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一十五規劃(2)

五月份正是黃河中游地段的雨季。

洛陽下起了大雨。

天空陰沉沉的,粗大的雨滴噼裡啪啦地往下落,整個邙山都籠罩在了煙雨裡。

食時剛過,吃了早飯的公卿們就陸陸續續出門前往皇宮。

明明已經是將近隅中初時,也就是早上9點鐘的樣子,但天色卻昏暗得像是夜晚,偶爾還有閃電轟鳴。

公車門外諸多公卿們聚集,三公九卿,內閣學士,以及三獨坐的二品高官皆到了現場。

三公當中是太尉楊彪,司徒趙溫,司空種拂。

九卿爲太常士孫瑞,光祿勳司馬防,太僕韋端,大司農王邑,宗正劉艾,大鴻臚徐璆,衛尉孫堅,廷尉張義,以及少府荀攸。

最後三獨坐司隸校尉荀彧、尚書令賈詡、御史中丞郗慮。

這幾年三公沒什麼變化,歷史上趙溫要到208年纔會病死,種拂的年紀比趙溫小几歲,由於不像歷史上那樣是死於李傕郭汜之亂,因此今年也已經六十餘歲了。

反倒是九卿有不少變動,如原光祿勳桓典病死,接替者爲原司隸校尉司馬防,太僕魯旭病死,接替者爲原涼州牧韋端。

還有衛尉田邠病退,辭官歸家,接替者爲原豫州牧孫堅。少府陳暮升丞相,接替者爲荀攸。

隨着司馬防升遷,司隸校尉的職務空出來,就被原冀州牧荀彧兼任。

原來的御史中丞是馬騰,馬超造反,軍情司查出這些年馬超造反的資金來源是馬騰在洛陽倒騰生意賺的錢,受到馬超連累,遭到貶謫,被圈禁在家,因此侍中郗慮遷爲御史中丞。

其中陳暮不太喜歡郗慮,因爲他記得歷史上就是此人當了曹操的酷吏,幫曹操構陷孔融,拘殺伏皇后,威逼漢獻帝,屬於當權者的鷹犬之流。

但考慮之後,覺得像這樣的鷹犬不能少。讓他走御史中丞,就如同牽着一條兇猛的狼狗,讓他咬誰就咬誰。

不過曹操是需要郗慮來做這個鷹犬,以此逼迫漢獻帝。而劉備則是需要郗慮來當一把刀,若是有世家豪族不開眼,擋了陳暮的改革之路,

那麼郗慮這條瘋狗,自然就可以放出來咬人。

因此猶豫之後,還是讓郗慮上位。而不是原定計劃當中,這幾年在潁川太守這個崗位上幹得風生水起,以律法和嚴格治理聞名的另外一名酷吏滿寵。

這些人基本就是如今整個大漢的全部最高決策層,會議地點並不是在大殿崇德殿,而是在比較偏小一點的顯親殿。

等到公卿們進來的時候,陳暮已經跪坐在了席上,正在那裡喝茶,他的身後還坐着一個小輩。

那小輩正是陸議。

當年他雖然回了江東,但從未與陳暮斷過書信來往,後來投奔孫策,也是他主動前去,以挑動孫策去了江東。

周瑜和魯肅雖然不傻,知道去江東可能是飲鴆止渴,可形勢太差,他們也不得不考慮放棄河南,讓曹操去頂這個雷,孫家佔據江東再圖荊州的打算。

結果就是陸議的計策生效,讓朝廷收復河南更加容易,在劉備大敗曹操之後,陳暮又利用孫堅以及青州水師輕鬆平定江東,奪回了揚州。

這樣雖然陸議做的事情並不是陳暮指使,但他的功勞很高,因此被陳暮帶在身邊,先於內閣擔任三等諫議侍郎,然後外放。

現在包括諸葛亮、徐庶、龐統、楊修、陳羣、司馬懿等人在內,皆已經外放到地方爲縣令,着重進行培養。

將來入內閣的條件之一,也必須是在地方有治理經驗和政績,以後也會成爲一個規定。

這邊見到陳暮,衆人連忙過來拱手行禮問好。

陳暮點頭回應,然後示意衆人先坐下,等陛下過來再說。

片刻後,公卿全部抵達,隨着中常侍宦官王植高昂的一聲:“陛下到!”

衆人紛紛起身,拱手向劉備行禮:“參見陛下。”

由於這並不是大朝會,所以不需要用雙手貼額的跪地禮,只要彎腰拱手就行。

劉備虎步疾行進入殿中,雙手下壓道:“都坐下吧。”

“謝陛下!”

公卿們便紛紛就坐。

殿外淅淅瀝瀝的大雨還在下,正是初夏,沒人感覺寒冷,反倒有些悶熱。

劉備吩咐宦官把窗子打開透氣,等到周圍的窗子全部打開之後,纔對朝臣們說道:“今日朝會,是丞相回來了,要對國家將來進行規劃,衆卿可聽之,暢所欲言。”

衆人的表情立即嚴肅了起來,國家規劃和改革,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現在丞相主政,很有可能事關自身利益,自然要聽清楚。

“文帝輕徭薄賦,與民休息,而有文景之治。武帝遠征塞北,威臨西域,而有大漢雄風。”

就看到陳暮坐在劉備下首位置,處於第二層臺階,俯瞰着下方殿內朝臣,緩緩說道:“一個國家的發展,不能沒有規劃和方向,所以我認爲每過五年,我們就得提出一個全方面的規劃,爲國家之未來做打算,諸位以爲如何?”

楊彪問道:“我想問丞相,規劃要從哪些方面入手?”

陳暮說道:“一爲民生,民生者,國家之基石也。百姓有飯吃,生民能夠活下去,則萬事皆安,天下太平。若百姓不能食,則國家動盪,亂象不止,因而民生爲五年計劃的首要任務。”

“丞相打算如何治理民生呢?”

趙溫問。

陳暮笑道:“治理民生者有三個切入點,一是提高糧食產量,二是分配百姓田地,三是合理規劃開墾新的田地。”

“願聞其詳。”

趙溫又道。

陳暮說道:“如何提高糧食產量呢?交趾土著種植水稻可產雙季,謂之占城稻,我欲在淮北、江東、荊州圈定種植區域,大力推廣。另外還有那紅薯、玉米、土豆在北方廣泛種植,至少二十年之內,應該能讓糧食問題無憂。”

楊彪頓時笑了起來:“是了,那紅薯玉米和土豆的產量驚人,今歲那土豆最先成熟,陛下賞賜了一些給我,不管是蒸煮味道都還不錯,我覺得用它來替代粟麥稻,都沒有問題。”

“太尉還是不要把這東西當主食,若是要把它當主食的話,就得多飲牛奶。因爲此物相比於麥粟稻三樣主食,缺少一些人體所需的物質。”

陳暮瞥了他一眼,輕聲提醒道。

以前在美國留學的時候,曾經認識了一個營養學專家朋友。

他告訴自己,土豆和米飯的成分其實差不多,裡面大部分都是澱粉。

但土豆更多的是含維生素較多一點,而米飯則含蛋白質更多一些。

雖然人體維持身體所需,蛋白質和維生素都需要,但二者所需要的數量不同。

維生素只要少量就行。

而人體所需的蛋白質則數量要比維生素多得多。

所以從實際角度來出發,土豆還真不能當飯吃,需要進行合理搭配。

雖然十五世紀之後,歐洲人就把土豆當主食來用。

可人家同時用牛奶補充了蛋白質。

現在大漢別說奶牛,就算是肉牛以及耕地的耕牛數量都少得可憐。

豪強貴族還可以通過吃肉或者羊奶雞蛋來解決蛋白質攝入問題,而普通人補充蛋白質的手段則只能來源於粟米、稻米以及小麥。

因此以目前大漢的情況,還真不能學歐洲人把高產的土豆來當主食用。

除非能找到穩定的蛋白質來源,否則要真天天吃土豆,大漢百姓的身體素質會很差。

不過紅薯和玉米倒是可以天天吃。

因爲紅薯玉米當中不僅含有豐富的澱粉,還有大量的維生素、蛋白質以及礦物質。

現在很多國民就缺少維生素a患有夜盲症,紅薯玉米當中就有豐富的維生素a,可以治療夜盲症,因此這兩樣東西天天吃沒問題。

只是紅薯對腸胃不太好,不僅會導致放屁多,還有可能引發胃病。

但在一個何不食肉糜的年代,這就不是什麼大問題了。

說完了糧食提高的問題,陳暮又道:“至於分配田地,那自然是土地收歸國有,由國家重新丈量土地,給百姓分田,且在國家允許之前,土地不準買賣、抵押,百姓只有手中有田地,才能夠維持得了生計。”

“土地收歸國有?不準抵押買賣?”

此話一出,頓時一石激起千層浪,大臣們彷彿一下子炸了鍋。

有人道:“丞相,這可不行呀。土地不準買賣,則必然導致分配土地不公,那上田、良田、劣田又如何劃分?吃虧的還是百姓。”

“是啊,土地分配必然是地方官吏來做。可本地有權者豈不是會把好田分走,差田留給百姓?到時候百姓即便是想賣掉劣田,重新買入良田都不行,欲哭無淚呀。”

“丞相,我覺得這個問題還是要三思慎重,王莽曾做王田私屬,最後不就導致國家崩壞。有此惡例在前,我們可不能重蹈覆轍啊。”

一下就有好幾名公卿反對。

劉備在此時忽然冷笑道:“爾等是怕自己家族再也不能合理侵佔田地了吧。”

此言一出,衆人瞬間啞然,不敢說話。

要知道,這裡面的三公九卿們除了衛尉上將軍孫堅祖上幾代平民,掛着一個孫武后裔的名頭以外,其餘幾乎全都是世家豪族出身。

如太尉楊彪,漢末兩大最頂級世家之一的弘農楊氏,與袁家並列爲四世三公。

司徒趙溫,也是頂尖世家,爲成都趙氏。祖上出過太尉、太傅、司空、司徒、衛尉,連他的親哥哥趙謙也當過司徒。

還有司空種拂,出身於洛陽種氏,祖上是西周卿士仲山甫。祖父當過定陶縣令,有家產三千萬,父親種暠乃是大漢司徒,名門望族之後。

其他如太常士孫瑞,祖上雖然沒有什麼高官,可家中資產數億。

他的叔叔士孫奮就因爲生性吝嗇,不肯借錢給當時的大將軍樑冀,被樑冀弄死,查抄家產一億七千萬錢。

另外還有光祿勳司馬防,河內司馬家,司馬卬之後。太僕韋端,京兆韋氏,祖上有西漢韋賢,五世名儒,漢宣帝時期的丞相。大司農王邑,汲郡王氏,師從康帝時期太尉劉寬。

其他宗正劉艾,琅琊王宗室。大鴻臚徐璆,廣陵徐氏,他爹是大漢度遼將軍。廷尉張義,清河張氏。荀攸和荀彧更不用多說,潁川荀氏。

就連看上去沒有什麼深厚背景的賈詡,人家都是賈誼之後,父親是輕騎將軍,祖父是兗州刺史,曾祖父是武威太守,不能說是世家豪門,但也算是寒門之子,三代沒有兩千石而已。

可以說,滿朝公卿,出身最差的都是寒門。

這些人不僅祖祖輩輩當高官,自己也是高官,他們的子孫後代也會成爲高官。

自此形成了龐大的門第網絡,延續到了魏晉南北朝以及唐初,一直到唐中期以後,這種世家大族才被慢慢打破。

而世家大族的權力來源和基本盤是什麼?

除了代代高官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家族當中擁有的土地!

擁有大片土地,他們才能攫取財富,掌握知識和話語權。

可以說,現在青州推廣的義務教育以及泰山學宮對優秀學生的免費入學加獎學金還有紙質書籍的出現,正在打破世家對知識的壟斷。

而土地收歸國有,不準買賣,則從另外一方面斬斷了世家大族的財富來源,這怎麼能不讓他們反對?

見臺下衆人被劉備一語而沉默,陳暮輕笑道:“諸位放心,土地收歸國有隻是一個形勢,不準買賣和抵押也只是短期恢復生產的政策,過些年就會開放,不過我相信到時候即便開放土地買賣,也沒有人會喜歡兼併土地了。”

聽到只是短暫的政策,衆人稍微安心了些。

又聽到陳暮說以後沒人會喜歡兼併土地,一時好奇,楊彪就問道:“爲何?”

“因爲手工業和製造業必然代替傳統農業成爲新的產業。”

陳暮環視一圈道:“農業生產雖是國家基石,但發展生產力纔是硬道理。現在隨着雙季稻以及紅薯玉米土豆流入,大漢原本的土地只能養得起五千萬人口,現在可以養四五億人口,農民數量會減少,工商業就會繁茂起來,農田要來何用?”

宋朝就是這樣。

wωw_ttκΛ n_C○

占城稻的出現讓宋朝人口急劇增加,從事農業人口變少,手工業發達,使得國家積累了大量財富。雖然宋朝的土地兼併問題也很嚴重,內部起義不斷。但卻不像東漢末年和明朝末年那樣嚴重到掀翻王朝的地步。

所以只要生產力提升,土地兼併就沒有任何意義。如後世我國只有一億多真正的農業生產者,卻能夠養活十四億人口,米價十分低廉,誰還會去農村大量買田地種地啊?

那個時候不僅農業稅全部取消,還要時時刻刻給農民進行財政補貼。不然大家都不想種地了,國家就只能從別的國家進口糧食。

陳暮又說道:“現在暫時發展農業,是爲了恢復糧食儲備。我認爲從今年開始,就正式進行丈量土地、給百姓分田以及清算那些豪民佔有田地的工作。”

“同時取消口算賦算,攤丁入畝,取消五十畝以上田產擁有者的田稅,也既從明年開始,擁有五十畝以下田地的百姓不用納稅。百畝到五十畝之間的納稅5%,二百畝到百畝之間者納10%,二百畝到五百畝之間者納15%!”

“至於五百畝以上擁有者,如那些佔田數百乃至上千頃田地的世家豪強,要麼交出你們的大半田地,要麼每年繳納50%以上的重稅。”

“並且豪民佔有的田地都要進行處置,那些爲非作歹的地方世家豪強,一個個欺壓百姓,逼迫生民。黃巾之亂,這些世家豪強,皆有他們的一份!從今日起,若再有侵佔民田者,定斬不饒!”

“現在國家纔剛從戰亂中恢復過來,最重要的就是穩定民生,加大生產力度,提高糧食產量。”

“我這個人看的是未來,從來都不在意什麼土地,只要過了這一段時間,讓大漢糧食迅速增產。將來你們這些世家佔田千頃萬傾都何妨,但是現在!”

說到最後,陳暮的眼眸瞬間冷漠下來,漠然地掃視了下方羣臣一眼,淡淡地說道:“我知道,你們作爲利益羣體,要維護的是自己家族利益。這一點,我不反對。但現在今天我來是和你們商議的,若你們阻攔陛下和我維護天下百姓的利益,那麼我也不介意掃清了你們!”

此言一出,殿內諸多大臣們臉色頓時大變。

丞相這是要下狠手了。

場內寂靜得像是有一根針要落下來,氣氛極度壓抑。

“咳咳。”

過了片刻,劉備咳嗽了兩聲,打破了寧靜,緩緩說道:“丞相做的一切,是爲了立即恢復民生。手段雖急,但卻是爲了國家穩定。我知道這會傷害到爾等利益,諸位放心,只要不是強佔的土地,土地收歸國有,皆有補償。”

“且我大漢官員俸祿也會大大增加,如今的俸祿就已經是之前的兩倍,我希望將來是三倍四倍以上,朕將設立官員本職、散官、勳官、銜官、爵位,每一份都有一分俸祿,以供官員花銷。”

這就是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

提高官員俸祿,目的自然是爲了高薪養廉。

陳暮和劉備計算過,一個從一品的三公,本職俸祿加散官、勳官、銜官、爵位俸祿,每年收入能達到三四百萬錢以上。

再加上財政各種差旅、補貼、冰炭、賞賜等亂七八糟的收入,年收入能有五六百萬錢。

以前的話三公的收入是月俸350石,年收入爲4200石,按照東漢正常年粟米小麥價格基本維持在200-300錢來計算,年工資在100萬錢左右,現在提高了五六倍。

而普通地方縣令的年收入原來是月俸70石,相當於年收入20萬錢的樣子,如今提高工資後,基本維持在七八十萬錢上下。

雖說肯定是比不上土地兼併帶來的利益,比如弘農楊氏和汝南袁氏都是家資數十億,曹操家族買個太尉就敢花一億,家族資產數不勝數。

但本身到了他們這個地位,金錢只是一個數字,不是那麼重要了,最重要的是權力以及家族核心利益。

所以面對劉備的示好,臺下公卿們也只能沉默以待。

見到這種情況,劉備和陳暮對視一眼。

他們自然也清楚,光靠提高工資肯定不會讓這些公卿們答應,因爲這無法滿足他們的核心利益。

於是劉備就又說道:“我將重開太學,爾等家族優秀子弟皆可入讀。當然,我是指優秀子弟,若是愚笨紈絝,要之何用!”

聽到這句話,公卿們臉色稍微好了許多,原本嚴肅的神情也略微有些解凍。

他們家族的核心利益有兩個。

一個是控制財富,一個是對權力的壟斷。

前者是通過擁有大量土地,後者則是通過對家族子弟的提拔。

如今陳暮承諾只是短暫的控制土地買賣,現在把土地交出去雖然肉疼,但將來再買回來就是。

最重要的就是自家子侄的上升空間不能斷,原來的察舉制度現在被廢除了。

目前大漢唯二的出仕途徑就是被劉備和陳暮人事任命,以及從泰山學宮畢業之後,通過考試考覈從基層幹起慢慢升遷。

可以說出仕手段被朝廷控制得死死的,他們這些公卿也沒什麼太好的辦法。

劉備給了出路,也算是對他們的示好。

現在是他們投桃報李的時候。

楊賜趙溫種拂等人互相對視,拱手說道:“臣等附丞相之議!”

“善!”

劉備與陳暮對視一眼,點點頭道:“那就從今天開始,全國丈量土地,清算入冊。原來已經合理分配過土地的百姓就不用再分配,重要的是那些尚無土地的流民百姓。”

陳暮說道:“爲杜絕分田產生的糾紛,各地官府需要進行嚴厲把控,以調節,協商爲目的,儘快讓大家都滿意。這項工作乃是地方官員升遷考覈的政績,若是查出有官員勾結豪強控制分田,嚴懲不貸!”

衆人心頭一凜,知道這話是說給他們聽。

今日政策, 也將會由他們這些世家大族的利益代表傳遞出去,爲的就是逼迫那些地方勢力老實聽話,不要跟國家做抗爭。

不過好消息是現在的秩序已經被打破,相當於重新洗牌。不僅劉備政權擁有強力手段,且地方世家豪族經過黃巾之亂、董卓之亂以及諸侯大戰之後,勢力已經小了很多。

因此改革的阻力肯定不會太大。

不然放在平時,這種改革必然會遭到羣起而攻。

像慶曆新政,張居正改革等。

------題外話------

做個國家改革真的不容易,查閱大量資料,研究歷史,土地,我國的很多改革措施,還得考慮到漢朝的國情等問題,可能這個規劃內容有點多,但也沒辦法,書到尾聲了,劉璋和劉表也就這兩年收拾了,請大家放心觀看。

第五十八章 各就各位第三十四章 養蠱第九十五章 荊州風雨第四十章 鳴金第八十二章 抓住你了第四十四章 世間無二此般人第一十一章 茶藝第二百四十章 一生之敵第五十二章 借東風第七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六十三章 玄甲重騎第八十五章 取勝!第四十四章 曹操發動技能——奸雄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七十二章 陳暮的鬼名堂第一百八十七章 決戰之日第一十四章 關中諸事第三十八章 夾擊第七十九章 對峙階段的鬥智鬥勇第九十章 徐榮敗退第八章 我們是兄弟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師曹操第三十六章 海內聞名,天下皆知第三十三章 斬二將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八章 內閣的作用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第七十四章 一席話語,管教徐和拱手而降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紹怎麼贏?端午節請假條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陽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第十章 掌控輿論的優勢第一十六章 都是內鬼第二十九章 收服荊州士林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一十一章 玉堂尋賢訪陳生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一百一十二章 胸有蒼穹第七十六章 界橋之戰第三十五章 學宮最後一天(3)第一十三章 二桃殺三士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完結感言第六十六章 曹操未曾設想的道路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魎(一)第一十九章 南陽之戰(1)第五十五章 威脅第四十章 人心所向,優勢在我第十章 B計劃第一百零二章 章武五年第五十一章 步戰之王第六十六章 呼朋喚友第三十九章 晉升資本第五十章 弔唁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十章 掌控輿論的優勢第一百三十一章 始於桃園,終於桃園(大結局)第一十三章 宦官之友陳子歸第一百八十九章 無路可逃第一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七十八章 收降四將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二百四十五章 封王第六章 馬鈞第二十章 儒生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七十八章 收降四將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五十七章 時機已到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第二百八十二章 傳位第四十九章 責任第五十八章 呔,看法寶第八十二章 計中計第二十四章 戰略謀劃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第一百五十九章 算計第二十二章 朝議第一十二章 一口雞湯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八十一章 郭嘉發起了挑戰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四十一章 呂布,我要你的命!第九十二章 呂布大意失仙人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九十六章 腥風血雨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溘然長逝第一十八章 溫柔鄉,英雄冢第六十三章 荀攸與許褚第七十一章 莽夫會套路,誰也擋不住第七十九章 奪冀州的第二步戰略第八十六章 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