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最大的贏家

對於陸遜在最後一陣認輸,李易先是有點無語,但馬上就明白過來,默默的給陸遜點了個贊。

因爲人家這麼幹很明智,冷不丁的讓龐統吃了個大虧,算是找回了場子,但之後龐統有了這個教訓,基本就不可能再給陸遜機會了,只會將他往死了虐,所以,不想找虐的話,認輸是最好的選擇。

李易笑了一會,問道:“莫非岳父大人判和,就是因爲龐統的主將被殺?”

黃承彥道:“對戰五陣,陸遜的主將沒有一次陣亡,所以,雖然整體落敗,表現也是可圈可點,不過只是如此,還不足以判和,真正讓老夫在意的是,他兩人剩下的兵力,相差太多了。”

黃承彥指着期棋盤,說道:“五陣對壘,雙方各自用兵五萬,但因爲陸遜採取守勢,雖然敗多勝少,但五陣之後,龐統兵馬只剩下兩萬,陸遜那裡卻是還有三萬餘人。”

“所以,倘若今日非是紙上談兵,而是真的引兵攻伐,龐統攻城拔寨,接連勝利,乍一看士氣如虹,其實將士損傷太多,兵勢已是強弩之末,一旦遇到強敵,或遇小敗,很容易就就會一潰千里,甚至不戰自亂。”

“至於陸遜,儘管連連丟城,但失城失地卻不失人,兵馬主力仍在,只要調遣安排得當,完全有可能一舉挽回之前佔據,不過,這也不是簡單的,連敗之下,軍心消散,縱然人多,但與龐統類似,同樣容易一觸而潰,徹底淪爲慘敗。”

“這對陣從表面上看,是龐統佔優,可實際上,龐統的優勢只在前兩陣,到了後面,龐統雖然依舊勝多敗少,其實卻是一點點的將自身優勢拱手相讓,以至於最終勝負難分,所以,老夫這才認爲他兩人的對陣是一場和局。”

黃承彥一番話說罷,在場所有人,特別是文聘張繡等帶兵將軍,全都是暗暗點頭,將黃承彥的話記在了心裡,顯然受益匪淺。

李易收斂了臉上的笑容,認真看着龐統與陸遜,龐統臉上還有幾分不服,陸續倒是依舊鎮定,很有一副運籌帷幄的樣子。

李易想了想,對陸遜問道:“你可是早有佈局,保存兵力,以圖之後一舉反擊,再獲全勝?”

陸續搖搖頭,答道:“啓稟襄侯,先生所言其實非是陸遜所想,第一陣時陸遜便知自己用兵遠遠不如龐兄,對陣必敗,所以,便只能借地勢城池之險,步步阻攔,消耗龐兄兵力,希望他可以讓我喘息,奈何龐兄布子精妙,陸遜很快就無地利可以借用,再打下去只能白白損耗士兵性命,徒勞無益,所以,在大勢失去之後,便索性收攏兵力,任龐兄奪下主城。至於先生說的,保留兵力,然後等待時機反擊……這個陸遜未曾想過。”

陸遜說罷,李易便看到黃承彥眼中的欣賞之色幾乎已是毫不掩飾,而龐統,臉上已經不僅是不服了,而是鬱悶的要死。

這點李易倒是非常理解,如果陸遜精心算計,然後讓龐統中招,最後雙方拼了個平手,那沒啥說的,龐統不是輸不起的人。

可問題就在於陸遜壓根就沒想過要算計他,人家完全就是跟着感覺走,只憑感覺與他打成了平手,這就讓龐統很是不好接受了。

不過,李易卻是覺得龐統這場和局一點都不虧,因爲陸遜可是那種就爲最可怕的天賦型選手。

一個十多歲的小孩子憑着感覺就知道借地勢層層阻敵,能夠明白事不可爲,果斷收攏兵力後撤,不爭奪眼前得失,保全有生力量,即便連敗之下,也不焦不躁,反而還能洞察對方的疏忽,以奇兵一擊必殺。

這還只是憑感覺,要是他真的精讀了兵法,哪還了得?

“不錯,不錯!”

對於陸遜顯露出來的天賦,李易只是給了他一個“不錯”的評價,不是李易吝嗇,而是他擔心自己褒獎太多,會傷仲永,具體教育的事情,還是交給黃承彥他們最爲在行。

李易又看向了龐統,一時有些不好評價,因爲兩人的軍陣推演,按照規則來說,龐統是勝利者,但黃承彥卻是考慮到規則之外的因素,給了他一個和局,然而,龐統比陸遜年紀大,比他讀書多,比他見識也多,這麼一對比之下,龐統其實已經輸了。

但李易不能這麼說,不然就有點欺負人的嫌疑了,畢竟這種輸對龐統來說,確實挺憋屈的。

龐統也在看着李易,他很想知道李易會是怎麼個看法。

李易微微一笑,心中有了主意,然後微笑就變成了大笑,衆人見狀不解,黃承彥問道:“襄侯爲何發笑?”

李易一副高深莫測的道:“這對陣,其實是有贏家的。”

“贏家”

黃承彥眨了眨眼睛,疑惑的看着李易,雖然陸遜的表現非常不錯,可如果因此就認爲陸遜獲勝,那是不合適的,這不像是李易會做出的決定。

龐統的臉上則是有些遺憾,在他看來,李易多半是要判定陸遜獲勝了,因爲他自己也知道,不考慮勝負本身的話,陸遜的表現真的比他要好。

其他大多人跟龐統的想法差不多,也覺得李易會認爲陸遜獲勝。

然而,在衆人的注視中,李易卻是伸手點了點他自己的鼻尖,笑道:“你們可是全都想差了,這對局的贏家,其實在這裡。”

“襄侯?”

“主公?”

衆人一個個面露不解之色,李易有沒有參與對局,他如何卻說自己是贏家?

這次就連一直淡定的陸遜臉上的表情也多了,顯然,他也想不明白。

李易伸手拍拍龐統的肩膀,又摸摸陸遜的腦袋,笑道:“雖然你們年紀還小,但于軍陣一道表現已經不凡,即便是有些帶兵將領也不如你二人,今日如此,將來必然更甚,而且你二人一個用兵犀利,長於攻城拔寨,一個善守,層層結陣,可御強敵,呵呵,有你二人在,十年之後爲我左右,彼此倚靠,取長補短,爲我領兵作戰,天下誰能爲我敵手?”

聽到李易的言語,衆人全都楞了一下,沒想到李易說的贏家指的是這個。

不過衆人在場沒有笨人,虞翻第一個躬身說道:“恭喜主公得遇良才!”

其他人也不甘示弱,紛紛對李易道喜,而龐統和陸遜表情卻是有些微妙,特別是龐統,感覺之前與黃承彥爭論輸贏,實在是一點意思都沒有。

至於說李易直接將他們納入麾下,兩人都沒任何的牴觸心理,龐統被送到書院,本來就是要交給李易使喚的,至於陸遜,當初陸康讓他們往荊州躲避戰禍,而不是去其他地方,這已經說明許多問題了。

見過了龐統和陸遜之後,李易心情非常好,當日中午,便叫人在書院中安排酒宴,宴請了書院所有的教員以及官員。

龐統與陸遜便是參與其中的唯二學生,坐在李易左右,雖然李易並沒有當衆說什麼稱讚的話,但單單這份待遇,便已經說明兩人在李易心中的地位了。

午宴過後,李易又簡單在書院裡轉了轉,便回到宛城,之後就沒什麼重要的事情了,李易也終於真正的清閒了下來。

這般過了兩日,那些後續人馬也到了南陽,其中雜事不少,但李易沒有關注,他在意的是同天送來的一個關於袁紹的消息。

那日李易將許攸趕走之後,擔心被許攸“惡人先告狀”,李易就先一步派人給袁紹送信,陳述了許攸在揚州各種搗亂,他是忍無可忍,纔不得已將許攸趕走的,並非針對袁紹。

對此,袁紹一方面要利弊權衡,同時也要弄清楚真相,於是李易的信使自然就留了下來,然而,好幾天過去了,袁紹只收到了許攸的一封書信,許攸本人卻是不見蹤影。

信中說了什麼,李易這邊不得而知,但袁紹只見書信不見許攸的人,讓他不禁開始胡思亂想,懷疑李易害了許攸的性命,畢竟李易殺使者是有前科的。

雖然李易的勢力已經到了讓袁紹忌憚的地步,在一些問題上,袁紹迫於形勢甚至會做出妥協,可這並不代表袁紹就真的怕了李易,要是李易做的太過,袁紹說什麼都要找場子的。

所以,在懷疑李易殺了許攸之後,袁紹就叫人將李易的信使給監視了起來,李易的信使自然一臉懵逼,大聲喊冤,但心裡也是嘀咕,不知自家主公是不是真的幹掉了許攸。

眼看着鄴城那邊的誤會就要鬧大了,終於有了許攸的消息,卻是曹操那邊來了個人,說許攸在他那裡做客。

許攸在曹操那幹了什麼,李易不知道,總之,誤會解除之後,袁紹好吃好喝的將李易的信使給送走了,雙方約定的交易繼續,袁紹表示不會讓個別人的個人行爲成爲雙方友好往來的阻礙。

李易將這個消息拿出來與衆人討論,最後基本一致得出結論,許攸去曹操那裡,肯定不在他的原定路線之內,而之所以會去見曹操,很可能是因爲對李易不滿,然後想借曹操的手,給李易搞點麻煩,再不濟也要噁心一下李易。

但是曹操正與呂布打得激烈,李易不去招惹他他就已經燒香拜佛了,又哪裡會主動主動去尋李易的麻煩?

而且,以曹操的精明,很容易就能判斷出這是李易與許攸的私人矛盾,那麼他參與其中的可能性就更低了,只是許攸與曹操乃是好友,更是袁紹使者,曹操也不好直接拒絕,於是,曹操就把皮球提給了袁紹,讓袁紹拿主意。

李易覺得自己這邊的推斷應該就是事實了,最起碼當有七八分正確,於是,李易非常開心,暗笑許攸是受刺激太大,被氣糊塗了。

其實,許攸要是離開揚州,然後直接奔回去找袁紹哭訴,袁紹那麼好面子的人,就算表面上忍下了這口氣,可心裡肯定會恨上李易,遲早會找李易算賬。

但是,許攸放着自家老闆的粗腿不抱,卻是先去了曹操那邊,這就讓袁紹很尷尬了。

或許許攸有着他自己的打算,甚至是爲了袁紹好,但在外人看來,很容易就會認爲許攸是覺得袁紹不能給他出氣,這纔去找的曹操。

要是袁紹也這麼想,那麼等許攸回到河北,袁紹嘴上或許不會說許攸的不是,但心裡留下一根刺是肯定的了。

李易心中隱隱有種感覺,這對主從即便不能重演官渡的一幕,但最後恐怕也難逃分手的結果。

……

大軍到達南陽之後,李易身邊的人馬分爲了三部分,一部分南陽籍的士兵直接留下,另外一部分護送官員家眷先行趕往襄陽,李易自己則是帶了兩千人,沿着各地縣城走,算是對地方上視察一番,刷刷存在感。

地方上的事情,沒什麼太出彩的,但也沒有什麼大問題,一切中規中矩,所以李易雖然走的地方多,但時間並沒有用到多少,幾日之後,李易一行人便來到了新野,並決定多停留一日。

因爲,這裡葬着李易很在意的人——劉備。

這日一早,李易帶着典韋、周倉、張繡、虞翻,外加兩百騎兵護衛,來到了城西的一處小丘陵。

丘陵離城池很近,景色也很是不錯,又因爲山石較多,無法開墾,附近除了幾家獵戶,便再無居住,算是個很不錯的地方,於是,魏延便將劉備葬在了這裡。

一行人沿着小路往前走着,帶路的縣丞上前看了看,指着一處丘陵角落對李易說道:“主公,劉備墳冢就在前面不遠,這裡已經可以看到了。”

李易擡頭往前望去,果然看到了一段青瓦,不過,他還注意到,旁邊立着幾間茅屋。

縣丞察覺到李易視線,解釋道:“魏延將軍將劉備安葬之後,張飛便到了這裡,不飲不食,日夜哭泣,不幾日便昏死了過去,我等怕他出事,便將他接到縣城爲他瞧病,但張飛醒來後,不等痊癒,便抽身離開,屬下還以爲他是要離開此地,但沒過多久,張飛卻又回來了,還帶着妻兒家眷,他們在墳冢邊上立了幾間茅屋,之後就住在了這裡,爲劉備守墓。”

“對了,之前縣中安排有人爲劉備打掃墳墓,但張飛到來之後,自己日夜清理上香,縣中便將人給撤了回去。”

縣丞說話的時候,眼中神色很是唏噓,最初他還不解,自家主公爲何對敵人如此寬容,但看到張飛後,他終於明白了一些,因爲單單是人家的這種兄弟情分,就值得人敬重了,如今新野縣城的百姓幾乎全都知道,城外有着一個重情重義的張翼德。

第689章 兗州安排第143章 我一肩擔之第776章 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第243章 我要當院長第740章 馬超第101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380章 徵南將軍?第504章 請戰第550章 請襄侯出兵第707章 有人天生反骨第356章 賢侄啊第289章 再見袁術第25章 虎牢關下呂布重傷第554章 襄侯果然是好人第727章 東平陵易主第720章 河北名將,果然厲害第557章 慈不掌兵第665章 陳宮得寶馬第580章 皇甫堅壽第384章 獅子大開口第594章 先生辛苦第101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293章 半壁江山,指日可待第413章 袁術病了第405章 誓死追隨徵南將軍第720章 河北名將,果然厲害第249章 袁家志在天下第73章 殺盡不法之徒第770章 袁紹想回家第636章 可能對豫州不利第102章 貂蟬第726章 東平陵內亂第533章 王朗獻計第534章 又得賢才第625章 襄侯欺人太甚第548章 陸家音訊第206章 槍王童淵第645章 襄侯小心,有刺客第244章 不愧是大儒啊第669章 王佐之才第733章 天下兵馬槍棒總教頭第487章 一鍋端了第39章 赤誠君子李太白第198章 李襄侯生死不知第514章 摧牆第162章 快將襄侯攔下第273章 典韋東遊記(下)第28章 戒驕戒躁第736章 稱帝?第243章 我要當院長第209章 不信,你可以摸摸第58章 爲太師做諍臣第96章 祖茂第382章 伊籍的見聞第502章 陳登到來第586章 袁紹來使第309章 典韋又囂張了第433章 軍元券第731章 有朋自遠方來,酒肉管夠第390章 要一個毛玠祭旗第281章 放袁術的鴿子第114章 夜見徐晃第170章 千萬不可小看古人第715章 魏延戰顏良第183章 打死這個登徒子第446章 不得善終第660章 豫州規劃第519章 戰、和、退第171章 用兵如泥第447章 不要讓我失望第390章 要一個毛玠祭旗第226章 他是怎麼做到的第130章 你要對朕做什麼 謝謝“水水水第593章 “小人”得志第562章 送袁紹大禮第529章 玉璽是假的第493章 英雄末路(中)第502章 陳登到來第728章 趙子龍入青州第720章 河北名將,果然厲害第716章 險之又險第146章 坐等郭嘉當牛做馬(4000字加更)第160章 文某的家在南陽第27章 見袁隗第465章 你只是個卑鄙小人第149章 將軍!某有一計!第708章 謝主公不殺之恩第166章 再會小霸王第541章 孫家對不住襄侯第314章 曹豹來訪第672章 殺曹操,賞萬金第132章 襄鄉縣侯 謝謝“水水水冬天“的打賞!第499章 戰後安排第698章 示敵以弱?第716章 險之又險第739章 李襄侯之心路人皆知第520章 趙大被打第370章 不怕死的袁渙第738章 張揚第18章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