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聖旨一下赴冀州(一)

淫祠之事由來已久,在民間根深蒂固,遍佈帝國全境處處皆有,實在勞民傷財,老實說,荀貞對此早就厭惡,只是正如他所言:“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所以儘管深惡痛絕,眼下他卻是管不了,也管不得的。

回到軍中,許仲等已指揮部卒搭建起了營地的雛形,最先建好的自然便是中軍,荀貞沒有直接去中軍,而是先在營中轉了一圈,檢查了一下築營的進度與細節,吩咐許仲等人,說道:“雖然我部在本地不會久留,但營區也要認真搭建,不得敷衍了事,外邊的壕溝再挖得寬點、深點,柵牆搭得高點、堅固點,望樓等物也都要建起。”許仲恭謹應命。——行軍打仗決定成敗的往往是細節,智謀超衆之將少有,大部分的領軍將校其實也都是中人之才,戰場爭鋒,很多時候比拼的不是智勇,而是看誰犯的錯少,所以荀貞在細節方面很注意,不但自己注意,並且言傳身教,叫自己麾下的這些將校也都注意。

視察完築營的情況,荀貞與荀攸、戲志纔等轉回中軍。將帳裡剛剛坐定,荀攸忽想起一事,又起身走到帳篷口,負手向西北邊的大河望去,說道:“河對岸便是東武陽吧?”

荀貞答道:“不錯。”

荀攸點了點頭,回到席上坐下,笑道:“這東武陽縣有一名士,貞之,你可曾聽聞?”

荀貞問道:“你說的是?”

荀攸笑道:“此人姓陳名宮,字公臺,少與天下知名之士皆相連接,名聞於州郡,亦有名於海內。”他低頭想了片刻,接着笑道,“大約四五年前,他曾來過吾郡,也曾來高陽裡拜謁過咱家的家長,你當時……,你當時好像不在縣裡,我倒是適逢其會,與他有過一面之緣。”

“陳宮?”不管是前世還是這一世,對此人之名,荀貞都有耳聞。前世不說,只說這一世,他聽荀衢講過,說陳宮乃是東郡名士,性情剛直,在兗州頗有聲名。

戲志才說道:“我聽聞過此人之名,聽說他少年早慧,年少時有過不少聰敏之舉,因知名縣中,後遊學潁川、南陽、洛陽等地,與天下名士相交,遂名動州郡,乃至聞於海內。”

說着話,他往帳外望了眼,帳外暮色深深,兵卒們持板築營,勞作之聲不絕於耳,荀成帶着本曲兵卒正巡營警戒,時有持矛披甲之士從遠處經過,有飯香飄入帳內,卻是中軍的伙伕已做好了飯。東阿離黃河約有十來裡地,雖相距不近,但也不遠,坐於帳中,只覺空氣溼潤。戲志才收回目光,說道:“東武陽與東阿不同,早被黃巾賊攻下,凡被黃巾賊攻破之城必遭燒殺擄掠,吾等一路北上,潁川、南陽、陳留,多見被荼毒之家,黔首被害,衣冠殘破,也不知這陳宮逃沒逃得過此劫?”

荀貞心道:“他肯定逃過此劫了。”

東郡屬兗州,潁川屬豫州,兩郡儘管相隔不遠,但卻是分屬兩州。自入兗州以來,荀貞明顯覺得“荀氏子弟”這個名號遠不及在潁川、汝南時好用了。漢人重故土,鄉土觀念很強,表現在政治上便是“視郡如國”,“視郡守如君”,表現在士族的身上就是不同州、不同郡的士子往往會結成一個“地域集團”,互相聯姻、互相提攜,同時爲了爭名求勝,又常會與別的“地域集團”公訐論難,樂此不疲。就別說豫州、兗州這兩個不同的州了,便是穎川、汝南這兩個相鄰的郡,在面對閹宦時,兩郡的名士固然團結一致,但在內部卻也是“論爭”多有的。許多年後,孔融就代表汝南士子與陳羣起過一場爭論,孔融爲此還專門寫了一篇《汝潁優劣論》,誇讚汝南士子,貶低潁川士子,孔融並與荀悅、荀祈等荀氏家族的成員爭論過肉刑、聖人和孝等話題。孔融專與潁川士子爲難,固是有存心與曹操作對的原因,但從中卻也可以看出,不同地域的士子間確實存在競爭和一定的排外性。故此,荀氏子弟的名號在兗州不如在潁川、汝南好用也就不足爲奇了。比如說荀貞今天見到程立,這要把程立換成是潁川的士子,對荀貞肯定是熱情有加,而程立對荀貞雖也很客氣、禮敬,但就荀貞的感覺來說卻總覺得有點疏離。因此之故,此時他雖聽荀攸提起了陳宮之名,也知道陳宮是個多謀之人,但心中卻沒多起多少漣漪,記起程立便是程昱時,他還生過一點招攬籠絡之心,而此時卻是根本就沒這個心思了。

帳外親兵進來,說道:“東阿令遣人送來了些酒肉,說是勞軍的。”

雖然招攬不來程立,也沒什麼心思招攬陳宮,但既到貴地,卻也得禮數做足,以免被人誤會傲慢自大,故此荀貞馬上站起來,對荀攸、戲志才說道:“我等出去迎迎。”出帳迎上送酒肉之人,卻是東阿縣的主簿,荀貞請他幫忙向東阿令、程立代轉謝意,收下了酒肉。

在東阿縣外停駐了三天,其間,程立又來過一次,與荀貞、荀攸、戲志才坐談了會兒。

荀貞問起東武陽等黃河對岸諸縣的情況,程立說道:“吾郡黃巾賊之主力悉在濮陽、白馬,河對岸並無多少賊兵,攏共四五千賊兵,分佈在八縣之內,各縣賊兵多者千許,少者只有三四百,今且又波才授首,羣賊無首,以司馬八千之衆,大勝之威,擊之如擊腐木,不需皇甫將軍再遣兵馬來,只司馬一軍便足以將此諸縣盡數收復了。”

荀貞麾下的諸人聞此,一個個都面露喜色。

黃河對岸有八個縣,如能將這個八個縣收復,這可都是軍功。東郡共有十五城,八個縣相當於半個郡,這份軍功如果放在一人的身上,就算在朝中沒有背景,也足能給他換個黑綬銅印帶帶,即使平攤到諸人的頭上,加上諸人以前的軍功,等到戰後也足可以封官加爵。

只可惜現實總不如想象的美好。

三天後,看送俘虜和卜己首級去白馬的辛璦部衆歸來,帶回來了一道皇甫嵩的將令,這將令讓劉鄧、典韋、江禽、江鵠諸人大爲不滿,卻是皇甫嵩令荀貞交還之前借給他的那五千步騎,並令荀貞歸入北軍五校的一個校尉的指揮之下,等這個校尉到後再西渡黃河,擊東武陽、陽平,取發乾,同時,皇甫嵩還派遣了另外兩個將校分頭渡河,攻取餘下諸縣。

劉鄧帶頭,領着江禽、江鵠、高甲、高丙、大小蘇等人來將帳裡找荀貞,第一句話就說:“荀君,皇甫將軍這分明是在搶功!卜己是被咱們擊敗的,憑什麼讓那北軍的校尉和那兩個什麼什麼將校渡河搶功?程立不是說了麼?對岸諸縣就沒什麼守賊!只我等一支人馬就足以把它們悉數收復!皇甫將軍不公!”

江禽跪拜在劉鄧的後邊,偷覷了眼荀貞的表情,見荀貞不動聲色,當下偷偷搗了搗跪拜在他身邊的高甲。高甲昂頭嚷道:“老劉說得對!荀君,皇甫將軍這明顯是偏心!我等自在潁川從皇甫將軍以來,歷次鏖戰,哪次不是打先鋒?舞陽擊波才,是咱們先破的波才的陣!西華擊彭脫、劉闢,又是咱們先殺入的劉闢的大營!東郡擊卜己,是咱們先打下的韋鄉,又是咱們在白馬浴血死戰,困住了近萬賊兵,皇甫將軍這才能輕鬆收復濮陽。攻復濮陽,又是荀君你主動請纓,馬不停蹄追擊卜己,日夜不息疾行百餘里,激戰倉亭,一舉擒殺卜己!在我等出生入死的時候,那什麼北軍的校尉和那兩個什麼什麼將校又在做些什麼?那會兒怎麼不見皇甫將軍派他們出戰?我等蹈危履險,苦戰連連,好不容易把卜己擒殺了,皇甫將軍卻遣那幾個將校出擊了?這不明顯是在搶咱們的功麼!我不服!”

江鵠、高丙跟着大叫:“我也不服!”

蘇則、蘇正兄弟比較穩重,沒跟着江鵠和高氏兄弟叫嚷,但也都是一臉的不服氣。

荀貞一一看過他們,卻誰也沒搭理,而是點名江禽,說道:“伯禽,你也不服麼?”荀貞對自家麾下的這些故人舊部瞭如指掌,非常熟悉他們的脾氣性格,劉鄧性直,藏不住話,高甲、高丙兄弟和江鵠脾氣暴躁,蘇則、蘇正雖然性較穩重,但在西鄉、潁陰這幫人裡他倆的威望並不出衆,能糾結起這麼多荀貞的故人、舊部來叫嚷不服的只有兩個人,一個許仲、一個江禽。許仲肯定是不會這樣做的,那麼這樣做的只能是江禽了。所以,荀貞誰也不問,直接就問江禽。

江禽俯首在地,說道:“荀君,我不是不服,只是不忍看我等兄弟拼死拼活殺出來的功勞被別人奪走。”

“那依你的意思,我等該怎麼辦?”

江禽悄悄擡起了點頭,瞄了荀貞兩眼,見他面沉如水,看不出喜怒,壯起膽子,說道:“以我的愚見,不如趁那個北軍的校尉還沒有到,咱們搶先渡河,先把東武陽、陽平等縣打下!”

荀貞轉臉瞧了眼荀攸和戲志才,笑道:“公達、志才,你們說,這得有多大的仇纔會想着置我於死地啊?”

江禽等茫然不解,但卻也聽出了荀貞這話不是什麼好話,江禽問道:“君此話何意?”

荀貞霍然起身,翻然變色,說道:“軍法:不從令者斬。皇甫將軍將令已下,你等卻攛掇我違令,江伯禽,你這不是想要置我入死地麼?”

江禽惶恐大驚,叩頭不已,連連叫道:“荀君,小人絕無此意,小人絕無此意!”

劉鄧、江鵠、高甲、高丙、蘇則、蘇正等人亦驚惶叩首,表示自己並沒有這個意思。

“你們若無此意,又爲何攛掇我違反軍令?”

“小人等……。”

“我知道你們是不忿失去戰功,但卻要知:行伍征戰裡最大的不是戰功,而是軍令。今日你等攛掇我違反將令,便不說下場後果,只說如果我帶頭違反皇甫將軍的軍令,你們日後會怎麼樣?”

江禽、劉鄧等不解荀貞之意。

戲志才替荀貞解釋,拍案斥道:“今日你等攛掇司馬違逆皇甫將軍的軍令,司馬若從之,那麼日後你們的部衆是不是也可以攛掇你等違逆司馬之軍令?”

帶兵之將最忌諱的就是部衆不聽從指揮。江禽、劉鄧等也帶兵了一段日子了,聽得戲志纔此言,明白了荀貞的意思後,比剛纔更加的惶恐起來,衆人齊齊叩首,叫道:“小人等絕不敢違逆司馬軍令!部衆裡若有人敢攛掇小人等違逆司馬軍令的,小人等必斬之,將其首級呈給司馬。”

“那麼按你們的這個處置辦法,我是不是也該斬了爾等,送爾等之首級給皇甫將軍呢?”

劉鄧、江禽等早沒有了初入帳中時的不滿情緒,一個個惶恐害怕。荀貞治軍有兩個特點,平時厚待將士,愛兵如子,但一旦嚴厲起來卻是鐵面無情。荀貞熟視他們良久,說道:“念爾等這是初犯,便暫留下爾等的首級不取,若有下次,定斬不饒!”

“謝司馬開恩!”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子元、叔業,依照軍法,該如何處置他們?”

李博、宣康兩人現在代掌軍法,同時兼職荀貞的文書。李博恭敬答道:“依律當斬,不過如司馬適才所言,念彼等初犯,可改鞭笞之刑。”

“即將渡河攻戰,這鞭笞之刑且先寄下,待戰後由你親自來監視行刑!”

李博應諾。

“下去吧!”

江禽、劉鄧等跪伏地上,膝行倒退出帳,出了帳篷,彼此對視,額頭上都汗涔涔的,卻是皆被荀貞嚇出了一身冷汗。聽得荀貞在帳中說道:“子元,派人去把君卿、阿褒、典韋、叔至、何儀諸人請來,今晚我和他們一塊兒吃飯。”荀貞麾下有頭有臉的諸人裡,卻是隻有許仲、陳褒、典韋、陳到、何儀五人今日沒來,很顯然,荀貞請他們晚上吃飯意在褒獎。

劉鄧大悔,瞪了江禽一眼,說道:“下次再也不聽你的了!”從地上爬起來,轉身離去。

江禽苦笑一聲,心道:“唉,只顧着想奪回本屬我等的功勞,卻怎麼忘了荀君當年在西鄉別院說的話?”荀貞當年初建西鄉別院,對許仲、江禽等這些輕俠、門客說過一句話:“不違吾法,則來日若能建立功業,保爾等富貴;若違吾法,莫怪我無情。”

帳中,聽着劉鄧、江禽等人相繼離開,荀貞搖了搖頭,說道:“這些驕兵悍將,三天不收拾就要給我惹麻煩,來汝南前,他們道辱費暢,現在連皇甫將軍的將令也敢試圖違背了!”話雖如此說,荀貞對此其實還是頗爲滿意的,違反皇甫嵩的將令當然不對,得嚴厲訓斥,但由此卻可看出,江禽、劉鄧等人對漢兵並無多大的歸屬感,換而言之,也就是說,他們從內心深處就認爲他們是荀貞的私兵,要不然,他們絕不會來鼓動荀貞違抗皇甫嵩的。

而至於皇甫嵩遣人“搶功”之舉,荀貞對此倒是沒什麼不滿。一來,皇甫嵩對他很提攜,讓他以佐軍司馬之職行別部司馬之實,——獨領一軍征戰,這是別部司馬纔有的權力,荀貞是個知恩之人,對皇甫嵩的這份提攜厚待之恩,他銘記心中;二來,他也理解皇甫嵩,皇甫嵩麾下將校雲集,這些將校各有來頭,該給他們些功勞的時候也要給的。

等了兩天,皇甫嵩派來指揮荀貞部的那個北軍校尉來到。他隨行只帶了五百三河騎士,荀貞把皇甫嵩借給自己的五千步騎轉交給這個校尉,並恭謹地帶本部聽命於其帳下。

這個校知荀貞自從徵以來戰功赫赫,倒是沒有以尋常的佐軍司馬視之,頗爲倚重,用爲副將。全軍離開東阿,渡河西進,先擊東武陽,果如程立所言,一戰而下。這個校尉也知皇甫嵩給他這個差事,實際上就是送功勞給他的,因爲皇甫嵩還派了另外兩路人馬,故此爲了爭功,沒有在東武陽多停。荀貞隨軍而行,自也就沒有時間去查訪陳宮。東武陽和陽平離得很近,只有幾裡地,陽平的黃巾兵聞風而逃,散藏於田野,這個校尉沒空去剿滅逃跑的黃巾兵卒,進至陽平,分了些人馬暫且留守後繼續前進,向西北三四十里是發乾縣。

發乾和陽平一樣,城中的黃巾兵卒聞風散逃,漢兵抵達時,城中已沒一個敵人。這個校尉爲了搶功,至城不入,簡單地和迎接漢兵的城中父老、士子交談了幾句,便即率軍繞城而過。縣中的百姓扶老攜幼、觀者如堵,望着漢兵威武的行進,許多百姓敬畏地跪拜道邊。

人羣中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看到荀貞披甲帶劍,胯下踏雪烏騅,在一羣虎狼之士的簇擁下英姿颯爽,不覺握緊了拳頭,顯出羨慕的神色,喃喃地說道:“英雄當如是!”

67 發蹤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獸爲功狗40 鐵營273 夏侯淵傳捷坎谷(上)46 呂布撤圍南渡汝41 一諾從來許殺身58 胡軫奔襲魯陽城 王匡兵敗小平津32 君爲虎士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13 志纔出山50 排場36 什伍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108 轉戰十縣歸平輿(中)70 相見恨晚堂上歡117 劉備輕色贈猛士14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八)3 光和七年290 王太守課政州最(三)230 兗州刺史左右難上架感言61 一朝食盡分別去 令使英雄氣填膺97 出身未捷身先死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98 幸有螟蛉機變才14 荀家五虎度陳倉(五)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128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一)3 道左遇貴5 尋賢不遇(上)88 徐榮久觀疑雲起 荀貞靜候將欲擊133 聖旨一下赴冀州(三)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56 熔鑄83 襲陣兵退夏侯惇(一)72 諸荀居家交豪俊 長文將至更添才37 生來無計避徵徭52 陰少府哀傷洛城 孫討逆嗟嘆往事61 仲業186 星羅雄傑滿部中(下)16 子長忿仇求爲應40 兵非無情不可掌19 誅滅沈家(下)52 圍魏救趙亂其陣33 再見遲婢8 遍觀諸郡(下)45 欺人69 荒年之谷揚名威 巧舌如簧動人心7 邯鄲陌上九月秋(七)73 健兒戰死誰封侯(下)233 數騎星夜報州郡126 玄德愁悶業不立93 驚聞曹操豫州亡 從來英雄重英雄99 董仲穎譭棄洛陽 孫文臺拔劍立誓14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一)60 樽前豪傑意難決1 上任228 琅琊鹽亂不足定103 孔德信報刺史病 荀貞再表孫文臺67 鮮卑復又寇幽並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45 董卓狼顧問英雄(下)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8 邯鄲陌上九月秋(八)112 伯符叱吒破俊寵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106 汝水岸邊降何儀33 偏師掠潁橋蕤橫229 卞騶黃巾待驅行9 結交161 一將功成萬骨枯(上)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14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二)202 議得良策增民戶174 荀成將度自雍然(下)6 尋賢不遇(下)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16 子長忿仇求爲應74 爆竹聲裡辭舊歲(上)108 震張北進以逼兗108 裁存萬六精敢士 良苦用心故人全15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37 生來無計避徵徭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68 司空病薨長安裡 相國倒行洛陽城12 郡兵曹椽181 一潘當先下襄賁46 可憐的胡/平74 奮武遣以一軍阻19 辛璦(上)98 荀貞之虎膽包天109 無情未必真豪傑 爭徐需重爭臧霸63 叕兒乃有大志乎186 星羅雄傑滿部中(下)1 雙喜臨門(上)112 詔討東郡出汝南(上)233 數騎星夜報州郡20 屯田從來積糧策18 未到輕身入京時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