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不請自來周公瑾

袁胤使者帶來的消息很簡單,袁胤請降。

至於理由,按照袁胤的說法,不是因爲李易勢大,而是李易對袁家有恩,袁胤爲人子,不敢與恩人針鋒相對。

袁胤是袁隗的兒子,當初李易在長安,曾經對太傅袁隗示警,說董卓要殺他,請袁隗帶着逃遁,不過袁隗沒逃,選擇慷慨赴死,但是袁隗的許多家人成功逃離了長安,這是李易給袁家的一個恩惠,包括袁紹袁術他們也認這件事,承李易的人情,只是隨着後來李易跟袁術開戰,之前的情分也就不算什麼了。

不過,袁胤現在卻是重提了這件事,以此爲藉口投降。

李易心裡很明白,雖然就關係上來說,這件事袁胤的確背了一些人情,但歸根結底,袁胤還是感覺打不過了,想以一個比較體面的方式收場。

丹陽郡實力本就一般,袁胤在支援了袁術一批主力之後,手中可用之兵已經只剩下幾千人,而且還多是老弱,根本不堪一用,甚至許多縣城都無法派人駐守,以至於李易大軍所過之處,各城紛紛開門請降。

這種情況就像是一個惡性循環,隨着李易逼近宛陵,投降的城池越來越多,袁胤手下人的士氣也是越發低落,袁術那邊又是自身難保,所以,宛陵城中人心惶惶,就連袁胤自己也沒了鬥志,感覺抵抗到底的話,估計跟直接求死沒什麼差別。

恰在這時,嚴家兄弟來投奔袁胤了,只是這些人看上去就跟難民一樣,還沒跟李易交手,就被嚇得一路跑,他們根本無法給袁胤帶來多少自信,反而是讓袁胤越發覺得李易難以抵擋。

於是,袁胤拒絕了嚴家兄弟,反而直接排除使者向李易請降。

袁胤的請降也是有條件的,他可以讓出丹陽,但李易不可傷害他家眷,他今後準備回汝南老家,李易也不可加害阻攔。

對李易來說,袁胤的要求根本不算什麼,他本就不想打仗殺人,既然袁胤識趣,兩人也沒私仇,自然沒有必要見生死,於是李易就告訴使者,袁胤的要求他可以答應,甚至袁胤的個人財物也能帶走,但是,袁胤必須保證宛陵城內不生變亂,府衙糧倉等重要地方,必須妥善保護,讓他可以順利接收。

雙方的要求都不算過分,使者來往兩趟之後,這件事就這麼說定了,不過李易擔心袁胤有詐,並沒有入城受降,而是在城外十五里處駐紮,直到袁胤帶人撤出宛陵,這纔派甘寧入城接管城防,收編兵馬,直到一切確認無誤之後,這才進城。

一切安排之後,袁胤自然是和李易見了一面,按照李易當初對袁隗的幫助,兩人是應該有許多話可以聊的,但事到如今,真的沒啥好說了,最終只是匆匆見了一面,袁胤將丹陽太守的印璽和一些戶籍書冊交到李易手中,便帶着家眷,以及七八百家僕護衛,離開了宛陵。

李易沒有出爾反爾爲難袁胤,反而傳令下去,讓九江那邊給袁胤開個綠燈,讓他可以順利離開揚州,甚至連口糧都給他們包了,算是給將來的敵人們樹一個榜樣。

宛陵這邊,李易入城後只是在明面上坐鎮,具體政務交給了顧雍去負責,軍事方面,李易任命甘寧爲騎都尉,徐庶爲司馬,將丹陽兵馬打散重編之後,撥出了八千人,交給兩人統帥。

李易本來是不打算分兵的,或者說盡量少量分兵,將主力全都集中在壽春,對袁術施壓,但這一趟在揚州走了大半圈之後,李易卻是不得不多留些人鎮場子,甚至把甘寧和徐庶全都留了下來。

因爲揚州這邊的世家有太多讓李易不待見,甚至碰到了李易的忌諱。

漢末世家門閥勢力很大,這是衆所周知的事情,比如跟李易關係很近的蔡瑁,蒯良,糜竺這些人,他們家中僕役多少,田產大小具體就不說了,只要知道,他們在必要的時候,咬咬牙,拉出一支小萬把人的武裝根本不是什麼難度太高的操作。

這種情況對於官府來說,自然是不待見的,甚至是忌憚,不過荊州那些人還算明白分寸,沒有真的仗着這種影響力胡搞瞎搞,那些僕役也平時也都是老老實實種地,在李易佔據荊州,表現出強勢之後,也都比較識趣,主動的給李易讓出了不少的利益,比如蔡瑁,直接舍了老家,跑到荊南那邊了。

因爲荊州世家的知趣配合,儘管李易穿越前聽說過不少世家毒瘤的說法,可李易並沒有什麼清洗世家的衝動想法,情理上不允許,也沒必要,而且世家的問題並不是短時間促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所以,李易對於荊州那邊的想法就是將來天下大定,然後慢慢的改變他們,引導他們,讓世家的發展儘量避開禍國殃民這個雷區。

可是,到了揚州之後,許多諸多關於世家的見聞,卻是讓李易不痛快了,甚至超出了李易的承受底線。

天下世家多少都會養一些私兵,可揚州這邊乾脆把私兵和官軍養到一起了,官軍即爲私兵,這算是怎麼回事?

就說吳縣的朱治,當地的許多兵丁其實都是他的私人部曲,如果不是朱治心灰意冷不想幹了,那麼按照“規矩”,他今後甭管投奔誰,他麾下的那些兵都是跟着他的,最先聽從的都是朱治的命令。

還有孫策那邊,程普、韓當這些人手下都有私兵,而且數目不少,不然韓當死了,也不至於對孫策影響那麼大,直接退兵回了皖縣。

甚至陸康也不例外,這可是個大忠臣,但他手裡也有着許多私兵。

總之,揚州的這種“規矩”是李易無法接受的,他手下的人,臣也好,兵也罷,必須聽他的命令,如果有人對軍隊的控制權在他之上,哪怕只是一兩千人,李易也會將之視爲仇敵,而且是不死不休的仇敵!

袁胤就是這種“規矩”的受害者,在支援袁術之後,袁胤對丹陽地方的掌控就非常弱了,因爲那些兵都是一些當地世家的人,袁胤叫他們去打打山賊,維護地方治安還可以,可要是讓他們去跟李易拼命……

呵呵,明眼人都看出袁術要不行了,誰還會願意爲此出人?

正是因爲了解道這些,李易算是第一次真正有了對世家提起屠刀的衝動,只是他知道,暫時還不能這麼幹,而且全天下世家也不都是這樣,揚州算是個案,並不能以偏概全,要是因爲這點原因就和世家這個階層對上,未免太過愚蠢。

特別是袁術還沒拿下呢,萬一吳郡和丹陽的世家在壓力之下給他找死作亂,牽制了李易的兵力,那才真的壞事。

所以,李易的做法就是,藉着大軍過境的威風,直接強行收編當地兵馬,不管你是官方的,還是私人的,全部打散,一部分留下用作震懾,一部分送到壽春前線,今後那些世家識趣的話,事情就這樣算了,如果有些人覺得李易好糊弄,想要往李易的軍中伸手,李易暫時不會管他們,但是等壽春拿下之後,李易會第一時間給他們扣上勾結袁逆,意圖謀反的罪名,然後就是抄家滅族了。

袁術都拿下了,李易還在乎幾個不聽話的世家?

歷史上孫策能在江東殺人,沒道理李易就不行。

不過,李易心裡雖然對丹陽這邊的許多人惡意滿滿,但與當地的那些世家代表相處的時候,李易表面上還是非常和氣,任誰看了李易的表現,都得說這是一個非常好打交道的人。

李易在宛陵停留的時間略長,足足過了十來天,等官府運作恢復正常,這纔再度啓程,原本不少人以爲李易會去廬江收拾孫策,或者往會稽那邊走上一遭,但這兩個地方李易都沒去,而是選擇返回壽春。

孫策那邊雖然經受了打擊,但李易決定還是等一切萬全再做行動,至於會稽,唐瑁沒犯什麼錯,而且人家還是少帝的岳父,李易腦袋有坑纔會去動他,相反,爲了不讓安撫唐瑁,不讓他胡思亂想,李易還特意送了封信過去,大抵就是說,這次征討揚州,形勢已經明朗,戰火絕對不會蔓延到會稽,讓他放心,但是,也不能大意,希望唐瑁可以善待逃難進入會稽的流民,多多撫卹,不要讓地方出現匪患,要是有什麼困難,儘管說話。

對於唐瑁,李易完全就是安撫的策略,只要朝廷那邊不向會稽下手,李易也不會有動作,畢竟會稽又不是什麼要害地方。

總之,這一趟吳郡,丹陽之行,除了嚴家兄弟跑了之外,其他方面可謂是一帆風順,至於規程,李易更是感覺不會有什麼事情,直到有一天,有個人攔住了李易的車架,向李易進言,請李易藉着連收吳郡和丹陽的威風,直接西進,一鼓作氣拿下廬江孫策。

這個攔路的人很有勇氣,名氣也很響亮,姓周名瑜,表字公瑾……

李易在吳郡和丹陽繞的這一圈,雖然沒有直接打出什麼招攬賢才的旗號,但還是有不少人主動找上門來,希望可以擠上李易這艘大船,成就一番事業。

對於這些人的到來,李易自然是樂意之至,只要不是來人太過歪瓜裂棗,李易都是先行收下,然後拿着名單看上一遍,有名人的話着重關注,個別當地名聲比較大的人,也適當關注一下,兩者都不是,那就按照流程來,讓蒯越和荀攸操心去。

然而,就是李易這麼隨意的心態,都沒下餌呢,周瑜這條大魚就自己跳進了他的網兜裡,這運氣也是沒誰了。

周瑜的叔叔周尚是袁胤上一任的丹陽太守,解職後,原本是要回到廬江舒縣老家的,但因爲孫策正與陸康在那一帶打仗,周尚爲了安全便留在了丹陽的蕪湖縣,周瑜亦然,李易正是在經過這裡的時候,被周瑜攔路,勸諫李易出兵廬江。

馬車內,李易斜臥在榻上,眯着眼,撐着腿,隨着馬車的行進不時的就晃上一晃,顯得非常悠哉,但在李易一邊的周瑜,雖然白衣古琴,盤膝而坐,乍一瞧雖然風姿不凡,可細看之下,周瑜眼中的陰鬱卻是非常明顯。

昨日,周瑜攔路進言,李易雖然對他很是熱情,甚是邀他同乘一車,可是,熱情歸熱情,李易對周瑜的揮兵廬江的建議卻是笑而不語,根本不給迴應。

周瑜也知道,這事不容易,所以他就打算慢慢來,可一晚過去後,他就被告知,他投奔李易時帶來的一千多青壯,已經被那個叫魏延的傢伙給打散重編,據說是安排到前鋒那邊了,讓周瑜身邊除了幾個親隨,一個熟人也沒有了。

這可不是個好兆頭。

昨日見李易的時候,對上李易的眼睛,周瑜就感覺很不踏實,現在手下人沒了,更是讓他心裡沉甸甸的,覺得李易可能猜到了他的謀劃,可細想之下,又覺如此實在沒有道理。

特別是今日乘車,李易面對他時眼中毫不掩飾的歡喜和欣賞,讓周瑜心裡更加沒底。

“唔……琴聲爲何停了,咦,公瑾莫非是有心事?”

馬車/震了一下,李易身形輕微晃動,睜開眼睛,見周瑜按着琴在走神,當即表示出了自己的關心。

周瑜收手,對着李易欠身道:“讓襄侯憂心了,瑜非是有心事,只是在思考如今揚州局勢。”

“哦?”

李易露出一副很感興趣的樣子,問道:“不知思考的如何,公瑾若有所悟,可不能瞞我啊。”

“豈敢。”

周瑜笑了笑,對着李易說道:“只是一些粗淺想法罷了,豈敢隱瞞,只求襄侯莫要笑話就好。”

“哈哈,公瑾儘管道來,唔,我先爲公瑾斟酒。”

當即李易便伸手擺弄酒具,周瑜也要動手,但不好與李易爭搶,只能坐下,看着李易的動作,目光中閃過一絲複雜,但等李易爲他送來酒水後,那抹複雜之色旋即引去,再度恢復了原本陽光瀟灑的模樣。

第635章 劉繇第90章 張繡不見了第644章 我與許褚有一面之緣第590章 虞翻第225章 請大公子提劍殺之第750章 農商第760章 可以開始了第161章 小霸王名震荊襄第489章 大不了拼了第188章 借你家牆壁一用第271章 典韋東遊記(上)第122章 六十二連勝第142章 又搶了一位妹妹第602章 最大的贏家第257章 伏完來信第566章 鄭寶第417章 程昱的禍水東引第277章 皆爲校尉第729章 趙雲,見過襄侯第690章 遷民,開府第102章 貂蟬第518章 壽春 人心惶惶第345章 收凌操,圖謀孫氏第88章 心機第155章 文仲業淚流滿面第428章 舍妹就交給襄侯了第653章 搏一搏第754章 西涼事了第8章 胸有大志,亂世人心第151章 削髮立誓第388章 四方反應第82章 傻子纔跟你單挑第169章 劉表句句都是坑第729章 趙雲,見過襄侯第435章 金雕入夢第356章 賢侄啊第630章 曹操的心思第752章 又打起來了第373章 借曹操之名第217章 黃承彥第311章 糜竺的震撼第676章 以命換命第168章 殺還是不殺第680章 喪家之犬第369章 袁術使者第482章 不接招第327章 無法化敵爲友第222章 劉琦第486章 溫水煮青蛙第390章 要一個毛玠祭旗第761章 建功立業就在今日第658章 又得一員猛將第267章 又見龐季第391章 彼之毒士,我之甘草第661章 青州變故第245章 書院第52章 臉厚心黑轉面無情第225章 請大公子提劍殺之第84章 亂世百姓第361章 意外的訪客第258章 長安變化第309章 典韋又囂張了第77章 大丈夫有仇必報第664章 張繡的發現第569章 鄭家堡第413章 袁術病了第219章 使君啊!第418章 曹操欲伐徐州第744章 冒犯天子,當誅第580章 皇甫堅壽第374章 狼煙起第468章 軍令狀第546章 少將軍,保重第493章 英雄末路(中)第54章第224章 誰給誰賠罪第515章 陳蘭,願降第370章 不怕死的袁渙第91章 暗度陳倉第326章 幾個熊孩子第378章 何不請李易助戰第313章 李易的聘禮第770章 袁紹想回家第83章 大罵張繡第767章 天佑之人第706章 臧霸第273章 典韋東遊記(下)第227章 令郎的病又重了第70章 來自整個世界的深深惡意第251章 大公子來了第411章 生擒紀靈第465章 你只是個卑鄙小人第389章 豈不美哉第213章 蕭何月下追韓信第465章 你只是個卑鄙小人第43章 呂布的怒意(求票求收藏)第629章 天佑我曹某人第30章 來自董太師的邀請第36章 性格決定格局第683章 屬下以爲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