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五十七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3)

同光二年終究是成爲昨日雲煙,同光三年開春,盧龍又進入到春耕的大動作中。比之同光二年,今年盧龍新增三塊屯田之所,熱鬧景象較之去年更甚,而作爲這三塊新增屯田耕種工作的管事,耶律敏也早就下到了地方,去親自督耕。

有了去年的積累,到了新的一年,不僅是屯田,在其他各項事務上,盧龍都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鹽鐵之工,在去年基礎上又擴張了一倍,沿海漁場的規模也有大幅度增長,在幽州糧倉已經極爲充實的情況下,李從璟早早在平州、檀州分建了數座糧倉,用來儲存今年的軍糧。

除此之外,章子云率領的商隊,經過去年一年的摸索、發展,今年正式有了興盛的局面,無論是盧龍本地的商隊,還是來自中原的商隊,在有盧龍邊軍、軍情處護衛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發展迅猛,西域奇珍,高麗特產,中原茶、瓷器等,相互之間交易規模逐漸擴大,隨之而來的,是源源不斷的商利。

在充盈鐵礦、財物的支持下,盧龍各大作院軍備產量和質量都大大提高。軍中雖然不能再增加兵員,但在武器裝備上,較之以往無疑有了很大改進,將士們裝備之精良,已經跨過安史之亂後藩鎮軍軍備良莠不齊的層面,直追盛唐之象。與之相應的,盧龍軍庫中積攢的大型攻城、防禦器械,也在逐漸累積。

在同光三年,整個盧龍每一日都在改頭換面,無論是物力財力還是軍力的蓄積,都在逐日提升,整個盧龍,從戰備上而言,已經進入到蓄勢待發的階段。雖然從邦國層面上來看,盧龍蓄積的力量仍然有限,但對於藩鎮來說,盧龍現在的軍力,已經可稱雄厚。

除卻這些死板的物力,李從璟在“人力”方面,同樣下了大力氣。雖然因爲顧及朝廷感受,李從璟不可能真在盧龍推行府兵制,但“十萬青年十萬軍”的構想,李從璟一直不曾放棄。至少在強身健體、熟悉刀兵軍械這些方面,李從璟以他如今在盧龍無人能及的威望,一聲號召,立即讓邊地兒郎羣起響應。

除此之外,李從璟發動輿論攻勢,通過宣揚“護邊擊賊”“報仇雪恨”等思想,成功煽動了邊地兒郎們保家衛國,誓與契丹鬥爭到底的情緒。

總而言之,李從璟在“人力”這塊下的功夫,都是在爲日後大戰開啓做的一些準備,雖然現下不可能立即組織起軍隊來,但卻打下了足夠的鋪墊,到時候戰端一開,再要補充兵員、戰力,有了這些基礎,就要容易得多。

莫離自打回到幽州後,領別駕之職,在事實上成爲李從璟的副手,對盧龍軍政各項事務,總領其責。同樣是在同光三年上半年,王樸整頓吏治頗有成效,他以盧龍各地案件爲突破口,通過審查各種案件,揭露官吏不法

行爲,從而爲整頓吏治打開突破口。

相比之其他事,整頓吏治向來得罪人、不討好,有遠利,但也有近憂,本是一件很難辦的事情。王樸雖然有李從璟的老虎皮,但在具體行事過程中,卻還是碰到了不少麻煩,很多官員抱團牴觸。

出乎李從璟意料的是,在這個時候,費高章和張一樓站了出來,前者以其在盧龍文官中的崇高威望,毫不留情打壓不法官吏反彈,後者則是自請爲王樸副手,親自衝鋒陷陣,奮戰在第一線。因有以他兩人爲首的官吏集團的支持,李從璟整頓盧龍吏治的事情,竟然開展的頗爲順利。

也正是因爲整頓吏治,讓盧龍吏治一夜清明,邊地數十萬百姓中的大多數,被李從璟賜以豐衣足食的生活後,再經此事,從此盡皆附心,也是由此,李從璟一句“護邊擊賊,匹夫有責”,讓無數邊地兒郎,甘願自發組織起來打熬身體,以備來日征戰。

時光悠忽之間過了半載,邊境局勢幾乎是在一夜之間,驟然變得緊張。

這一切的源頭,在於耶律阿保機調回已經取得不小戰果的西征大軍。這個消息最先告知李從璟的,不是西樓的軍情處眼線,也不是潛入西線草原的探子,而是韃靼部圖巴克汗。

韃靼部如今“借居”在金山南麓,是契丹西征大軍兵鋒堪堪觸及的地方,在契丹大軍從西線撤軍的時候,對其日夜監視的韃靼部,最先得知了這個消息,圖巴克汗當即令人給李從璟送來信件,告知他這一事情始末。

當然,隨之而來還有阿狸寄來的相思書。

對風韻成熟的阿狸,李從璟這些日子以來還是頗爲掛念的,二人沒少通信,訴說情意。

圖巴克汗在書信末尾寫道:“以李將軍先前之推斷,耶律阿保機從西線撤軍,完全有可能是爲其東征渤海國作準備,而李將軍之謀劃,又盡在渤海國之戰,我族希望之所繫,亦在於此矣。往後我部如何行動,請李將軍告之,韃靼部必定傾力配合。”

對此,李從璟給圖巴克汗回信,讓他不要着急,且耐心等待,厲兵秣馬,聯合其他勢力,一旦時機成熟,便令其東行,與其合力進攻契丹本土。

而在李嗣源給李從璟的來信中,所提及的朝堂風雲變幻,亦讓李從璟精神一震。據李嗣源所言,近些時日來,之前一直杳無信訊的伐蜀之戰,現今又爲一些核心大臣重新提出,據說李存勖更是召見郭崇韜,來商議此事。只是到底結果如何,大唐是否出兵,何日出兵,現在還不能下定論。

•тTk an•C○

大唐朝廷對伐蜀之事重新佈局,而契丹國在遼東戰場上的行動,則又進入了一個全新階段。遼東契丹大軍,連日來忽然大動作不斷,調兵遣將,以合圍之勢,猛撲遼東南

部重鎮都裡鎮,並且以大軍橫攻破泊汋城與都裡鎮之間的防線,將一支精銳大軍佈置於此,阻絕了泊汋城與都裡鎮的聯繫。

遼東局勢驟變,坐鎮渤海國朝中的大明安,不得不派出李四平,帶領數位大將趕赴遼東戰場,應對遼東局勢。

就在各方局勢千鈞一髮之際,從草原腹地傳來的一個消息,卻讓李從璟皺了眉頭,這個消息,給李從璟帶來了不小麻煩,讓他一時不得不集中精力,來應對此事。

李從璟叫來莫離、衛道、王樸、杜千書並桃夭夭,將來自草原腹地的書信給他們幾人看,說道:“當初黃頭、臭泊兩部反叛契丹,掀起動亂時,我正在西樓,聞聽此事初覺振奮,後又爲其可惜,嘆其起事不當時,未能爲我所用。後耶律倍鎮壓黃頭、臭泊兩部成功,我對此事差幾心灰意冷。不料木哥華橫空出世,竟然逃脫耶律倍之追殺,還爲我軍情處銳士尋得,我遂請木哥華至幽州,厚之相待。去年自雲州返回後,木哥華請求入草原,重掌黃頭殘部,並意聯合其他部落,在必要時機給予契丹雷霆一擊。”

“在木哥華臨行時,我曾反覆叮囑,讓其小心謹慎,凡事不可操之過急,萬不能爲契丹所察覺,選擇盟友時要慎之又慎。不料,在此番要緊關頭,木哥華聯絡的一個部落,暗地裡將他的行蹤、謀劃密保給耶律阿保機,其行由是暴露。如今,耶律阿保機已派遣人手前往黃頭部領地,木哥華處境危急,其所謀之事,恐怕已經不能成矣!”

莫離看完書信,將其遞給衛道,聽了李從璟這話,說道:“木哥華謀劃敗露,當務之急,該是先撤出草原,以保全自身爲緊要,至於其他事,可來日再圖。”

“問起恰在於此。”李從璟道,“隨他北行的軍情處主事,是三統領之一的李榮,在察覺此事後,李榮就數勸木哥華,務必趕在契丹大軍到來之前離開草原,然而木哥華不甘心長久謀劃一敗塗地,逗留不走,不知其是猶豫不決,還是意欲跟契丹魚死網破。”

“木哥華不歸?”杜千書皺眉,“如此說來,此事嚴重了。不知木哥華,是否知道軍帥對契丹之謀?”

“不盡知,但他在幽州多時,也不會一點都不知曉,至少該知道我在厲兵秣馬。”李從璟眉頭微蹙

衛道放下書信,肅然道:“如此一來,若是木哥華被契丹所俘,則我等之謀劃,極有可能被耶律阿保機得知。”

李從璟頷首道:“這正是我所擔憂的地方。”

王樸目光閃動,說道:“要破此局,當棄此子。”

莫離點頭同意,“唯有讓木哥華閉嘴,才能避免耶律阿保機得知我等之謀劃。”

桃夭夭目中殺機一閃,“殺。”

(本章完)

章三 生我所戀 死我所惡章八十八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1)章五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5)章二 鬼斧十手章兩百五十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中)章五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上)章九十二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 (2)章八 奮起於亂勢之中章兩百二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2)章四十九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0)章七十二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1)章三十七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5)章四十三 曾立百年功章五十九 三軍出征往河上 段王不和請攻李章二十五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9)章八 空城章一百八十九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7)章十八 攻克章四十八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9)章九十九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4)章六十九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7)章六十四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2)章七十八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5)章三十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9)章一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1)章一百三十一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中)章十五 誰是刀,誰握刀?章兩百二六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3)章八十七 輕羅幔帳紅燭低 柔情蜜意兩人識章六十二 八千將士章四 若吾王少年章九十七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5)章一百零六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1)章七 三個錦囊章一 王於興師章八十 天下豈非無衛霍,怎奈人主不識君章三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1)章三十四 亙古之真理章四十五 世間有美味 胃大可盡嘗章五二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3)章十二 有人西樓殺宰相(1)章四十一 敬新磨章九十一 大唐太子立船臺 欲我艦隊出東海章一百零一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8)章七十四 誰惹秦王怒【第二更】五代大亂與王朝更迭的原因探究章十二 淇門之變(4)章一百六十五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2)章四十六 女人與親事章五十七 其勢不可擋【第二更】章七十三 死字怎麼寫【第一更】章二十五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9)章三十一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0)章九 先帝功業吾功業 先帝天下吾天下章九十五 調兵遣將上賭桌 不成虎狼便爲食章兩百四四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9)章十一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2)章七 一支鳳釵引風波 不是斯人勝似是(上)章四六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3)章九十三 忠昭日月死何惜 布鞋未成人已去章一百五十一 可笑蚍蜉撼大樹 雄主不屑轉顧之(下)章七十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2)章一百零七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2)章五十 李繼韜的怒火章四十八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4)章六十四 相救章一百九十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8)章一百五十七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3)章一百五十五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1)章三十五 心思章二十四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3)章八十六 過盡千帆皆不是 李從璟餓狼撲食章六十四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2)章二十八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2)章一百五十 可笑蚍蜉撼大樹 雄主不屑轉顧之(上)章七十一 擡頭問蒼天【第一更】章六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6)章二十九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3)章二十六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5)章九十五 調兵遣將上賭桌 不成虎狼便爲食章六十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7)章一百五十四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3)章三十二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6)章十四 淇門之變(6)章兩百零六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1)章三十一 君子章六十八 郭威的壓力章一百零四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1)章二十 亂世是滋生野心的溫牀章十六 淇門之變(8)章三九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1)章二十八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7)章七十二 換一副書畫【第二更】章五二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3)章五十七 初回懷州會莫離 大軍整編一萬八章一百四十九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下)章三十三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1)章六十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5)章七十五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3)章三十二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