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料敵

不得不說此時在進攻一方的江東軍確實是打得不賴,畢竟對於自己用於爭奪天下的根本,江東孫氏當然要對於他們下些力氣來整頓的,而這個時候的江東兵馬卻又是在他們的氣勢的最高漲的時候,種種情緒的壓抑,以及太史慈的失手,讓這些人都爲之變得jī昂。

有周瑜在,當然不會任這種jī昂的氣氛變得走了調,使得這些江東兵馬的力氣,因爲情緒上的問題而失散掉了。

能夠將兵士們的情緒完全的調動起來,兵加以利用,統合了這些以及兵士們本身的那種戰力,這樣的統帥能力,當然在周瑜的身上可以輕鬆的找到。

儘管在最開始的時候,周瑜看到了太史慈的倒下,也因此而在心裡上生出了些情緒上的波動,不過在緊接着周瑜見識到了自家兵士們那種不自覺的向前的向上的那種意識的時候,卻是讓他明白,這些兵士此時並沒有因爲荊州人的當面一擊而嚇破了膽子,更沒有因此而士氣低沉,自是因爲嚴顏之前的挑戰,卻是被他的作爲變成了對於江東兵馬的挑釁了。

這時的周瑜,自是看着手下的兵士們,對着荊州兵的軍陣發動着毫不停歇的衝擊。只因爲兩軍都沒有騎兵爲助,此時的兩方的兵馬自是都在近身作戰,血肉相搏。

江東兵馬此時隨着周瑜一同北上的卻是足有十萬多人,而嚴顏所部的荊州兵不過六萬人,雖說長沙城中的兵馬不下於八萬,畢竟他還要考慮到長沙城本身的防禦,總不能因此而將城中的兵馬給抽調一空。儘管說如今的江東已然不可能再有多餘的兵馬調動,再從容的另選將帥來長沙城下肆虐,不過有備無患總是好的。

不過如今在臨湘之地的湘水之邊,兩家兵馬卻是沒有想到會如此近距離的相遇。這種不期而遇,自然若是哪一方有準備的話,當然是有備的一方佔據着優勢,可是這對於雙方來說,都是同樣的。

故而此時倒是江東一方,因爲他們的兵力爲衆,佔據了場上的主動權。

不過看着江東兵馬的洶涌的攻勢,卻是沒有讓荊州兵上下有什麼怯意。畢竟在他們臨來南下的時候,他們卻是就已經做好了和江東兵馬生死一搏的準備了。

兩軍相逢勇者勝。

這句話當然是有已定的道理的,不過卻也要看是處在一個什麼樣的情況之下的,畢竟要是兩個交戰的雙方的兵士們的裝備或者其他的一些個客觀條件相差太多的話,即便是再勇猛的將士,在遇到能夠稍微的堅持一下的擁有着較爲先進的武備的情況的時候,這句話卻是要讓人考量一番了。

江東兵馬這個時候,卻是洶洶!而荊州兵嗎卻是無懼。

在江東兵馬的攻擊序列中,作爲衝鋒陷陣的前鋒卻是長槍加以刀盾兵,槍兵卻是連發突擊,向着荊州兵馬在短時間形成的人肉城牆進行着不斷的衝擊。

而荊州兵在面對着江東兵的衝擊,卻是在前陣豎起了一個個比人還要高大的巨盾,撐起了他們前面得依仗,而在這些巨盾的身後,荊州兵並不是沒有反擊的手段,那些隱藏在暗影中的尖刺,卻是像毒蛇的牙正在準備着隨時的擇人而噬。

對着江東兵馬的來襲,荊州兵自是前有巨盾檔格應對江東兵馬波浪式的衝擊,在後面的巨盾的掩藏之下,當然會有弓箭手的存在不斷的散射着帶着一道道優美的拋物線的箭矢跌落在江東兵馬的陣列中。

畢竟這種步兵爲主的攻擊陣勢,總是不能夠單槍獨自前去的,自是要和袍澤們彼此同心一道兒的衝擊,才能夠產生效果。

當然荊州方面,自然也不會在綿延的陣線上廣爲佈置一道連綿的巨盾陣列,畢竟要是那樣的話,這樣的陣勢卻是又不如無,卻是因爲若是那般情況的話,對於江東兵馬的衝擊,自是會有薄弱之處,只要江東兵馬選擇其中的一點,不管不顧只是集全力一點來攻擊的話,也不會堅持多久的。

故而在荊州這邊,巨盾爲陣,卻也只是十數面編爲一隊,連同身後的袍澤以及周遭的盾牌兵士,每百人爲一個方隊,卻是在每個方隊之間又越過一段不過兩槍之隔,而彼此自是肅立卻又彼此相關,互爲犄角的形勢而成陣勢爲守。

江東兵自有那渾不畏死,衝進那些荊州兵馬特意留出來的甬道,不過兩下里卻也多是盾牌掩面,讓他們攻無所攻,繼續向前,卻是林林總總之間,入目之處便是銀亮的盾牌爲前,總是輾轉反側之際,便多有迷路於其間的江東人,雖然後來之處自有袍澤爲依靠,不過他們身邊和前面的荊州的方針卻是不會就那麼死板的呆立不動,幾下裡或左或右的移動步數,便使江東人馬不僅魂亂,也鮮見的零亂。

先前的士氣高漲在這個時候卻也不能給以他們更多的幫助,越是情緒jī昂,此時的他們卻也多少是血氣上涌,頭腦之中少了幾分冷靜,如此一來,自是使得這些人也就無暇去探究這些荊州人所列陣勢的意圖何在,自是用盡了自己的蠻力去攻擊這些隨處可見的方陣。

然而因爲他們深入了這些方陣之間,自是先前的衝擊之勇,衝鋒之銳,在這個不過兩槍之隔的地方卻是依然無效了,畢竟失去了助跑之力,在這個時候要想將荊州兵馬的那些個渾然一體的陣勢給衝擊開了,除非這些江東的兵士或有萬夫不當之勇,不過這樣的人物,此時在江東這一方卻是沒有的。

太史慈這樣的勇將,卻是在最開始的時候被嚴顏給猥瑣的放到了,這個時候卻是都被荊州兵馬將亂箭攢成的人馬刺蝟給拉進了後陣深處,身形不見蹤跡。至於說那一爲江東最悍勇的周泰,此時卻是沒有被周瑜帶在身邊的,至於說徐盛,或許此人能夠夠得上文武雙全,不過他卻是沒有此前兩位的那種勇力的。

江東兵馬中那些深陷大陣之中的前鋒精銳,卻是依然深陷囫圇,對於這樣的情形在周瑜的眼中卻是見過的。此前的他依然在桂陽應援韓當的時候和陸遜交手的時候,已經有過類似的遭遇了。

不過在這裡,卻是因爲兩軍相逢之時,戰場之上的進展卻是如此的迅疾,讓周瑜一時間沒有想起來,而荊州兵馬卻是顯然已經將這樣的戰術深入的刻在了每個兵士的骨髓裡了,一旦遭遇到大軍攻擊之時,總是會在自然而然之間就將他們平日裡的訓練所得給施展了出來。

荊州兵馬的陣勢看着相當的鬆散,不過一個個的百人隊,彼此都相對的獨立,不過其內裡這百人隊中,卻是包含着刀盾兵,長槍兵,再有弓箭兵士爲助,自是諸多兵種齊全,完全形成了一個個各自爲主的擁有着攻殺職能的獨立個體,當然對應於和他們周遭的兵馬的聯繫,卻是這一個個的百人隊,又是渾然而成一個個個體,卻都是在有人的控之下彼此之間,或者是移形換位,又或者是彼此間或是融合,或是交叉分裂,總是在面對着不同程度敵人的攻擊的時候,他們會選擇不同的陣列之法以應對。

不管是或分或合,他們的戰略要義,卻是都在在有限空間內形成敵我對比之下的優勢,以局部上的優勢,來以多勝少,不求一擊將所有的敵軍都給斬殺,卻是要做到以不斷的小勝來積累最後的大勝利。

自從上次有過交手之後,周瑜自是便在想着如何能夠破解荊州兵的這種陣勢,畢竟當初在桂陽的時候,周瑜卻是看得出,陸遜手下的那些個兵士在運用這種戰術的時候,卻是流暢至極,由此自是可以看得出,荊州方面對於這樣的戰法自有相當的研究,而此種戰法在周瑜的眼中看來,自然也是相當的先進的,故而荊州方面不可能不會將這種良善之法廣爲推廣於荊州上下。

如今在嚴顏所部這裡自是讓周瑜又一次的看到了這種戰法的應用。

見到如今的這種場面卻是讓周瑜有些撓頭,對於這樣的戰術,周瑜自是思量過其中的利害。若是有重騎兵在手,卻是完全可以仰仗那種重騎推壓一切的氣勢,將這些一個個在防守起來猶如烏龜殼一樣的盾架陣給衝擊開來,不過江東如今能夠湊成一對騎兵都是相當的艱苦,何來如此的能量構建出一支重騎兵。

江東卻是多有步卒,但以步卒來攻破這樣的陣勢,卻是需要將士們要擇機而進,不能夠盲目的衝進敵軍所設置好的那洗個甬道之內,畢竟那些看上去好進的地方,卻是不好出的。其間所密佈的卻不僅僅是不知道從何處會捅出來的鋒銳尖刺,卻還會因爲轉換方位之後,讓人迷失其間,喪失戰意的局迷。

想到上次以周泰之勇,也對於這樣的陣勢不得不奮進餘力方能保的xìng命,故而此時對於那些深入陣中的江東兵馬周瑜卻也只能下令兵士們儘可能的先攻打荊州的外圍的守禦。畢竟對於這種堅硬如龜殼的防禦,只要能夠將他們的龜殼給一擊敲開的話,那剩下的自然便是可以任人享用的烏龜肉了。

內裡的柔軟卻是不能夠在阻擋江東兵馬的肆虐的。

對於荊州人能夠弄出這麼一個功防兩便的陣勢,周瑜自是不由的感嘆如今的荊州卻是人才濟濟,物阜民豐,裝備精良,戰力強盛。

而江東這些年來,自是無時不想着能夠趕上荊州的步伐,或者能夠遲延一下荊州勢力強大的步伐,卻是總是無力以對,不管是聯合曹魏,又或者是從當年直接的和荊州爲難,再有挑動荊州的後方或者內裡的反對勢力,卻總是不能夠達到讓他們滿意的程度。

一方面是因爲劉備以及他的麾下的那些個人纔將荊州的治理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故而對於像江東或者曹魏一方的勾引利誘,卻總是顯得那麼的蒼白,畢竟本來在如今的荊州,不管是從商,或者言政,明顯的因爲荊州所佔據的地盤的廣大,只要悠遊其間,便能夠獲利甚豐,而那些人物卻是何苦還要冒着爲荊州內裡的監察勢力發現的危險去做那些事情呢。

要知道荊州內裡的那些個監察部門的能力,卻是讓不論是江東還是曹魏等諸多勢力都很是撓頭的。不知道從何時起,荊州方面的消息和情報能夠爲他們這些外來勢力發現和探究的內容卻是盡顯迷惑,或者是荊州方面都不會有什麼消息的放出。

對於這個時代的各方諸侯來說,在周瑜的眼中,他已然是不能夠理解荊州的諸多舉動內裡的高下,不過不管他能否理解,周瑜卻是知道,這些變化,總是讓荊州在當時領袖了羣儕,而不能夠讓諸多人物去追慕他們的腳步,只能仰慕。

可惜這種仰慕,卻不是他們所希望的。至少作爲江東大都督的周瑜,作爲想着讓江東的勢力能夠獨霸天下的那個周公瑾卻是不想如此的,畢竟在他而言,一生知己如孫策,卻是將江東的外事都交給了他,這份重擔,雖然重若山嶽,而且已經壓在了他的肩頭不知道有多少年了,可是他總是想着如何能夠將這份擔子好生的維持下去,至於說到減壓之類的事情,周瑜或許也曾經有過念頭,不過也都只能是瞬息之間的事情罷了。

大軍的形勢,因爲江東兵馬的主動攻擊,自然還是持在周瑜的手中,眼見的那些先領全軍的將士們卻是多已經陷在了荊州的陣勢之中,當然儘管荊州的陣列先聲奪人,讓周瑜至少是沒有什麼能夠實質有效的破解之法,不過在江東兵馬那股子想要發泄一番的瘋狂的戰意之下,卻也在那些陣勢中,給了荊州兵馬極大的破壞,不過卻是因爲荊州兵馬本身的訓練有素,而使得在大局上來說,荊州方面雖然人數相比不多於江東兵馬,可是在局部的攻殺之間,能夠佔據優勢的卻多是荊州人。

當然比較而言,江東孫氏這些年中自是因爲海鹽之利,獲利甚豐,也因爲孫權等人對於天下的野望,對於軍士們的投入也是相當的不小,不過孫權等人的投入比較而言還多是陷入當時的那種範疇之中,而不是荊州方面不僅有現實的增加防禦的裝備,卻也對於將士們的戰衣等將來的研究很是追求的,故而相比較之下,荊州方面,每個兵士的武器和戰甲等物事卻是要比江東人更爲能夠保護將士們的安全的。

每每一刀互相對砍過去,受傷的輕重,以及刀槍等武器的損害卻都是荊州兵受益的多,江東兵馬卻是總是受傷的哪一方。

周瑜卻是能夠發現那種之前爲戰場上的瘋狂之意,總是不能夠持久的,而他卻也是知道僅憑着哪一點點的攻擊,總是不能夠讓當面的荊州兵馬給打退的,故而在他卻是看到兵士們因爲不能夠將眼前的局面打開而士氣轉淡的時候,卻是鳴金而收兵。

畢竟兩下里卻是不期而遇而爆發的這一場的戰事,自是讓荊州方面也是覺得一場遭遇戰如此也是可以。

不過卻是在兩下里都是各自有預備兵士壓住陣腳,互相緩緩而退的時候,每個人在此時就感到腳下的地面在隱隱的顫抖着。

對於這樣的顫抖,自是打撈了戰事的諸人自是明白那期間代表的意思,此時的人們卻是都將眼光打響了東面和南面。

作爲荊州方面,此時對於這樣的顫抖卻是有些期待的。而對於周瑜來說,這種顫抖卻是讓他的內心中增添了頗多的不安。

畢竟不管是從東面或者南面,能夠傳來這麼大響動的騎兵,卻不可能夠是他們江東所有的,而這個時候能夠出現在荊南地面上的,還是騎兵部衆的當然只有荊州一方纔有這般可能的。

從東面而來,想嚴顏一步本就是從長沙而來,故而這些騎兵卻是不再可能是從長沙趕來的,因此這一路人馬定然是從江夏那邊得勝而來,其意卻是不想剋制,便是要在江夏大聲之後,趁勢而爲,攜大勝之威再來荊南肆虐一番,對於這路騎兵,能夠從江夏千里迢迢趕來,在周瑜看來,卻是表明在江夏那裡的荊州人已然是完全的將那裡的局面掌控住了,雖說當時的周瑜自是看到了從江夏那邊傳來的有關戰報的消息,他當然明白了孫權內心裡的頹然之意,不過而今這夥子荊州的騎兵卻是熊熊而來,使得他在內心中也明白,荊州方面如此的籌謀,要在荊南將他們江東的戰力全部擊潰,卻是因爲他們並不期望在接下來要和曹魏一方決戰於雍州的時候,再在荊南這裡分心。

而今細數一番,在荊南這裡,固然有像張飛,鄧瀚這些人的存在,可以看得出荊州的劉備對於荊南這裡也算是相當的重視的,當然還有前後派駐過來的荊州方面的十數萬的兵馬來援,可是即便如此,在荊州人的眼中,江東的勢力還是遠遠不如曹魏一方來的重要,對於江東來說,屈指而來的七十多萬的兵馬不過只需要荊州的一些個偏師就能夠加以抵擋了。

面對着這樣的現實,周瑜多少有些無奈。

聞聽的那些越來越近的戰馬的蹄聲,此時的江東的將士們的臉sè的神情卻是難看的緊。這個時候的他們不管是適才已經奮戰過卻是無功而返的將士,又或者是那些尚沒有參戰的兵馬都是覺得前途有些暗淡了。

北上之路自由當面的嚴顏所部給阻擋住了,而這個時候從東面傳來的騎兵,自然不可能使他們的友軍。至於說從他們來時的道路上都能夠傳來不可阻擋的騎兵的戰馬踏地的聲響,卻是讓他們不得不去胡思亂想,莫非在衡陽城的十多萬的兵馬又一次的戰敗在了荊州人的手上了。

若是這樣的話,他們這些人又該何去何從了呢?

此時的周瑜倒是沒有這個顧慮,不過一時之間他卻也知道衡陽城當然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爲荊州兵馬攻破,即便是守城的蔣欽再是無能,即便是韓當的敗軍再是士氣低沉,影響到了守軍的意志,不過畢竟荊州兵馬,不管是從桂陽而來的張飛,張任,等人,又或者是從零陵城出兵而來的黃權所部,兩下里的兵馬卻是還不如有堅城可以仰仗的蔣欽等人,這樣的情況下,如何能夠在他出兵北上的這短短時間內就給人拔除了。

如此一番思量之後的周瑜,顯然明白了荊州人這個時候的想法,對於他會領兵主動出擊,而不是坐鎮衡陽城,看着荊州兵馬四下裡漸漸收緊他們的包圍圈而使得十數萬的江東兵馬坐守孤城,這樣的意圖,卻是能夠推斷而來的。

至於說周瑜會選擇那一方來作爲他主動出擊的攻擊點,倒也不難以拿捏。畢竟站在周瑜的角度,他總是不會讓手中的數十萬的江東大軍坐以待斃,他當然會選擇一條比較穩妥的退路,當然幾番攻守荊南,總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的他,如今這一次要是再灰溜溜的逃回江東,不單說周瑜如何有顏面再擔當江東的大都督之職,單說他自己還有什麼顏面應承下當年孫策對他寄託的重任。

故而這個時候的周瑜自然會選擇一戰立威,然後再從容而走的。

當然對於東向的出路,卻是和江東咫尺之間,並沒有什麼荊州兵馬的存在,如何有讓周瑜殺敵以立威的機會,而說南下的桂陽,已經有了衡陽一戰的慘烈,他想來也不會再在桂陽那裡見識一番,張飛,張任,鄧瀚等人的擺設了。

向西之途當然對於周瑜不需要做太多的考慮了,畢竟要是他西進了,自是離江東也就越來越遠了,在如今大勢於江東不利,在荊南卻也是勝少敗多,即便是勝,卻也是慘勝的情況下,當然讓麾下的將士們多是心生思鄉之念,畢竟狐死首丘,這樣的心情,即便是普通的將士們不明白字面上的意思,不過他們卻也不希望,不喜歡一再的敗亡在荊州。

他們卻是已經見到了黃蓋,見到了呂蒙,等人的戰死沙場,固然因爲他們的戰死讓這些兵士們感到了馬革裹屍的壯烈,可是螻蟻尚且貪生,何況人乎!

故而在最後,周瑜卻是選擇了長沙這裡爲他們的立威之選。對於益州人的印象,當然因爲之前的張任在衡陽城中的表現,讓周瑜很是有些把握的,不過而今看來這個嚴顏顯然沒有張任那麼勇而無畏,堅強,卻是人老成精,不僅如此,還是實實在在的一個沒臉沒皮的匹夫。

不過周瑜對於這老傢伙如此的不要麪皮,卻也沒有辦法的。畢竟他們在這裡沒有佔據了什麼好處。兼且而今的他還需要在接下來的局勢中面對,對他而言要算的是提前到來的包圍圈了。

對於荊州方面在荊南的諸人中,以周瑜的智慧不難猜測出,此時在這番魂亂的局勢中,能夠把握到他本人心思的人物是誰,對於馬良,周瑜卻是在江東也是聽說過,馬氏五常,白毛最良的說法,在他往日對於荊州的策劃中,也是將馬良諸兄弟算作了他們能夠佔據襄陽之後,要拉攏的必選人士的。不過周瑜卻是不會因此就將馬良看做能夠才估到他的心理的人物。

至於說荊南其他人,卻是周瑜更沒有想過的,故而能夠知道他心思的人物,便是他當日曾經見過的鄧瀚了。

江東諸人在荊南卻是以他周瑜爲馬首是瞻,且不說荊南,即便是在江東,雖說孫權爲江東之主,不過在諸多人士的心中,周瑜的威望和魅力,卻是不下於孫權的,甚至猶有過之。

這點孫權明白,周瑜當然也明白,故而他卻是少在秣陵,建業等地出沒,就是爲了好讓孫權能夠在江東的首府中廣樹恩德,建立威信於民,而他卻是在柴桑,或者其他地方,練兵爲武,謹守本分和尊重當年孫策於他的重託,除此之外,周瑜當然也是有着避嫌之意的。

畢竟周瑜本身的存在,雖然說對於江東的安危有很大的作用,可是這種作用越大,對於江東的大業卻也多是不利的,畢竟江東總是姓孫的。

而今周瑜在荊南有了些許的攻城略地,而孫權在江夏那裡便是有些坐不住了,這或許也是爲了向江東諸人表明,孫權並不是一個無能之主,不過結果總是很悲催就是了。

周瑜當然明白孫權的顧慮,不過而今這一切的顧慮,卻是需要他在江南之地將這數十萬的江東兵馬給帶出去纔有的談,面對着荊州如今的擒賊先擒王之勢,周瑜要如何做那!

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切記分享越多更新就越快哦!!!

小提示:

第23章 插柳第133章 大家都很忙(上)第131章 本道柳暗花明(六)第73章 心意心氣,天性自在第106章 雖無長阪坡第84章 雍涼風雲(二十七)第65章 爭執(上)第133章 何處可往(下)第142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七)第23章 東家在襄陽第68章 雍涼風雲(十五)第127章 千里之外第109章 百萬軍中第17章 什麼都是浮雲第45章 只道平安喜樂,不過事不由人第32章 西行漫記(五)第8章 母親的絮叨第32章 的盧妨主的傳說第45章 家事第40章 理萬機,家國事,內外有別第7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三)第83章 忽聞塞外青草香,暗流涌動第30章 西行漫記(三)第126章 對於步度根的新認識第149章 龍兄虎弟(上)第17章 行蹤第40章 逃縱第59章 林花謝了春紅,公不枉思第54章 雍涼風雲(一)第192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五)第71章 只增兵不放權,兵多非好事第137章 匆匆第45章 家事第28章 縱第126章 對於步度根的新認識第165章 料敵第66章 雍涼風雲(十三)第10章 曹操心想第33章 一紙詔書到,衆說紛紜第82章 雍涼風雲之話外篇終第120章 信第30章 我們去送紙第79章 雍涼風雲之話外篇(上)第8章 母親的絮叨第120章 建安二十年年末第146章 借力打力第107章 相敬如冰第84章 晚來風第5章 非大笑,也出門第31章 天下才情別有份,襄陽公子紙貴第36章 行動了第46章 秉性使然第29章 少爺,有事做了第85章 棘手第93章 雍涼風雲(三十六)第7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三)第87章 雍涼風雲(三十)第44章 一聲嘆息,嘆息一生第23章 兩人爲鬥,三人且樂第72章 雍涼風雲(十九)第53章 計較是非,開卷有易第68章 雍涼風雲(十五)第140章 閃要快第17章 忠義第41章 佳節念做,夜宴半雪第37章 得仁第3章 吹皺一池春水第51章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第150章 對應第25章 桂樹之下無雜枝第84章 雍涼風雲(二十七)第37章 跟屁蟲第25章 日記第113章 再戰衡陽城(三)第143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八)第20章 不疑有他,相互競爭第174章 面前究竟幾條路第145章 河水,江水,湘水第80章 雍涼風雲之話外篇(中)第25章 日記第206章 天下安(六)第126章 本道柳暗花明第95章 就要不死第144章 會有時第183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六)第108章 雍涼風雲(五十一)第198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二十一)第63章 一客西來,卻話巴山第七十八 掌神威上第168章 冷寂第197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二十)第108章 雖無長阪坡第38章 白幡如雲第86章 天下博弈第十八 掌很硬的柿子第15章 迴轉第180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三)第141章 涼州平安(上)第45章 醫不易第63章 一客西來,卻話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