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

顯親殿外,淅淅瀝瀝的大雨還在下。

在確定了土改之後,陳暮又把目光放到了解放人口的問題上。

他說道:“新作物的到來,必然是帶動糧食增長,糧食增長,人口也會開始增長。國家並不需要那麼多人從事農業,那麼就得開發新的產業,提供就業崗位。”

臺下諸多公卿面對很多新興詞彙都聽不太懂,但也能夠察覺到他的意思,就是讓每個人都有職務安排的問題。

有人問道:“若不務農,難道都去參與到丞相說的手工製造業嗎?”

陳暮搖搖頭道:“誰說的,開拓海外需要人,建設地方也需要人。至少目前來說,一旦糧食問題解決,大漢的產業鏈條就不能斷絕,而應該讓每個人都有事做。”

“丞相打算如何安置那些人口呢?”

又有人問。

陳暮說道:“大漢的人口在我看來還是太少,攤丁入畝,減少賦稅之後,我希望迎來一波嬰兒潮,國家鼓勵生育。還有廢除奴隸制,人人平等,地主豪強要想有奴僕服侍,就得籤僱傭合同!”

此話一出,臺下又是一片沉默。爲什麼受傷的總是他們這些世家大族,本姓宗族能有多少人?真正的丁口還是家中的奴僕居多,如糜竺家的奴僕上萬。

現在廢除奴隸制度,人人平等。那麼他們這些豪強地主老爺的尊貴又從何體現?又有誰來服侍他們穿衣吃飯?

作爲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貴族老爺們,陳暮的諸多政策,實在是讓他們難以接受。

然而陳暮掃視一圈,

看到他們默不作聲,冷笑說道:“我知道大家心裡在想什麼,覺得上位者就該被人服侍是嗎?思想能不能進步一點?陳規陋習該改一改了。陳涉吳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什麼百年世家千年王朝,不過是過眼雲煙。”

“這世上哪有什麼幾百年的豪門大族?若是經營不善,幾十年甚至短短几年之內,就要身死族滅,家破人亡。真正的豪門是什麼?是爲國家奉獻,與國同休共戚,爲國家效力,事事關心國家的利益,方能長久興盛。”

“爾等想想,你們以爲的大家族,就該握有萬畝良田,千頃土地是嗎?可你們以整個宗族區區數百人,霸佔了可養活數千甚至上萬人的土地,那其他人又該怎麼辦?”

“一兩個還好,天下無數世家大族,那逼迫的百姓就是百萬乃至千萬。這些吃不飽飯的人就會舉起手中的武器,如陳涉吳廣,樊崇張角一般,殺入洛陽,把你們的家族洗劫一空,將他們的族人全部屠戮!”

“《左傳》雲: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爾等還是不能認清楚,你們的土地財富來源於國家賦予,地位權力都來自於人民百姓,沒有了國家和百姓,你們就什麼都不是。所謂世家豪族,不過是待宰的羔羊,目光不能長遠,安能保宗族千秋不滅?”

說到最後,陳暮已經是嚴厲呵斥,擲地有聲。

他知道,這些話過不久,就會很快傳遍天下世家的耳朵。

因爲滿朝公卿,以及諸多官員,或多或少,都與天下世家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他們有的自己就是世家大族,有的豪門聯姻,有的門生故吏,形成了一張龐大的關係網絡。

所以他的話,與其說是給滿朝公卿聽,不如說是在給天下世家提個醒——那就是他們的權力財富都來源於國家和百姓。

以前國家主政往往都由他們這些世家公卿來完成,皇帝一個人根本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事情,只能野蠻地利用宦官來達到他的目的。

現在劉備擁有一個高效率且智慧的參謀集團,有一個強有凝聚力的政府機構,再加上蠻橫強大的軍隊武力。

這就意味着在脫離了官僚以及世家集團之後,劉備自己就能做很多事情。

甚至換掉整個官僚集團都行,因爲他擁有自己的人才儲備來源,也就是泰山學宮。

從前皇帝沒辦法對付整個官僚集團以及世家集團,而如今這些人的命運全都掌握在皇權手裡。

乖乖聽話,那就是體面一點。

不聽話。

那麼劉備以及他所代表的利益集團,將幫你們體面。

而且現在還有一個機會。

那就是如果你們也參與進這個利益集團,國家至少還能夠保存你的直系子孫後代享有一定特權。

比如世襲爵位,以及一部分固定資產。

讓投靠到劉備旗下的這些世家大族好歹不至於什麼都沒落下。

聲音在大殿內迴盪。

過了許久,楊彪才拱手問道:“我想問丞相,家族如何與國同休共戚?”

這是世家豪族們最關心的問題。

陳暮笑道:“爲朝廷立有功勳者,將給予爵位,只要不犯什麼大錯,則世襲罔替,與國同休。”

楊彪點點頭,沒有說話。

滿殿羣臣偶爾有人嘆息,卻也只是默默嘆息而已。

如今天下大亂,世家豪強的力量本來就被削弱,又出現一個強有力的政府以及一個龐大的人才儲備學宮,他們根本無法抗衡。

現在人家是在給世家一個體面的結束,只要交出他們手中的田地,打破他們的特權,至少子孫後代還保留富貴。

若是家族中出現優秀子弟,再加上本身他們身居高位,予以照拂,也許還能夠讓家族持續興旺。

即便不能回到從前那樣,家族佔田地數萬乃至數十萬畝,奴僕數百上千人服侍。

至少也比家破人亡強得多。

陳暮則是目光漠然地看着下方這些世家豪強們的利益代表。

他已經算是善良的了,因爲雖然是從世家豪族身上割肉,但至少沒有一刀切,還給他們保留了一定的餘地。

如果心狠一點,就直接把這個階級給消滅掉。

世家豪族來源於對知識的掌控和解釋權,而如今泰山學宮的存在,就是插向世家豪強的一柄利刃。

陳暮只需要把整個朝廷上下所有世家子弟出身的官員全部換成學宮出身的寒門,然後派人去各地查抄田地和家產,釋放他們府邸中的奴僕,斬斷他們的根基,就能夠讓他們失去上升通道。

而最狠的一招就是從精神和聲望上對他們進行降維打擊。

全大漢辦報紙,天天向百姓宣傳講述世家豪強的危害,再寫幾篇署名文章,嚴厲痛斥奴隸制度是在培養大漢子民的奴性,站在官方的立場引導輿論對世家豪強階級的進攻。

到那個時候,世家豪強這個階級,就會從形式、肉體以及精神三個方面被擊潰,用不了多久就會被人人喊打,最終徹底被掃入塵埃裡。

這是大勢所趨,不管多強大的世家都無法阻擋歷史的車輪碾壓而過。

而現在陳暮卻給他們保留了一絲體面。

這份體面倒不是在發善心。

而是如今的陳暮,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可以算是世家的利益代表。

自從陳暮崛起之後,蒲陰陳氏就開始雞犬升天。

陳猛等親屬在軍中擔任中級軍官,親弟弟陳志從泰山學宮畢業之後,也是從基層幹起,如今才三十四歲,就已經是正五品郡丞。

並且陳氏家族在青州佔有田地數萬畝,基本都是劉備的賞賜以及家族富裕之後進行購置。

正所謂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各路親戚一下子就冒了出來,去找陳暮的父母託關係,找人情。就連羅敷的宗族那邊也是一地雞毛,麻煩事很多。

陳暮曾經想過與宗族切割開,但大漢的國情導致他很難將宗族徹底割裂掉。

漢朝以孝治天下可不是開玩笑的,這是基本國策。

即便是兩千年後,宗族觀念已經到了相當薄弱的地步,但在南方如福建、江西等地區,血緣維繫的宗族力量依舊十分強大。

如果陳暮不遵守現在大漢固有的國情,恐怕就連劉備關羽張飛三人都得對他有看法,這是基本原則問題。

所以雖然他很想一刀切,奈何自身形勢做不到,也只能捏着鼻子認下,放世家一條生路。

而且爲了防止世家有藉口指摘,他也必須從自己的宗族做起,交出大部分賞賜的土地,只給族人留下少部分田地,不允許他們再蓄奴搞特殊化。

這麼做的後果肯定是要被族人戳脊梁骨,畢竟人人都只關心自己的利益,現在爲了國家陳暮要讓宗族利益受損,必然有不和諧的聲音跳出來陰陽怪氣,說他陳大聖人怎麼怎麼樣。

可口子又不能開。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開了這個口子,那麼天下世家都有藉口。

到時候滿朝公卿和官員攻訐,說你陳暮嘴上要天下世家交出土地,自己卻不以身作則,大搞特殊,如何服衆?

因此他只能自己去承受被族人戳脊梁骨的事情,不能說爲了宗族,就去否定改革這種國家大事。

土地改革是爲了人口,廢除奴隸制也是爲了人口,現在的大漢國家實在是太缺人了。

修運河要人,開拓海外要人,擴大糧食生產,開展輕工業也要大量的人。

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就是爲了讓人口迅速增長繁衍。

只不過不管是土地改革還是人口解放運動,都只能說是一五規劃當中最重要的一環,但做出全面規劃絕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現在還只是提出計劃,真正落實,差不多要從明年開始。

因爲目前來說,所有的規劃都只是初稿,還得經過修改,完善細節,確定沒有什麼問題之後,才能夠在整個國家內部推廣實施。

而一五規劃當中涉及的領域非常多,主要包括經濟、政治、農業、軍事、科技、建設以及教育七大板塊。

光農業一項,土地改革、新作物推廣、田地開墾、丈量土地、清算造冊,等等方方面面的問題,涉及到全國數億畝農田,就必然是個龐大的工程。

從上午開會,一直到午後吃中飯,整個議題都是在聊土地改革和人口解放的事情。條條框框,都要進行商議和確定。

陳暮身後的陸議則手握毛筆,記錄在案,等到傍晚會議結束的時候,會議內要都記出了一本書。

這甚至還只是農業和戶口方面的初次修改意見,具體內容還得重新深入討論。

在這方面負責戶籍管理的司空種拂,以及農業方面的大司農王邑,就成爲了主要參與官員,必須組建專項小組進行再次規劃。

現在的三公九卿,其實可以看做我國各個部門,而內閣則相當於國務院,負責國家治理規劃。

原來司空部門從屬官吏只有二十多人,官員改制之後,已經達到七十多人,自從九品到從一品不等,如果再算上不入流的科員吏員辦事員的話,人數超過了三四百人。

這還只是在洛陽的屬吏,如果在全國範圍,人數更多。

大司農也是如此,官員數量急劇增加,填補這方面空缺的,自然是來源於泰山學宮的官員。

所以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世家豪族雖然佔據了不少中高級官員位置,但中下層官員大部分都來自於劉備的人才儲備基地。

上級命令還需要下級去執行,控制了基層官員,就能夠控制住局勢。

這也是爲什麼陳暮不怕世家反撲的主要原因之一。

甚至他還曾經考慮過成立政黨,因爲政黨對於官員的凝聚力還是有不錯的效果,也容易團結黨內各方勢力一致對外,同時對控制基層十分有利。

不過成立政黨實在是太超前了一些,怕得不償失,所以最終還是放棄,順着目前大漢的國情和政治進行延伸即可。

光農業和戶籍方面改革會議就商討了兩天,最終確定暫時由司空與大司農部成立專項組補充細節填補末枝,等到完成了整體改革,拿出方案之後,由內閣會議通過,就可以正式實行。

接下來便是經濟,如何發展工商業、稅收、製造業、輕型工業、服務業等目前早期可以實行的經濟發展。

在這方面陳暮是專家,早就已經做出了合適的規劃。

而那些公卿們別說弄懂經濟學,就連很多專業名詞看不知道具體什麼意思,被陳暮一套一套的經濟學話術唬得一愣一愣的,完全搞不明白,非常順利地就通過了各項議案。

如果他們懂經濟的話,將來會把腸子悔青。

因爲陳暮的很多議案當中,多是對個體戶、小型製造業以及服務業的保護,對大型企業的限制就非常多,而不像後世美國一樣,只要大企業有錢,就一路開綠燈。

雖然目前大漢並沒有什麼大企業出現,但別忘記蒸汽時代即將來臨,也許二十年後,第一次工業革命就能夠正式開啓。

到那個時候,萬惡的資本家也必然會蘊育而生,開始對工人階級進行殘酷壓迫。

所以提前做好預防,打好補丁就成爲了關鍵。

他們這些公卿目前手中掌握的能量和權力還是非常大,如果趁着這個時候立即賣掉土地,投資到紡織業的行列當中去,投資工廠,二十年後,他們就會成爲第一批資本家。

但沒有人懂經濟,更沒有人懂蒸汽機和珍妮紡紗機的威力。因此稀裡糊塗當中,就被陳暮迅速通過了無數項經濟議案。

他作爲經濟學專家,提出的議案非常完善。可以說只要將來的統治者不改變他的政策,甚至在他的政策基礎上更進一步補充,那麼至少一百年之內,資本家就翻不起什麼風浪來。

這其中不僅對中小型企業的補貼、資助、扶持。還有對個體戶、服務業、工人的保護、幫助以及勞動法的雛形建立,更有對大工廠大企業的框架限制。

比如對資本家收取重稅,對企業和工廠進行監管,甚至還有對大商人的道德綁架。跟官員一樣,由官方對其進行品德優劣的評選。

此項概括一下就是對資產達到一定程度的大資本家進行評級。

誰對社會做的貢獻最多,誰的道德評選排名就會越高,享受到的特權也會更多。

如爵位、降稅、名譽、低息貸款、政府扶持等等。

而那些貢獻低,品德低,排名低的資本家,不僅沒有爵位,而且還會被收重稅,銀行不提供貸款,民間風評也會隨之而急轉直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後世我國建國初期,有位愛國商人霍先生就爲國家偷運了大量物資,爲我國抗美援朝做出巨大貢獻。因此去世的時候,身披國旗,享受國葬,名譽達到巔峰。

而有些資本家則吸着人民的血,卻對外天天宣稱996福報,結果就是名譽盡毀,成爲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現在陳暮的經濟議案非常全面,涵蓋方方面面,有政策、法律、規定、評選、專利等等,既不會讓資本家鑽了空子,也不會出現那種認真搞研發創造的人被政府政策弄得無法生產。

最終內容補充就交予負責經濟的少府來成立專項小組進行細化。

而接下來的一個多月時間,整個大漢高層圍繞着一五規劃,展開了更加全面的細緻探究。

軍事改革,教育改革,科技發展,建設規劃。

像建設規劃當中,第一個五年計劃裡,最主要的就是兩條運河的修建。

第一條是京杭大運河。

打通長江到淮河,再從淮河到洛陽的航道,然後最後從洛陽往幽州而去,整體框架與隋唐以後的京杭大運河差不多。

第二條則是打通京長大運河。

從長沙的湘江連通長江、漢水、淯水,最後是通濟渠,跟京杭大運河連在一起。

相比於前者,後者更容易。

因爲湘江長江汗水本身就連在一起,淯水在東漢的時候就被曹操打通了洛陽到南陽的運河,作爲運糧渠,爲赤壁之戰做準備。

只是它們的交匯處位置是在江夏,如果走河運北上的話,要繞很大的路。

所以就必須在長江中游地區找到漢江與湘江最近的連通點,打通之後北上就是一條直線,不需要再繞遠路了。

當然。

目前荊州還未收復,因此第二條暫定,目前主要修第一條京杭大運河。

而在軍事方面,就是今年要北上威逼呂布投降。

然後在明年到後年,先平西涼以及荊州,最後再兩面包夾四川平定巴蜀,爭取三年之內大漢歸一。

還有教育、科技、政治方面,都進行了一一討論,會議持續時間多達一個半月。

滿朝公卿等高級官員,每天上班就是在那討論國策,一聊就是一天。

唯一沒有提到的政策,就是關於青州開拓海外的事情。

這件事滿朝公卿插不上手。

因爲到現在爲止, 海外事務還沒有一個具體部門來管轄。

目前暫時由陳暮直接領導,相當於直屬國務院,三公九卿各部沒有管轄權,自然也就說不上話。

便在這持續一個多月的商議當中,國家第一個五年規劃,差不多也就進行大致完成。

剩下的,便是補充細節,以及正式開始實施,並且在實行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找到問題,解決問題了。

而當前整個大漢最引人注目的,並不是如今滿朝高層對國家將來政策的討論。

而是隨着軍事論題結束,尚書檯一封詔書,向北方幷州而去。

。小說網

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七十章 沈亭之戰(2)第九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四十一章 呂布,我要你的命!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二十二章 呂布的困境第六十九章 農業規劃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第一章 婚姻價值觀第四章 漢末羣雄之黑馬劉玄德第七十二章 真假周泰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二十六章 坐而論道第三十三章 心肺驟停!第三十章 窺伺關中第一百八十六 鞠義復仇第六十六章 張遼高順歸屬第六十三章 進軍第六十章 陳暮發動技能——萬箭齊發第八十二章 屠城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紹西遁第四十七章 黃道大吉請假條第六十八章 三韓第四章 半個大漢人第一十八章 君臣和睦第四十二章 呂布投冀州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紹怎麼贏?第三十四章 祭祀第九十四章 歷史的書寫者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陽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六十六章 科學,從數學開始第一百六十一章 戰起第三十三章 心肺驟停!第一十四章 意在荀攸第六十二章 四弟是真的狗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一十四章 反間計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七十六章 三股勢力第七十六章 火起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第一十二章 滅爸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一百八十五 將計就計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一百九十七章 張郃投降第四十二章 走馬豫州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七十九章 徐榮的部署第一百零三章 章武六年第三十三章 請陛下飲酒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二百六十五章 年大業換帝位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一百零八章 敲山震虎第一十四章 易陽城巷戰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二百五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六十五章 人心叵測第五十九章 內部壓力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八章 瘋狂的何氏第五十九章 內部的一把火第六十五章 神鬼之謀第七十一章 典韋第二十九章 辱人父母者,殺之!第三十八章 夾擊第三十六章 陣斬蹋頓第一十九章 南陽之戰(1)第二十九章 收服荊州士林第二百一十八章 聽郭圖的話第六十九章 沈亭之戰(1)第二百四十五章 封王第三十四章 養蠱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方會談第七章 大漢忠臣董仲穎第八章 一吼之威第十章 天子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話第二十五章 哥幾個,走着第六十四章 給年輕的虎癡上一課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三十五章 民風淳樸蒲陰縣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三十六章 陣斬蹋頓第一十七章 騎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