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六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中)

李存勖冷笑道:“你既仍呼朕爲陛下,心裡便還有君臣。既知君臣,緣何行叛逆之事?”

年輕將軍站起身,與李存勖目光對視而不避,“君有君道,臣有臣道。君棄其道,便絕臣道。”

“放肆!”李存勖怒不可遏,閉眼緩息,睜眼憤視,“爲臣者,焉敢言君道!”

“君道也是道。道之所存,理也。”年輕將軍不爲所動,“既爲理,人皆可言。”

李存勖頓了頓,逼視眼前人,沉聲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君稍有錯,臣便興亂,難道就是正道?”

“臣此行,非爲興亂。”年輕將軍道。

“不是作亂,那是什麼?”李存勖冷哼一聲。

“君王有錯,臣民替君改之。”年輕將軍聲音平穩,身形同樣平穩,“臣等此番所爲,便是替君改錯。”

李存勖冷笑不已,“改錯?用謀反篡位的方式?”

年輕將軍看着李存勖,認真的問道:“吾王知錯嗎?”

“你......”李存勖大怒,衝眼前人大喝道:“李從璟,你大膽!你知道你在跟誰說話嗎!”

來人正是李從璟,李存勖坐於馬背,他站於李存勖面前,雖身形不及李存勖高,氣勢卻絲毫不弱。世間有浩然正氣,若得此氣滋身,於萬事萬物前皆不必自慚形愧,哪怕他面對的是一國帝王。

李從璟看向李存勖的眼光不卑不亢、不驕不躁,但說出來的話擲地有聲,他道:“吾王若知錯,當不憚改錯;吾王若不知錯,臣民自當替吾王改之,只不過到那時,王何以爲王?天下自有君王以來,歷經多少國、多少代?天下會有這般多的朝代,不就是因爲君王失道,而臣民羣起,纔有改朝換代之事嗎?改朝換代,非是謀逆篡位,而是爲天下、爲萬民,重塑道義!”

李存勖嗤笑不已,冷言冷語道:“然而歷朝歷代以來,亦不乏亂臣賊子!這些人狼子野心,犯上作亂,最終卻逃不過被盡誅的下場!”

“陛下!”李從璟憤然出聲,語調高亢起來,“難道你還不知道,這些年來,你沉迷享樂、荒廢朝政、妄用奸佞、毀壞朝綱,給天下、給百姓帶來了怎樣的傷害嗎?!”

至此時,李從璟不復束手而立,而是昂然按刀,目視李存勖,激昂陳詞:“爲政以仁德,輕徭薄賦,得萬民歸心,天下共敬之,所以江山能夠穩固;爲政以清明,整頓吏治,隔絕宵小,使重臣不敢貪污,小吏不敢禍民,所以廟堂能夠長存;爲政以賢明,廣佈恩德,整頓百業,使百姓皆有所養,賞善罰惡,精兵強軍,使將士無後顧之憂,所以社稷能傳百年;爲政以博愛,遍施教化,使萬民心中有道德,能辨是非對錯,所以國家能長治久安,令文明布之於四方,能召四夷拜服,所以中國能歷萬世!”

“倘若因一己之私,縱情享樂,不顧社稷安危,胸無生民疾苦,國庫不充盈,百姓無餘財,軍隊不修甲兵,將帥不通征伐,士卒不敢死戰,以至於朝政崩塌,外寇入境,這樣的君王,也能稱之

爲君王嗎?”

這一番話恍若雷鳴,說得李存勖呼吸急促、面色鐵青,他大喝道:“你閉嘴!李從璟,難道你覺得朕是這樣的君王嗎?!”

李從璟端視李存勖,全然不因對方天子之怒而勢弱,他舉止端莊,亦無侷促之感,面對對方的詰問,李從璟捨棄辯論之法,擺出那些讓他痛心疾首的事實:“同光二年七月壬申,京師雨足,自是大雨,至於九月,晝夜陰晦,未嘗澄霽,江河漂溢,堤防壞決,天下皆訴水災,無數百姓流離失所。敢問陛下,此時你有何爲?”

“同光三年三月壬子,東京副留守張憲奏,諸營家口一千二百人逃亡,以軍款被貪污、人不能飽食故也。敢問陛下,此時你有何爲?

“同月,宦官王允平、伶人景進爲帝廣採宮人,不擇良家委巷,殆千餘人,車駕不給,載以牛車,累累於路焉。敢問陛下,此時你有何爲?”

“同光三年八月壬戌,青州大水、蝗,數不盡良田顆粒無收,當年冬至,萬千百姓成爲餓殍。敢問陛下,此時你有何爲?”

“同年八月癸未,河南縣令羅貫因奸佞進讒,委河南府痛杖一頓,處死,人皆冤之。敢問陛下,此時你有何爲?”

“同光......”

“夠了!”李存勖打斷李從璟,胸膛起伏不定,顯然極不平靜。

李從璟慘然一笑,似是爲人不平、爲江山不平、爲天下不平,他望着眼前這位一國帝王,“去歲伐蜀大軍三月平蜀,大唐國威由此達到鼎盛,世人皆以爲我大唐可以廓清宇內,只可惜,這只是看起來美好的幻想罷了。郭公恃才傲物固然不假,但堂堂國之重器,竟然冤死於宦官之手......連這樣的社稷之臣,陛下竟然都下得去手!”

“朕沒下令殺郭崇韜,是他們自作主張!”李存勖厲色分辯。

李從璟哂笑一聲,“那事後呢?因此事被誅連的人還少嗎?連睦王也......”

“李從璟!這些事也是你能議論的?!”李存勖怒道。

“臣不議論,事情便不存在嗎?”李從璟搖頭,“陛下可有想過,原本看起來一片大好的大唐江山,爲何旦夕間會烽煙四起、大亂至此?”

李存勖想起各地亂事,又念起李嗣源起兵不久便各方歸附,再聯繫這些時日來將士離散,心中恨意滔天,“那是因爲爾等亂臣賊子太多,人心不古!身爲臣民,全無忠君愛國之念,天下之亂,皆因爾等人心喪亂!”

“天下喪亂,始於人心喪亂嗎?”李從璟並不因這話而感到意外,他目光炯炯對上李存勖,“那麼敢問陛下,人心喪亂,又是始於什麼?”

李存勖愣住。

“於君王而言,主道約,君守近,太上反諸己。於臣民而言,不能樂其所不安,不能得於其所不樂。”李從璟慷慨陳詞,“教者,效也,上爲之,下效之。君好學,則舉國修書,君仁德,則萬民友愛,君王賞善罰惡,則天下賢良雲集而宵小無立足之地,君王若匡扶道義,則天下自有浩然

正氣、妖邪避絕。反之,君王愛財,則羣臣貪墨,君王沉溺聲色,則舉國行靡靡之音,君王親賢遠佞,則世無忠良,君王疑臣,則百姓以鄰爲盜!”

“君王一言一行,皆會以此彰示於天下:何爲對,何爲錯,何者該提倡,何者該杜絕。君行不正,有忠賢不賞,有爲惡不罰,有將死不救,有欲亂不平,有道義不伸張,有兇惡不嚴懲,有欺瞞不明察,有害國不杜絕,有賢才不重用,有宵小不打壓,則羣臣如何事君?有心者如何上進?倘若如此,君臣必舍職守而諂媚,意富貴者必棄正道而鑽營!”

“人間道義不存,天下道德崩潰,害國害民者得居高位、逍遙一生,利國利民者一貧如洗、死無葬身之地,如此則宦海爭權奪利、損公肥私,鄉野互相侵扎、損人利己。一旦居廟堂之高的君臣如此,則處江湖之遠的百姓如何?生民不知何爲對何爲錯,心中失去正確的行爲、精神準繩,豈能不言行失衡、人心喪亂?人心喪亂,心中沒了秩序,人皆不再忠君爲國,不再父慈子孝,不再團結友愛,而是損人利己,害公謀私,你爭我奪,彼此算計,長此以往,人間秩序何存?天下焉能不亂!”

李從璟深吸一口氣,目光銳利如刀,彷彿要劃破這深沉的夜,“歷朝歷代,每逢天下大亂,必定禮崩樂壞、道德淪喪、人心不古,何也?君王身爲萬民之首,存於當世,享盡榮華、位極尊崇,不是讓你來不懼人心的,而是讓你來正人心的!否則,一旦人心喪亂,天下烽煙四起,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只可惜,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有多少君王只知皇權,眼無社稷、胸無國民,遺棄了整個天下?這些人何德何能,也敢稱孤道寡!”

“王者樂其所以王,亡者亦樂其所以亡。君行正,則臣民擁戴,君行不正,則臣民共伐!陛下,你還認爲,我等此番舉事,是狼子野心、謀逆篡位嗎?!”

李從璟此話出口,李存勖如遭棒喝,目瞪口呆,說不出話來。他雖憤怒不減,有意反駁,卻不知從何說起,腦中一片空白,僵立當場。他根本就沒想過,君王之道、臣民之道、天下之道,竟有這樣的深意!

李從璟目光盯着李存勖,不挪不移。他這一番話慷慨激昂,驟然發聲,勢若雷霆,竟給人菩薩低眉、金剛怒目之感。

萬民疾苦,所以菩薩低眉,罪孽橫生,所以金剛怒目!

李存勖臉色扭曲,目光極盡掙扎,面對李從璟堂堂眼神,竟然不敢與其對視。一時間,彷彿坐在馬背上,居高臨下的不是李存勖這位一國帝王,而是暫爲臣子的李從璟。

相對無言,場面陷入沉默,沉重而憤然的氣氛彌散在空氣中。於李存勖而言,他憤然於李從璟的犯上,於李從璟而言,他則憤然於李存勖對天下的辜負。

夜漸深,兩隊人馬不可久峙,最終李從璟沒有意圖當場對李存勖如何,李存勖也自知不能對李從璟如何。

畢竟君臣一場,臨別之際,李存勖給李從璟留下一句話。

李從璟也送給李存勖一問。

(本章完)

章十一 平靜湖面暗流動 一時英雄俊人物章三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3)章四十七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3)章兩百十七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中)章兩百五二 戰死邊疆裹屍還 天下再無契丹賊章五十九 三軍出征往河上 段王不和請攻李章二十二 百戰安義(1)有關李嗣源章二十四 父子的戰爭(第三更)章十 三軍之事莫密於間章三十九 兩川系天下 天下在我心章八十一 良禽擇木離暗主 堅心赴死慨而慷章六十三 我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1)章五十五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5)章五十一 軍失將當亡【第二更】章一百三十八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中)章一 北地秋意來時早 國仇家恨苦奈何章六十九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7)章四十五 宿命章十八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5)章六十一 火攻章三四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3)章六十七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3)章一百七十七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中)章四十三 給我砍死他章七十七 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章八十二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9)章一百二十四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7)章四十一 第五姑娘章五十三 兩線(第二更)章兩百五一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下)章三十三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7)章二十八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樓章二十五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3)章八 空城章七十四 忽如一夜春風來 局勢變幻激鬥開章六十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3)章十五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6)章五十四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4)章一百二十六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9)章十七 故佈疑陣引人亂(中)章一百零五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2)章五九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6)章五十六 精騎破敵甲【第一更】章七十三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1)章四十四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2)章六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6)品書章五十九 三軍出征往河上 段王不和請攻李章十九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0)章十一 淇門之變(3)章九十八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7)章五十七 其勢不可擋【第二更】章十 他的將士(第一更)章三十七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5)章四 謀國數載彈指間(上)章五四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1)章三一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9)章兩百零六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1)章八十六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2)章十一 他的戰鬥(第二更)章六十六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1)章五十一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7)章十二 他的決心(第三更)章六十五 李繼韜之死章四十七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3)章四十四 忠誠章五十九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0)章十三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4)章兩百零六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1)章一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1)章五九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6)章一百八十 小魚大魚齊咬鉤 預設奇兵向北行章兩百五一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下)章六十八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3)章二十四 國家大政須慎謀 河西大地正待伐章五十二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8)章二十四 百戰安義(3)章六十一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中)章七十八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1)章一百零一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8)章十三 有人西樓殺宰相(2)章兩百零五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下)章十四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5)章三十六 君子都章十七 淇門之變(9)章三十七 囂張李從璟章兩百二六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3)章八十五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1)章八十一 良禽擇木離暗主 堅心赴死慨而慷章八十四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3)章十四 有人西樓殺宰相(3)章五十九 破城章六十五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1)章二十二 百戰安義(1)章三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3)章一百五十七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3)章七十四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1)章兩百五一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下)章九十五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