看出城外這支軍隊的彪悍之處。若非歷經殺伐,在死人堆裡摸爬滾打慣的軍隊,不會有這樣的氣勢。

回頭望了幾眼城頭的軍士,盧本偉能感受到他們的不安,他在心中一嘆,很清楚若是對方攻打城池,他們這些守卒怕是連堅守半日都做不到。

對方沒有打旗幟,盧本偉卻知曉對方的身份。歷數大唐精銳鎮軍,能有此氣象者本就寥寥無幾,而聯想到城中的那座府宅,和今日入城的李從珂,盧本偉不難推測出對方的身份。

“指揮使,你說對方會攻城嗎?”身旁有軍士不安的問道。

盧本偉微微搖頭。以尋常眼光來看,對方都是騎兵,應無攻城之理,加之又在夜裡,攻城難度不小。最重要的是,對方可是大唐軍隊,哪有無故攻打自家城池之理?

如此顯而易見的問題,對方卻在問,這說明問話的人心緒已經不穩,方寸已亂了。

“百戰軍可是羣瘋子!”副使也推測出城下軍隊的身份,對盧本偉道,“兩三萬人就敢出徵渤海,加上盧龍軍就敢打西樓,偏偏還都給他們打贏了......這世上還有那李從璟不敢打的地方嗎?”

盧本偉按刀默然。

副使左顧右看了一番,顯得很侷促,“李嗣源可是反了,李從璟還可能不反嗎?他若是從幽州揮師南下,遣先鋒攻打咱們真定,並非不可能啊!再說,城中還有他家人......”

“住口!”盧本偉打斷副使,他本還穩得住,被副使這番話一說,手都不知該往哪兒放了。靜下心來,心裡不由得暗罵:這該死的世道,怎麼就這麼亂?趙太幾百人就敢自稱留後,那李從璟手握雄師十萬,還真有可能......呸呸,不能自亂陣腳......

強作鎮定的盧本偉,望着城外不動如山,卻比山給人壓力更大的軍隊,心頭很不是滋味,暗想:風雲際會之時,有這樣一支雄兵,何愁大事不成?

楊豐智在軍情處裹挾下,不得不“護送”曹氏、李永寧等人出城,從城門洞裡出去的時候,依稀望見城外騎兵,感受到那股無言威勢,饒是楊豐智以爲自己有幾分膽色,也不由得暗暗心驚。

待出了城,看見城外軍陣全貌時,楊豐智暗自倒吸幾口涼氣,那一排排不動如鬆的騎士,高頭戰馬,鐵甲森森,恍若洪流高牆,真是讓人喘不過氣來。

“桃大人,三將軍,諸位既已出城,下官就不遠送了,諸位請。”楊豐智在城門外停下腳步,賠笑道。

“我們軍帥遠道而來,難道楊刺史不打算去拜見?”桃夭夭乜斜着眼淡淡道,“百戰軍勞師遠征,楊刺史也不犒軍?”

楊豐智:“....

..”

自打知曉李從璟領百戰軍出現在城外的消息後,李永寧便心潮難平,迫切想要出城相見,只恨隨行者衆,不能讓她飛奔而去。

李從璟坐鎮幽州以來,兩人難得一見,至今已是數年未曾謀面。北疆寒苦,契丹兇惡,李永寧自是知曉的,便是她對李從璟再有信心,也不能少一分牽掛,常恨不能照顧一二。而念起李從璟在幽州的艱難,着實心酸。

然而此時出了城,李永寧又躊躇起來,這數年來歲月悠忽年華虛度,青春不再,她不免不安。直到遠遠瞧見那千軍萬馬前的鐵甲將軍,她心跳便不受控制起來,他是那樣英武不凡,哪怕是遠遠看着,也感受得到他身上的光芒。曾今翩翩少年,風流輕狂,如今卻已是國之棟樑,讓草原威風喪膽的名將,她又爲他感到自豪、驕傲。不知怎麼,眼淚就不爭氣的掉下來,這滋味怕是隻有她自己能夠體會了。

桃夭夭早遣人先一步出城,跟李從璟彙報了城中情況,此時見馬車出城,李從璟策馬而出,在吊橋前下馬來見,先是與李從珂打過招呼,繼而便到馬車前下拜,“不肖兒見過母親!”

李永寧扶着曹氏走下馬車,曹氏滿面含淚,扶起李從璟,哽咽難言。

李永寧偷偷望向李從璟,見李從璟也向她看來,下意識躲過對方的眼神,旋即又覺得自己沒什麼好躲避的,復又向李從璟凝望過去,一時神情,欲語還休。

“下官楊豐智,見過李帥!”楊豐智帶着張瑞恆等人下拜,向李從璟行大禮。

“楊刺史。”李從璟轉顧楊豐智,負起手來,目光冷然,“今日我母親欲出城,聽說楊刺史率衆持械,武力攔阻?”

“這......這都是因爲宵禁......”楊豐智正欲辯解幾分,待觸及到李從璟殺意凜然的雙眼,不覺雙腿一軟,頓時撲通一下跪倒在地,哭道:“李帥,下官冤枉啊!”

“冤枉?誰冤枉了你?是本帥,還是本帥的母親?”李從璟俯視楊豐智,戾氣不減半分。

楊豐智自付一副好膽,此時卻不知飛去了何處,被李從璟如此一問,眼角又瞥見城外虎視眈眈的軍陣,只覺得魂魄都要出竅。好在他久經官場,有幾分圓滑,立即扇了自己幾巴掌,“都是下官之罪,李帥你大人不記小人過,請李帥恕罪,贖罪啊......”

李從璟陰冷的目光又看向張瑞恆,“你手上的傷可還好?”

“好,好......還好!多謝李帥關心!”張瑞恆不知李從璟緣何問起他的傷勢,下意識回答兩句,立刻意識到對方用意,嚇得趴在地上瑟瑟發抖,“李帥恕罪,都是小人一時豬油蒙了心,斷非有意輕薄......小人......小人......”

“既然你管不住自己的手,不要也罷。”李從璟冷冰冰的說道。

“啊?”不等張瑞恆反應過來,孟松柏已大步前來,抽出橫刀,手起刀落,一道血光飄過,張瑞恆的手臂就被斬了下來。

被張瑞恆悽慘的叫聲攝住,楊豐智怔在那裡不知所措。李從璟轉顧回來,“本帥讓你停下了嗎?”

“是,是!”楊豐智一個機靈回過神來,趕忙不停扇自己耳光。

曹氏於心不忍,相勸道:“從璟,他們也並沒有把我們怎麼樣,你就饒了他們吧。”

“饒不得。”李從璟對曹氏道,“世道紛亂,宵小橫行,今不嚴懲此輩,他日旁人焉知我李家不可冒犯?”

曹氏還想說什麼,李從璟扶她回馬車,堅定道:“母親,我與父親領兵在外征戰,吃多少苦、受多少委屈都不打緊,畢竟我們是沙場中人。我們的功勞沒人看得見也沒關係,但我與父親絕不容許,這些宵小之輩對母親您和姐姐弟弟們,有半分不敬!”

曹氏心頭一暖,握着李從璟的手,滿眼慈祥,欣慰道:“從璟,你真是長大了。”

......

滯留相州後,李嗣源便沒有再前行,李紹榮就駐紮於衛州,倘若李紹榮或者朝廷要對他不利,李嗣源也沒打算自尋死路,前些時日讓李從珂回去接曹氏,雖說是自保之舉,卻也是要免去後顧之憂。

在相州停留的這些時日,李嗣源向朝廷遞交多份奏摺,卻無一例外石沉大海。奉旨征討鄴都失利,本已有罪,這些時候又傭兵相州不歸朝,在有心人看來,這已是變向坐實了反叛之名。奈何李嗣源仍舊不願明言舉事,這讓隨行之人都萬分焦急。

中門使安重誨素爲李嗣源倚重,每有軍機大事無不與其相商,近來談起眼前困局,安重誨對李嗣源言說道:“天下之事,果斷則成,猶豫則敗。大帥請想,自古可有上-將爲叛卒所劫持,進入賊城,之後卻能安然無恙的嗎?人生若逆流行舟,不進則退。眼下看來,大梁乃是天下要地,唯有先佔據大梁,作爲根基之地,方能保全自身!”

李嗣源聽罷之後默然不言。眼前局勢如何,他作爲天下名將,豈能不知?歷經宦海,又遭受這些年的猜忌,他又豈能看不清朝堂,不知道坐以待斃的道理?只是他心中仍有顧慮。

這日,李嗣源正在帳中處理軍務,有軍士來報,說是李從珂歸來。

“從珂回來了?可有接來夫人?”李嗣源忙問。

軍士道:“未曾見到婦人車駕。”

李嗣源頓時大驚失色。

軍士接着又道:“但少帥隨行一起來了!”

“你說誰?少帥?”李嗣源驚訝站起身,眼露不可置信之色。

“是,的確是少帥,盧龍節度使!”軍士道。

李嗣源大喜,連忙出帳。

須臾,父子相見。

“見過父帥!”李從璟行禮,“孩兒已將母親接送到幽州,請父帥放心。”

“好,好。幽州安全!”李嗣源十分滿意,又問李從璟:“從璟,你不在盧龍,怎麼到這裡來了?”

李從璟站起身,說道:“孩兒聽聞父帥爲奸人所害,以至於身陷險境,心裡牽掛,特來相見。”

李嗣源終於露出笑容,點頭道:“好小子,孝順!”

......

少頃,父子於帳中對坐。

李從璟躬身問李嗣源:“父親,你先是爲亂兵所累,軍士離散,後爲賊兵劫持,忠名蒙污,現在又被奸臣所害,以至於滯留相州不能動,危在旦夕。孩兒請問父親,接下來父親準備何以應對?”

(本章完)

章二十五 有人北上去做賊 有人出城去止殺章七十七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3)章兩百四十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5)章二十四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8)章一百一十七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下)章五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8)章一百一十一 一年去盡一歲除 天成長興成昨日(下)章二六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4)章六十六 人言蜀中多靈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2)章二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1)章六十二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下)章八十二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8)章五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8)章七十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2)章七十七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4)章六十五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1)章八十一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下)章三七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6)章一百七十五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下)章十八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5)章三十七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5)章四十八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3)章十五 接城章八十四 一朝功成萬民頌 十年奔波何時休章七十八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5)章十五 接城章四十八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3)章五十九 邊軍過長城章一百六十三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3)章八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1)章八十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3)章九十八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5)章一百零三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上)章四十八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4)章二十一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8)章兩百十一 安國定邦波瀾起 不平盡去平山河(中)章六十八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4)章八十一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7)章十九 當年明月仍皎潔(上)章一百零一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2)章七十八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1)章十三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4)章兩百零四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中)章一百二十六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9)章九 他的屠刀章四十 要殺了這個人哦章十四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5)章十八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2)章十四 淇門之變(6)章三十八 踏營章三三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2)章九十八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5)章五十四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4)章九十二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中)章一百一十五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上)章二十九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8)章一百八十八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6)章十二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5)章一百六十一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1)章七十一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9)章六十八 太原小嬌娘【第一更】章二 鬼斧十手章三十四 都試章三十八 琵琶伴美酒 各享五百歲章五十四 美婦如蛇頻吐信 步步驚心因何人章三十二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1)章一百零三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10)章六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8)章九 他的屠刀章八十一 燈火處是歸處【第三更】章四十八 帝國之軍威【第二更】章九 淇門之變(1)章二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2)章兩百二二 渤海三月復三月 過三月再無三月章五五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2)章六十七 搜刮章四十九 誰也別想過去章二十三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7)章三十 和泥刺史理滁州 除盡不平得民心章二十七 百戰軍之困章二七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5)章七十九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6)章八十七 是非成敗由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下)章二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1)章六十五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3)章兩百零八 阿保機廟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3)章一百五十六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2)章一百五十 可笑蚍蜉撼大樹 雄主不屑轉顧之(上)章四 酒逢知己千杯少 月黑風高殺人夜章八十九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5)章一百八十一 有人苦戰有人行 有人夢甜有人醒章一百四十四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中)章二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2)章五十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6)章一百三十一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中)章一百四十一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中)章六十七 去迎接他們【第三更】章七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7)章六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6)章六十 李從璟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