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我信得過張繡

李易在豫州的種種宣傳,普通百姓只是聽之信之,不會往太深入的地方去思考,但相當一部分的豫州世家與地方官員,卻是從中察覺到一些不太尋常的味道,甚至還有智謀之士斷言,李易很可能要往豫州伸手了。

這是個很了不得的事情,甚至都能影響天下格局,但是,雖然有人看到了李易的野心,卻無任何一人站出來針對李易做點什麼。

因爲孔融堂堂刺史都沒動靜呢,他們這些小人物慌個什麼?

相反,在察覺到李易的心思之後,陸續開始有一些地方上的官員和世家子弟主動拜見李易,希望能與李易結個善緣,甚至還有人直接自薦,請求能在李易麾下效力。

這種現象並不奇怪,因爲剛剛的一年裡面,天下超過半數的地方都在打仗,各個勢力之間爭鬥的很厲害,處在如此亂世之中,像孔融這樣的人,拋開善惡不談,他只有任人魚肉的份。

面對天下亂局,豫州的有識之士也在思考着未來,無論他們是想要在亂世中保全自身,還是趁機做出一番事業,肯定都要選擇一個性格堅強、有威望、有進取心,最關鍵還是有能力的人來投靠,天下符合這個條件的人有那麼幾個,比如袁紹、曹操、李易等等。

但是,袁紹距離太遠,曹操身上麻煩太多,綜合對比,李易自然就成爲了相當一部分豫州人的首選。

對於豫州世家與官員的親近態度,李易自然是感受到了,他很意外,也很驚喜,因爲這個效果比他預想的要好的多。

同時也讓李易感到幾分慶幸,在拿下壽春之後,李易因爲心疼士卒疲憊,便不打算去豫州折騰了,尋思着讓將士們趕快回到家鄉修整就好。

但是在那日與虞翻的對答過後,李易決定繼續展現威勢,這纔有了從豫州行軍的計劃。

事實證明,這個決定是非常正確的,收穫也是非常豐厚的。

甚至李易都有些期待,朝廷若是真的派個揚州牧過來,他能在汝南征幾個兵,到時候他手下那些人是否會直接臨陣倒戈……

若是真發生那種情況,想必是極爲有趣的。

用了足足半個月的時間,李易終於帶着豫州官員的善意,帶着豫州世家的友誼重新回到了荊州的土地上。

雖然荊州的核心在於襄陽,但是對李易來說,真正被他寄託感情的,卻是南陽,因爲這裡是他真正起家之地。

不過,在到達南陽的第一天,李易便帶着典韋虞翻,以及少量精騎護衛,脫離大隊人馬直奔宛城而去,因爲文聘派信使告知李易,張繡到了,不過,事情卻是發生了很大的變故。

李易這一行人馬快,只用了不到兩天時間便趕到宛縣,文聘帶着周倉劉闢二將出城迎接,衆人簡單寒暄了幾句,李易都來不及入城休息,便直接在城外問道:“張繡如今在何處?”

文聘答道:“按照太守離開之前交代,張繡及其麾下兵馬皆被安置在城西北一處偏營之中,至於張繡本人,本應住在城中驛館,但因爲出了意外,張繡在營中設了靈堂,祭奠其叔父,日夜哭泣,自然就沒有入城,而主公回來的也太過突然,張繡暫時還未得到消息,不過末將這就去找人喚張繡入城拜見主公。”

“不用!”

李易擺手攔住了文聘,問道:“書信內容太過簡略,你與我詳細說說,張濟的事情到底是如何發生的?”

文聘嘆了一聲,道:“說來有些可惜,張濟之所以遭難,卻是因爲……”

隨着文聘將事情娓娓道來,李易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經過。

雖然與賈詡商討投靠事情的是張繡,但是,那邊真正能做主的人還是張繡的叔父張濟。

與張繡不同,張濟與李易之間基本沒發生過大的正面衝突,相比張繡,張濟很容易的就接受投靠李易的決定。

但是,張濟卻比張繡考慮的要更加長遠一些。

在張繡心裡,他之所以會選擇投靠李易,說的直白點就是因爲生活所迫,在長安待不下去了,只能換個地方謀生。

張繡這人沒多大的野心,他會選擇李易,很大程度也是因爲有賈詡這個熟人在,他認爲有賈詡照應,總不至於被人害了性命。

可張濟想的就多了,作爲李易還在微末之時就見過面的人,張濟深刻的感受到了李易的強大與可怕,也看到了李易的勢不可擋,他是真真正正的想要攀上李易這一條大船,成就一番大事業。

不過,張濟也很憂心,他覺得李易固然會接納他們,但李易身邊已經有許多將才了,不一定會重視他們,於是,張濟便決定先爲李易立上一功。

在確定了投靠李易之後,張濟便憑藉往日的關係,開始聯絡那些掌管西涼精銳的軍官,勸說他們長安乃是是非之地,讓他們跟着自己,一起帶上部下去荊州投靠李易,不僅可以保全性命,說不定還能拼出一個錦繡前程出來。

說辭很簡單,卻非常管用,只是幾天功夫,就被張濟說動了七八個校尉級別的軍官,算上他們手上的兵馬,少說也有三四千人。

如今的西涼軍是個很悲催的存在,李傕郭汜在長安胡搞瞎搞搞,即便是最底層的人也看到了前景渺茫,因此許多西涼系的官員都在尋找出路。

奈何因爲董卓和李傕的緣故,西涼軍的名聲是一臭再臭,天下基本上沒人待見他們,不過李易是個例外,李易在南陽時候的親衛營甚至是清一色的西涼兵,根本不存在歧視西涼兵可能,也正是因此,張濟的勸誘才能順風順水,他自己也非常高興,畢竟能給李易帶去幾千精銳,這怎麼看都是大功一件。

然而,樂極生悲,禍事很快就出現了。

張繡覺得張濟拉攏的人已經夠多了,勸他收手,可張濟因爲事情太順利,已經有些飄飄然了,不甘心放棄唾手可得的功勞,於是,在他再一次入城聯絡人的時候,被提得到線報的李傕設下埋伏抓住,然後好幾個準備投靠李易的軍官,連同張濟在內,盡數被李傕斬首。

李傕認爲李易是在挖他的牆角,非常生氣,馬不停蹄的又下令圍剿張繡,但是兩個與張濟有約定的將官卻是被李傕遺漏了,他們見同僚被殺,擔心不用多久自己也會暴露,然後刀斧加身,便乾脆舉兵作亂,試圖誅殺李傕。

但李傕又豈是易與之輩?當即帶兵鎮壓叛亂,斬殺了那兩個校尉,不過這一耽擱,張繡已經得到消息逃得遠了,李傕再行追殺已是來不及。

瞭解了事情經過之後,李易又是生氣,又是痛心。

那些願意跟隨張濟來投奔他的,自然是對他心有好感的人,結果一下子全被李傕給殺了,這讓李易感覺就彷彿是自己的部下被人殺了一樣,非常的痛心。

要知道那些可都是西涼軍的中層軍官,單單就作戰水平上來說,都屬天下前列,有這些人在,李易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搭建起一支兩萬規模部隊的骨幹框架,結果一下全都被李傕給砍了。

甚至李易都有點責怪張濟了,若不是他太過貪功,何至於此?

現在害了旁人性命,就連他自己也栽了進去。

不過,心神穩定之後,李易便也不怪張濟了,畢竟無論貪功與否,張濟都是爲了他,他若是責怪張濟,未免太過涼薄。

文聘說了張濟的事情之後,見李易一直不吭聲,便小聲問道:“主公,末將現在是否告知張繡,畢竟未得主公許可,末將還未收編其兵馬,若是讓張繡誤會,以爲主公故意輕視與他,這豈不是不好?”

李易搖搖頭,道:“不用派人告知了。”

文聘一愣,沒想到李易竟然拒絕了,正要再勸,就聽李易說道:“我當親自到張濟將軍靈堂祭拜。”

文聘又楞了一下,然後就是神色一變,說道:“主公不可!”

李易正要回身上馬,聞言只能止住停下,有些疑惑的看向文聘。

文聘搶上幾步,站在了李易的右前方,躬身說道:“主公,張繡所部兵馬還未整編,營中士兵暫時依舊聽從張繡號令,而張濟身死雖然是自身謀事不密,與主公無關,但也難保張繡不會因此怨恨主公,更何況昔日主公還與張繡有隙,張繡是否依舊怨恨主公,此事誰也不敢肯定,所以,主公千金之軀,若是此時前去祭奠,萬一,萬一張繡……總之,還請主公以自身安全爲先,不要犯險,若是祭奠,末將可代主公前去,然後再請張繡與主公相見!”

李易目光凝視着文聘,稍稍過了一會,忽然笑道:“甚好,甚好,仲業雖是武人,卻有如此謹慎,我甚是欣慰,如此,將南陽交你守護,我也就放心了。”

文聘怔了一下,似是有些不解李易的話,這時虞翻拱手笑道:“恭喜文將軍高升了。”

“這……”

文聘神色愕然,又看了看李易,似是有些懷疑虞翻言語的真僞。

就時間來算,文聘其實是荊州最早投靠李易的幾個人之一,是個老資格,但相比同時期的蒯越、蒯良、蔡瑁,文聘卻是少有的沒被重用的人。

雖然文聘被李易放在南陽領兵,但上面壓了一個老奸巨猾的賈詡,身邊還有倆分他兵權的周倉與劉闢,這就使得文聘的權利被壓縮的很厲害,根本比不得蔡瑁,蒯良等人的風光。

文聘一直覺得,這跟自己是實權的帶兵將軍有關,雖然自己投靠李易很早,但他當時是以荊州利益爲先的,卻不是將李易放在首位,在關係上直接就與李易遠了一層,所以,李易不放心將完全兵權交給他這個外人,也就非常正常了。

後來李易當上州牧之後,將荊州治理的很好,文聘慢慢的也就徹底歸心了,可文聘的性格是比較穩重,甚至有些嚴肅的那種,不像張遼蒯越這些人,動不動就能高喊爲李易拋頭顱灑熱血,能博得李易的歡心,到現在爲止,文聘算是荊州唯一一個沒有拍過李易馬屁的高官。

所以,文聘雖然歸心,卻沒有向李易表明過自己的忠心,一直不得真正的重用。

有人勸過文聘,讓他物色幾個美女給李易送去,討好一下李易,結果文聘不但沒有采納,反而狠狠的訓斥了那人,說他的建議乃是奸佞行徑,是要污李易名聲。

文聘知道,自己那麼做是不討喜的,可他就是這樣的人,改不了,甚至他都有了“就這麼算了”的思想準備,卻不料,李易忽然就給他升官了,這真的是猝不及防。

李易微笑對着文聘點點頭,算是承認了虞翻的話,文聘得了肯定,心中有驚喜,有感動,有很多話想說,可張了張嘴,一時又不知從何說起。

最後,還是周倉與劉闢瘋狂給文聘使眼色,文聘這纔回過神來,趕忙對着李易躬身拜道:“主公厚愛,末將必不負主公重託!”

李易笑了笑,又對周倉與劉闢二人說道:“你二人職務也有變動,今日起,周倉入我親衛營,隨我回到襄陽,劉闢調防安民鎮,過些時候,等後續人馬到了,你去找趙大,在揚州繳獲的紀靈兵刃贈你了,你今後當勤練武藝,不可懈怠!”

周倉與劉闢皆是大喜,齊聲道:“多謝主公!”

其實這些好處原本是沒劉闢份的,但是,同爲黃巾出身的人,李易提拔了周倉,卻不給劉闢一些表示,難保他心中不會有想法,索性,李易便送他點東西作爲安撫好了,反正也不值什麼錢。

說罷,李易便又要走,卻是被文聘再度攔住了,而且文聘這次更直接,乾脆擋在了李易的面前。

李易無奈搖搖頭,然後正色說道:“仲業顧慮,我自然知曉,但是,張繡從長安不遠千里投奔於我,這就是誠意,我不應該對他見疑,更何況張繡至親又遭遇大難,於情於理,我都應當第一時間前往祭奠其長輩,與其安慰。”

“我如果因爲些許莫須有的猜測,便懷疑忠義之士,莫說張繡與那幾千將士可能寒心,即便是我自己,也會覺得自己不配爲人主公!”

文聘糾結了一下,道:“可是,萬一出現意外,那豈不是……”

李易擺擺手,指了周倉一下,道:“仲業若是還不放心,就讓周倉與我同去好了。”

文聘還想再說什麼,這次李易不等他開口,便提擺手制止,加重語氣道:“放心吧,我信得過張繡!”

第504章 請戰第604章 活死人第678章 孟德吾友第23章 名將當璀璨第398章 一言不合就攻城第88章 心機第681章 昭然若揭第176章 寶馬贈英雄第461章 李易乃是真君子第230章 變賣家產第373章 借曹操之名第83章 大罵張繡第15章 心中所願:天下太平,百姓安寧第439章 張闓來投第417章 程昱的禍水東引第78章 天下?野心?第266章 一錯到底第77章 大丈夫有仇必報第773章 兵臨城下第128章 刑徒營 謝謝彼抱的打賞第17章 遺世而獨立第111章 李太白忠心耿耿第577章 江表之虎臣第125章 此二人,不在華雄之下第192章 公平一戰第116章 大婚 謝謝“Guiltp???”的打賞!第73章 殺盡不法之徒第624章 謀定第64章 談婚論嫁第527章 主公,救我!第425章 何人爲右軍師?第544章 一言爲定第319章 陸康有請第651章 將計就計第113章 齊桓公、鮑叔牙與管仲(謝謝‘世俗的叛徒’打賞)第329章 張昭在徐州?第161章 小霸王名震荊襄第91章 暗度陳倉第284章 請襄侯放過我家弟弟第660章 豫州規劃第105章 王司徒家徒四壁第495章 我對不住玄德公第400章 用心良苦第326章 幾個熊孩子第61章 節操要少,底線要牢第532章 王朗醉酒第349章 謀士多體弱第126章 當爲大漢左將軍第651章 將計就計第166章 再會小霸王第692章 各方動態第510章 分兵第766章 華彥獻計第122章 六十二連勝第58章 爲太師做諍臣第532章 王朗醉酒第10章 放開那個女孩第82章 傻子纔跟你單挑第462章 備,拜見襄侯第581章 請襄侯北上勤王第31章 高順升官第193章 姑奶奶你咋跑這來了第259章 蒯家的決斷第519章 戰、和、退第603章 張苞第720章 河北名將,果然厲害第289章 再見袁術第442章 重情重義魏文長第10章 放開那個女孩第114章 夜見徐晃第471章 夏侯淵來信第119章 站樁第443章 魏延取桂陽第216章 足以慰平生第258章 長安變化第297章 原諒他吧第48章 知我者,文遠也第101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140章 被遺忘的三兄弟第624章 謀定第426章 曹操呂布拜把子第11章 大丈夫當建功立業第532章 王朗醉酒第171章 用兵如泥第775章 大事定矣第669章 王佐之才第434章 甘寧的消息第149章 將軍!某有一計!第126章 當爲大漢左將軍第60章 封官許願第156章 沒人疼的妹妹氣死算了第62章 差點就被感動了第289章 再見袁術第426章 曹操呂布拜把子第542章 不可自誤第590章 虞翻第265章 非典韋將軍莫屬第515章 陳蘭,願降第524章 陸康身死第373章 借曹操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