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八 時來天地皆同力 運去英雄不自由

與李從璟會過面後,李存勖返回萬勝鎮時,大軍已依令做好班師準備。李嗣源已佔領大梁,李存勖軍中將士逃亡者甚衆,此戰已無法再進行下去,只得先回洛陽,再圖後舉。

歸途中,士卒仍在繼續逃散,而李存勖不能制。待至汜水關時,侍衛親軍已逃散半數。李存勖憂憤交加、心痛如割,卻只能徒嘆奈何。此番東征,雖未交戰,卻比戰敗給李存勖的打擊更大。

留下張唐駐守汜水關,李存勖自率餘軍繼續西行。

歸途漫漫,近在咫尺的洛陽幾乎成了遙不可及之地。夕陽西下,李存勖心中五味雜陳,自有無法與人言說的痛處。駿馬低吟,李存勖又回想起李從璟那番話,怒且怒矣,亦有被戳中痛處的不安。眼見行軍隊伍暮氣沉沉,將士離散、士氣低落,猶如天塌下來了一般,李存勖心頭更是如受油煎。

他戎馬一身,昔日裡何等意氣風發,現今不過剛過不惑之年,正是春秋鼎盛時候,難道就要帶着未竟大業進墳墓?李存勖不甘心,也不能接受,他自認還年輕,今後若有時間,未必不能大有可爲,今日之挫,雖然深重,難道就真的跨不過去了?

面前山路險窄,道路愈發難走,行軍隊伍速度不由得慢了下來。李存勖停住馬,舉目四望,問身邊的人:“好一處險地,此乃何處?”

“罌子谷。”左右回答道。

李存勖點點頭,正欲再說些什麼,忽而聽到一陣噪雜聲,似是有人在慘叫,李存勖皺了皺眉,讓左右前去查看。

須臾,近衛回來稟報:“山路險阻,士卒走得慢了些,有從官擔憂誤了行程,正在鞭打軍士。”

李存勖聞言色變,連忙下馬疾步上前,果見情況如此,他一把下過從官手中的馬鞭,呵斥道:“士卒何罪,焉能隨意鞭打!”

士卒、從官們見是李存勖,都不再說話。李存勖上前親自扶起受鞭笞的士卒,對從官也無責備的意思,他環視着身前衆將士,好言寬慰道:“出征失利,局勢不好,朕知道爾等心中不安。但即便心裡再憋氣,將領也不可對士卒發泄怒氣,士卒也不可拖延行程。眼前國家有難,正是我等君臣同心協力共赴時艱之時,前日朕接到軍報,魏王很快便要進京了,此行魏王帶回西川金銀五十萬,朕要將這些財物全部賞賜給你們,作爲你們爲國征戰的酬勞!”

將士聞言反應不一,從官則直言道:“陛下至今方纔慷慨相賜,爲時晚矣,只怕受賜之人,也未必感念聖恩。”

李存勖臉色大變,雙手緊握不住輕顫,然而他竟沒有發怒,而是悔恨交加,差些落下淚來。少頃,緩和了神色,李存勖嘆道:“衆將士爲國征戰,有大功於國,之前國家有負諸位,是朕之過錯。來人,傳內庫使張容哥,朕今要將內庫之財,悉數分與衆將士!”

張容哥乃是宦官,他從隊伍中趕過來,已是氣喘吁吁,拜問李從璟有何詔令。李存勖對他道:“內庫中還有多少財物?你統計一下,朕要分給衆將士,此事你去辦!”

張容哥聞言頓時驚愕不已,神色數變,“回稟陛下,內庫已無餘財。”

“沒有餘財?”李存勖又疑又怒。

“的確如此。”張容哥道,“爲此番出征,事前陛下就已賞賜過軍中,是以內庫已無餘財了。”

李存勖臉色陰晴不定,過了半響,他陰沉着臉道:“既然如此,取袍帶來,朕要賜給衆臣!”

“這......”張容哥仍是不肯動身,“稟陛下,內庫諸物,實是頒給已盡了......”

頒給已盡四字一出口,未等李存勖說什麼,從官已然大怒,上前揪住張容哥衣領,大聲斥責道:“你這閹宦,好生可恨,平日裡收受賄賂、貪贓枉法,今日竟還敢於陛下面前如此敷衍,國家敗壞實是由爾等引起,你竟還敢在此故作姿態、信口雌黃!”

話音方落,揪着張容哥就是一頓

拳打腳踢,那左近衛士,便連先前被從官鞭打之人,也都衝上來,要舉刀砍殺張容哥。

張容哥狼奔豕突,慘叫奔逃,李存勖目瞪口呆,僵立當場。

衛士們不依不饒,張容哥哪裡逃得了,片刻便被逼到了河邊,避無可避。面對面目猙獰要將他亂刀砍死的衛士,張容哥立於河牀,憤然大呼:“爾等軍資非我貪墨,爾等賞賜也非我私吞,爾等之所以身無恩賜,分明都是皇后吝嗇!今日爾等竟然將罪責都推於我身,要殺我泄憤,實在是豈有此理!”

說罷,自知逃脫不掉,再不多言,轉而縱身一躍,竟然投河自盡了!

李存勖眼睜睜看着張容哥被逼死,再聽到張容哥臨終之言,不禁悲從中來,又見衆將士不顧他這位皇帝在場,擅殺內臣,心中更感無力,一時情難自己,以至於失聲痛哭。

此時此刻,他想起與李從璟分別時對方那一問:“陛下覺得自己對得起天下軍民嗎?”

李存勖心想:大概,我實負天下軍民......

......

歸至洛陽城外石橋西,李紹榮因撤退而追趕上來,李存勖於橋上置酒,與衆將士同飲。酒未飲三杯,念及山河破碎,人心離散,李存勖已然落淚,悽然對李紹榮等人道:“自先帝崩殂,朕臨危受命,數十年來掃僞燕、走契丹、滅僞樑,爾等身爲朕之心腹,隨朕做事已經多年,可謂患難與共、富貴休慼。現今亂兵驟起,社稷垂危,爾等難道就無一策,相救於朕、相救於大唐江山嗎?”

李紹榮起座率杯,拔出橫刀,割斷頭髮,置於地上,在李存勖面前跪倒,慨然道:“陛下勿憂,宵小從來不足懼,只要陛下整頓兵馬,來日定然可以一擊破敵。我等誓死報效陛下,絕無二心!”

近旁百餘將領、衛士,皆抽刀斷髮,跪在李存勖面前立誓:“誓死報效陛下,絕無二心!”

李存勖這才轉憂爲喜,忙扶起李紹榮等人,不無欣慰道:“只要我等君臣同心,衆將士協力,區區叛賊,何足懼也!”

當日歸至宮廷,李存勖衣不解甲進入勤政殿,召集羣臣問對。劉皇后聽說李存勖歸來,意欲前來伺候,竟然都被擋在勤政殿外。

翌日,洛陽接到汜水關急報,言說李嗣源以李從璟爲先鋒,率百戰軍已至汜水關外,請朝廷速發援兵。

宰相、樞密使等重臣,皆言魏王即將歸來,此時朝廷必須控制汜水關,萬不能讓李嗣源破關。待到徵蜀大軍歸來,有此精銳之師爲中堅,朝廷必不再懼李嗣源,要平定亂事也要容易得多。

由此,李存勖整頓軍馬,約期出征,準備再度御駕親征,奔赴汜水關。

同光四年四月朔日,洛陽兵馬整裝待發,馬軍列陣宣仁門外,步軍列陣五鳳門外,等候李存勖御駕出征。

辰時,諸事準備妥當,李存勖在勤政殿用膳,劉皇后在旁伺候。這頓飯吃完,李存勖便要再度出征。

“岌兒已要歸來,陛下何不等伐蜀大軍凱旋,再行出征呢?也不急於這一時......”劉皇后一邊伺候李存勖用膳一邊說道,她這話出口,立即引來李存勖一記冷眼。見李存勖不快,劉皇后慌忙改口道:“臣妾的意思是陛下龍體貴重,不必非得親自出徵,再者此番士氣高昂,只要兩川王師歸來,讓他們去討伐李嗣源就可以了......”

“住口。”李存勖冷冷道,“婦道人家,焉敢言軍國大事!”

李存勖的驟然呵斥讓劉皇后愣住,多年以來李存勖還從未對她如此不假辭色過,她心頭又是委屈又是惱怒不安。此番李存勖東征歸來,日日在勤政殿,她一下子被冷落一旁,雖不知李存勖爲何會如此,這卻讓她極爲忐忑。

劉皇后抿了抿脣,正欲再說些什麼,忽然外面傳來一陣喧譁聲,隱隱有喊殺聲與交戰聲充斥其中。

李存勖放下碗筷,提刀一躍而起,奪門

而出,“怎麼回事?何處喧譁?”

“聲音是從興教門傳來的!”近衛道。

“定是有亂兵叛變!”李存勖咬牙大怒,“這幫逆臣賊子,簡直無法無天!傳令,騎兵集結,隨朕前去抵禦!另,速去宣仁門外,召騎兵統將朱守殷前來圍剿亂黨!”

近衛領命而去,李存勖正欲上馬,劉皇后衝出來一把將他拉出,哭訴道:“陛下,亂兵勢大,還不知有多少人,陛下萬萬不可親身犯險啊!”

“起開!”李存勖一甩胳膊,也不顧劉皇后跌倒在地,縱馬而去。

行至中左門,見亂兵已經衝入門內,氣勢洶洶、殺氣騰騰,爲首者赫然是宦官從馬直御指揮使郭從謙。

“隨朕滅殺叛賊!”李存勖憤怒不已,揮動衛騎,迎頭痛擊。

郭從謙未曾想李存勖今日竟然這般驍勇,沒多久便抵擋不住,只得率亂軍退出門外。

“關上城門!”李存勖立即招呼衛士關上門,將亂兵死死抵擋在外。

郭從謙眼見城門一時攻不破,不由得大急。他先前得知張容哥被逼死的消息,又見李存勖歸來後頗有整頓朝務之心,想起之前自己斑斑劣跡,不禁害怕被李存勖追責,落得像張容哥那般下場,終日忐忑之下,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縱兵來殺李存勖。這會兒見興教門緊閉,豈能不焦急萬分。

“放火,用火燒門!”郭從謙急中生智。

沒多久,大火蔓延起來,濃煙滾滾,郭從謙眼見破門有望,立即下令將士爬牆進攻。那些作亂的軍士,自然知曉弒君之事沒有退路,紛紛爭先恐後。一時之間,竟然攻勢大成。

李存勖勉力抵禦,奈何人手不夠,待大火蔓延起來,近臣衛士竟然紛紛逃散,只剩下都指揮使李彥卿、軍校何富進、王全斌等數十人在側。

“朱守殷爲何還不來?!”李存勖大急,正在這時,一支利箭飛來,正中李存勖面頰。李存勖疼痛難忍,幾乎暈倒。

衆人見狀,慌忙扶着李存勖退到殿檐下。待爲李存勖拔去箭鏃,李存勖已是渾身是血,神志不清。

“水,朕要喝水!”李存勖口渴,發出夢囈般的聲音。

聞訊趕來的劉皇后看到李存勖這幅模樣,差些暈厥,聽到李存勖要水喝,連忙讓宦官拿來酪漿,喂李存勖喝下。

誰知李存勖初時還好,待喝下這杯酪漿,頓時兩眼僵直、狂吐鮮血。

衆將士圍攏上來,七手八腳攙扶,待李存勖好不容易止住了吐血,卻見李存勖已經沒了聲息。

李彥卿伸手一探,頓時大驚失色、呆愣當場,“陛下......陛下,殯天了......”

“什麼?”衆將士無不震驚非常。

......

誰能料到,一代雄主,竟然如此輕易便沒了性命?

他沙場征伐一生,歷經戰事無數,手中長槊橫刀不知沾染過多少人的鮮血,他沒死在戰場上,竟然在這皇宮內,死在了閹宦的亂兵手裡?

想當年,樑晉爭霸,晉王李克用兵敗重傷而死,李存勖臨危繼承王位,打退朱溫鋪天蓋地般的攻勢,讓晉地轉危爲安。朱溫曾感慨生子當如李亞子,還說與李存勖相比,他自己的兒子簡直跟豬狗一樣。

李存勖承繼王位以來,屢敗契丹,滅僞燕、亡大梁,得以三矢報恨,還告太廟。等到家仇既雪,國祚中興,他幾乎與夏少康、漢光武齊名。

只可惜,之後婦人擅權,優伶亂政,殺戮功臣,猜忌族戚,不恤軍民,最終落得人心離散,將士背棄的局面。

亂世當道,風雲際會,多少皇圖霸業,風流人物,一時爲天下所仰望。而一旦滄海桑田,功名化爲塵土,誰又能左右那冥冥中彷彿已然註定的命運?

李存勖這一生,正合了那十四個字:

時來天地皆同力。

運去英雄不自由。

(本章完)

章八十四 今朝又成亂離人 無人憐顧影自憐章二十七 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章三十九 我手握千軍萬馬 要護你一生平安章七十六 既入檀州作虎行 山雨欲來風滿樓章九十六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3)章六十七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1)章二十四 國家大政須慎謀 河西大地正待伐章二十 天下章一百一十一 一年去盡一歲除 天成長興成昨日(下)章一 西北面招討使章三十二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6)章九十二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 (2)章七十七 彈冠相慶何其急 悲劇未盡馬小刀章三十六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5)章三十二 大爭之世章六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2)章一百九十九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2)章十二 有人西樓殺宰相(1)章一百五十 可笑蚍蜉撼大樹 雄主不屑轉顧之(上)章六十三 敵情我意難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東(上)章一百七十五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下)章八十 跟不跟我走章四十八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9)章五 謀國數載彈指間(中)章兩百零三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上)章十七 淇門之變(9)章五十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5)章七十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8)章三十四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2)章四九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3)章二十六 陣戰(下)章六十六 郭威章一百八十一 有人苦戰有人行 有人夢甜有人醒章七十六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3)章六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6)章一百三十九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下)章五 晉陽李從璟章五十六 天下不復有門閥 我打你臉又如何章八十九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5)章四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7)章九十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3)章六十七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1)章七十八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5)章十三 首陳大軍往邊境 天涯裡無限風情章六十九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4)章一百五十四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3)章一百零六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3)章五十七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7)章十一 投靠章五 深夜遇襲逃百里 三人說契丹國事章七十六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3)章四十二 董璋章七十五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1)章一百零六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3)章六十四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2)章六十五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3)章一百八十 小魚大魚齊咬鉤 預設奇兵向北行章四十九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4)章九十 千萬人攔亦可殺 君不見妾妾見君章四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4)章八十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6)章八十二 終是宿命禍蕭牆 夜雨殺戮停不住章七十五 一片肝膽誰人知 既入檀州勢如何?章三十九 爲我王說天下章五十七 首戰懷州城章七十三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1)章一百零二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3)章一百九十二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2)章四九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3)章兩百二十 烽煙席捲鴨淥府 百騎漫行過沖鹿章兩百五二 戰死邊疆裹屍還 天下再無契丹賊章六 一路北行入西樓 細細路遇杜千書章八十二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9)章一百一十四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下)章八十三 一代驍將顯威名 老殘之軀念家國章六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6)章五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5)章五 神仙山(4)章一百九十五 鋤強扶弱問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九十四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3)章三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2)章一百六十四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1)章五十一 人生得意防仇敵 清幽月光明大志章五十六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1)章六十六 人言蜀中多靈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2)章五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3)章六十七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2)章一百三十八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中)章八十六 數年新政養俊才 一樓宴評州縣官章二十五 有人北上去做賊 有人出城去止殺章十三 首陳大軍往邊境 天涯裡無限風情章八十二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8)章六十二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7)章七十五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1)章六 餘心之所向章十五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6)章六十八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3)章八十二 帝室正統如雲煙 能飲三碗鮮血否章七十三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2)章八十八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