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三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九)

少,肯定少,或者更準確去說,其實不會來幾個當兵的了,那真可能啊。畢竟都是爲了糧餉,這個要是連糧都沒了,吃不上飯,誰跟着你幹,關鍵是沒輕鬆的,都是玩兒命啊,那是。所以說歷史上抓人抓壯丁,去參軍去幹活,沒誰願意,都不願意。爲什麼,基本上沒報酬,還得玩兒命,這個確實,不容易啊。可在上位者的高壓政策之下,他們也反抗不了,而真敢

說去反抗的,基本上大多也都被鎮壓了,那沒錯。只有少數的成功了,而更有極其少數的走向了最後的成功,不過那纔有幾個?從平民,最後走向帝王,這條路太難了,歷史上有幾個?也就是朱元璋那麼一個,歷史承認的平民皇帝。劉邦嚴格說起來,他還不是平民,其人

好歹是個亭長,這個瞭解的人都知道,那亭長好歹也是大秦的一個小官兒,雖說是小,可也是有編制的官員。所以說他比朱元璋強多了,後者純粹是個老百姓,都吃不上飯討飯去了,然後也當個和尚,根本沒當過什麼正式官員。是個徹徹底底從老百姓,一介平民走向帝王的

人物。所以說老朱這個人的人品不管如何,雖說是最後當皇帝殺了不少攻城,可確實,不能抹殺其人的功績,驅除韃虜,就這麼一條,就不是歷史上誰都能做到的。而且是打敗了異族,強大的異族,維繫了漢人的統治。其人雖說是殺了不少功臣,但還是比較有骨氣的一個,至少留下的祖訓,那確實還不錯,“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

死社稷”,就這麼個話,確實是超過了很多朝代。都說大宋這好那好,又不殺文臣什麼的。是,宋朝不殺文臣,可武將死了,連岳飛那樣兒的大忠臣都被害了,說實話,那樣兒的朝廷,只能讓人看不起。都知道趙匡胤其人,本身就是個武將,所以他當皇帝,就防範武將,有兵

權的人,這個肯定是。所以他來個“杯酒釋兵權”,從他那兒開始,大宋對武將的防範,那是越來越深,皇帝都信任文臣,而比較疏遠武將。說實話,要真是個太平年代,那麼你就那麼做,其實也沒太大事兒,因爲不需要武將太多。可宋朝時候,天下太平嗎?瞭解點兒的

都知道,不太平,大宋和遼還有西夏,那也是戰了多次,關鍵是大宋還更多是吃虧了,這個就不好了。畢竟你需要武將的時候,皇帝還防備着對方,相信文臣,可說實話,到了大宋那時候,還有幾個文臣有頂級謀士那水平了?所以說就得靠着武將,可當皇帝的,又是不信任武將,又是防備他們,所以說在軍事上面,幹不過遼和西夏,其實也正常。要說對遼那樣

兒的強敵,大宋輸了也正常。可面對西夏那樣兒不如大宋的,大宋和對方也是互有勝敗,這次我贏了,下次你贏了,這個也真是,就是大宋軍事上不行啊。大宋真就滅不了西夏?這個反正肯定有人不相信,你要說滅不了遼,這個是,但是真滅不了西夏?所以說這個,也不

知道到底是不是還有什麼未知的原因。西夏是李元昊建立的,其人本身也不是漢人,是党項人,所以本來就是異族,那麼他所作所爲,其實也不用多說了。更何況他是有遼的支持,這個大宋被他們給擺一道也正常。從遼的角度來說,他們是很樂意看到大宋越來越不穩定的,那是。而大宋的強敵,那也是一個比一個厲害,從遼到金最後再到蒙古,確實是更厲害了。

那成吉思汗都跑歐洲去了,就別說是大宋了,他們終究是擋不住蒙古鐵騎的,那時候的蒙古騎兵,不光是天下第一,就說是全球第一也沒錯。所以說大宋怎麼也不好使,那是。慶幸成吉思汗是一二二七年死了,要不大宋估計早被滅了。忽必烈本事可以,但是說實話,其人有地方是不如成吉思汗的,那沒錯。至少成吉思汗要滅大宋的話,絕對用時間比他短,這個

沒錯。是啊,忽必烈和成吉思汗比,那還差點兒。其人和他祖父還差着,那是。成吉思汗的話,那其實有不少地方都是超過他孫子的,那是。所以說忽必烈有點兒本事不假,但是和成吉思汗比還是差。所以說太祖都寫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加上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這

五個人,其實在很多地方是可以並列的。而忽必烈自然就排不上號了,那是。不過成吉思汗是厲害不假,可其人也就是個“只識彎弓射大雕”,確實,在武的方面那是可以,但是其他方面,那就只能說是呵呵了……可不就是,因爲是異族統治,所以說對漢人都什麼樣兒,

那都不用多說了,沒點兒好的。確實,這個一直都是,只要是異族的統治,那麼對漢人就沒怎麼好過,這個歷史也證明了,不用多說。而漢人的話,至少在對待異族這個上面,那還是可以的。可以說漢人對待他們,比他們對待漢人好多了,那是,所以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因此,這個反抗也是對的,那是應該的。所以說老朱其實不錯,別管其人對待功臣如何,至

少在這大義上面,那是一點兒問題都沒有。老朱不缺少這個,還有什麼比得上民族大義呢,那是。因此,老朱的話,他其實是比較推崇諸葛亮的,這個什麼原因就不用多說了吧。而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正是老朱在位的時候,所以其人那小說要不維護正統,那沒準真就

發表不了了,真的。老朱最不缺的就是大義,所以他不是曹操,不是孫權,劉備的話,好歹其人還挨着正統點兒邊兒,所以說老羅不好好寫他也不可能。而老朱那麼推崇諸葛亮,所以這個演義裡諸葛亮都神了,要說和老朱沒一點兒關係,這事兒你相信嗎?肯定有,老羅就

只是個寫書的,他要不多溜鬚點兒上位者的話,沒準書寫幾章就夭折了,真的。畢竟你書能不能有大的宣傳,還得靠上面的人,而不是你自己。當皇帝的要說你的書好,那麼就是好,誰說不好都不行,這個就是當皇帝一句話的影響,那是。如果說你書再好,可上位者一句話,說不好,甚至就根本不行,那麼可能一下就成反書了,也不是沒有,所以這個……確實,上

位者怎麼看,這個可以說是相當重要,在這封建朝代,真的。話說紅樓夢有段時間就是所謂的反書,這個清政府就這麼看,那沒辦法。所以說上位者那麼說了,你還能怎麼樣兒。當然這個到底是不是呢,每個人看法不同,還得看曹雪芹到底什麼意思?如果說他真有那意思,

那麼不是反書也是了,那沒錯。至於說高額的話,他就是個連帶着寫的,和他沒太大關係。其實與其研究紅樓夢是不是反書,確實不如研究點兒別的,這個也是。所以說研究其他的那更多,而不是說這個是不是反書,那真是。畢竟紅學的研究,那人還是很多的,不用多說。畢竟其他是,那更是博大精深,所以說更值得去研究,而不是這個反不反的,那不是很重要。

是啊,那其他的,更值得研究。馬超已經讓士卒安營紮寨,而呂岱的話,其人可就等着涼州軍過來呢,那樣兒自己也好是有了用武之地,話說自己都多少年沒動兵了,真是有年頭兒了,那是。而如今遭遇如此強敵,呂岱心情可以說是喜憂參半,那是。畢竟從他自己的角度來說,那是有敵人過來,自己有了用武之地,其實怎麼都是好。可從己方的角度來講,這個

沒己方的郡縣要守不住,城池要丟,這個他就覺得不好,那是。當然了,這個肯定,對方的到來,自己是沒辦法。也就是說,不管是什麼情況,涼州軍他們都會過來,這個是肯定的。而如今涼州軍來了,自己確實是已經等他們很久了,那是。呂岱的話,絕對可以說是在馬超

他們到南海的時候,他就已經是想過對方要帶兵到鬱林這兒來,結果果然是來了,關鍵是還很快,這個不得不說,他們破城的速度,那是不慢。關鍵是己方人馬倒是不少,可戰力實在就說沒有那也沒錯,和人家是比不了,所以己方這個不行,人家的戰力強,奪取城池就快

啊,那是。所以說這個也沒辦法,誰讓交州本來就沒戰事,那麼這個己方是不如涼州軍了,就戰力上,怎麼都不如。呂岱自然清楚,那不說交州本地的土著士卒,就揚州的本部人馬,那都在戰力上面不如涼州軍呢,更別說是交州本地的了,真是。如果說己方士卒戰力要高的話,不用超過涼州軍,哪怕說差距不大也行啊。可現實就是,揚州來的人馬倒是還好,可交

州本地的士卒,這個真是有點兒慘不忍睹啊,那是。所以說這個差距,那是一直都有了,沒錯。關鍵這個也拉不近距離,短時間內,那肯定是不好使了,這個他都知道,那沒錯。戰力不行,己方怎麼都是吃虧,這個正常。不吃虧倒是不正常了,畢竟人家士卒的強,不是你

一個將領或者幾個將領能補上的,那不是。你必須承認,這個除非你士卒戰力也強了,要不就特別多的人馬,超過對方好幾倍。要不就是有頂級謀士出個什麼計策,關鍵是對方還得中計才行,所以這個……太難了,這個你有頂級謀士,人家一樣兒是有,甚至其實更多,所

以說呂岱都不會多想。並且在交州這兒,己方可沒一個頂級謀士,就算是謀士級別的,州牧是讓自己主公給叫回了揚州,要不然的話,歩騭在這兒,其人自然是謀士一類的,當然了,歩騭也算是有點兒武力,那是沒錯。所以說其人綜合本事都不錯,要不然的話,根本也當不了州牧啊,那是。能做到州牧的一個,那絕對是非常有本事的了,不管說是涼州軍、兗州軍,

還是江東軍,那可都是。這個可不光說是自己主公信任你才行,那真說起來當主公的信任好些個人呢,可他們都能當上州牧?顯然還得說是有本事,並且是適合,這個更重要,那沒錯。就隨便舉個例子,涼州軍中,沒有誰比那些個州牧更適合當了,至少馬超是那麼看的。

冀州以前的趙雲、涼州的張飛、幷州的賈詡、益州的張鬆最後還有荊州的黃忠,確實他們是最合適的,馬超認爲。這裡有人是純粹的武將,不過絕對都是一流大將,那沒錯。也有人是純粹的謀士,而張鬆的話,其人本事不如賈詡不假,但其人卻是益州一系的將領,所以說

有他當這個州牧,馬超意思是收買益州一系將領和謀士的心,讓益州一系的人當州牧,他就是這個意思。畢竟除了他派出去還有在長安周邊兒守禦的那些個益州系將領外,其他的益州系將領,更多還是在益州本地,這個沒錯。所以說有張鬆在,他當這個州牧,馬超所看到的,就是其人能很好調節自己和益州一系將領、謀士的關係,那沒錯。所以他認爲是沒人比

張鬆更合適當這個益州牧了,真是。確實,益州那地方,那一系的將領、謀士,自然還有比張松本事更大的,那有好幾個,可說實話,對馬超來說,其人卻最爲合適。別人當州牧,本事是夠了,甚至比張鬆還大,可做得未必就比他更好。而馬超最看重的,自然就是自己和

益州一系將領、謀士的關係,這個可以說和益州的發展一樣兒重要,那麼有張鬆這麼個能處理好各方面關係的人很重要。

第六一二章 文丑渡河戰敵將第六一六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三)第七一六章 親筆信送出搬兵(續)第四章 學有成先生離去第五五六章 曹操遣人令退兵第二二〇章 韓文約收攏三方第七六九章 孫周龐回返臨湘第二五五章 親事畢賓客離去第六〇四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三十一)第三三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五)第四九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四)第六二一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八)第九八七章 邾縣城破武安撤第九十一章 騎兵渡河襲遼東(三)第七四七章 得消息各方反應(續)第七六〇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十六)第二六二章 馬超帶兵到谷城第五六一章 兗州軍抵達辰陽第四十九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四)第二一四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一)第六十六章 馬超帶兵回長安(完)第四二四章 涼州軍破葭萌關第六十六章 馬超帶兵回長安(完)第四五六章 行南陽再臨宛城第四七四章 孟起問詢郭奉孝第五四八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十三)第六〇五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三十二)第一四四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第八十八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一)第八六五章 樂文謙立軍令狀第八三二章 霍仲邈身死江陵第五六二章 涼州軍趁夜襲營第四二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一)第五九一章 涼州軍進攻零陵第七十五章 涼州軍番禺休整(六)第八三〇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六)第三三九章 三族老竹樓商談第十一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第七二〇章 涼州軍大營問詢(續)第五八九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六)第七十四章 汝南平輿試兄弟第九一三章 兗州信使到許都第三一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第四四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三八)第七四三章 劉備江陵依劉表第一三一章 三日後兩軍決戰第四四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四〇)第三二三章 諸侯聯軍戰汜水(續)第六七八章 涼州軍繼戰江陵(續)第八七三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四)第七七一章 滿寵入城會諸葛第二四七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十三)第八〇二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四)第八七八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七)第六一七章 周倉欲投劉玄德第二六九章 張繡帶兵攻新城(四)第五二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一四)第一八一章 金城允吾兵臨城下第一六七章 崔福達問詢主公第八五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一)第九一四章 荀彧調兵往樊城第三三七章 銀坑洞得見三老(續)第九三二章 兗州援軍再入城第七〇二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四)第四〇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十八)第九八七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二)第八二二章 離臨湘聯軍北上第一五二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八)第八四八章 兗州軍攻弘農城(四)第四八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七三)第五九一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八)第三四四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十一)第六〇二章 來敵將求見馬超第一百零六章 宛城外初戰黃巾第四五五章 制賭約首局初敗第六八四章 衆人議圍困黎陽第八二一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七)第二一〇章 曹操進宮見天子第九五三章 蘄春馬超欲行動(續)第三十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四)第四七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六八)第三十二章 長安動木馬出擊(續)第八九六章 涼州軍四攻樊城第三三二章 李儒出計謀聯軍第一五四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第二〇四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三)第一七四章 再交換各回各營第五二八章 曹孟德提議遷都第九五一章 樊城夜戰兗州敗第八十八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一)第四五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四八)第八六三章 王子均抵達房陵第三一〇章 帶祝融面見主公第五一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三)第八〇六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八)第九四七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十一)第四九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〇六)第二八四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八)第二八八章 鮑允誠勸說袁王第四一八章 葭萌關故人投奔(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