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龐統

對於李易的話,張繡與虞翻先是一愣,明顯沒想到李易會把天子算進來。

但緊跟着他們就明白,李易不是隨口問的,而是這個問題真的很重要。

虞翻不認識段煨,剛剛建議李易將段煨留在華陰,也純粹是從佈局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而對於段煨本人,他是完全不認識的,所以,虞翻並沒有輕易發言,而是看向張繡,決定以張繡的意見爲主。

於是,張繡就坐蠟了。

倘若真的出現李易擔心的那種情況,段煨會作何選擇,張繡心裡一點譜都沒有,根本不能做出準確判斷,自然也不敢給李易準話,不然一旦判斷錯了,李易費心費力的拉攏了段煨好幾年,結果到了用人的時候段煨忽然投入了天子懷抱,這讓李易情何以堪?

至於說與天子站在對立面,這點張繡倒是不認爲有哪裡不妥,他之前能跟着董卓,就足見他對漢室的忠誠非常有限,而且李易現在雄踞南方,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大諸侯,有了這麼厚的資本,李易要是沒有爭霸天下的想法,張繡反而會覺得奇怪。

見張繡抿着嘴不說話,李易只能主動問道:“此事佑維怎麼看?”

張繡拱手告罪道:“段煨爲人還是不錯的,而主公又是當世英雄,他若是來荊州,屬下敢以性命做擔保,保證段煨對主公忠心耿耿,可是在華陰,其中路途遙遠,且京畿之地種種利益牽扯太多,所以,後續是否會有變故,屬下真的不敢妄言。”

李易點點頭,笑道:“佑維無需爲此爲難,因爲你已經告訴我答案了。”

張繡也不笨,稍微一想就明白了李易的意思,試探道:“主公難道是要……”

李易微微頷首,道:“不錯,就按我最先說的,許段煨一箇中郎將,你將他請到荊州來,至於潼關……”

李易目光中閃過一抹惋惜,說道:“將來我肯定要拿下潼關,但潼關卻非當前要務,中原,袁紹,這些纔是眼前要做的,而出兵潼關,已經是許多年之後了,爲了一個潼關小心翼翼的佈局幾年,而且這一步暗棋還有可能生出變故,風險太大,所以,這步棋不走也罷。”

見李易表了態,張繡自然沒有異議,虞翻想了想,也認爲李易說的有道理,於是,段煨的事情就算是定了下來。

之後就沒什麼太過重要的事情了,李易與張繡說了一些關心的話,又交代了一些荊州人事方面的關係,便起身告辭,回到了宛城,畢竟李易再不回去,文聘怕是就要忍不住找張繡要人了。

不過,李易回來後,想要進城卻是有點“困難”。

因爲在李易去見張繡的時候,他回來的消息已經在城中傳開了。

李易對南陽有感情,南陽百姓同樣對他有感情,宛城尤甚。

如今隨着李易的地位越來越高,宛城的百姓們也是與有榮焉,就連走路的時候腰板都挺直了許多,平素與人閒談,特別是遇到外地人,最愛說的話題就是想當初他們的襄侯在南陽如何如何。

百姓惦記李易,世家也不例外,而且世家之人相比百姓更甚,因爲百姓們對李易的喜歡和追捧,雖然有點小虛榮在內,但根本上還是非常純粹的,但世家大戶卻是從李易身上看到了赤果果的利益,只要能見李易一面,讓他們一擲千金都不是問題。

因此,當李易再次回來的時候,城門都被人羣給堵死了,若非有兵丁維持秩序,怕是早就有人被擠到護城河裡去了。

對此,李易並沒有擺架子,也沒有直接調轉方向,從其他城門入城,而是耐心等待文聘疏通道路,然後慢慢的進城,盡顯謙遜涵養。

至於那些來看他的百姓,李易都是微笑致意,對那些世家之人,他們雖然功利了一些,但李易也不討厭,因爲當初他剛到南陽的時候,這些人就挺配合他的,所以李易對他們還是有着好感的,故而李易讓文聘去安排,晚上宴請當地世家代表,而且李易也讓文聘將留在書院的那幾位給請了過來,比如黃承彥、蔡邕、張機等人。

飲宴的細節無需多言,總之飲宴結束後,雙方都是歡喜退場。

那些世家達成心願,成功的推了幾個子弟入仕,李易也順勢填補了一下揚州官員的空缺和部分人員的替換,算是各取所需,同時也加強了雙方的友誼。

如此過了一夜,第二天的時候,李易並沒有閒着,而是動身去了他的襄侯書院。

對於書院,李易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也投入了許多的資金,但李易自身用在書院上的時間和精力都不算多,甚至在書院落成後,一共也沒來過幾次。

不是李易不想去,也不是他懶,實在是他不敢去。

作爲穿越者,相對與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李易懂的很多,歷練之後,權術手腕也有了相當火候,能把許多歷史上有名的人物給忽悠的找不着北,心甘情願的給他賣命。

比如剛剛的張繡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但是,李易也是有着明顯短板的,比如四書五經,春秋左傳這些書籍,李易在穿越後雖然全都找來看了,並且也有不少感悟,但依然達不到“讀書人”的正常水準,充其量就是個小學生級別的。

這在平時影響還不算大,畢竟能跟李易面對面對話的也都不是一般人,這些人不會眼瞎的跟自家主公玩什麼坐而論道,但是,李易要是去了書院這地方,那就不一樣了。

在文化人多的地方自然要談文化,但李易腹中沒有墨水,萬一碰到幾個熊孩子或者愣頭青跟他問問題,李易肯定是要翻車的。

以李易現在的身份地位,他可以自己謙虛,卻不能讓旁人折了他的面子。

所以,對於書院這種可能讓自己翻車的地方,李易是能不來就不來,反正書院中處處都有着他的影響,甚至連書院的名字都是“襄侯書院”,李易倒也不擔心一段時間不露面,就有人與他爭奪影響力。

而今天李易之所以會過來,一半是在外時間太久,回到南陽不往書院走上一趟實在說不過去,另外一個原因,卻是因爲裡面有着他非常在意的人。

李易到書院的時候,張機已經站在門口的大牌匾下等待了,看到李易,張機趕忙迎了上去,拱手道:“主公勤勉,屬下原本還以爲主公會先行休息兩日,不想主公卻是一刻都不肯停歇,主公如此,可爲天下人楷模。”

“哈哈哈……”

上來就聽了這樣一個大馬屁,李易非常開心,大笑着打趣道:“當初神醫可是個實在人,這纔多久不見,口舌功夫也如此嫺熟了,實在是叫我刮目相看啊。”

李易神色玩味,張機知道李易是在給他開玩笑的,並沒有當真,笑着迴應道:“主公卻是冤枉屬下了,屬下句句皆是出自肺腑,並無半句虛言。”

這次不光李易發笑了,跟隨他同來的典韋、文聘、虞翻、張繡等人也忍不住笑了起來。

張機依舊微笑,並沒有絲毫的不適之感,因爲他對李易的吹捧,可是真心實意,一點虛假都沒有。

歡笑過去,虞翻也說道:“主公勤勉確實少有,這些時日奔波,沒有一日休息,屬下若不是還算有些武藝,怕是已經吃不消了。”

李易撇了虞翻一眼,道:“這話旁人能說的,你卻是說不得,一路上就是你走得最急!”

虞翻摸了摸鼻子,訕訕笑道:“南陽乃是主公起家之地,屬下心生嚮往也是人之常情啊!”

衆人閒談了幾句,便向着書院裡面走去,偌大的書院廣場沒見到幾個人,張機爲衆人解釋道:“主公昨日傳話,不能引一己之私耽誤書院學子學業,不許我等對此事宣揚,所以,現在那些學生還不知道主公已經到來,都在聽夫子講課,外面自然也就顯得有些冷清。”

衆人聞言,全都看了李易一眼,暗暗感嘆自家主公還真是嚴格,不光自己勤勉,對這些學生也是如此。

李易一臉淡定的笑了笑,讓張機帶路,在書院裡面大概轉了一圈,見了幾個新加入的先生,最後,一行人去了書院的後院。

說是後院,其實就是專門給人開小竈的地方,能夠來到這裡的學生,不是天生特別聰穎的,就是關係非常硬的那種。

一行人靠近一處小院子的時候,隔着很遠,就聽到有爭論之聲傳出,似乎是在說着什麼輸贏。

李易問道:“這便是我那岳父大人所在了?”

“正是這裡,主公要尋的龐統與陸遜,就在此處。”

張機口中答話,心裡卻是有些好笑,論起身份,兩位副院長可都是自家主公的岳父大人呢。

李易倒是沒想太多,他目光發亮的往前走去,此行他主要目的是就是想見見龐統和陸遜。

陸遜也就算了,他現在還小,等到他頂事的時候,李易估計自己已經平定河北了,但龐統卻是比諸葛亮和陸遜都年長一些,如今已經是個少年了,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就能派上用場。

早在開設書院的時候,李易與龐家關係不錯,他那時就想讓龐統入學,算是提早定下師生名分,但龐統一個十幾歲的半大孩子,居然外出遊歷,跑去了豫章那邊,這讓李易很無語,所以這件事情便耽擱下來了。

直到李易出兵揚州,在那邊打了起來,龐統看到揚州不安全了,這纔回到了南陽,然後隔天就被送到了書院裡面。

信使告訴李易,龐統對此似乎有些不情願,最後是被他堂兄,也就是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給拎進去的。

對於龐家的心思,李易非常清楚。

如今龐家年輕人中的龐季和龐山民都在李易手下做事,李易待他們不薄,但是礙於李易身邊能人實在太多,龐季和龐山民雖然自身都是有才華的,但跟旁人一比較,就顯得有些暗淡了。

好在龐家這一代中最爲聰穎的人是龐統,而李易也不止一次詢問過龐統的事情,所以,龐家將龐統送到書院裡,其實就是送到李易手裡,讓李易看看用着是不是趁手。

龐家的態度沒的說,不過,龐統本人卻是貌似有些不情願,李易不認爲他對自己有敵意,而是古代的孩子也有叛逆期。

李易對着衆人打了個手勢,示意安靜,然後便悄悄來到了小院的柵欄邊上,正看到黃承彥歪坐在一張藤椅上,腿腳輕輕晃動着,手裡拿了個酒壺,很是悠哉,而他的面前,是一大一小兩個孩子,大的自然是龐統,小的便是陸遜,兩人中間放着一塊棋盤,不過,棋局已經結束,兩人在請黃承彥判斷輸贏,然後就爭執了起來。

兩個孩子是背對李易的,所以他們並沒有看到李易,但黃承彥雖然眯縫着眼睛,但一對老眼卻是尖得很,李易剛剛在柵欄外冒個頭,就被黃承彥瞧見了,然後就聽他大叫道:“你們兩個小娃娃,既然不服老夫裁斷,那便去請院長評判,莫要爭執攪合了老夫飲酒興致。”

陸遜老老實實的站在,沒說啥,但龐統自小就跟黃承彥相熟,根本不怕他,當即答道:“世叔卻是爲難侄兒了,襄侯神龍見首不見尾,侄兒若是請得到,還用在這裡向您老人家求學?”

李易原本被黃承彥叫破身份,便要出聲,但聽到龐統了話後,卻是站着不動了。

因爲龐統的意思貌似是說他比黃承彥還要厲害一點,這讓李易感覺很不錯。

黃承彥沒好氣的翻了個白眼,雖然李易懂的東西很多,但是教學生,他絕對能甩李易好幾條街。

不過,黃承彥自然不會較真這個,而是故意哼哼了一聲問道:“請不來襄侯,是你小子太過愚笨,若是我請,襄侯必至!”

龐統一臉不服,就差在臉上寫倆字“不信”。

黃承嘿嘿笑道:“我知你不信,這樣,我若是一個時辰之內將襄侯請來,你便應我一件事,若是請不來,我應你一件事,如何?”

龐統下意識的就要答應,但他到底是聰慧之人,馬上就想到,以黃承彥的老奸巨猾,其中肯定有陰謀,皺皺眉盯着黃承彥看了幾眼,然後猛的轉身,正好和李易的視線對了個正着。

第281章 放袁術的鴿子第297章 原諒他吧第566章 鄭寶第649章 捨己爲人第403章 荀攸第226章 他是怎麼做到的第642章 打仗,沐浴,更衣第241章 以德服人第716章 險之又險第510章 分兵第406章 袁某要生啖其肉!第181章 此人醫術不在張機之下第134章 荊州一年可下第172章 將軍,我們中計了!第572章 會稽世家第624章 謀定第275章 不枉世上走一遭第212章 易英連弩第483章 又到年末第662章 曹操,兗州,棄子第140章 被遺忘的三兄弟第676章 以命換命第546章 少將軍,保重第744章 冒犯天子,當誅第699章 曹豹有一女第514章 摧牆第537章 求見孫夫人第317章 諸葛瑾第370章 不怕死的袁渙第736章 稱帝?第84章 亂世百姓第765章 平原第330章 貪得無厭第691章 提前騰地方第718章 主公如此,男兒當爲其效死第105章 王司徒家徒四壁第678章 孟德吾友第10章 放開那個女孩第48章 知我者,文遠也第425章 何人爲右軍師?第633章 求收留第490章 呂布遇阻,曹操再起屠刀第168章 殺還是不殺第15章 心中所願:天下太平,百姓安寧第284章 請襄侯放過我家弟弟第543章 李襄侯單刀赴會,孫幼臺納頭便拜第171章 用兵如泥第643章 罵戰第483章 又到年末第685章 李進第419章 請襄侯爲荊州牧第658章 又得一員猛將第97章 居然是你第255章 天子稱我亞父第538章 孤身入城第501章 天下第一仁義之人第318章 凌超請死第338章 提醒郭嘉第679章 根基盡毀第672章 殺曹操,賞萬金第26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第629章 天佑我曹某人第708章 謝主公不殺之恩第162章 快將襄侯攔下第447章 不要讓我失望第150章 天下諸侯,愚蠢不過袁公路!第615章 交代後事第483章 又到年末第706章 臧霸第418章 曹操欲伐徐州第353章 曹操的迷茫第139章 挑撥離間 謝謝“水水水冬天”和“彼抱”的打賞!第342章 一封書信第133章 賈文和納頭便拜第65章 張遼的不甘現狀第590章 虞翻第186章 士爲知己者死第497章 你也不是太壞(6000字大章)第627章 卑鄙如斯第493章 英雄末路(中)第731章 有朋自遠方來,酒肉管夠第429章 任命第2章 我爲殺賊而來第473章 陳宮獻毒計第529章 玉璽是假的第105章 王司徒家徒四壁第539章 小小年紀,心機深沉第708章 謝主公不殺之恩第489章 大不了拼了第380章 徵南將軍?第90章 張繡不見了第726章 東平陵內亂第288章 連小孩子都騙第468章 軍令狀第295章 孫策破吳郡第349章 謀士多體弱第403章 荀攸第588章 不愛玉璽愛美人第113章 齊桓公、鮑叔牙與管仲(謝謝‘世俗的叛徒’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