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八章 什麼叫黃雀在後

“玄武炮果然是好東西,這麼好的東西我要是再還給李嗣業那我就是傻子!”

史思明再度放聲大笑,他帶領着契丹同羅騎兵向唐軍發起衝鋒,直衝向已經七零八落的河東軍陣型。

李光弼早已急火攻心,手中提着馬鞭勒令兵卒們穩住陣勢,正面承受同羅契丹騎兵的壓力。他怒視着遠處正在裝填的玄武炮,惱聲說道:”李嗣業早已經跑去降了叛軍,郭子儀做得什麼美夢,竟然會相信這種人!”

郭子儀突然率領朔方軍的一部分騎兵阻擊同羅契丹騎兵,朔方軍步軍在河東軍的前方結陣。他臨時增大了步兵之間的間隙,這是目前步兵陣應付火炮的唯一方式。

史思明率領騎兵撤回來,擡起馬鞭指着燕小四怒問道:“爲什麼不開炮?”

“炮彈已經打完了,只有兩輪的藥。”

“放屁!”他費勁力氣把這沉重的炮營用人拉牛拽到這戰場上來,你竟然告訴我只能打兩輪?

“李嗣業,咱們走着瞧,等我收拾了這幫唐軍雜碎我就去收拾你。”

“步兵正面迫上,同羅契丹騎兵迂迴側擊。”他命令麾下將領向潤客帶領步兵陣與敵軍正面交鋒,雙方用強弓勁弩互相攢射,同羅騎兵再度朝唐軍左翼發動衝鋒。河東軍與朔方軍拼湊出來的騎兵與其正面相抗,僕固懷恩手持鐵戟與敵軍騎兵相互衝殺。

觀軍容宣慰黜陟使魚朝恩在後方看得心驚動魄,險些就要掉頭逃命。

雙方進入了相持階段,史思明還並未將所有的兵力押上去,他命薛嵩帶領一部分留在後方背朝雙方戰陣,還是在擔心被李嗣業抄了後背。

但在這戰役的最關鍵階段,多一份力量就意味着離勝利越來越近。更讓他爲之憂心的是范陽老巢,李嗣業若率全軍北上,貝州怕是堅持不了太長時間。他若在這安陽縣境內輸給唐軍,最終的結果可能就是無家可歸,他的幽涿二州囤積着數百萬石的糧草,聚集着大量的金銀,一旦落到李嗣業的手中,便再無翻盤的機會。

當戰爭進行到需要二選一的時候,猶豫只會敗北,選擇還有一半的機會得到正確答案。

大聖周王史思明最終下定決心,命令薛嵩帶領所部投入戰鬥,把所有的家底全押了上去,彷彿賭徒的梭哈。

突然間猛烈的風吹拂而起,正是從西北方向朝東南橫掃,唐軍陣營一瞬間就旗幟弭亂,郭子儀的大纛被勁風颳倒,幾個親兵慌忙簇擁了起來,但更多將領的號旗被風吹落,掉進了安陽河中。

“殺!”史思明親自舉着橫刀,順風向唐軍進攻,同羅契丹騎兵直接從側面沖垮了唐軍的中軍前軍陣型,步兵陣全線壓了上去追擊砍殺。

唐軍全線潰敗,九節度使分爲了九股朝不同方向逃跑,史思明傳令全軍追擊三十里後撤退,他得意地回頭望向魏州方向,看來李嗣業不會來了,如果他要偷襲,趁着雙方激戰的時候不正是最好的時機嗎?

他猛然把目光轉向北方,又一陣風激烈地颳起,地平線上翻卷起烈烈煙塵,紅色的麾旗如同墜落在大地上的流光,那些煙塵是騎兵踏出的塵土。飛虎騎如同一把三叉戟從三個方向朝戰場直撲而來。

史思明狂熱的笑臉凝固在臉上,下一瞬間便失聲喊叫:“快,重新收攏陣型!”

叛軍的騎兵已經衝鋒至五六裡之外,前軍步兵陣也已經變爲一字長蛇陣,這種陣型在追殺潰敵時有最有效果,但需要變陣卻是災難性的後果。

他的中軍方陣立刻轉身變陣迎敵,但李崇豹率領的飛虎騎的第一支騎兵已經殺到,手執馬槊衝在最前方,如同一枚鋒利的箭矢扎進了中軍的橫陣,一瞬間直接鑿穿。然後是第二支騎兵由白孝德率領,直接衝進了敵軍的軍陣中。

如果說成年人的奔潰就只在一瞬間,無論多麼成熟的軍隊,奔潰也是一瞬間的事情。等到李嗣業率第三支騎兵攻到時,史思明的中軍已經開始潰散。只有他的親衛牙兵三千餘騎守在他的左右。

混在叛軍隊伍中的李嗣業的兩千騎迅速從懷中掏出白絹,打結纏在手臂上以區分敵我,李嗣業給他們的命令剷除所有戰場上的唐軍和叛軍,投降者除外。飛虎騎立刻開始進攻與自己剛剛並肩作戰的叛軍,快若閃電,勢若瘋虎,甚至都不給他們反應的時間。

整個相州的戰場上亂成了一鍋粥,叛軍依然在追殺唐軍,而河西軍在追殺叛軍,而唐軍看到河西軍追來,以爲自己反敗爲勝,居然組織發動反擊,然後再次被擊潰。

李崇豹在這次戰役中表現尤爲英勇,他手持硬柘木角弓,騎在馬背上拉滿弓弦箭無虛發,又手持馬槊連續戳殺十幾名敵軍將領,其中有叛軍也有唐軍。

率領另一支騎兵的白孝德主要目標是追擊史思明,這位大聖周王一邊騎馬逃跑一邊唾罵:“好卑鄙的人!老子騙了一輩子,好不容易相信別人一次,竟然被騙的這麼慘!”

他在逃跑過程中還不忘放狠話:“李嗣業,老子總有一天會將你斬於馬下。”

田珍的追擊使得史思明不斷派出牙兵抵擋,等奔出相州地界到達洺州時,他身邊只剩下了幾百人。

唐軍各節度使四散而逃,李嗣業父子追擊的過程中不斷收攏降兵,僅僅一日之內便有四萬多人投降,使得他的實力迅速擴充。

佯攻貝州的田珍率領火炮營和安西軍餘部撤回到魏州,李嗣業也停止擴大戰果退回到鄴城下,這裡還有一個雙方爭奪了很久的勝利果實,那就是困守在鄴城中的安慶緒一夥。因爲這一場混亂的戰役讓他們無從判斷到底是誰獲得了勝利,直到李嗣業的大纛飄揚在城下的時候,安慶緒才接受了這殘酷的事實,率衆出城投降。

城中殘存的還有安慶緒叛軍一萬餘人,早已餓得飢腸轆轆衣衫襤褸,但安慶緒本人還白白壯壯,頭上纏着個白頭巾身穿黃袍,扶着一輛棺材車出城投降。他的身後是大燕國的一干能臣戰將,包括蠱惑安祿山造反的左膀右臂高尚嚴莊,還有攻破潼關的大將崔乾佑和安守忠,田承嗣和李歸仁已經在城破之前逃向了北方。

安慶緒跪倒在李嗣業的馬前,高舉起手中白絹降書,口中大聲念道:“聖唐天恩浩蕩,罪臣攜城中百姓和麾下部衆歸降李太尉,願太尉垂憐罪臣,祈求活命。”

好嘛,這位安慶緒的折節和晉愍帝有的一拼,李嗣業翻身下馬,抽出腰間橫刀將安慶緒的投降書挑在刀尖上,對準了一節燃燒的木樁燒爲了灰燼。

跪在安慶緒身後的衆臣擡頭驚訝地瞪着眼,又慌忙跪了下去。

李嗣業哼笑一聲說道:“我現在不代表朝廷,只代表我自己,先把這些人先關押起來,留待觀察。其餘各部兵馬打亂建制重新編入我軍。”

第八百零四章 主動變爲被動第七百三十二章 李嗣業平賊策論第六百五十三章 孤兒寡母第五百零五章 繼承爭奪者躺贏第二百二十九章 書生強悍,校尉善謀第三百四十九章 困境之戰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力士與梨園春第七百一十六章 李嗣業論聖人第二十三章 轉移案犯,駙馬奔走第二百四十六章 恩客牌尋緣青樓女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六百二十章 我方擬定條件第三百三十三章 又見太子李亨第二百二十八章 徵召敢死之士第七百五十六章 設伏潼關路第五百七十四章 風月名利場第六百八十三章 米查幹開誠佈公第三百九十九章 反派的二三事第七百五十二章 秋風陳濤斜第六百二十三章 控制吐火羅境第八百一十六章 火燒美良溝第八十二章 西市遇土豪第八百八十三章 怒火中燒失智第六百二十七章 入朝敘功(二)第七百八十九章 東京畿漕運使第八百零二章 奪佔洛陽攻陝郡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九百二十章 勸郭子儀離襄陽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軍重聚魏州界第一百二十章 聖人被矇蔽?殺子第七百零一章 煮茶陰謀論第四百零二章 敵軍燒糧第七百六十四章 圍堵武關,激戰蒲津渡第五百一十七章 楊釗處處提防第一百三十五章 伏擊、追殺第八百零二章 奪佔洛陽攻陝郡第十五章 祆祠妖人劫持事件第七百四十二章 肅宗登基得李泌第四百零七章 莫賀可汗求降第六百七十章 面聖求募兵第四百二十八章 血仇尤可報也第一百二十五章 上任三把火,其一第三百七十九章 救濟賑災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曜許諾第七百二十二章 兒女姿態 朝堂勢危第六百零八章 戰爭的延續是政治第六十九章 李嗣業獻策第五百一十九章 伽延從託孤第一百七十六章 只留有用之人第八百六十七章 敗軍之將無處逃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要你們種棉花第二十八章 宵禁水渠遁第八百四十五章 投降者衆第一百九十四章 蓋嘉運旌節入龜茲第一百一十三章 並波悉林隔河對峙第八百八十章 兵不厭詐第六百六十九章 興都庫倫懷古第六百零五章 對陣康居城第四百四十四章 前往溫泉宮第七百零六章 加緊掌控軍心第一百七十四章 宗呂賣身降唐第二百五十八章 在官言商第三百三十章 上巳節大朝會第七百七十六章 陝郡大戰崔乾佑第八百二十六章 夜破龍門渡第八百零九章 拙劣的離間第五百七十二章 節省開支巡視商路第九百一十七章 猜疑本末倒置第四百零五章 欲長途奔襲第六百四十章 涼薄君王心思第一百零二章 逃脫入大漠第五百六十章 一曲蕩清濁(已重補)第五百零四章 自負自私之心第五百四十三章 爲岑參跑動疏通第六百五十四章 招降阿布思部第八百二十四章 謀略和預判第一百一十章 知己不知彼(感謝宋秉書飄紅打賞)第三百九十八章 不請客自來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還是射水袋?第二百四十八章 深夜入荒宅第七百二十六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二百四十五章 隨隊遠行歸長安第九百二十一章 郭令公趁夜突圍第五百八十二章 採訪使陪同遠征第二百六十五章 夫蒙囊中羞澀?第五百九十章 高仙芝入朝敘功第一百四十二章 彈棉花,做棉被(感謝蒙古一胖子打賞)第四百三十六章 景龍觀密會第八百一十五章 孺子初試牛刀第二百六十二章 恩公請留步第四百九十七章 功成貴妃榻第六百六十五章 策略最有效第六百八十五章 爲查案也爲權欲第七十四章 美女的好處第八百四十章 回望河西路第八百七十四章 無奈棄城而去第八百二十六章 夜破龍門渡第五百六十二章 重新回味評品第七百六十六章 肅宗父子回長安第九十三章 事情快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