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請襄侯出兵

“多謝襄侯!”

周瑜將杯中酒一飲而盡,李易也喝了一杯,然後周瑜方纔說道:“揚州之事,在瑜來看,其中勝算襄侯已佔七分!”

李易放下酒杯,搖搖頭,笑問道:“爲何只有七分?吳郡,丹陽,我大軍所到之處,無一城不開門迎接王師,無一人敢與我刀兵相見,縱然那嚴白虎不聽管教,也只是不斷逃竄,一路從烏程逃入廬江,如今雖未將之剿滅,但此獠終究只是一短視匪盜罷了,失了根基,假以時日,多半不戰自亂,所以,如今局勢,我當手握有九分勝算纔是,至於剩下的一分……”

李易伸手往上指了指,道:“最後一分,則是天意!”

李易的話語乍一聽很是自我感覺良好,讓周瑜多少有些不適,可他稍微一想,卻又不得不承認李易說的全都是實情,如今人家的確是勢不可擋,並未有任何的誇大。

至於李易的這番表現算不算驕傲自滿,然後頭腦發熱,周瑜則是在心中搖頭,因爲李易在說話的時候,語氣中的確帶着欣喜,但並沒有太多的得意,似乎揚州的一些變化都在他預料之中一般,成事乃是理所當然。

心裡思量着,周瑜開口說道:“襄侯局勢確實一片大好,丹陽既得,揚州唯有壽春與廬江不在襄侯掌控之中,特別是壽春袁術,雖然還有數萬兵馬,但襄侯大軍圍城,袁術既失大義,又不得民心,已是冢中枯骨,乃是必敗之相,的確不足爲慮,然而,袁術縱敗,襄侯卻未必能夠全勝啊。”

被周瑜如此懷疑,李易也不惱火,而是笑道:“公瑾莫非又要說那孫策?”

周瑜並不隱瞞自己意圖,很是坦誠的說道:“正是孫策。”

對此,李易面露無奈之色,周瑜昨天一見面,就提出了孫策的事情,但李易沒答應,結果周瑜今天又說,李易感覺無奈倒也理所應當。

見狀,周瑜頓了頓,道:“不瞞襄侯,我與那孫策,其實乃是舊識!”

“哦?”

李易微微一怔,彷彿終於提起了精神,非常驚訝的說道:“公瑾認識孫策?”

周瑜點頭,道:“當年孫將軍曾屯兵舒縣,我兩家比鄰而居,瑜與孫策又是同歲,所以多有往來。”

李易臉上驚訝之色更甚,瞪大眼睛問道:“既然如此,你當助孫策纔是,可你卻屢次勸我出兵廬江,進剿孫策,這是何道理?”

周瑜臉上浮現一絲爲難之色,但很快,這絲爲難就轉爲決絕,正色道:“瑜與孫策乃是私交,而襄侯出兵揚州,征討不臣,爲國爲民,不辭辛苦,此乃大義,瑜雖不才,卻不敢因私利而廢公義,若非不能,瑜甚至願意親自擒了孫策,將他獻於襄侯帳下,還廬江百姓太平,爲襄侯解憂,奈何瑜德才淺薄,無力達成此願,只能將心中所願,當面告知襄侯。”

聽着周瑜的肺腑之言,李易臉上滿是讚許之色,用力的在周瑜肩膀上拍了拍,道:“公瑾如此深明大義,我心甚慰,若天下士人都如公瑾這般,何愁不能太平?”

“襄侯過譽,周瑜愧不敢當!”

李易的稱讚讓周瑜稍稍有些臉紅,對此李易只是哈哈一笑,拿起酒壺給周瑜倒上,笑道:“公瑾文武全才,能得公瑾輔佐,是我三生有幸,來來,我敬公瑾一杯!”

對於李易的態度,周瑜心裡多少是有些感動的,雖然李易叫魏延收編了他的兵馬,但除此之外,李易並無任何針對他的地方,甚至,昨天見面之後,兩人除下睡覺的時候不在一起,其他時間都是同車同乘,同飲同食,以兩人的身份,李易給他如此待遇,不可謂不厚重。

而且,昨日兩人初見的時候,李易見周瑜一身素白衣袍,便當場說什麼天下誰人配白衣,然後將自己的白色衣裳,全都送給了周瑜。

此前周瑜就聽說過李易對人才極爲禮遇,當初李易拜訪郭嘉,郭嘉不再家中,李易便親自動手,爲郭嘉的老母挑水劈柴,然後換來了郭嘉的忠心投效。

對此,周瑜原本是將信將疑的,認爲很有可能是李易故意宣揚出來,用於吸引人才的,可當真見面之後,周瑜卻是知道那事肯定是真的了,就憑李易對他的態度,周瑜估摸自家的水缸要是空了,李易肯定願意去給他挑滿。

換個人受到李易的如此優待,肯定是非常歡喜,恨不得以死相報,奈何周瑜卻不行,因爲他來見李易可不是真的投靠,而是別有用心的。

在這個前提下,如果李易只是普通招待他,哪怕是稍稍看重一些也可以,畢竟兵不厭詐,大家各自爲各自,隨時翻臉沒啥好說的。

但李易對他實在太過盛情了,周瑜雖然自認有些才華,可平心而論,他覺得全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個如此重視他的人了。

這讓周瑜心中生出了一種相逢恨晚的情緒,如果他先認識的是李易,哪還需要如此糾結?

可現在呢,雖然周瑜並沒有因爲李易的厚待就直接轉換立場,可人心都是肉長的,他如果真的藉着李易的信任坑了李易一把,事後要說不會有分毫愧疚,那是騙人的。

因爲心中思緒有些多,再加上李易那邊也是盛情難卻,於是周瑜迷迷糊糊的就被李易灌了不少酒,等他腦袋都有點暈乎乎的時候,這才突然回過神來,想起自己的話居然又被李易給岔開了。

“襄侯,且慢……”

擋下了李易不知第多少次遞來的酒杯,周瑜苦笑道:“襄侯又不讓我把話說完。”

李易臉上沒有分毫被拆穿的唏噓,反而哈哈大笑道:“公瑾何出此言?我只是勸酒,可從未不讓公瑾說話啊。”

周瑜抿了抿嘴,他知道李易說的不錯,放在平時,就算李易想岔開話題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今日之所以如此,終究還是他自己的原因。

深吸了一口氣,壓下心中那稍顯有些亂的念頭,周瑜正色道:“瑜一心爲襄侯考慮,爲襄侯謀劃廬江,襄侯卻爲何一而再,再而三,屢屢迴避此事?”

李易看着周瑜,見他神色認真,儼然就是一副非要李易給他一個準信的態度,無奈,李易嘆道:“公瑾知道孫策非是尋常之人,我難道便不清楚了麼?”

周瑜神色微微有些疑惑,但馬上便正襟危坐,做聆聽狀。

李易伸手揮了揮,劃出一個半圓,道:“江東之地,若無我李易,公瑾以爲,五年之後,誰可爲江東之主?”

周瑜面露驚訝之色,顯然沒想到李易會這麼問他,原本還想打個官腔,說朝廷任命什麼的,但見李易目光灼灼,周瑜有些不好意思扯那些虛的,略一猶豫,說道:“若無襄侯,江東當屬袁術。”

李易笑問道:“公瑾如此看好袁術?”

周瑜搖頭道:“袁術驟然稱王,與天下爲敵,此乃逆天之舉,縱無襄侯挫其鋒芒,也難長久,五六年後,袁術雖然佔據江東,卻是龜縮之勢,再有五六年,這裡怕是就要成爲其埋骨之地了。”

李易心中嘖嘖稱奇,果然是周瑜啊,雖然時間偏差有些大,但大方向看的還是不錯的。

對於周瑜的回答,李易明面上不置可否,而是再問:“袁術之後呢,誰可爲江東之主?”

“這……”

這回周瑜有些不好說了,以他的聰明才智,自然是能大概感覺到李易指的很可能是孫策,而且,他自己的計劃裡,也是有着誇大孫策威脅這一環節的,可即便如此,讓他現在說孫策會成爲江東之主,他自己都感覺說的太過,很擔心過猶不及。

就在周瑜思考如何才能妥當應對李易問題的時候,只見李易抿了口酒,咂咂嘴,笑道:“若是無我干預,孫策同樣會背離袁術,自謀發展,數年後,便可與袁術爭鋒,而且,孫策要是能夠得公瑾相助,這江東之地,無人是其敵手,縱然袁術,也不行!”

周瑜微微張着嘴巴,李易的話讓他一時不知該如何應對,而且,他心裡也有些打鼓,李易如此是不是在暗示着他與孫策有所勾結?

不過周瑜畢竟是周瑜,雖然心中並不踏實,但很快,他就“眼前一亮”,躬身道:“瑜勸諫襄侯出兵廬江,便是因爲感覺孫策此人不凡,一旦與其機會,縱然不能與襄侯抗爭,卻足以使得廬江等地生靈塗炭,爲揚州百姓考量,瑜這才諫言襄侯出兵,只是,按照襄侯方纔所言,已知孫策不凡,既然如此,又爲何不速速將他除去,以防後患?”

李易看着周瑜呵呵笑了笑,直看的周瑜渾身不自在,這才說道:“正是因爲孫策不凡,所以,不戰則已,一戰必競全功,那麼,公瑾以爲,我需要多少兵馬,對上孫策方能一戰而下?”

周瑜一時語塞,如果是昨天,李易問他這個問題,他完全可以說一萬人就足夠了,因爲現在李易身邊正好就有一萬多人,讓李易帶着這些人去廬江,最合適不過。

可剛剛李易已經將孫策捧得那麼高了,再叫周瑜說一萬人,那不是擺明讓李易輕敵麼?

但他如果往多了說,李易就需要從壽春那邊調兵,這樣一來的話,李易答應的可能性就更加渺茫了。

見周瑜不語,李易語重心長的說道:“不瞞公瑾,將來收復廬江,我最少出兵三萬,而且豫章張遼,丹陽甘寧,也會出兵,三路大軍進剿,如此方能讓孫策無路可逃!”

“嘶——”

周瑜心中一寒,下意識的倒抽一口涼氣,原本他覺得李易對孫策只是重視,可現在,他都感覺李易是有些小題大做了。

九江出兵三萬,再算上豫章和丹陽,這加起來少說也要四萬人啊,李易最初進軍揚州的時候,也只有三萬人,結果打孫策的時候卻要帶四萬人過去,有這個必要麼?

更讓周瑜憂心的是,真要如此佈置,他可以斷定,孫策就算是再怎樣驍勇,但面對李易的絕對優勢兵力,最後也只能飲恨了。

猶豫了一下,周瑜問道:“如此……是否太過勞師動衆了?”

李易搖頭道:“的確勞師動衆,但孫策不是易與之輩,而且剿滅袁術之後,再誅孫策,揚州今後便再無隱患,如此,我就算最後勞師動衆一次又有何妨?”

周瑜無言以對,他心中雖然頗多智謀,但正如巧婦難爲無米之炊一樣,想讓李易中計,就得發現李易的弱點,削減優勢,增加劣勢,最後將雙方的力量拉到一個水準之上,奈何李易這個對手非常強大不說,人家在強大的同時還保持着小心謹慎,根本不給他算計的機會,如之奈何?

這一刻,周瑜心中滿滿都是對孫策的擔憂,偏偏李易恰巧想到了什麼,又道:“公瑾要我提早遏制孫策,我是明白公瑾苦心的,奈何如今確實不是出兵時機,不過公瑾放心,暫時我雖然不會在廬江動兵,卻也不是任憑孫策發展。”

周瑜眨了眨眼,好奇道:“襄侯難道另有妙計?”

“呵呵。”

李易笑道:“孫策能在廬江自立,半數都要仰仗其家臣,於是,前些時日我便使了一出反間計,讓其不戰自亂,韓當自裁,周泰離去,可謂斷孫策臂膀,如此,就算我與袁術酣戰一年半載,孫策也難以恢復戰力,所以,我又何必急於攻略廬江?更何況,我的手段可不止如此呢!”

“竟然還有此事!”

周瑜一臉驚訝,彷彿第一次聽說韓當的事情一般。

對於周瑜的反應,李易非常受用,旋即有些得意的說道:“此計乃是我親手佈置,如何?”

周瑜心中嘆息,口中卻稱讚道:“襄侯智謀深遠,周瑜不及萬一!”

“哈哈,公瑾過謙了,來來,我們繼續喝酒!”

“啊,襄侯請!”

當即,兩人再度對飲,不過周瑜的心思卻是一點也不在酒上,這時他滿腦子都是李易剛剛的那句“手段不止如此”,這讓周瑜非常不安,之前一個反間計,就已經讓孫策傷到了元氣,萬一李易再有什麼毒計,孫策那邊會如何,周瑜不敢想象。

第695章 絕不叛漢第288章 連小孩子都騙第518章 壽春 人心惶惶第263章 徐晃的事犯了第216章 足以慰平生第431章 荊南的太守們第498章 備去了,襄侯勿念第169章 劉表句句都是坑第258章 長安變化第364章 蒯越爲質第482章 不接招第375章 韓嵩獻計第348章 王璨第750章 農商第489章 大不了拼了第3章 公孫將軍怎麼看?第273章 典韋東遊記(下)第132章 襄鄉縣侯 謝謝“水水水冬天“的打賞!第392章 國有疾,何以醫?第202章 情不自禁啊第262章 火炕第184章 水中看美人第567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774章 破門第638章 陳國劉寵第197章 念頭不通達第56章 老夫與你有何仇怨第328章 主從相見第496章 實話實說第29章 王允欲害袁隗?第404章 荀攸的進身之階第689章 兗州安排第615章 交代後事第30章 來自董太師的邀請第748章 蒸汽機第731章 有朋自遠方來,酒肉管夠第176章 寶馬贈英雄第670章 必殺曹操第337章 主公眼光十倍於曹操第771章 投降第641章 殺人者,許褚!第5章 待我歸來再飲第391章 彼之毒士,我之甘草第118章 對自己人最狠 謝謝“水水水冬天”打賞第227章 令郎的病又重了第522章 伯符可還安好?第110章 李儒的苦肉計第618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454章 時機已到第739章 李襄侯之心路人皆知第387章 請天子決斷第404章 荀攸的進身之階第719章 呂蒙第480章 夏侯淵認了第172章 將軍,我們中計了!第323章 陸康一退再退第77章 大丈夫有仇必報第435章 金雕入夢第663章 曹操撤軍?第760章 可以開始了第384章 獅子大開口第743章 我全家仰慕大將軍第153章 小霸王攔路第622章 呂布負傷第576章 主公莫急第767章 天佑之人第232章 南陽功曹第244章 不愧是大儒啊第709章 惡賊,不得好死第98章 孫氏必有人封侯第29章 王允欲害袁隗?第751章 興商第752章 又打起來了第537章 求見孫夫人第638章 陳國劉寵第391章 彼之毒士,我之甘草第649章 捨己爲人第42章 呂奉先不過如此第301章 襄侯救我第287章 因爲我是你姐夫第245章 書院第416章 黎陽事了第672章 殺曹操,賞萬金第89章 兩個戲精第238章 張師弟你怎麼了?第720章 河北名將,果然厲害第264章 糜竺有一妹第652章 峰迴路轉第734章 大義第91章 暗度陳倉第357章 高順來訪第22章 再遇魏續第749章 矛盾第483章 又到年末第254章 粒粒皆辛苦第28章 戒驕戒躁第526章 豫章捷報第191章 不愧惡來之名第44章 我來勸將軍消消火(求收藏)第471章 夏侯淵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