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五)

程昱,字仲德,本名程立,少時常夢上泰山,雙手捧日,因後來被曹操改名爲程昱。由他在前邊引路,荀貞等率部後從,傍晚時到了東阿城外。

東阿城牆高厚堅固,城外的田裡有些光着上身的農人勞作,通往縣門的路上時有帶劍的行人來往。農人和行人大多是東阿的縣民,見到王師來到,或立於田中觀望,或閃避道邊,見到程立後,這些人都恭敬地行禮,可以看得出來,程立在東阿的民望很高。

只是不知,這民望是他本來就有的,還是因他奪回並守住了東阿而得來的,當然,最大的可能性是兩者兼有。荀貞心道:“東郡淪陷大半,唯東阿等寥寥數城不失,待皇甫將軍與我等平定了東郡後,這程立的名望定會再上一個臺階了。”

全郡多半淪陷,沒有失陷的這幾個縣城基本是黃巾兵從頭到尾就沒打下過的,只有東阿是先丟失了後又被程立用計奪回,可謂是一枝獨秀。程立本就是東郡名士,再經此一役,他的膽智謀略將會爲更多的人知曉,其名望自然水漲船高了。

看着前頭程立高大的背影,荀貞嘆道:“此即所謂時勢造英雄是也。”

東阿令帶着縣中吏員在縣外相迎,薛氏的家長薛房等也隨從迎接。離城五里,荀貞停下部隊,令許仲、劉鄧、江禽、何儀等指揮兵卒就地駐紮,帶着荀攸、戲志才、宣康、李博等文士並及原中卿、左伯侯等侍衛親兵繼續前行,在縣城外見到了東阿令與薛房等人。

東阿令年約四旬,單隻觀其外表,倒是軒軒然,個頭不低,七尺餘,印綬帶劍,頷下蓄鬚,像是個昂藏丈夫,誰卻能想到,這樣一個相貌威武的人卻竟在縣丞王度作亂後倉皇逾牆走?薛房三十多歲,大腹便便,其貌不揚。

荀貞一邊和他倆見禮,一邊心中想道:“這個東阿令卻是運氣好,不知上輩子積了什麼陰德,治下有程立這樣一個人,要不然,只他遇亂翻牆逃走這一條,等到戰後怕就難免會落個罪責處分,現在卻是不但沒有什麼罪責了,反而更有了一份守土之功。”

也可能正是出於這個原因,東阿令對程立非常的禮敬,和荀貞說十句話裡倒是有八句話都在看程立的臉色。程立直稱不肯隨他回城縣中的百姓爲“愚民”,此時面對堂堂一縣之令也只是保持了面子上的禮節,從他的眼神可以看出,他對這個東阿令很是不屑,卻是與薛房有說有笑。這也難怪,東阿令空有皮囊,沒有才幹,自是會被程立這樣才高剛傲的人瞧不起。從見到程立起,到想起程立就是程昱,再到此時,荀貞一直在暗暗觀察他,把他一路上和現在的表現盡數看在眼裡,心道:“一樣米養百樣人。這要是換了文若在此,對東阿令的態度定不會這樣啊!”荀氏儒學傳家,講究的是上下有序、尊卑守禮,荀彧溫潤如玉,就算上官是個無用之人,他也不會表現出輕蔑之態。

在縣門外說了會兒話,東阿令邀請荀貞、荀攸等人入城。荀貞婉拒了,笑道:“將軍令我擊滅波才殘部後,便就在東阿縣外暫駐,以候軍令。這城我就不進了。”聞他此言,東阿令、程立、薛房都頗是驚訝,再三邀請,荀貞執意不肯。東阿令瞧了眼程立,程立說道:“既然如此,我等也不強求了。縣君,縣裡不是早就備下了勞軍的酒肉麼?要不等會兒就直接送到營中吧!”東阿令連聲說道:“好,好。”

荀貞一揖作別,自帶着荀攸等轉回駐營處。程立望着他遠去,由衷讚道:“久聞皇甫將軍治軍嚴明,軍紀森嚴,果然不假!”

紮營於野外和住宿於縣中肯定是不同的,野外的條件艱苦,縣裡的環境舒適,能做到至城不入的帶兵將校可以說是實在不多。荀貞、荀攸、戲志纔等轉回暫駐處,路上,戲志才忽然嘿然一笑。荀貞問道:“志才,緣何發笑?”

戲志才騎在馬上,轉頭往縣門處回望了眼,見東阿令、程立等已然歸城,轉回首,笑與荀貞說道:“適才你與東阿令、程立、薛房交談,東阿令唯唯諾諾,時刻看程立面色,這東阿縣的縣令倒不似東阿令,而竟是程立了!此人真是恃才而傲。”

荀貞寬容地說道:“有才之士,大多如此。”話雖說得寬容,心中卻是惋惜暗歎。在記起程立就是程昱時,他甚是驚喜,也起了招攬之意,但這一路走下來,在暗中細觀了程立的言談舉止後,他卻不得不暫且放下了這個念頭。以程立的這份恃才而傲,只憑他一個區區的佐軍司馬,恐怕是萬難將之招攬到自家門下的。

宣康“咦”了一聲,指着道邊,說道:“那是誰人?”衆人轉目觀之,見前邊一兩裡外,田地邊兒上站了一個散發持杖的老嫗,正在高叫些什麼,田中勞作的農人們聽到她的叫聲,皆立起身上,很快丟掉手中的農具,紛紛聚攏過去。這老嫗叫嚷了幾聲,轉身往縣門處行去,她所經過之處,路上的行人也都跟了上來,不多時,在她後邊就聚集了數十人。一行人擠擠攘攘,從荀貞等人的馬邊走過。在經過荀貞等人時,這老嫗昂首挺胸,目不旁顧,倒是那些農人和行人中有的匆匆行了個禮。荀貞等勒住馬頭,回望他們遠去。

荀攸蹙眉說道:“這老嫗的打扮像是個巫祝,莫不是去祭祀什麼的麼?”原中卿從馬上跳下,抓住一個才從田中奔過來的人,把他帶到荀貞馬前。荀貞和顏悅色地問道:“適才那老嫗是何人也?怎麼她一叫之下,你們連農活兒都不做了?這卻是幹什麼去?”

這人不知荀貞的身份,但已知有漢兵來到,猜出荀貞必是帶兵的將校,答道:“將軍有所不知,吾縣有一石人,能治病、能去災,號爲‘賢士’,適才那位老嫗姓翁,乃是‘賢士’的巫祝,此前黃巾賊亂,荼毒一方,如今賴‘賢士’之力,卜己兵敗,故此翁嫗召我等前去祭拜。”荀貞點了點頭,示意原中卿放他離去。

宣博很是不平,生氣地說道:“什麼‘賴賢士之力,卜己兵敗’?卜己明明是被荀君打敗的!”荀攸搖了搖頭,說道:“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每當天災戰亂之時,這淫祠往往便就興盛。程仲德也是個有才幹的人,卻怎麼放任縣中的淫祠不管呢?”

所謂“淫祠”,就是不在國家祀典的祠廟,是民間百姓自發興起的對某人或某物的祭祀。淫祠之有,淵源已久,“西門豹治鄴”就是一個有名的官吏懲治淫祠的故事。淫祠最大的害處就是浪費民財,淫祠的主持者巫祝往往藉此斂財,造成百姓困窮。淫祠分很多種,有的祭祀的是“物”,如東阿的這個石頭人,有的祭祀的古人,如項羽,有的祭祀的是“惡鬼”,害怕某鬼作祟,故此祭之,有的祭祀的是清官,說起來,荀氏的族人裡也有被地方百姓祭祀的,便是荀淑,荀淑爲當塗長,後出補郎陵侯相,死後,“二縣皆爲立祠”。

兩漢巫風甚盛,淫祠幾乎處處皆有。地方官員明知其危害,但迫於民意,又或者是害怕得罪神鬼,大多卻不敢禁止,甚至有親自祠廟的。本朝先帝信黃老道,因在延熹年間曾下詔“悉毀諸房祠”,但這個禁祠的旨意沒有能得到很好的執行,到現在爲止,只一個“景王祠”,只青州濟南一地就有“六百餘祠”。潁陰也有淫祠,荀貞轉戰潁川、汝南兩郡,來東郡時又路經陳留郡等地,行軍過處,在這幾個郡裡也見過很多很多的淫祠。對此,他是早已見慣不怪。宣康兀自不忿剛纔那個農人所言之“如今賴賢士之力,卜己兵敗”,忿忿不平地對荀貞說道:“荀君出生入死,討賊平亂,歷經數郡之戰,從荀君出征的吾郡子弟至今已死傷數百,而彼等黔首卻認爲卜己之兵敗是什麼石頭人的功勞!真是可恨可惡!荀君,去把這淫祠給它毀了!”荀貞失笑,說道:“叔業,何至於此!”

宣康跟着荀貞南征北戰,雖然是以文士屬吏的身份,甚少親上戰場,但視野已然開闊,見多了殺伐之事,也不覺帶了些殺氣,他憤然說道:“君征戰南北,破賊潰陣,數郡賴君以安,百餘萬百姓賴君以存,以君之功,莫說小小淫祠,便是天神鬼將也要辟易三分!君若不想親自出面,康願爲君毀此淫祠,揚君威名。”

荀貞笑道:“胡說!我有甚麼功勞?平定數郡、安撫百姓,此皆皇甫將軍之功也。叔業,你不要亂講,這話若是傳出去,還不被人笑掉大牙麼?”他生性謹慎,雖然此時身邊都是自己人,但卻也不肯讓人覺得他驕橫跋扈。宣康固請之,荀貞正色說道:“淫祠固然害處極大,然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我今是將軍麾下一司馬,又不是東阿縣令,毀不毀淫祠,不該由我說。叔業,你不要再說了。”

戲志才暗自點頭,心道:“貞之雖功冠三軍而謹守本分,不驕不矜,若只看他現在的溫文守禮,又有誰能想象得出他在戰陣之上的勇武不可當呢?”

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126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五)126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一)14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一)9 太守長史兩不負41 虛虛實實37 會師(下)1 謀北要在泰山郡75 荀貞急信說孫堅 文臺二戰呂奉先208 督軍要務需先試25 郡府迴文30 將戰62 太守行春(下)36 第三兄弟49 本初情誼銘記不忘106 汝水岸邊降何儀39 點將封侯趁少年68 鳳集西鄉(下)49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3 陽翟侯扣使不遣78 開陽連營屯兵地 陶謙厚待泰山軍31 名重徐州陳元龍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106 孫堅使從豫州來25 再勝79 毋要臨渴而掘井264 軍旗紛至聚昌邑23 豫兗羣豪三人最98 荀貞之虎膽包天51 故事188 聚得幹才羽愈豐(上)111 爭徐未起州已亂 治徐終究用徐人277 政自良出荀太守67 本以霸王道雜之上架感言31 破敵(上)26 甲兵四千向神都(六)10 洛陽圖窮將匕見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21 辛璦(下)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103 孔德信報刺史病 荀貞再表孫文臺82 了卻山中寇賊事(六)17 無賴28 三軍兵至董營外 劉關馳挑敵將前12 一檄引得泰山驚61 最令人懼是毒計119 東郡二文鎮兗州78 聞聽道上辱郡丞(上)86 風捲雷動誅鄴趙(二)58 曹子孝奉令趨行7 邯鄲陌上九月秋(七)43 董卓狼顧問英雄(上)22 文聘(上)13 志纔出山38 荀攸來訪46 治平天下捨我其誰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22 枉費心機空費時73 大丈夫寧鳴而死263 袁子遠掌籌舟師6 本初何如伯珪強8 邯鄲陌上九月秋(八)3 路見白骨露於野50 忠勇士捨身忘死 善戰者後發制人64 裨將軍新旅建組56 買馬(下)18 西鄉薔夫89 風捲雷動誅鄴趙(五)153 沙丘臺上舊時月(八)84 了卻山中寇賊事(八60 五更鼓角聲悲壯(上)4 邯鄲陌上九月秋(四)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1 光和六年(上)12 一檄引得泰山驚65 安之若素使人奇7 秦項建言取濟南(下)1 關東州郡聯兵盛 建威討逆二將軍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65 奉孝高臥懷棲逸188 聚得幹才羽愈豐(上)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65 邀得念舊仁厚名30 怒自羞出堪難忍 非因勇故守此營165 常山中軍真倜儻(下)273 夏侯淵傳捷坎谷(上)11 寇至222 臨將戰復授機宜229 卞騶黃巾待驅行21 甲兵四千向神都(上)26 祖宗德澤在遺黎14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三)8 程嘉獻策難吳輯123 呂布劍客意亦雄85 臨戰忘死虎狼士 陷陣總是高順營104 彈棋最妙是長斜171 許顯臨機能應變(中)45 欺人76 江東猛虎方列陣 幷州飛將已出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