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七章 鄴城決勝時刻

郭子儀說了一大堆此類的話,李嗣業都沉默不言冷眼旁觀,等他說得口乾舌燥目光欲尋找水喝時,李嗣業已經把一大盞茶放在了案几上,郭子儀伸手端起一飲而盡。

等郭子儀放下茶碗,李嗣業點點頭說道:“郭司空說的對,叛軍兇暴殘害百姓,應當先以根除。請郭司空放心回去攻取鄴城,我可以向你保證,絕不會讓叛軍救援鄴城。”

郭子儀顯然有些不太敢相信,他還準備了很多的話術來勸說李嗣業,卻沒想到對方竟然答應了,退一步講,這不正是他來時的目的嗎,爲什麼目標達成他反而神色凝重不敢放心。

李嗣業送走郭子儀後,戴望從旁對李嗣業說道:“主公難不成真的要聽從郭子儀的建議?幫助朝廷擊敗史思明,他們下一個對付的必然是主公您。”

嗣業沒有正面回答他的話,而是幽幽地擡頭望着遠方說道:“從懷州到衛州,再到相州前線,我一路所見皆有唐軍搶劫殘殺百姓。所以在我看來,唐軍和叛軍唯一的區別就是合法與非法,沒什麼正義與非正義,對我來說他們都應該被幹掉。”

岑參已經從史思明的叛軍大營趕回,向李嗣業彙報了叛軍想借用玄武炮營的想法。

岑參一說完,燕小四頓時急的直跳腳:“他想得美,此人想把炮營據爲己有!這可是我河西軍的攻堅利器,豈能拱手讓與他人!”

李嗣業略作思慮說道:“玄武炮確實是河西軍的核心力量,不過它軍隊的運輸能力要求很高,屬於輜重中的輜重,進軍行軍時會拖慢大軍的後退,一旦打了敗仗後撤,沒有敗軍能夠將他們帶走。”

“鄴城之戰對於我,和對於朝廷對於史思明來說都是一樣的,只能勝不能敗。只要能夠達成最後的目標,就算暫時把炮營讓出去又如何。燕小四,你將炮營分出一半,將輕型的小玄武留下,將一半的重炮營連同建制暫歸史思明。請岑夫子再跑一趟。”

岑參又跑到史思明的軍營中商討,聽說李嗣業只給他五十三門炮,史思明頓時顯現出不滿,聲稱需要整個河西軍的炮營助戰。

岑參又跑了回來告知李嗣業,史思明應當是想要全部的炮營,一丁點兒都不肯鬆口,李嗣業又派他去談條件,除給一半炮營外,還派兩千飛虎騎助戰,但就是不肯把麾下的火炮全借出去。

雙方經過不間斷的條件交換,史思明終於同意答應李嗣業的要求,暫時先將魏州作爲隴右三軍的地盤,李嗣業則派出炮營和兩千飛虎騎助戰,並讓出道路使叛軍能夠西進與唐軍進行決戰。

史思明的部將如張忠志和薛嵩都認爲他似乎賠了,用這麼大塊魏州換取幾十門炮和兩千騎兵,就算將來不歸還李嗣業,怎麼看自己都不划算,除非到時候還能夠將魏州奪回來。

史思明哈哈大笑:“你們以爲我只是跟李嗣業交換條件嗎?貪圖他手中幾門炮幾個兵嗎?大錯特錯!安祿山之前一直說此人非常厲害,在我來看不過平庸之輩,不然也不會被朝廷坑到這個地步纔想起自立。之前我與你們說起李嗣業的三個可能的目標,我看可以排除兩條了。”

“他若依然存在效忠朝廷的心思,就定然不肯派兵助我,擁兵自重和叛亂可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罪過。那麼他接下來的兩個目標,其一無非是要趁我後方空虛北上,奪取貝州、冀州、深州、瀛洲和幽州,其二便是趁我與唐軍決戰之際從背後偷襲我。眼下我已經試探出了他的真實目的。我從他的手中討借炮營,他若不肯答應或者只借用一部分,就說明他欲用炮營進行攻堅,必然是要北上襲幽州。但如果他肯把炮營全部相借,定然是要趁我與唐軍決戰之際漁翁得利。如今他的目標已經明確。張志忠!”

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末將在。”張志忠單膝跪倒在他面前叉手。

“我命你率一萬兩千餘人撤出魏州,據貝州堅守臨清城,命洺州刺史堅守臨洺城,堅壁清野阻止李嗣業北上,等我將唐軍擊潰於鄴城附近,便立刻率部前往魏州進攻李嗣業,屆時整個中原還能有誰是我的敵手?”

十月初,史思明率軍七萬餘人出魏州,來到相州境內。他得到李嗣業援助的炮營之後,仍然不着急與圍城唐軍進行決戰。

好像安慶緒的意志還算足夠頑強,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還能夠堅持。史思明也認爲應該把自己的同盟壓榨至極致,才能將同樣疲憊的唐軍拖入泥潭。他不斷派出小股騎兵偷襲唐軍的輜重糧草,切斷唐軍糧道使其軍心動搖。

就像要扳倒一個龐大的巨人,必須要做許多前期的準備工作,各種陷阱小手段損耗他的力量,等到所積攢的前期準備越多,決戰對於他們來說也越輕鬆。勝利的天平早已在決戰來臨前就已經傾斜了。

他終究還是對自己的決策不放心,命薛嵩率八千餘人爲大軍後翼,專門防備李嗣業從背後掏菊花。

李嗣業在魏州的軍營中召集麾下將領商議,他在衆人面前做了如下決策,派田珍率安西軍一萬人和炮營北上佯攻貝州,進攻的猛烈程度應當到達對方求援的地步。

十月十一日,從貝州方向傳來的消息到達了相州史思明的軍陣中,求援的兵卒跪地叉手道:“報!李嗣業帶兵北上進攻臨清城,張志忠將軍命我來求援。”

衆將聽到這樣的消息,紛紛恭維史思明神機妙算,竟能夠預料到李嗣業的下一步舉動。史思明暗自得意,心想這才哪跟哪兒啊,他要在這相州幹掉七節度使的軍隊,還要北上夾擊李嗣業,創造他個人軍事生涯中的神話。

“帶孤的手令前往范陽給我兒朝義,命他從後方營州抽調兵力前來貝州,定要將李嗣業堵住,等我在此地擊垮了唐軍,收服了安慶緒,便回師北上。”

情況嚴峻到他不能夠再等待,主動向圍困鄴城的唐軍各部發出了挑戰,唐軍迅速後撤至安陽河北岸,算是搶先佔據了有利地形,以河東軍和殘缺的安西軍爲前軍,郭子儀的朔方軍爲中軍,如王思禮和魯炅等人爲後軍,在河灘前按照兵種縱深搭配。

唐軍就算遭遇了河西等三軍譁變出走事件,總兵力依然有十二萬之多,反觀史思明軍隊因爲李嗣業的牽制,只能集結六萬餘人在戰場上與唐軍遙遙相對。但唐七軍早已疲憊不堪,史思明的軍隊卻有着重新組建的同羅契丹鐵騎。

上午時分,秋風從北朝南吹拂,安陽河岸邊旌旗獵獵。史思明親率同羅契丹騎兵衝擊唐軍軍陣,李光弼始終戰在列陣前方,指揮前軍用盾牌和步槊陣攔阻敵騎兵,五排弓弩手輪流上前對衝鋒的敵軍發射箭矢。同羅騎兵的進攻受阻向後撤退。

突然間後方叛軍的陣列中噴出陣陣白煙,李光弼心底升起了不祥的預感,隆隆的炮聲已經在戰場上空響徹,炮彈落到前軍陣型中,精銳的河東士卒被爆炸掀翻,嚴密的陣型變得如同蜂窩。

越嚴整密集的方陣對火炮的抵抗力越弱,他們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剋制騎兵,當紛飛的炮彈落到唐軍陣營中時,李光弼驚怒的臉頰肉痛扭曲。史思明瘋狂地大笑着調轉了馬頭,率領騎兵再次衝向唐軍方陣。

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捉使的秘密第七十三章 即將開幕第五百零五章 十姓可汗大婚日第七百二十一章 臨水亭設計緣分第三百五十六章 高燒不退第三十八章 封大倫與廢物點心第三百七十九章 救濟賑災第一百五十二章 嚴刑逼供第六百九十章 美人在側第七百零九章 天寶販奴事件第三百八十三章 突騎施顧問第三百四十八章 俱蘭城下被圍第七百五十四章 戰機已現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追襲第五百八十七章 分贓不均第八百六十八章 太原險些易手第三百四十二章 安排親衛第一百四十八章 物資已經送達第三百六十章 上任疏勒鎮第二百七十八章 十姓可汗之爭第四百二十四章 奇冤大仇第五百八十三章 高仙芝張口要錢第九十八章 最後一句忠言第五百九十六章 善使軟刀子第四百零三章 求問李將軍第八百六十五章 二龍山伏擊第八百九十九章 平定遼東第五百七十九章 武裝搶生意第八百二十五章 郭子儀中計第八十七章 獵苑那些事兒第一百七十六章 只留有用之人第四百一十一章 爭鋒敵對 牧歌交織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五百七十三章 肥私而損公第七百六十七章 君臣相疑易生變第四百六十七章 回到疏勒鎮之後第一百二十五章 上任三把火,其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俱蘭城下被圍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六百八十四章 韋見素抱病推諉第三百八十五章 無人出將軍之右第八百四十六章 新的遠程武器第一百八十三章 宗呂不死有後福第一百三十五章 伏擊、追殺第七百七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八百六十七章 敗軍之將無處逃第八百八十六章 可汗要做老丈人第二百九十四章 磧西驛站第七十章 太子拍板,楊洄深謀第二百七十九章 義正辭嚴第七百八十三章 如此迎接太上皇第五百六十三章 有態度的樂曲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二十五章 石階隱殺妖人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一百二十七章 非暴力不合作第二十四章 高力士臨堂訊問第九百三十一章 病虛忌憚大將第一百三十章 蔥嶺守捉開始改變第七百五十章 房琯自薦欲復長安第八百一十八章 有個大膽的想法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二百六十八章 雜事尤其瑣碎第五百一十章 官場如同戲臺第七百二十三章 楊國忠殺瘋了第九百二十九章 長江水戰(下)第二百五十七章 男子怕婚第八十章 差點兒就讓套路了第五百四十二章 右相辦公流程第八百四十一章 收復白亭、交城守捉第十四章 包圍突發現場第八百二十二章 朝廷窮途之策第三十四章 駱參軍之仇隙第六百八十三章 米查幹開誠佈公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懼怕神罰的軍隊第五百六十八章 在官謀商第六百一十七章 猛火雷破陣第三百零三章 商修驛站第五百五十八章 輪流獻藝花萼樓第九百零八章 蜀中變亂始末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你毫無壓力第一百一十八章 考量朝中態度第一百四十五章 別跟都護談錢第三百八十五章 無人出將軍之右第二百四十二章 將才難得第八百八十八章 炮轟幽州城第五百二十章 翻越坦駒嶺冰川第七百九十五章 三軍何所謀?第八百零二章 奪佔洛陽攻陝郡第五百三十九章 大生意大謀劃第九十六章 苟且的親王第一章 從擂臺打到長安城第七百一十二章 舍子舔舐之情第七百零六章 加緊掌控軍心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對坐論平叛第六百九十章 美人在側第五百八十三章 高仙芝張口要錢第二百五十三章 舊友新人共歡第四十二章 太子長史,長安風聞第一百六十八章 武裝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