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聖旨一下赴冀州(三)

本來以荀貞的估計,至少等到冀州戰後他纔有可能會被擢爲別部司馬,卻沒有想到朝廷升遷他的令旨下來得這麼早。聽罷令旨,他再拜起身,恭敬地接過令旨。傳旨的朝吏笑道:“荀司馬,恭喜恭喜。”荀貞答道:“天使遠來傳旨辛苦。”朝吏從袖中取出一封信箋,說道:“我這裡有封私信給你。”荀貞擡頭瞧了這朝吏一眼,見他笑眯眯的,心道:“私信?”伸手接了過來。這朝吏拍了拍他的胳膊,親切地說道:“司馬是皇甫將軍麾下的猛將,亦是吾州有名的豪傑,將從皇甫將軍西討冀州張角,想來定能立下更大的功勳,也許用不了多久,你我就能在朝堂再見了。”

“用不了多久,你我就能在朝堂再見”,這是在變相地誇讚荀貞,暗示等到戰後也許荀貞就能被徵入朝中了。荀貞大爲驚奇,心道:“我與這傳旨的朝吏素不相識,他爲何對我如此客氣?”注意到這朝吏剛纔說了“吾州”兩字,因問道:“天使也是豫州人麼?”

這朝吏笑道:“怎麼?司馬不知麼?我乃汝南人,你我是州里人。”此前這朝吏一直說的是洛陽正音,這幾句換上了汝南方言。荀貞忙又行禮,說道:“原來如此!天使要不說,貞還真不知道。”這朝吏哈哈大笑,再又親暱地拍了拍荀貞的手,說道:“司馬從皇甫將軍討擊吾郡黃巾,我聽說西華一戰,司馬身先士卒,首陷賊營,功居諸將第一,全因皇甫將軍之用兵如神,司馬之浴血奮戰,肆虐吾郡的彭脫等黃巾賊子這才於短短旬月內覆滅,我代吾郡父老百姓多謝司馬了。”

荀貞遜謝了幾句,心中仍是奇怪,心道:“就算和我是州里人,就算因我從皇甫將軍平定了汝南黃巾,這朝吏乃是天使,代表的是天子與朝廷,卻也不必對我如此客氣啊,……奇哉怪也。”

他的疑惑很快就得到了解答,送走這個朝吏,他展開信箋,先不看內容,直接翻到最後一頁,落款卻是曹操。他登時恍然大悟,心道:“難怪朝廷會這麼快就又拔擢我,卻原來是曹操之力。”細看信中,不但曹操出了力,還有一個荀貞萬萬沒有想到的人也出了力:卻是袁紹。荀貞又恍然大悟一次,心道:“我說這個朝吏怎麼對我這般客氣,卻原來是因爲袁紹。”

袁紹是汝南人,汝陽袁氏四世三公,“勢傾天下”,門生故吏遍佈海內,這個朝吏既是汝南人,又帶來了曹操的私信,肯定與袁家有關係,不是袁氏的門生故吏,就是與袁氏交好,從他對荀貞的客氣熱情來看,前者的可能性最大。

荀貞看罷曹操的信,楞了片刻,不覺失笑。荀攸奇道:“貞之,你笑什麼?”荀貞抖了抖手中的信紙,說道:“沒有想到啊!我荀貞之名居然能入袁本初之耳。”戲志才“咦”了聲,說道:“袁本初?”荀貞把信遞給他,說道:“這是孟德寫來的信。志才、公達,你二人可知我爲何能得到這個別部司馬之位麼?”戲志才接過信,說道:“是因爲曹操和袁紹?”荀貞點頭說道:“可不是麼?”頓了頓,又補充說道,“不止是因爲他兩人,也是因爲何伯求啊。”

何伯求,即何顒。曹操在信裡寫得清楚:他回到洛陽,見到袁紹、何顒、許攸、伍瓊等人,對他們說起荀貞。起初,袁紹並不在意,天下的名族士子太多了,如過河之鯽,荀貞雖在州郡裡有些名望,但成名晚,與那些年少成名的士子們相比,他並不特別出衆,袁紹作爲汝南袁氏年輕一代裡的代表人物,“既累世臺司,賓客所歸”,他本人又“傾心折節”,天下的士子、豪傑們“莫不爭赴其庭,……,輜𫐌柴轂,填接街陌”,在滿堂俱豪傑,來往皆名士的背景下,一個小小的佐軍司馬自是難以入其眼中的,但卻因爲曹操和何顒,他最終改變了看法,重視起了荀貞。

曹操不必說,他親眼見到了荀貞的勇武、智謀並及麾下的一干謀士與猛士,深知其能,向袁紹大力推薦不足爲奇。

何顒之所以也推薦荀貞,卻是因爲他與荀氏相交甚厚,他早年因受黨錮,變姓名,亡命江湖,去過潁陰,在荀氏家裡住過,荀彧之揚名便是起於他的一句“王佐之才”。他對袁紹說:“潁陰荀氏是孫卿(荀子)之後,天下名族。荀淑神君,品行高潔、清識難尚,李固、李膺師宗之;八龍齊名,荀爽無雙;荀曇、荀昱兄弟並有殊才,荀昱名列八俊,號“天下好交”,交往故舊遍及海內;荀悅、荀彧兄弟並及荀攸諸子雖還年輕,然也早已聞名州郡。荀貞既出身荀氏,朝受長者之教,夕與彧、攸爲伴,必非凡人,孟德適才說,其妻是許縣陳氏女,陳氏也是海內名門,陳寔名滿天下,素善識人,能被他看中,今又得孟德之贊,可見此人雖顯名稍晚,卻定爲傑出之士。”

他因此勸說袁紹:“閹宦弄權,我輩受難,今雖因黃巾之亂,天子解黨錮之禁,可宦者仍未失寵,君有天下人望,爲海內豪傑所歸,而今大事未成,豈可輕視傑出之士?當此之際,不但不應該自傲輕視,反而應該更廣泛地援引結交天下英傑、以待時機。這個荀貞既爲名族之後,又智勇善戰,如能得爲君用,必能成爲君日後激濁揚清時的一個助力,應該大力地提攜他。”

曹操和袁紹都是大官僚貴族家的子弟,且皆有遊俠之風,興趣相投,早就相識,彼此關係親密。袁紹有五個奔走之友,即張邈、何顒、許攸、伍瓊等人,何顒是其中之一,兩人的關係也非常密切。得了曹操和何顒兩人的大力推舉,荀貞得到了袁紹的重視。

袁紹的生父是袁逢。袁逢兄弟四人,長兄袁平早卒,次兄袁成亦早卒,袁逢把袁紹過繼給了袁成,以承其嗣。袁成死的時候,袁紹還是嬰兒,因此得到了袁逢、袁隗兄弟的寵愛。袁逢兄弟四人裡最傑出的可以說就是袁成,袁成字文開,曾任左中郎將,壯健豪爽,急人之急,交遊廣闊,當時的貴戚權豪自大將軍樑冀以下皆與之結好,言無不從,故此京師當時爲作諺曰:“事不諧,問文開”。有袁成留下的人脈,又得到袁逢、袁隗兄弟的寵愛,袁紹成爲袁氏年輕一帶的代表人物順理成章。袁紹這個人又姿貌威容,能折節下士,並有遊俠之風,以“救時難而濟同類”爲追求。何爲“時難”?閹宦當權、黨錮之禍便是時難。何爲“同類”?黨人、士子便是同類。在他和何顒等的幫助下,遭到迫害的黨人“全免者甚衆”。因此之故,他在朝中、在士子尤其是在遊俠和豪傑裡有着極強的號召力,——早在多年前他母親歸葬汝南時,就“會者三萬人”。

一旦把這個號召力發動起來,加上曹操的父親曹嵩現如今正吃香之時,兩下合力,就算荀貞得罪了張讓,給他弄一個別部司馬的職位也是輕而易舉。

荀貞坐於席上,望向帳外,心道:“傳旨的朝吏對我那麼客氣熱情,也許不但是看在袁紹的面上,更是因爲他視我爲‘同類’了啊。”

中常侍趙忠曾說:“袁本初坐作聲價,好養死士,不知此兒終欲何爲?”這話什麼意思?表面上看是袁紹救濟同類、結交豪傑的行爲引起了宦官的不滿,往深裡分析,卻說明袁紹已經和曹操等人結成了一個政治集團。荀貞既得到袁紹、曹操的相助,那麼在那個朝吏看來,自就說明荀貞已是他們這個集團中的一員了,而這也正是曹操寫信給他的緣故。

戲志纔看罷曹操的信,喜憂參半,說道:“貞之,想不到曹操會說動袁紹助你。曹操父曹嵩累任兩千石,爲天子信用,袁氏世代公族,海內所歸。有他倆在朝中運作相助固是好事,但……。”

他話沒說完,可意思荀貞已知,能得到曹操、袁紹的相助,對荀貞將來的仕途當然會大有益處,可這樣一來,卻也勢必會被宦者敵視,如今宦官勢大,搞不好早晚有一天會因此獲罪喪命。

荀攸拿過信,展開觀看,一目十行地看完。荀貞問他:“公達,你怎麼看?”荀攸說道:“袁本初之志,人皆知之。事成,有功國家,事敗,無愧家聲!”

戲志才寒門出身,雖也是士子,不如荀攸在面對宦官時立場堅定,他更多的是在爲荀貞權衡利弊。荀貞心知十常侍雖然權傾一時,卻如冰山,已不能長久了,而在這個時候如果能夠躋身入袁紹的政治集團,對他來說卻是大利。他撫掌讚道:“公達所言,深得吾心。”心中想道,“曹操真是我的貴人,這次卻是吃了他的人情了。”他與曹操雖彼此“一見如故”,但相處的時間不長,老實說,他沒有想到曹操會這樣不遺餘力地幫他,忽然想起樂進、文聘,再又看看眼前的荀攸和戲志才,不覺起了點內疚之意,心道,“孟德兄啊孟德兄,你這般對我,我卻是對不住你了!”

……

聖旨下來的第二天,皇甫嵩召集諸將,于帥帳軍議。

軍議沒什麼好說的,聖旨裡講得明明白白,令皇甫嵩必須在五天內動身西入冀州。

朝廷催得這麼急,卻是因爲冀州的戰事陷入了僵局。

冀州的漢兵本是以盧植爲將,盧植剛開始打得很順,自入冀州,“連戰破賊帥張角,斬獲萬餘人”,可在張角等走保廣宗後,兩邊就陷入了僵局。黃巾軍不擅野戰,守城卻沒問題。廣宗城牆高厚,城中黃巾兵多將廣,難以強攻,因此盧植“築圍鑿塹”,用出了圍困之計。天子遣小黃門左豐來督戰。小黃門品秩不高,六百石,可卻是皇帝身邊的親近人,“掌侍皇帝左右”、“關通中外”。這左豐是貪濁之人,盧植帳下的親信就建議盧植“以賂送豐”,盧植與皇甫嵩一樣,堅決不肯行賄。左豐千里迢迢地跑一趟,什麼好處也沒撈着,回到京師就進讒言,對天子說:“廣宗賊易破耳。盧中郎固壘息軍,以待天誅。”天子大怒,遂檻車徵盧植,改用董卓爲將,攻廣宗,臨陣換將本是大忌,董卓雖名震西州,卻也不是百戰百勝的,結果不克,打了個敗仗。

剛好這個時候,皇甫嵩平定了東郡。

朝廷無奈之下,只好再令皇甫嵩西入冀州,接替董卓擊張角。

這其中的曲折不是什麼光彩的事,儘管皇甫嵩麾下的諸將多多少少都聽聞了些,但當衆說出來卻除了徒然傷士氣外並無半點用處,所以皇甫嵩沒有說這些內容,他只是向諸將傳達了天子的旨意,大略地介紹了一下已知的冀州黃巾兵的情況,安排了一下各部行軍的次序和路線就結束了這次軍議,最後他爲了振奮士氣,按劍起身,環顧帳內,慷慨地說道:“前天我接到軍報,朱中郎與南陽秦太守合兵,攻復南陽,連戰連勝,已斬張曼成。南陽之賊離覆滅不遠了。天下黃巾,三分在潁、汝,兩分在南陽,此三郡賊兵一滅,剩下的就只有冀州張角了。《韓非子》雲:‘一手獨拍,雖疾無聲’。張角雖擁衆固守,負隅頑抗,但只是垂死掙扎,已然不足爲慮,待我大勝之軍合彼冀州之兵,以此擊之,滅之不難!諸君,建功立業就在冀州!”

只聞得帳中“嘩嘩譁”一片甲衣摩擦之聲,諸將盡皆離席起身,躬身按劍,齊聲說道:“建功立業就在冀州!”

6 本初何如伯珪強24 張讓賓客91 襲陣兵退夏侯惇(九)24 鐵官見聞50 人謀不藏實堪浩嘆58 胡軫奔襲魯陽城 王匡兵敗小平津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16 虎狼之威(上)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41 荊州刺史武陵守 魯陽袁術望南陽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43 董卓狼顧問英雄(上)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48 雷霆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108 震張北進以逼兗62 忽聞北地羌人亂123 呂布劍客意亦雄34 一怒之威2 雙喜臨門(下)67 二月風雷重又動120 晝聚虎狼爭爲戰 夜宴當以軍法行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231 徐州將軍逐敵易84 了卻山中寇賊事(八56 行若純儒實懷詭32 國家棟梁傅南容19 二荀優劣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37 生來無計避徵徭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34 馮家26 威震郡北67 二月風雷重又動82 了卻山中寇賊事(六)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46 可憐的胡/平91 襲陣兵退夏侯惇(九)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78 唯先順勢能造勢39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104 汝輩亦我漢家民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125 豪強應曹爲投機12 仲仁迫凌去檄書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39 班底13 荀家五虎度陳倉(四)95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三)43 輕收萬衆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163 一將功成萬骨枯(下)69 英雄志氣袁本初174 荀成將度自雍然(下)4 風雪夜刺(上)151 沙丘臺上舊時月(六)117 三戰盡復東郡地(二)95 會師城下(中)87 名出郡外州中聞(下)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81 了卻山中寇賊事(五)110 朝中爭鬥起風波(上)38 列得嚴陣詈以挑49 輜重已備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77 薛禮高踞臨下問 劉備席坐從容答58 關張各有惆悵情53 勸降非是一路使 臨敵當有攻守備97 趙子龍進克歷城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88 遠謀圖據中原地 欲與孫堅結姻親113 長安董卓壞五銖 廣陵荀貞制二器67 鮮卑復又寇幽並53 不顧母弟朱靈忠10 洛陽圖窮將匕見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10 防寇22 旋舞84 捕拿張直(下)263 袁子遠掌籌舟師16 五日九戰(上)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258 輕小利乃能遠圖117 三戰盡復東郡地(二)65 歸來解甲抵足眠79 了卻山中寇賊事(三)93 孫文臺一戰破營 荀貞之喜得徐榮14 唯恨之流年悄逝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5 玄德仁義愧獨生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8 收得潁川吏士在 酸棗有信急騎來85 姚叔潛丹陽募兵 辛玉郎潁川議糧45 取天下唯造時勢 圖兵勝當行正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