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一十五規劃(1)

章武四年四月中旬,陳暮抵達了洛陽。

劉備得知四弟回來,喜不自勝,親自前往洛陽城東的陽亭迎接。

陽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四野農田沃,竹下牧童眠。林深時見鹿,正是暮春好時節。

官道兩側,阡陌遍野,從今年春天就已經種下的番薯、土豆和玉米都已經發芽。

陳暮的車隊在陽亭外的道路口就已經停下,聽說天子來迎,連忙下車。

從車裡出來之後,遠遠地看到一里外的陽亭附近密密麻麻全是人,周圍烏壓壓一片,有朝廷大小官員,也有羽林軍保衛。

大漢開國以來,還從未有過皇帝迎接丞相。即便是禮遇,也往往是丞相去皇宮覲見時起身表示尊敬而已。

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就可以知道劉備有多想念老弟。比親兄弟還要親,讓他朝思暮想。

其實去年關羽在平定關中之後,由於對張魯那邊的威逼比較頻繁,因此沒有時間來洛陽,一直等到年關形勢稍微好一點,回來了一趟。

張飛雖然沒在年關回來,可年初的時候藉口回河東督運糧草,偷偷從王屋山的箕關道回了一趟回來,因爲距離比較近,來回也就花了幾天時間,和大哥喝了一頓酒很快就回去了。

唯有陳暮這幾個月雖然常有書信來往,但人在江東山東之地,離得太遠,實在沒辦法回去,現在陳暮終於回來了,劉備喜出望外,急忙率領文武百官前來迎接。

不過雖然親如兄弟,但百官面前禮儀不能廢。陳暮在一里之外就下了馬車,準備步行過來。同行的除了保護的玄甲重騎,還有自己的學生陸議。

遠遠瞧見陳暮下了馬車慢吞吞地走來,劉備那個急呀,手搭涼棚眺望道:“四弟怎麼回事,到了跟前了反而下了馬車在步行。”

旁邊的中常侍王植忙道:“陛下,天子來迎接,丞相自然不敢到近前下車,步行而來是爲了向陛下表示尊敬。”

劉備馬上打天下出身,頓時笑道:“四弟也真是,在意這些繁文縟節做什麼,去,讓他坐馬車來。”

“唯。”

王植可不敢再說別的,

連忙派人騎馬過去通稟。

在劉備身邊待久了,宮中的宦官宮女們也知道,千萬不能在劉備面前說他三個兄弟的壞話。

前段時間張飛擅自回來,就有朝中大臣彈劾,說驃騎大將軍擅離職守,乃是死罪。

結果劉備立即就呵斥回去,說是驃騎大將軍奉了他的聖諭纔回來覲見。你離間天子與驃騎大將軍,居心何在?

然後那位高居三品的朝中大員很快就被一擼到底,雖然沒有被殺,但背景被軍情司調查了個底朝天。

天子一怒,軍情司很快查到他的家族利用他的權力在當地霸佔田地、欺壓百姓、魚肉鄉里,於是不僅家族遭遇,本人現在還被關在牢裡,就等着最高大理院審判。

自此之後,朝中大臣們對關張陳三位大將軍就噤若寒蟬,只要三人不是幹了什麼傷天害理,要把世家大族全部消滅的事情,也沒人再管他們的事。

那邊陳暮得到了命令,就沒有辦法,只好再次坐上馬車,車輪咕嚕嚕地轉,很快就到了天子車駕面前。

等到他下車之後,劉備立即跳下馬車,上去一把把陳暮抱住,哈哈大笑道:“四弟!”

“陛下。”

在公衆場合,皇帝可以叫陳暮四弟,陳暮卻不能叫他大哥。

“丞相!”

羣臣上來拱手行禮。

陳暮則拱手回禮道:“諸位同僚有禮。”

劉備摟着陳暮笑道:“走,回宮裡爲你擺了宴席。”

便在他的摟摟抱抱下,陳暮被迫上了劉備的天子馬車起駕回宮。

車上一路敘舊,很快到了皇宮當中。

先去了西宮,皇后李氏帶着長子劉封、次子劉侯,以及其他幾個庶出的子女見面。

家屬見過後,就在卻非殿舉行宴席,京中四品以上的官員都來參加。

一時間殿中十分熱鬧,寬闊的大殿上百名高級官員聚集,三公九卿,雲臺殿內閣學士,各公卿副手以及各部門長官都來了。

陳暮旅途勞累,對宴會興致不佳,但還是說了一些話,他鼓勵公卿和滿朝官員工作要做到位,以及再次重申官員的責任就是要“爲人民服務”,“爲人民謀福祉”等語錄。

其實在整個漢末三國的所有諸侯當中,劉備是最在乎百姓的人。

因此陳暮主張孟子的說法,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的理念讓他非常贊同。

所以才非常支持陳暮設立民院,讓官員能夠傾聽百姓的心聲,從而達到借用民間百姓來監督官員的目的。

一番演講之後,劉備帶頭鼓掌,掌聲如雷。

到宴席散後。

已經是傍晚時分,烏雲密佈,一場暮春的大雨即將來襲。

官員們各自散去,丞相府邸其實離得並不遠,出了宮門走朱雀街右轉,往南苑方向約三四里地就到了,就在公車門外。

但劉備送陳暮出卻非殿的時候,看到天空電閃雷鳴,頓時喜上眉梢道:“四弟,天空不作美,你就留宿宮中,咱們兄弟許久沒有秉燭夜談了,今夜正好聊聊天。”

陳暮現在其實挺累的,不太想跟劉備扯,但想了想還是說道:“那就聽大哥的吧。”

二人就坐車去了承福殿。

承福殿就在公車門內,公車門乃是洛陽南宮三座南門之一。其中朱雀門爲正門,連接的是卻非殿、崇德殿等朝議大殿。

西面的是公車門,連接的是雲臺殿、明光殿、承福殿等尚書檯、內閣、九卿辦公場所。

東面的是南屯門,連接的是侍中廬、金馬殿、銅馬殿等皇帝祭祀、休息、以及接見中低級官員的地方。

至於皇帝自己則是住在西宮,洛陽皇宮本來就浩大,整體是故宮紫禁城的七倍,皇宮內部面積則是紫禁城的五倍,三公九卿以及內閣大臣要在宮中輪值,因此住在前宮也是常有的事情。

就如同明代的內閣大臣也是在皇宮內的文淵閣辦公一樣,只是區別在於漢朝的洛陽皇宮實在是太大,在宮殿內部行走要坐馬車,走上半個小時才能到目的地。

天色越來越暗,等到他們到承福殿的時候隨着天空一聲轟鳴,瓢潑大雨瞬間就開始往下落,兩個人在內侍們的簇擁下急忙進屋。

淅淅瀝瀝的雨打在屋檐上,很快如珠簾一般將眼前籠罩。兩兄弟跟落湯雞似的,進了屋互相對視,相視一笑。

之所以選擇承福殿是因爲承福殿沒有人值班。

像雲臺殿是內閣值班處,今日有內閣次輔荀彧在雲臺殿當值,白天處理政務,晚上就睡在這裡。如果突然發生緊急的事情,就由他來處置。

而宣室殿則是三公九卿值班處,他們並不處理政務,但自己都有分內的工作,也會留人值守當班。

明光殿則是尚書檯的辦公地,賈詡就經常會睡在那裡。

劉備只想和四弟安安靜靜聊天,並不希望別人打擾,因此就沒有把其他臣子召集過來,自然也就不會去其它宮殿叨擾到他們。

進入承福殿後,很快宮人就在殿內的後室燒起熱水,兄弟兩人各自洗了個澡,換了身衣服出來在內殿相聚。

漢朝的一座宮殿修得實在是太大了,外殿的規模比明代皇帝開朝會的太和殿還要大近一倍。

內殿也很大,兩兄弟坐在一起,面對面地坐着。

外面稀里嘩啦的雨點打在屋頂上,外殿廊下,甚至是紗窗上,發出輕輕的叩擊響聲。

劉備看着自家今年已經三十七歲的四弟微微有些出神,恍惚間又想了起來,那是二十年前的那個春天,當時十七歲的四弟正是意氣風發,面容雖有些稚嫩,卻把自信掛在臉上。

不知不覺,時間竟然已經過去了那麼久,不由發出感慨道:“四弟。”

“嗯?”

“今天我才仔細看看你,卻發現,原來你的變化已經這麼大了。”

“哦?”

陳暮好奇道:“我的變化很大嗎?”

“很大。”

“哪變了?”

“哪都變了。”

劉備目光掃過他的臉龐,略微有些傷感道:“眉間多了幾絲皺紋,鬢角多了幾縷白髮。”

陳暮下意識摸了摸自己下頜的山羊鬚,然後苦笑道:“還長了很長的鬍子。”

劉備感慨道:“我們都已經老了,終有一天我們也會死去。”

“生老病死,人之常態呀。”

陳暮嘆道:“所以在有限的生命,做出無限的可能,纔是人們應該追求和嚮往的事情。”

聽到他的話,劉備先是一愣,然後精神一振,笑了起來:“是了,四弟說的是,倒是爲兄有些杞人憂天了。”

陳暮笑道:“大哥胸懷宇宙,如今已經恢復了大半的漢室江山,乾坤正綱,正該大有作爲纔是。”

劉備點點頭道:“不錯,四弟,未來你有何打算?”

陳暮沉吟道:“劉表張魯韓遂呂布之流已經不足爲據,我打算正式推行我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一五計劃嗎?”

劉備說道:“此事你很多年前就說過。”

陳暮說道:“之前還只是構思,現在正準備正式推廣。以前的國家從未有過計劃和未來道路,前途一片迷茫,若不樹立目標,王莽之前漢,亦如今日之後漢也。”

劉備嘆道:“即便如高祖世祖,亦難保萬世基業呀。四弟早年曾經說過,王朝循環,最多三百年爲一起始,難道真的沒有長久的道路嗎?”

陳暮想了想道:“怎麼說呢,說實話可能大哥不會愛聽。”

劉備忙道:“我想知道。”

陳暮便說道:“帝王制度不可能長久,如果持續處於農業生產時代,三百年王朝更迭就是必然趨勢。”

“爲何?”

“因爲兩到三百年間,制度固化,利益集團出現,改革困難重重,基層世家豪強把持土地,最終的結果就是官逼民反,直到出現一個新的王朝,打破原有秩序,重新分配土地爲止。”

“哪些利益集團?”

“滿朝公卿不就大多是世家嗎?他們都是利益既得者,哪家不是在各郡縣佔土地幾百上千頃,甚至隱瞞人口土地,不繳納稅收。而且不止是他們,幾十年後,我的後代,二哥三哥的後代,還有良弼子龍子義的後代,都是這個利益集團的成員。”

“.......”

劉備沉默。

陳暮繼續道:“他們都是勳貴,享受祖先留下來的遺產,漢初時不就有大量這樣的勳貴還有劉姓無數子孫後代嗎?漢武酎金奪爵再加上推恩令,也只是把大貴族消滅而已,還是有無數小貴族趴在帝國上吸血,國家貧困,就是由他們而來。”

劉備忍不住說道:“那該如何是好?”

陳暮笑道:“方法很簡單,提高生產力,解放勞動力,讓糧食增產如我大漢有五千萬人口,原本地裡的糧食只能養活五千萬,現在能養活一億,那麼只需要兩千五百萬人從事農業就能養活所有人,土地兼併自然也就沒有了意義。等到務農的人越來越少,土地越來越不值錢,那些地主自然而然也就被消滅了。”

“那那些不務農的人又去做什麼?”

劉備詫異。

陳暮說道:“從事手工業、商業、製造業,紡紗機不是已經革新了嗎?那就把草原打下來,大力養殖綿羊,然後用羊毛搞紡織業。還有修路、挖渠、建造,國家有錢,就得花出去。讓商品和金錢流通,讓百姓手裡有錢,國家才能夠從商品流通當中收稅,然後繼續發展。”

英國在工業革命開始之前,就出現了羊吃人的事件。羊毛紡織業就是早期資本運作的結果,而政府不管控的後果就是造成了圈地運動,讓無數農民成爲無家可歸的流浪者,到最後去城市工廠成爲了資本家的奴隸。

但英國國家體量本來就很小,十五世紀到十八世紀發生羊吃人事件的時候,總人口也只有數百萬人,體量小內部資源以及內部需求就不夠,形成不了太大規模。

而大漢則是一個超級帝國,擁有廣袤的土地,紡織業的運轉首先面向的就是國內百姓,暫時就不存在外貿。

也不需要外貿。

因爲目前全世界除了歐洲羅馬帝國以外,其餘地方都是野人。

你賣東西給野人,也得野人有錢買才行。

所以大漢的發展道路很簡單,開啓各個行業的輕工業以及輕型製造業,先解決內需。

然後帶動整體經濟。

而在經濟學知識當中,通貨膨脹只會出現在信用貨幣時代,如果用貴金屬充當貨幣,幾乎不可能出現通貨膨脹。

因此在大漢缺少金銀銅礦的情況下,利用蒸汽機開挖第一桶金,從全世界開始挖礦送回大漢。

如此一來,國家就會一直有錢,有錢就可以做很多事情。

相當於後世美國肆意印美鈔,每次一印就是幾萬億,拉着全世界下水。

只是區別在於,美國是利用美元體系與世界金融捆綁,造成了全世界被迫爲它買單。

而大漢則是挖全世界的礦,利用貴金屬貨幣很難造成通貨膨脹的特性維持大漢的貨幣體系,並且讓它承擔信用貨幣的功能。

比如大漢跑到美洲去挖金銀銅礦,國庫裡的金銀銅礦堆積如山,但只是儲備着卻不讓它流通出去。

如果民間出現貨幣短缺,商品供大於求的情況,這就說明老百姓手裡沒錢。

於是國家就可以搞一些大工程,或者銀行低息甚至無息貸款,把手裡的錢幣流通,再降低商業稅收,讓商品價格下降,刺激經濟,老百姓手裡有錢,就可以對商品進行買買買。

如果民間出現貨幣過多,商品供不應求的情況,這就說明老百姓富得流油,貴金屬價值有下降的可能。

那麼國家就可以提高銀行利率,提高貸款利息,提高商品稅收。這樣老百姓就會把錢存入銀行,或者不再進行貸款,以及購買商品的時候多花錢,將百姓手中的金銀銅錢幣收回來,放在國庫繼續儲備。

貴金屬儲備得越多,商業環境以及經濟環境就更穩定。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美國跟大漢的經濟一比,就屁都不算一個。因爲美國印美鈔也不是真的敢無限制的印,那樣會造成金融危機。

而大漢是真的可以無限制挖礦,還不是美鈔那種紙面上的東西,而是實際貴金屬物品,本身就存在流通價值,不像美鈔一樣,一旦信用體系破產,就是廢紙一張毫無用處。

所以陳暮要是在大漢正式開啓工業革命,那麼整個大漢王朝享受到的時代紅利和發展優勢是不可想象的,因爲他是在掠奪整個世界來補充大漢的經濟。

美洲、非洲他可以隨便挖礦,歐洲以及中亞地區他可以生產物品賣過去,把全世界的貴金屬都集中到大漢,讓大漢的經濟直接原地起飛。

只是那樣的話,就有可能在消滅地主階級這個猛獸的時候,還會誕生出另外一頭餓虎——資本家。

因此陳暮就得做諸多手段,將資本家扼殺在搖籃之中,吊死在路燈之上!

不過這一切都可能是很多年後的事情。

現在蒸汽機都無法做到量產,國家還沒有收復,所以未來暢想歸暢想,一切還是得回到現實。

劉備說道:“現在草原可不好打,連幷州都還未收復呢。”

陳暮笑道:“所以這也是一五計劃的內容。”

“你想北上取幷州?”

劉備問。

陳暮點點頭:“是時候逼着呂布做選擇了,他想死,就成全他,不想死,就老老實實歸順,不然我就讓他死無葬身之地。”

“說說一五計劃的全部內容是什麼?”

劉備好奇道。

雖然他知道,明天陳暮就要召開內閣以及三公九卿會議。

到時候內閣成員、三獨坐以及三公九卿,所有二品以上的官員都會參加,共同商討一五計劃的內容。

但劉備還是想提前值得。

陳暮笑了笑,就把自己的想法與構思和盤托出。

窗外的雨還在不斷下。

從傍晚兄弟二人一直聊到午夜,商討着具體事宜。

劉備得知了陳暮的很多奇思妙想之後,也提出了他自己的意見。

兩個人都有所收穫。

當天夜裡,兄弟二人抵足而眠,心滿意足地睡去。

第二日,一五規劃大會,正式召開。

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八十八章 戰略得失第二百五十七章 朝堂第六十五章 我有一策救玄德第二百一十二章 誘餌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三十七章 沮授第三十六章 立傀儡第二百五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第一十八章 我曾一言而禍亂天下!第九章 壽誕第五十五章 比四弟強多了第三十七章 離別第七十九章 局勢明朗第二十二章 董卓之死,王允掌權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魎(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平陽相會第一百一十二章 遠征西域第二百六十五章 年大業換帝位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八章 美麗的夢第四十四章 我也是有兄弟的第二十九章 反攻長安第一百二十七章 哺時定策第一百五十四章 南方大亂再起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方會談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二百一十章 陣斬高覽第五十九章 內部壓力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五章 曹操的處境第五十四章 知識的力量第一百零九章 時不待我第一百七十四章 進攻內黃第二十二章 南陽之戰(4)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陣地向右移二里第二十八章 船老闆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個第一百八十四章 體力消耗戰第一百六十六章 襲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總攻開始第二百一十九章 突襲魏橋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陽第二百一十二章 誘餌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六十章 孫策第八章 一吼之威第四十四章 帝崩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第五十二章 天下五君,笑對蒼穹(新年快樂)第四十五章 長社城下第七十五章 臥底的自我修養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三十七章 成了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三十一章 整裝待發端午節請假條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第九十五章 白馬玄甲,定叫他有來無回第一百三十章 青冀戰爭第三十五章 學宮最後一天(3)第二十九章 反攻長安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二百零八章 一觸即發請假條第一章 雖非同胞,情同手足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紹之死,禪位第三十四章 大戰閻行第五十章 傳國玉璽與守墓人第六十七章 呂布攻兗州第六十三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儁重病,攻城之日請假條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六十八章 科技萌芽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武城之圍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九十章 狼狽逃竄第六十五章 我有一策救玄德第四十四章 世間無二此般人第七十一章 典韋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第五十九章 起風了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六十八章 三韓第一十六章 朝堂驚變第一百九十章 誅顏良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六十一章 三面包夾第五十一章 步戰之王第一百七十七章 養兵日,用兵一時第六十三章 折磨之王第七十八章 官軍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