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五十八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1)

哥華既然行蹤已經暴露,且有被耶律阿保機俘虜的危險,那麼爲了保證李從璟的謀劃不被契丹所察覺,從而引起耶律阿保機的懷疑,爲日後行動平添不必要的麻煩,讓木哥華永遠閉嘴無疑是最保險的選擇。

雖說木哥華不可能知道李從璟的全盤謀劃,但他本身就是個引子,若讓耶律阿保機知道李從璟有趁他東征渤海國而擊之的打算,說不得後面耶律阿保機會做出怎樣的應對來。而李從璟雖然局布得不小,但能用的棋子卻不多,本身也與契丹實力差距甚大,容不得有太多意外。

桃夭夭話說完,又面向李從璟補充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樣的話姑且不言,此番北上,木哥華有你相助,又兼我軍情處銳士輔佐,卻仍舊深陷險境,功敗垂成,其人一看便知不是個能成事的人。如今面對不利局勢,又不知進退,可見其不僅才能不足,心性亦是欠佳。這樣的人,便是我等此番冒險去救了,付出的代價也絕對會大過收穫,得不償失。”

莫離、王樸、衛道、杜千書等人聞言,皆頷首稱是,對李從璟道:“事已至此,局面無法挽回,前事不可改變,不使之後遭受更大損失,纔是當務之急,請軍帥決斷。

李從璟是個果決的性子,說他殺伐果斷也不爲過,這件事發展成當下面貌,他自然知道該如何應對。事實上,在接到書信的那一刻,他心中就已有了決斷,如今聽得衆人意見一致,便道:“傳令李榮,殺木哥華,收好尾,即刻南歸。”

木哥華畢竟關係到李從璟的大計,是其中頗爲重要的一環,與其他環節都有關聯,如今這一環節出了問題,自然也會影響到其他環節,其危害並非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賜死木哥華,李從璟同樣需要對其他相關環節甚至是整個佈局做出調整。

不過棋下得大了,難免會有差錯,何況是本身就是莫大變數的人,問題來了解決便是。當下,李從璟和衆人對此事涉及的其他環節,做了一些研討和佈局改變。

這件事議定之後,便暫時告一段落,李從璟拋出今天召集諸人的第二個議題。

“遼東戰事突變,契丹驟然大起援軍予之,攻勢一時極爲猛烈,渤海國軍隊節節敗退,都裡鎮周邊城池中的渤海國軍隊被一掃而空,都裡鎮如今已成孤城。前日大明安派遣李四平領援軍趕至遼東,歷經數次大戰,仍舊沒能擊退契丹包圍都裡鎮的大軍,都裡鎮之圍至今未解。遼東局勢危急,你等有何看法,都且說來。”李從璟將遼東形勢最新進展,告之衆人,並詢問應對之策。

在謀劃對策之前,莫離先沉吟道:“李四平不是平庸之輩,頗有才幹,是大明安麾下第一智謀之士,我在渤海、遼東時,與他頗有交情,對其尚算了解。此番他既然帶了援軍趕到遼東,按理說不應該數戰而未得寸進,一分功勞都沒有。不知他到遼東後,是如何應對眼下局勢的?”

“李四平領援軍至遼東後,

先是令精銳大軍長驅直入,猛擊合圍都裡鎮的契丹軍後背。”李從璟道。

莫離頷首道:“援軍驟至,的確應以雷霆之勢,以力破敵,不給對方應對、防禦之機。李四平此舉不錯。戰果如何?”

“渤海國軍隊連續猛攻三日,未能突破契丹防線。”李從璟看着莫離道。

莫離有些吃驚,“契丹軍久戰成疲,渤海國軍隊馳援首戰,銳氣正盛之時,竟然連戰三日未能破敵?”

李從璟肅然點頭。

莫離尋思片刻,又問:“之後如何?”

“渤海軍初戰不克,戰事陷入焦灼,然因李四平牽制了大批契丹軍,致使其對都裡鎮攻勢減弱,都裡鎮幸能得撐一時。”李從璟道。

“便縱能得撐一時,圍攻都裡鎮的契丹軍仍舊數倍於都裡鎮中的渤海軍,若不解圍,都裡鎮城破只是早晚之事。”莫離對渤海軍的戰力瞭如指掌,他對遼東戰事的判斷,自然很有權威性。事實上,渤海軍目下能擋住契丹軍進攻,還是得益於他們經過了一年多的戰場磨練。自古沙場出精兵,這是毋庸置疑的。

李從璟繼續往下說道:“僅四日後,李四平使了一出妙計。”

“什麼妙計?”

“圍魏救趙。”

“哦?”莫離微微一笑,“莫不是李四平以奇兵奔襲建安?是了,李四平是個有本事的,他親領渤海軍精銳前來救援都裡鎮,卻被擋在半路,這是他怎麼都不會接受的。如今契丹軍多在都裡鎮,或在阻擊他本人,其對建安的防禦,勢必薄弱。此舉,有避重取輕的神妙。”

“的確如此,李四平此舉堪稱精妙。”

“結果如何?”

“卿以爲結果如何?”

莫離臉色稍變,惋惜輕嘆,“如今都裡鎮之圍未解,可想而知李四平此舉卻是沒能得手。”

“的確如此。”

“李四平爲何沒能得手?”

李從璟也有些惋惜,看了在座諸人一眼,問道:“諸位可知李四平爲何沒能得手?”

衆人稍稍沉默,皆陷入沉思,王樸想了想,率先開口道:“渤海軍奇兵突襲,圍魏救趙,而契丹能不爲所動,不是事先就對此有所準備,便是建安防備甚嚴,讓渤海軍只能徒勞無功。”

李從璟微微頷首,道:“卻是這二者兼而有之。李四平圍魏救趙,未至建安,便被契丹遊騎得知,其至建安時,望見的是一座鐵桶一般的巍峨雄城,渤海軍數攻而城不動,只得無奈引退。”

衛道吃驚道:“此番坐鎮遼東者是誰,竟然有如此本事?”

“契丹八大將之一,南院夷離堇耶律欲隱。”李從璟道。

“難怪如此!”杜千書恍然,對衆人說道:“耶律欲隱在契丹八大將中獨樹一幟,攻守兼備,作戰風格剛柔並濟,最是難纏。若是此人現今坐鎮遼東,渤海軍不能應對,倒也說得過去了。”

“耶律欲隱?”李從璟重複了一遍這個名字,“此人怎麼聽着如此熟悉?”

“軍帥克平州後北上攻打營州時,曾使契丹營州守將身死軍滅,彼時的營州契丹守將,耶律朮赤,正是這個耶律欲隱之子。”杜千書回答道。

“原來如此。”

“李四平攻建安失利後,又採取了什麼行動?”莫離繼續問道。

回到這個話題上,李從璟道:“圍魏救趙之策失利後,李四平又數使奇計,或聲東擊西,或瞞天過海,然因皆被契丹軍看清意圖,而一一落空。時至今日,大明安、李四平先後給本帥遞來消息,請求本帥相救,渤海軍仍舊沒能解了都裡鎮之圍。”

“依照眼下形勢,都裡鎮恐怕堅持不了多久,若是都裡鎮失陷,則渤海在遼東再無要地可守,唯一的泊汋城,也已臨近渤海本土,在戰略上無法影響遼東太多地方,如此,渤海在遼東多時鏖戰,到最後只能是功虧一簣了。”

聽到大明安、李四平向李從璟求援,衛道問道:“如今遼東形勢危急,渤海又來求救,軍帥如何打算?”

“遼東局勢雖然危急,但還未到我等出兵的時候。”李從璟搖搖頭,篤定道,

“這卻是爲何?”杜千書不解。

李從璟道:“我盧龍大軍,不動則已,動必雷霆,是以必須在最合適的時機,戰場形勢對我最有利時出手,而現在,遼東雖急,但遼東急,與我等等待的戰機,卻是關係不大。我等既有謀劃,便不能因其他原因,而自亂陣腳。”

“何時纔是我大軍出征的最佳時機?”

李從璟眼中閃過一抹精光,“耶律阿保機不動,則我等不動。問我等出兵之日在哪日,那就是耶律阿保機親征渤海之時!”

這件事商定的時候,時節還是夏日,在李從璟的記憶中,距離耶律阿保機親征渤海國,尚有一段時間,這最後的幾個月,就是李從璟爲此最後一戰的最後準備時間。

破契丹十數年所累積之國勢,讓契丹不復有馬踏中原,貽害中原蒼生之機,這是李從璟的大志,但這個大志並非就是單純抵禦外辱,不讓契丹入侵中原那麼簡單。

中原經過連年烽火,民生凋敝,國力大損,早已不復盛唐之象。對於神州這片土地而言,這是深重的災難,在原本的歷史上,耶律德光入侵中原,先滅後唐,再滅後晉,之後更是逗留中原大半載,危害之大,不僅使得中原無數百姓家破人亡,更讓中原人力物力財力爲之一空。而李從璟要征戰天下,首重便是國力,沒有強大的國力作爲後盾,自保尚難,說征服天下諸侯,那無異於癡人說夢。

如今,南有吳國,是爲江南鼎盛之邦,西有蜀國,素有雄厚國力,馬楚之地更是民風彪悍,其他諸國,如吳越、荊南節度,南漢,亦是一方強大諸侯,要在與他們的征戰中獲勝,最後締造一個盛世強邦,絕非一件簡單的事。

(本章完)

章一百七十九 南撤又待追兵來 及戰日落慘遭敗章三十七 襲城章八十九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中)章八十 天下豈非無衛霍,怎奈人主不識君章六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6)章一百零一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8)章二十一 當年明月仍皎潔(下)章三十七 囂張李從璟章一百零一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6)章七十 龍爭虎鬥章一百五十二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1)章十一 他的戰鬥(第二更)章六十四 誰在喊威武【第三更】章一百零四 繁華落幕心可安 人生得意往何處章十六 瘋狂的小妖精(第二更)章六十九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1)章七十七 你要去夏州【第二更】章二十九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7)章三十三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1)章四十八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4)章四八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2)章五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7)章兩百三七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2)章一百六十五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2)章四 酒逢知己千杯少 月黑風高殺人夜章九十四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1)章五十七 其勢不可擋【第二更】章三十四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8)章八 奮起於亂勢之中章四十六 女人與親事章六十七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3)章四十九 誰也別想過去章一百零五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2)章七十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4)章兩百二九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6)章五十三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下)章三十三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7)章三十三 從天而降章七十九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上)章七十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5)章十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1)章三十七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6)章五十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5)章三十一 主對僕拳腳相加 君與臣相得益彰章二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3)章一百九十五 鋤強扶弱問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兩百四八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3)章七十五 一片肝膽誰人知 既入檀州勢如何?章二十九 百戰安義(8)章十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3)章七十一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6)章十八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9)章八十三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10)章九十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6)章二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3)章十二 淇門之變(4)章九十五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3)章六十六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1)章二十六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0)章兩百十九 隨君輾轉已四載 今成大將彭祖山章七十三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1)章四四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1)章三十六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10)章九十二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3)章三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5)章三十一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5)章十七 棋至中盤局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4)章三十一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0)章兩百三三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0)章六 謀國數載彈指間(下)章九十三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下)章三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1)章三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3)章十八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8)章七 神仙山(6)章六十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上)章八十五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1)章十七 故佈疑陣引人亂(中)章一百五十 可笑蚍蜉撼大樹 雄主不屑轉顧之(上)章一百五十三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2)章六十八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3)章一百零四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5)章四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8)章七十七 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章十三 勝章兩百零八 阿保機廟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3)章七十五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2)章八十一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8)章五 深夜遇襲逃百里 三人說契丹國事章七十五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1)章八十三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9)章九十一 怒搶佳人回軍營 三軍齊發至中都章二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2)章一百六十一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1)章四十七 算盤叮噹響章一百七十一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中)章五十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1)章四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8)章一百四十二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下)章七 一支鳳釵引風波 不是斯人勝似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