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〇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六)

其人過於懶惰,孫策是領教過了,也看到了,那確實是。因此,他讓其人到了蒼梧,就是爲了讓宋謙多做點兒事兒。那意思你不懶嗎?那麼南海不能讓你去了,但是蒼梧可以啊,讓你不得不去做很多事兒,儘量是改改你那懶的毛病。這個就是孫策的想法,而他那那麼做的,就算是宋謙不主動要求來交州,孫策都得給其人派到交州蒼梧,這個他早就想好了,不過其

人主動了,在孫策看來更好,那是。就想在來說,可不是嗎,真的。交州七個郡,除了南海之外,那就得是蒼梧、鬱林和交趾了,一點兒沒錯。所以說給宋謙放到了蒼梧,那確實這個怎麼都是爲了他好,這個肯定是。在孫策看來,可不就是那樣兒,可實際上,還就是爲了

他自己,那沒錯。畢竟爲了他自己爲了江東軍,這個也確實,那也是,正常。而總體來說,效果也是不錯。在揚州,凌操父子倆是先回到了建業,孫策沒批評他們什麼。而之後宋謙也回去了,自然也是一樣兒,他也沒說其人,宋謙如何表現,孫策自然都知道,那都不錯,是

啊。畢竟他也是盡力了,孫策這個當主公做老大的,其實也是不好多說,那是。凌操父子倆盡力了,沒犯什麼錯,自己都沒多說。那麼到了宋謙這兒,其實也都一樣兒,那是。畢竟他和凌操父子倆其實也沒大區別,懶是懶了點兒,但是在大事兒上,他是做得都挺好,沒錯。孫策都知道啊,哪怕不在交州,可眼線從來都沒少了,就是。畢竟江東軍的探馬細作雖說也

是不能和兗州軍的比,可卻也沒差多少。這個肯定沒錯,要不然的話,本來江東軍實力就不行,那麼其他方面,要都最弱,關鍵是差距一下大了的話,那麼就出問題了,真的。好在他們在有的方面,雖說還是最弱不假,但是卻沒差距那麼大,那是。差距大的話,那就又是

不小的問題,真的。江東軍他們肯定不想,對他們來說,這個和兗州軍還有涼州軍,和他們差距真是不小了。如果說什麼都不如對方,並且差距還那麼大的話,這個也真是,玩不轉了,確實。那樣兒己方就等着被他們滅吧,對是涼州軍和兗州軍合一起,兩方而不是一方啊。

確實,一個涼州軍來了,孫策和江東軍他們都覺得要頂不住,更別說是再加上兗州軍了,那樣兒的話,己方是怎麼都頂不住兩軍的進攻,所以肯定是要被滅,這個不用多想啊,就是。孫策和江東軍他們是不想那樣兒,這個肯定是,如果就只是涼州軍的話,他們覺得那一線希望是還在啊,那沒錯。畢竟只要兗州軍能被曹操帶着和涼州軍死磕,那麼己方這個希望就有

了,哪怕依舊是不大,可多了總比絕望好啊,那是。對孫策對江東軍他們來說,就是涼州軍和兗州軍一起進攻,己方必被滅。一方的話,就涼州軍,己方基本上都頂不住,那是。所以說這個肯定不是江東軍想要的,那是。因此,他們依舊是致力於己方能增加實力,好讓曹

操和兗州軍改變主意,最後是帶着兗州軍和涼州軍死磕。那麼確實就是那樣兒,最後不管結果如何,己方都認了,不管什麼樣兒,都可以。哪怕那樣兒一來,其實孫策和江東軍他們也知道,對己方是有好處不假,可不代表己方那樣兒肯定就不會被滅了,沒那樣兒的。只能說是增加了不被滅的機率而已,那樣兒。就是涼州軍加上兗州軍,己方是必被滅,那麼就只

有涼州軍的話,己方是有希望。就是,這個怎麼都是兩種情況,那沒錯。也就是說,其實也就只有那麼兩種情況,那沒錯。孫策和江東軍,他們確實都希望是曹操和兗州軍改變想法,而不是和涼州軍一樣兒,甚至聯合了。這個肯定是,就現在這樣兒,也看不出來曹操和兗州軍他們會改變想法,八成還得和涼州軍一樣兒,所以這個……不想要的,很大可能就會出現,

這個都正常。當然了,孫策和江東軍衆人,他們確實也都一直致力於增加己方的實力,好早日面對涼州軍的瘋狂進攻,面對他們滅己方。也是爲了讓曹操和兗州軍做出選擇來,那也是。總這麼說,他們確實這麼做的,一直都是,多提到點兒,還是有必要的。曹操和兗州軍

他們想法簡單,就只是爲了己方的利益。而馬超和涼州軍,他們知道孫策和江東軍的做法,對此也不過就只是一笑而已。不是他們看不起看不上孫策和江東軍軍,實在這個事實擺在眼前,如果說孫策和曹操,他們真帶着江東軍和兗州軍與己方死磕的話,那麼己方真就未必能

滅得了江東軍。但是這個如今的情況,真就看不出來曹操一定會那麼做,機率是有,可是太小了,就和沒有似的,那沒錯。因此,一直都是如此情況,那麼你還能讓馬超和涼州軍如何去看江東軍?想高看他們幾眼,對不起,對方還沒那樣兒,不至於。說是讓馬超讓涼州軍高看那麼一眼,也就那樣兒了,確實。馬超不怕江東軍什麼,他們就算是加上兗州軍,己方

八成也一樣兒滅了他們,還是之前那樣兒,他想兗州軍最好別參與到保江東軍這上來,在馬超和涼州軍的想法中,這個他們怎麼都是沒有參與更好。最好的就是最後和己方一樣兒,都去滅江東軍了,那麼馬超覺得如此一來,江東軍的結果只有那一個,而註定了他們只能是

敗亡。而曹操要帶着兗州軍一直和己方死磕的話,那麼這個變數就多了。馬超是不怕什麼,己方更多更大可能是依舊能滅了江東,可那樣兒的話,付出的代價,可確實是不少,那真的。他是不願意那樣兒的,有選擇的話,誰不願意自己一方好?那肯定是啊,所以也確實沒錯。

曹操帶着兗州軍的選擇,那麼八成還是和己方一樣兒,最後滅江東軍,這個很正常。畢竟那樣兒纔是對他們有大好處更多的利益,他如何選擇,就只是利大於弊就對了,馬超知道啊。怎麼一看,曹操和兗州軍最後如何選擇,也不難想到了,就如今來看,可不就是那樣兒,真的。雖說裡面並非沒有變數,這個不是絕對的,可能曹操會改變想法,但是馬超知道,那樣

兒的機率太小了,真的。所以哪怕就是江東軍,看他們也沒把希望全都寄託在兗州軍那邊兒,知道只有說增加己方的實力,那纔是王道啊。當然了,如果說能讓曹操和兗州軍改變想法,這個也一直都是他們所想的,哪怕不是把所有希望寄託在那兒上面,但確實,也想了不

少,雖說也知道不太可能改變曹操和兗州軍的想法。可太不可能和不會,這個終究是不同,前者終究還是有那麼點兒機率的,這個他們也知道。對孫策和江東軍來說,曹操和兗州軍的態度,非常重要,因爲他們如何做,可以說直接就影響到了最後的結果,那沒錯。因此,他們怎麼都不想讓兗州軍和涼州軍一樣兒,哪怕就是中立呢,也比來滅己方好啊。當然,不管

怎麼說,想讓曹操按兵不動,其實這個更不可能,他必然會選擇一個,要不就是和涼州軍一樣兒滅己方,要不就是死保己方,就是兩種選擇。是啊,那樣兒什麼都不動,沒一點兒動靜,按兵不動確實不是曹操那奸雄性格,真的。畢竟只有最出來對他們最有利的選擇來,那纔是他曹操要去做的,而做出有利的選擇,至少那時候不會是按兵不動,你就得選擇一個,

那沒辦法。所以說孫策和江東軍他們也知道,想讓曹操按兵不動不可能,他們一定會動,至於說最後如何,那是不一定了。對己方好有可能,對己方不好更可能,所以……這個對己方不要,他們大多還是要和涼州軍一樣兒了。但是哪怕那樣兒,孫策和江東軍也不怕什麼,

哪怕他們肯定是不想,一點兒也不啊,那是。如果說能改變他們想法,這個肯定最好,可要改變不了,孫策他們知道,己方也沒辦法了。畢竟曹操和兗州軍他們怎麼都不可能聽你的,就是。所以說他們是能改變想法,可這個需要己方做出來大努力,實力到了可以,但是……

孫策他們是,知道己方能增加實力,可最後到底能不能讓曹操和兗州軍他們改變想法,改變主意,這個確實就不知道了,那不一定。而且如今來看,希望很渺茫,那是。哪怕他們都沒放棄過,但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知道努力盡力,這個就夠了。而早都想過了,結果卻不是他們能決定的,那是。他們能決定的只不過是己方如何而已,多了的話,那都知道,

是不好使了。所以確實,你們一方所能決定的,不過就只是你們一方而已,對於涼州軍和兗州軍來時候,江東軍對他們都沒大影響,真的。反而真說起來,江東軍對他們沒影響,可兩軍對江東軍,那確實是有影響,而有時候影響還不小,真是。所以說這個也是,你一個最

弱的,對那兩個強的,其實還沒多大影響。了反過來說人家兩強對你一方,這麼個最弱的,你敢說沒點兒影響。不,當然有影響,有時候還挺大。就比如說曹操稱王的事兒,他當了個魏王,還是朝廷認可的,隨後馬超也不甘示弱,直接來個凉王,這他們直接就影響到了江東,

孫策別管是虛情還是假意,別管是想還是不怎麼想,這個吳王他是當定了,根本就不可能不當。之前就算了,曹操不過是稱公,關鍵是馬超沒動作,所以說孫策就沒動靜。但是稱王的事兒,曹操和馬超都稱王了,自己要再不當個什麼王,最簡單的,自己不比不上他們了?己方的將士、謀士,他們也不能幹啊,真的。這個肯定是,如今孫策這邊兒要稱帝,那麼哪

怕曹操和馬超都那麼做了,孫策也想,但是江東這邊兒壓力,確實是不會小就對了。當然這個不是來自於他手下人,江東軍的將領、謀士,哪怕就是手下的部曲,那些士卒,甚至說老百姓,他們對孫策稱帝是絕對不會說反對什麼的,就算是真有,可也沒多少,那是。但來

自於世家大族的壓力,這個絕對不小。可以說這個時候就算假設曹操和馬超他們都稱帝了,但是孫策至少暫時不會,沒那麼快,他都得解決好了內部的事兒,再說稱帝的事兒!畢竟他這連稱王都費勁了,不給世家大族點兒好處,他們能支持你?他們所知道的,是怎麼要讓他

們家族延續下去,如果說是發展更好,那絕對是最好,這個必然。所以說第一位是他們家族的存在,之後纔是發展。話說要連家族都沒有了,那麼還談什麼發展?真的,那一切不過都是空談罷了,只有家族在,才能說其他的,那沒錯。而江東這邊兒的世家大族,所說是在江東軍治下不假,但是他們和江東軍的關係,那也沒那麼好。當然了,這個和孫策性格作風

有關,也有其他的因素,都正常。不過不管如何,至少雙方該妥協的時候,那是肯定會妥協的,就像孫策稱王。可以說這個是他和江東的世家大族相互妥協的結果,大家都是覺得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那麼其實就夠了,真的。而付出的,他們覺得是得到了更多,付出與收穫

比,他們覺得還是後者是他們需要,也不少,那就可以了。江東軍實力不行,治下的世家大族都能給他們不小的壓力。

第二十九章 幽州地張飛出現第四四〇章 去茂陵崔安叫門第九十一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四)第九三二章 王伉府中會呂建第四十章 聯軍動樊城求援(完)第三十五章 無終城馬超得劍第四十七章 得情報五雄出招第一二五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四)第一六四章 大雪來兗州撤退(七)第七〇四章 臨湘城聯軍再戰(續)第三三四章 孫文臺再見袁紹第三七一章 李稚然兵髮長安第四九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三)第五六八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二十四)第八五九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十)第三九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七)第八九一章 涼州軍欲往房陵第六九七章 戰江陵繼續受阻第五九五章 逃徐州袁術末路第九三二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六)第六五九章 函谷關孟德問詢第五十一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六)第四一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十七)第三十五章 涼州軍夜襲聯軍第八〇〇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二)第九四五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十九)第三九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八)第二五一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十七)第十二章 馬府中兄弟遠謀(完)第九八〇章 滿寵許褚見孫劉第四十一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十五)第五八二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九)第七六五章 曹孟德班師回許第四六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四)第二十七章 聯合進攻西陵城第二〇八章 甘寧張遼帶兵回(完)第八七六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五)第四〇七章 三人到達漢中郡第二五五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十七)第五一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四)第七三九章 涼州趁機襲江陵第四〇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十八)第三五七章 長安城馬煥大婚(四)第七五〇章 聯軍夜戰臨湘城(續)第三二八章 孟獲帶兵奔烏戈第五三六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一)第一一〇章 石全搬兵拖兗州(二)第三一六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第九三五章 涼州軍信使來到第六一八章 黃敘回返臨湘城(續)第三六四章 斬牛輔孟起收兵第一五六章 遭火攻孟獲奔逃第六章 馬孟起蘄春議事第三〇四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九)第八〇一章 黃忠帶兵返江夏第四二五章 宴會畢封賞衆人第一六三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第一四四章 陸伯言入涼州軍(續)第六一七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四)第四五一章 馬煥拜師陸伯言第八五八章 太守府中見蔡瑁第八三九章 劉巴夤夜會鄧義第二二八章 成公英計敗漢軍(續)第五十八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三)第七十五章 關羽大戰崔福達(一)第九五四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十八)第二九五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十九)第七七〇章 兗州軍半途中伏(續)第九二四章 房陵城依舊對峙第一五七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三)第二一九章 衆人商討欲退兵第一七一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第二三一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四)第三九〇章 孟子敬罵陣引敵第八九八章 聯軍再戰蘄春城第九九二章 孱陵城三雄會面第一九〇章 兗州軍繼戰襄平(三)第四三二章 涪縣郭嘉說高沛(續)第五〇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九九)第一九七章 馬超楊鋒促合作第八八四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五)第八六五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十六)第六六八章 文丑異心奔西南第七九三章 周瑜出馬說守將第二二七章 成公英計敗漢軍(下)第三四三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十)第五六五章 夜襲敵營兗州退第六十八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二十三)第六七九章 降將獻城入井陘第一一二章 逼降廖化說黃巾第八十一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四)第九六一章 徐晃滿寵到臨沅第一〇八章 孟起反謀曹孫劉第八三六章 涼州軍終破江陵(三)第八十九章 馬超再說十八子第九八一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五)第六二六章 涼州江東戰羅縣(三)第四〇四章 兩洞主打開寨門(續)第一九九章 三日後叛賊退兵第一九一章 南蠻軍進攻敵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