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五章 三軍何所謀?

深夜時分,星辰完全被烏雲遮蓋,魚朝恩深一腳淺一腳地在原野上奔跑,秋風吹得他捂着中單直哆嗦,只好隨手扯下一面旗幟裹在身上。護送他的幾百牙兵連忙把馬牽過來扶持上馬。

四周漆黑得分不清東南西北,他生怕跑錯了地方,深入安西或北庭軍的營地,就怕是自投羅網了。

等到黎明時分,他騎在馬上哆哆嗦嗦,纔看到了不遠處河東軍營地中李光弼的六面大纛,立刻命衆人加快步伐趕過去。

李光弼將他迎到自己的大帳中,連忙問道:“昨夜我遙見河西,安西等軍的營中火把掩映,晝夜不息,敢問大使到底發生什麼事了!”

魚朝恩揉着眉頭苦着臉說道:“河西軍譁變,燕小四那廝狼心狗肺,竟然帶兵要殺我。若不是咱生性警覺跑得快,只怕眼下就變成刀下之鬼。”他說完這番話猛然驚醒過來,大聲喊道:“這場譁變一定是有預謀的!快快,快!派兵出營進攻河西軍,一定要將首犯誅殺。”

李光弼安慰他道:“大使不必焦急,我先派兵去探明敵情,得到準確情報後再做決斷。”

他立即派出去八支斥候隊,前往包圍鄴城的其餘八支軍隊營地去查看,覈查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又有哪支軍隊受到了譁變的影響。鄴城之戰進行到這個節骨眼上,任何變故帶來的可能就是災難性的後果。

半個時辰後,各隊斥候回來彙報。河西軍大營已經空無一人,只剩下篝火和滿地的木頭架子,北庭軍也已經全部撤走,安西軍割裂撤走了一半,彷彿是商量好了的。

魚朝恩心中極爲惶恐,河西軍一直是他親自率領,雖然李揆是節度使,但連皇帝都知道,李揆不過是個空頭將軍。若聖人因此怪罪到他的頭上,他的宦官生涯怕是要結束了。

李光弼向他進言道:“大使,不如把其餘幾家節度使叫過來,大家商議一下該怎麼辦?”

他苦着臉點了點頭:“好吧,就依你。”

很快郭子儀、封常清、王思禮、魯炅等人來到河東軍郭子儀的大帳中,魚朝恩坐在中央愁眉不展,衆人坐在下方竊竊私語。

郭子儀咳嗽了一聲進言道:“若如封中丞所說,李嗣業定然是從洛陽北上,暗中聯絡軍中下屬策劃了這場譁變。但我們不知道他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這就是謀反!還有什麼好糾結的!”魚朝恩拍着案几指着封常清問道:“你這個節度使是這麼當的,竟然能夠讓田珍和李嗣業之子帶走你軍中一半人馬,莫非你與李嗣業有勾結?”

封常清的臉上一陣紅一陣白,站在他身後的馬磷冷聲反擊:大使所掌管的河西軍全部譁變,若依你剛纔所說的道理,你不但與李嗣業有勾結,還把整個河西軍都送給了他。”

“大膽!軍中議事,你一個小小的副將也敢頂撞上級,來人,拉出去砍了!”

封常清連忙站起來叉手求情道:“大使息怒,眼下我軍平白損失無數,切不可再斬大將。有一萬多兄弟棄大軍而去,這是我的過失,大戰過後我會向陛下上疏請罪。”

李光弼搶過話頭說道:“眼下大軍的中堅力量出走,大家商議一下,應該怎麼辦?”

郭子儀朝魚朝恩叉手:“根據我派出的斥候回來稟報,隴右三軍所撤退的方向正是魏州。”

魚朝恩變了臉色:“難道他要轉投史思明?”

郭子儀捋須侃侃而談:“根據我對李嗣業的瞭解,此人素來心高氣傲,還不至於去投靠史思明。所以,我斗膽向大使請命,願意率一百餘騎前往魏州面見李嗣業,與他相談曉以大義,也正好探聽一下他的真實目的。”

李光弼當即反對道:“郭司空切不可以身涉險,李嗣業能引大軍向東撤走,這顯然是反意已定。如今七軍勞師疲憊,鄴城久克不下,不如撤退到衛州,且看他如何行事再說。”

“怎麼可以撤退?”魚朝恩拍案而起道:“大軍圍困鄴城三個多月,如今水渠已經貫通,鄴城也已經被淹,破城指日可待,豈能勞師無功?眼下只有攻破鄴城,才能給陛下以交代。至於李嗣業,咱家認爲郭司空可以去一趟,只要穩住他不給咱們搗亂,或能讓他與史思明大戰一場。咱可以在陛下面前替他美言,饒恕他鼓動兵卒譁變軍中奪權的罪過,甚至可以上疏讓他名正言順地統領河西軍北庭二軍。”

李光弼不禁有些想笑,魚朝恩這太監的想法有些太天真了,李嗣業能冒着生命危險從洛陽千里迢迢地跑到相州來奪回兵權,難道就僅僅是爲了做回三鎮節度使?

郭子儀倒是真誠地叉手回稟:“我稍後便帶兵啓程。”

……

李嗣業是從朝廷手上奪回了軍隊,但他現在的情況一點也不樂觀,七萬多人沒有自己的根據地,所攜帶的糧草也只夠一個月消耗。朝廷在相州的軍事力量還有近十萬,史思明在魏州和洛州兩路人馬九萬多人蓄勢待發。雖然他們現在的目光全部瞄準了鄴城,但隨之他的出現,會不會發生別的難以預料的決策。

他若南下奪取衛州、懷州、甚至是洛陽,魚朝恩定然會率領七節度使撤出相州,尾隨着他在河南進行決戰,反而讓史思明漁翁得利。

盤踞在相州和魏州之間雖然兇險,但若能在此將唐軍和叛軍全部一勺燴,河北河南兩道豈不是唾手可得?

只是這一場混戰過後,損耗的還是中原大地的人丁。

他麾下的將領們對於接下來該如何做,全然沒有主意,眼下之看他這個主心骨的決斷。

他在營帳中把岑參叫到跟前,神色凝重地說道:“岑夫子,我想請你作爲我的使節,帶着我的信前往史思明的大營締結盟約。”

岑參愕然地問道:“大夫難道是要投叛軍。”

他啞然笑道:“當然不是,就算我要投,史思明也不敢相信不敢接納,反而我若說要另起爐竈,他倒是會相信。我這麼做只是想穩住史思明,讓他繼續把目光放在鄴城的唐軍的安慶緒身上,只有這樣我才能夠在相州之役中獲得利益最大化。”

岑參叉手應允道:“既然主公信得過在下,岑參願意前往。”

李嗣業叮囑他道:“史思明此人殘忍奸猾,也尤爲多疑,你一定要小心應對。”

“喏。”

岑參出帶着隨從和信函出營,李嗣業親自爲他牽馬,一再叮囑他要小心行事。

……

史思明的大軍駐紮在魏州莘縣,距離李嗣業大營所在不過五十餘里。

他此刻也處在焦躁之中,鄴城的安慶緒再次派人傳來求救信,訴說自己已經堅持不下去了,若再不來救便要出城投降唐軍。

如今七萬唐軍攔截在他與鄴城之間,乃是唐軍中最強的隴右三鎮兵馬,就算他能夠勝得了對方,但到達鄴城之後,也怕無再戰之力。

大帳之中諸多幕僚謀士一籌莫展,有人建議說不如撤出魏州從洛州直下鄴城,但被史思明一口回絕,如此一來豈不是來回奔波,把眼前的大好戰機給錯過了嗎?

帳外有衛士進來稟報:“大王,河西軍派來使節,說是受太尉李嗣業之命而來。”

“李嗣業?他不是已經被皇帝李亨剝奪了兵權軟禁在長安嗎?怎麼會來到這千里之外的魏州?快請!”

第五百八十一章 家有賢妻第六十六章 互傳絕招第一百七十四章 宗呂賣身降唐第八十五章 兄弟都是坑第五百七十八章 野心與代價第六百七十九章 楊國忠僞託查案第六百二十五章 告祭太廟第七百四十五章 智取大散關第一百六十二章 胡旋女入守捉第一百五十一章 封店、抓人第三百五十六章 高燒不退第六百一十一章 沙漠中鏖戰第二百八十九章 突騎施餘波第七百四十五章 智取大散關第三百八十八章 貧道收徒,監軍入府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聖往彭原第三百五十四章 該生不生,該亡不亡第六百五十九章 攻克曲女城第七百零八章 趙叢芳見錢眼開第八十章 差點兒就讓套路了第五百三十七章 李佐國的滿月宴第五百四十章 安置北庭諸將第五百五十六章 加緊排演第七百四十五章 智取大散關第八章 突騎施勇士第四百九十九章 再會景龍觀第七百三十三章 東都洛陽淪陷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第五十六章 興化坊功名路第六百八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二百一十九章 勞師遠征第三十一章 西市酒肆對飲第八百四十五章 投降者衆第七百六十三章 白鹿原授首投誠第四百三十二章 所謂奸相第七百五十一章 三郎自蘭州來第四十四章 飢餓營銷第二百八十九章 突騎施餘波第五百七十九章 武裝搶生意第四百零六章 埋鍋炒麪 枕戈待旦第六百一十六章 魚鱗陣騎兵戰法第二百五十四章 兄長的人生大事第二百二十二章 有所謀,有所恃第六百五十九章 攻克曲女城第五百四十九章 右相解疑心第五十三章 高力士登臨京兆府第三百七十九章 救濟賑災第二百六十四章 尷尬的信使第七百二十九章 安祿山渡河破陳留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誰在陷害誰第八百零八章 見招拆招組合拳第七百八十九章 東京畿漕運使第二百六十二章 恩公請留步第七百二十二章 兒女姿態 朝堂勢危第四百二十三章 甘涼故事第八百八十九章 誰野戰無敵第五百一十四章 右相府辨敘功勳第八百三十一章 皇帝準備南逃第四百二十五章 官官相護第九百零四章 兵威赴襄陽第五百二十章 翻越坦駒嶺冰川第五百三十三章 右相的逆行巔峰第四百五十章 敵我混亂之際第五百五十六章 加緊排演第八十七章 獵苑那些事兒第六百九十五章 楊相窮途之計第七百一十五章 進諫言失效第一百四十四章 旅率擋路,參軍相助第三百九十三章 隴右採訪使第一百三十一章 墾田欲種棉第一百二十八章 接待波斯商隊第三百三十一章 賜宴麟德殿第四百四十七章 奔走長安第七百三十三章 東都洛陽淪陷第八百六十四章良禽擇木而棲第四十五章 協會?幫會?第六百三十三章 景龍觀再次密會第七百九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五百四十六章 岑參參謀良策第九百一十八章 南朝無將使賀蘭成名第五百一十八章 城下勸降第七百九十二章 相州鏖戰第八百零五章 天子家事爲國事第二百一十八章 鼓舞誓師祭天第九百二十七章 長江水戰(上)第五百七十七章 金錢的威力第八十二章 西市遇土豪第八十四章 述生平大志第二百三十九章 夜亂第一百六十章 伽延從求神燈第一百八十七章 輪臺送卿問生辰第三百五十三章 制勝第九百一十四章 英雄必遭拖後腿第四十四章 飢餓營銷第五百一十八章 城下勸降第七百九十九章 遲來的警告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八百七十五章 衆口鑠金毀骨第八百一十章 血染潼關冷人心第一百零三章 黃沙中再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