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呂布的選擇

砰!

“欺人太甚!”

幷州雁門郡廣武縣。

簡陋的縣衙府邸,呂布拍案而起。

他的臉色非常難看,憤怒當中又夾雜着一絲屈辱。

在桌案上還留着一封公文。

是朝廷派人送到了上黨郡,由上黨郡那邊轉送過來的。

他左右兩側除了衛覬之外,還有魏越、成鐮、郝萌,魏續,宋憲,侯成,曹性等。

張楊被他任命爲上黨太守,李肅則是太原太守,二人負責坐鎮後方。

呂布這兩年主要是針對北面的鮮卑人,要把雁門奪回來。

因此在劉備對河南進行攻勢的時候,他就加緊了對匈奴人和鮮卑人的進攻。

休屠各部當中,匈奴王呼廚泉劉豹等人被打得抱頭鼠竄,從南單于庭美謖縣,遷移至圜水上游白土縣一帶。

這個地方後世很有名,就是陝西的第一縣,神木縣,而圜水就是後世神木縣境內的禿尾河。

陳暮之所以對幷州感興趣,自然是因爲這裡擁有豐富的煤礦儲備,且溝通草原。

在如今化工基礎極差的情況下,冒然發展化工纖維肯定是一條歧路。

技術上不可能出現彎道超車,

那麼就得穩紮穩打,佔據煤礦產地、畜牧業產地、羊毛來源發展紡織業就很有必要。

所以幷州就必須拿回來。

現在朝廷威逼呂布,呂布因幷州貧弱,到現在也不過是三萬多兵馬,面對強大的朝廷軍,他也只能無能狂怒。

見到他雷霆怒火,周圍諸將左右對視,一時不敢說話,唯有衛覬沉吟片刻,問道:“將軍,如今朝廷迫急,若不思變,則萬劫難復。”

呂布喘着粗氣,緩緩坐下,看向衛覬道:“伯覦,你怎麼看?”

衛覬想了想道:“我想知道將軍是做何打算,是與朝廷戰鬥到底,還是遵了詔書,投降朝廷?”

“戰怎麼說,降怎麼說?”

呂布問。

衛覬笑道:“降的話自然接受朝廷旨意,只要不抗命,將軍大抵還是能夠安然無恙。畢竟有曹操孫策先例在,劉備不也沒有殺他們嗎?”

“那戰呢?”

呂布聽到衛覬的話,神情先是稍稍放鬆,片刻後又問。

衛覬說道:“若是戰的話,就不能正面應敵,當先突襲張飛,把張飛打敗之後再取河東,然後聯合韓遂馬超張魯劉璋等人,共同襲擾關中。現在朝廷勢大,想和劉備打硬仗恐怕很難,只能利用地利的優勢。”

呂布沉吟片刻,說道:“若突襲張飛有勝算否?”

“出其不意,應有勝算。”

衛覬說道。

呂布點點頭:“好,那就突襲張飛!”

他這個人屬於是不到黃河不死心,不見棺材不落淚。

歷史上徐州的時候兵不過數百,被劉備收留,慢慢壯大之後,就立即反噬。

打敗劉備後,曹操過來進攻他,呂布打不過曹操,就是死不投降。

一直到侯成、宋憲與魏續叛亂,纔在白門樓表示願臣服。

所以雖然如今朝廷勢力強大,但呂布自忖與劉關張有深仇大恨,他們能容曹操孫堅,不一定能容自己。

因此自己的命運自己掌控,何況他手頭還有三萬精兵,且多是騎兵,憑什麼不能拼一把。

在這種情況下,呂布面對朝廷的咄咄逼人,不願意投降,反而決定先下手爲強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那邊呂布打算領本部兩萬人馬突襲西河郡的張飛部。

而另外一邊,朝廷於河內的兵馬匯聚,張遼、高順、牽招、徐榮四大上將聚集約六萬兵馬,分兵三路,包圍上黨。

太行八陘,隨着袁紹覆滅之後,所有關東通往幷州的道路全部被朝廷掌控。

其中河內郡就有三條道路,一爲軹關陘,二爲太行陘,三爲白陘,可以從這三陘分別前往上黨郡的高都縣、長治縣以及壺關一帶。

歷史上曹操徵幷州的時候,走的路就是太行陘,又名羊腸陘,《苦寒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寫出。

好在這首詩並沒有在語文教科書中收錄,不然默寫並背誦全文肯定讓中學生們罵娘。

陳暮親自出徵,派張遼部走白陘襲擾長治,又派徐榮走太行陘奇襲壺關,自己本人則帶着徐榮和牽招的兵馬走軹關陘進攻高都。

之所以這麼安排,是因爲軹關陘的道路相比於白陘和太行陘要好走一些。

當然,這個所謂的好走也只是相對好走。

太行陘和白陘在當時的危險程度不亞於四川蜀道,不僅道路是羊腸小道,還有大量的懸崖峭壁,需要翻山越嶺,十分危險。

而軹關陘則是一條非常古老的道路,險峻是險峻,但它的險峻之處主要是多經過兩山之間的夾縫,屬於山底縫隙道路,有條比較安全的主道,不像太行陘和白陘走懸崖生死一線。

高順的部隊屬於重甲步兵,如果走懸崖道路更加危險。因此走相對平坦的大路會好很多。

只不過由於軹關陘相對好走,所以張楊在這裡佈置的兵力最多,如果要正面強攻的話,可能要打一場硬仗。

到六月份,呂布那邊的軍事行動也已經開始,大量的軍隊雲集,糧草準備齊全,兩萬兵馬除了少部分留守防備鮮卑人以外,大部分都跟着他過雁門關,抵達馬邑縣。

雁門關其實在此時並不是重要關隘,雖然它的地理位置很重要。但漢人素來都馳騁塞外,並不注重關隘防守,因此這個時候還未修建城關。

需要到唐朝以後,此地纔會正式成爲邊塞九關之首。

呂布大軍之所以出雁門關,是因爲他所在的廣武縣就是後世的代縣。出了雁門關,就到了朔州市,往西南方向去,途徑寧武、神池,就不用翻越呂梁山,到河曲縣,順着黃河南下突襲張飛所在的西河郡治所離石。

離石縣就是後世的呂梁市,周圍多有大片丘陵,重巒疊嶂。呂布軍中大多都是幷州人,其中上黨和太原人居多,對西河郡也頗爲熟悉,因此完全可以仗着熟悉地形的優勢,摸向張飛部。

只是道路崎嶇難行,且距離較遠,補給困難。因此這次突襲帶的糧草不多,一路長途跋涉,行軍十餘日,走了三百多公里,才抵達了位於呂梁山以西的離石縣。

正是六月盛夏時節,氣候開始向上提溫,呂梁山一帶丘陵叢生,草木非常茂盛,又處於黃河上游,按理來說溫度應該不會太高,日均氣溫大概在20多度的樣子。但這種氣候平時還好,行軍的話就令人有些難受。

大軍已經抵達離石縣以北,位於皋狼縣以東約三十里處,左右兩側山巒林立,綠蔭森森。在沒有工業污染的漢朝,此時的黃河上游地區水土流失還不算特別嚴重,正是天藍水清的好風光。

然而將士們並沒有因爲天氣良好而心情舒暢,多日行軍下來,士兵們身心疲憊。眼看已經靠近離石,如果遇到遭遇戰的話,以士兵們的體力,恐怕難以堅持。

在這種情況下,衛覬於是勸說呂布先原地休整再說。

呂布遠遠見到黃河的支流北川河附近有一大片廣袤草地,於是指着那邊說道:“前方有片河灘,讓將士們先去休息,再囑咐前軍,讓他們派出斥候去偵查一下。”

將近兩萬人當然不是擁擠着在一起走,呂布征戰多年,雖然除了武力強悍以外沒什麼其它能力,統帥和智力都不高,但基本常識還是懂。

他的軍隊分先鋒,中軍以及後軍三部,先鋒由親信大將魏越率領,約三千人,俱爲騎兵。中軍由他親領,一萬餘人,騎兵有兩千,其餘皆是步卒。至於後軍則是糧草輜重,大概四千人的樣子。

整個部隊呈現梯形結構,前軍位置已經很靠近離石。步卒們頗爲疲倦,因此原地休整。得到命令之後,紛紛像是勞累了一天的工人一樣,要麼癱軟在樹下乘涼,要麼去河邊汲水。

呂布也從赤兔馬上下來,與身邊幾個將領隨從還有衛覬等人找了一個地勢較高的小山坡休息。坡上矗立着森森林木,遮陰蔽日,清涼的夏風徐徐而來,令人心曠神怡。

“伯覦,你說我們這次能成功嗎?”

呂布目光擔憂地看向南方,面對即將到來的戰爭,劉備的勢大還是讓他拿不出信心能夠戰勝強敵,前途未卜,再加上多年在關東奔波一事無成,令他對未來充滿了迷茫與不安。

衛覬搖搖頭道:“將軍是想聽真話還是假話?”

呂布說道:“假話是什麼?”

衛覬笑道:“自然是將軍百戰百勝,所向睥睨!”

“噗嗤!”

面對認識了近十年的老友傳遞出來的幽默,呂布也笑了起來,說道:“那真話呢?”

衛覬嚴肅道:“難如登天呀,即便戰敗了張飛,聯合韓遂馬超張魯劉璋等人,朝廷的底蘊擺在那裡,擊敗他們五萬人,頃刻間又能派十萬人過來,何時纔是個頭?”

“那.......我該怎麼辦?”

呂布一時茫然。

他不知道自己的選擇到底是對是錯,因爲他的年紀和曹操差不多,比劉備大了四五歲,今年已經四十八歲了。

呂布發現最近兩年,很多年輕時候能夠輕易做到的事情,現在都開始力不從心起來。雖然不想承認,但他不得不面對這件事情,那就是他已經開始衰老,身體正在變差。

即便再驍勇善戰,到了這個年紀,總歸是身體所有機能都開始下滑,實力正在不斷跌落。誰也不知道到了這個年紀,自己還能在外征戰多久。

他之知道,家人一直跟在自己身邊四處奔波,年紀越大,要考慮的事情就越多,爲了家人和自己將來,他甚至有想過要不然就投降朝廷算了,反正至少劉備現在也是名正言順的大漢天子......

只是.......

正如曹操那樣,終究有那麼一絲不甘。

看着當年自己瞧不起的人現在已經爬到了大漢最頂端的位置,呂布又如何心安得起來?

衛覬看着他臉色迷茫的模樣,試探性問道:“將軍是否有想過歸順?”

呂布沉默了片刻,點點頭道:“是有想過,但我怕。”

“怕什麼?”

“早年跟着董卓做了不少壞事,和劉備的關係也不好,經常打仗,誰知道歸順後他會不會清算我?”

“劉備的仁義之名滿天下,曹操和孫策二人叛亂,他不也沒有殺死他們嗎?”

“那是因爲劉備不恨他們,我跟過董卓,劉備恨死董卓了。”

“將軍多慮了。”

衛覬笑道:“將軍曾經親手殺死董卓,天下人人皆知,劉備感激將軍還來不及呢,又怎麼會殺害將軍呢?”

呂布搖搖頭道:“伯覦,性命握在別人手上和握在自己手裡這是兩回事,你不懂。”

他曾經跟着董卓,但卻幾次差點被董卓殺死。

後來跟了王芬,亦被人猜忌。

在冀州的時候,袁紹就派人刺殺他。

去了河南之後,跟那些河南諸侯爾虞我詐。

呂布厭倦了這種生活。

他不想一輩子都做別人的走狗,不想一輩子被人呼來喝去,他只想把握自己的命運。

可這個世界從來不會遂任何人的願,它只會按照自己的方式運轉。

所以當你在抉擇命運的時候,一旦走錯了道路,最終的結果就是萬劫不復,粉身碎骨。

正如呂布拋棄了丁原,選擇了董卓一樣。

他追逐嚮往最高的權力,到頭來,卻也不過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罷了。

兩人陷入沉默。

周圍將士們或坐或躺,閉目養神休息。

夏風徐來,吹得人想安眠。

就在此時,忽然馬蹄聲響起,有人從南方而來。

其實馬蹄聲很多,周圍大多數人雖然都在休息,但畢竟上萬人散開,有人小聲說話。

附近草地、河邊、樹林下到處都是呂布軍士兵,即便輕聲也如菜市場。

還有人帶着馬匹去河邊飲水,來回走動,聲音非常嘈雜。

最先發現南方有馬蹄聲的是靠近道路南面的士兵,他們大多在森林裡附近休息,然後看到了遠處漫天塵土。

正疑惑間,更多的馬蹄聲就響了起來。聲音越來越近,遠處丘陵後方,似乎有千軍萬馬。

這個變故讓呂布軍士兵都爲之不解,難道是前方先鋒魏越將軍回來了?

還沒等他們反應過來, 遠處丘陵背後,就看到騎兵涌來。

他們穿着與呂布軍完全不一樣的銀白色鋼甲,身上披着象徵着大漢官軍服飾的紅色披風,高舉戰旗,如浪潮一般呼嘯洶涌。

Wωω● тTk ān● ¢ ○

所有人都臉色大變。

朝廷軍!

“敵襲!”

在一瞬間,示警尖嘯響徹整個長空。

悠然的號角聲音在天空迴盪。

。小說網

第十章 天子第八十九章 臨時變陣第五十六章 將膽第一百九十九章 會獵於冀州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七十六章 三股勢力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三十六章 學宮最後一天(4)第二十章 儒生第二十七章 廣年對(3)第二章 結義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第五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九章 陌上桑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應敵第六十三章 狂獅第五十三章 厚臉皮的袁術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第二十章 閻忠的二個任務第六十一章 出兵的理由第四十五章 大方向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三章 未來方向第六十章 關中戰起第三十章 一十八路諸侯響應號召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五十九章 軍情司初建功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第二十五章 一聖一龍一虎一狐第二十八章 我回來了第六十八章 武課第一百零四章 軍萬馬自北來第一百五十四章 南方大亂再起第九十章 徐榮敗退第二百五十九章 構築防線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話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第一十九章 徐晃第三十三章 心肺驟停!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一百八十四章 體力消耗戰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四十三章 戰呂布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陽許子遠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七十三章 洛陽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第八十一章 郭嘉發起了挑戰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一百七十九章 斬文丑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四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一十九章 主簿趙琳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兵第七十六章 界橋之戰第六十一章 怒擒馬超第四十七章 老友相聚第七十四章 一席話語,管教徐和拱手而降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兵第一百八十六 鞠義復仇第四十一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環擊與火起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一百九十五章 還債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紹之死,禪位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二十九章 張遼第六十八章 三韓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二十三章 長輩的快樂第六十四章 給年輕的虎癡上一課第二十五章 哥幾個,走着第二十八章 算無遺策第二十章 南陽之戰(2)第二十六章 仁義之名傳河北第九十二章 滹沱河驚變第五十二章 泰山書院第八十六章 戰術第九十三章 涼州好大雪第一百零八章 微服私訪第七十章 長安城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個圈套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紹怎麼贏?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七十三章 袁紹自己人第五十七章 火燒曹營第一十三章 二桃殺三士第三章 盧植第四章 那個男人的可怕第八十八章 戰略得失第五十章 弔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