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女中王

很快,時間進入九月中旬。

在最近的一個月時間裡,自壽春城逃出來的人已經超過了兩千,其中職位最高的,是紀靈的一個副將,而且還是個有實權的年輕將軍,但在殘酷的現實面前還是選擇了低頭,他不想毫無意義的爲袁術殉葬,於是就找機會跑了出來,而且出來前不但少了袁術用於守城的一批箭矢,更是給李易送上了一份壽春城的兵力佈防圖。

李易對此很滿意,賜下不少錢財布帛,還封了一個聽着好聽,但沒多少實權的將軍,然後就讓他天天沿着護城河轉悠,爭取再引幾個高級軍官出來。

此外,李易買人頭的舉動也有一些效果,已經有兩個校尉被他們的下屬幹掉,然後在李易這裡拿了賞金,至於再高一些的官員,應該也有人向他們動手,但李易這邊沒有收到人頭,畢竟那些人身邊都有護衛,特別是在李易明着買人頭之後,一個個全都加強的警惕,想要下手,而且還全身而退,真不是容易的事情。

李易對此不甚在意,這件事他的目的本身就不在於人命,而是讓袁術的部下互相懷疑猜忌,不能好好協作,這就是李易最大的收穫了。

八月底的時候壽春起了大風,天氣乾燥,李易便讓徐晃往城中放火,雖然因爲袁術那邊應對及時,最終沒能形成太大的火情,但一臉幾天折騰下去,守城的軍士也算是苦不堪言了。

可能是壓力到了一個界限的緣故,八月的最後一天,壽春城內發生了一起很嚴重的內訌,內訌的具體緣由李易不清楚,他只是知道,當日壽春城東方向喊殺聲一片,甚至東城的城門樓都被燒了一截,可見其聲勢之大,只可惜,當時李易將東門堵的太死,各種工事一時間拆不掉,大軍無法行進,不然藉着那次的城中內亂,李易很可能直接攻入壽春。

不過,雖然錯過了一次機會確實可惜,但李易也不是太過懊惱,畢竟都已經開始內訌了,距離城破還會遠麼?

這段時間除了壽春,其他地方也發生了不少的事情。

兗州那邊的戰事一波三折,曹老闆在七月下旬的時候反殺了呂布一波,幹掉了呂布手下兩個將軍,奪回了好幾處城池,一時形勢大好,但曹老闆樂極生悲,轉眼就被呂布打了回去,又剩下一座城了。

幸運的是,就在曹老闆的形勢岌岌可危,眼看就要不行的時候,袁紹出手了。

因爲袁術的關係,袁紹暫時不好繼續攻城略地,與幽州公孫瓚進入了短暫的和平期,於是,袁紹就將一些空閒的力量支援給了曹操,讓曹操不但頂住了呂布的攻勢,甚至還隱隱有了再次反殺的徵兆。

孫策那邊也有一些情況,不過,這個情況跟李易預想的有些出入。

當日李易故意讓周瑜看到的那封信自然是僞造的,其中內容是孫策手下年輕將領蔣欽表態向李易效忠,願意找機會爲李易生擒孫策。

Wωω ⊕ttκǎ n ⊕C○

按照李易想法,周瑜將這個假消息傳回去,孫策就算不直接殺了蔣欽,也肯定也會折騰出一些動靜的,可事實上,廬江那邊雖然並不平靜,但蔣欽卻是一直好好的,既沒有被孫策拿下,更沒有拿下孫策。

這讓李易一度懷疑是計策被孫策給看破了,畢竟這計策本身算不上高明,主要目的也不是欺騙孫策,而是方便李易跟周瑜顯擺,什麼我早就看透了你之類的……

然而,在李易的關注之下,不但孫策沒發應,甚至孫策跟周瑜之間都斷了聯繫,讓李易很是不解。

不過不解歸不解,這件事畢竟不是什麼太重要的急事,李易就沒有給太多的額外關注,而且,朝廷那邊的新動作也將李易的注意力給吸引了過去。

繼王朗擔任吳郡太守之後,朝廷再次下旨,而且是一連兩道,任命郭永爲廬江太守,華歆爲丹陽太守。

雖然在此之前,李易就從王朗那裡大概瞭解了,朝廷方面的胃口很大,心裡也有所準備,但朝廷的舉動還是讓李易很生氣。

揚州六郡,九江,廬江,豫章,丹陽,吳郡,會稽。

李易只在其中佔了一個豫章,而朝廷動動嘴,,明面上就要佔去其中四個,而且這還是因爲袁術仍在九江的緣故,不然朝廷怕是連九江太守也要一併任命了。

這件事不光李易生氣,李易的部下們也非常惱火,要知道若不是朝廷插這麼一手,這幾個太守位置肯定是他們的,而郭永和華歆,兩人對揚州平定半點功勞沒有,憑什麼讓他們接手這些地方?

一時間羣情洶洶,甚至,還有人提出了截殺郭永和華歆的想法。

李易也挺想這麼幹的,不過,他已經不是毛頭小子了,雖然不高興,但還不至於那麼衝動,他的意見是用軟刀子一點點去磨。

軟的,磨成自己人。

硬的,磨碎了,愛去哪去哪。

九月初的時候,華歆到了揚州,李易沒有主動聯絡他,彷彿就不知道這麼個人一般,但華歆也不笨,知道這個差事不好辦,所以,便主動來到大營拜會了李易。

這次見面,華歆沒有主動投靠李易的意思,李易也沒有拉攏華歆的想法,雖然漢獻帝退位華歆也是其中的一位重要旗手,但顯然,現在的華歆還沒那種想法,李易直接拉攏可能性不大,弄不好還會適得其反,暫時便沒有攻略華歆,反正華歆去丹陽也折騰不出什麼事情來。

丹陽作爲揚州腹地,李易在那裡可是有着不少安排的,顧雍,甘寧,徐庶,有這三個人在,華歆過去妥妥是被架空的結果,要是那樣他都能掌權,李易只能檢查一下甘寧和徐庶他們是不是冒牌貨了。

李易也不是完全晾着華歆,王朗和華歆是朋友,李易去信告訴王朗,讓王朗在華歆爲難的時候,主動找他交流一下在揚州爲官的心得,開導一下華歆,讓華歆仔細感悟一下,揚州的這塊地方是天子說了算,還是他李襄侯說了算。

根據李易推測,華歆今後應該不會讓自己失望的。

在華歆之後,郭永也來到了壽春大營,不過跟華歆不同的是,郭永是真的沒地方去,因爲孫策還在廬江佔着呢,雖然最近孫策沒有太明顯擴張勢頭,可郭永也不敢過去,鬼知道孫策會不會弄死他。

於是呢,郭永就厚着臉皮住在了李易的大營裡,也跟李易見了一面,只是李易感覺郭永除了面貌比較好看之外,也沒其他特別出彩的地方,所以暫時只是晾着他,郭永識趣的話,應該會找個機會主動表表忠心,不識趣的話,將來打廬江的時候,李易就給他一個先鋒的帽子,讓郭太守試一試槍挑小霸王,萬一成了呢?

對於這兩位太守的安排,李易心裡大概有了安排,基本不會對揚州格局產生影響,但李易可不是那種捱打不還手的人,於是,李易就讓魯肅代筆,上書天子,南陽太守賈詡兢兢業業,上任之後南陽吏治清明,百姓安定,先是招降豫州黃巾,後又阻攔袁術叛軍,再有……

反正李易就是將賈詡各種誇,是不是他的功勞都往他身上扔,最後來了一句,舉薦南陽太守賈詡爲揚州刺史,望天子應允。

這份舉薦,李易沒想過朝廷會答應,反正也就是膈應人的,順便表明一下自己的態度。

只是這麼做有點對不起賈詡,因爲賈詡已經跟李易抱怨很多次了,工作苦點累點沒關係,但就是不想當一把手,所以,賈詡如果知道李易舉薦他當揚州刺史,肯定是要找李易提意見的。

另外,李易還給蒯良和蔡瑁去信,讓他們暗示荊州的世家以及商賈,與長安司隸那邊的許多交易,該斷就斷了。

李易斷那邊的商路,固然有他小心眼的緣故,但李易也是想順手推動一下長安的局勢發展,讓那邊更快的亂起來,朝堂上的諸多大佬若是天天餓肚子,想來也就沒工夫管揚州的事情了。

總之,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雖然不少,也消耗了李易的一些精力,但真正被李易所關注的,依舊是壽春的戰事。

自九月十五開始,李易便開始下令推到壽春東門的外面的土牆,平整道路,其他三門外的土牆也削低了一些,開始爲大軍攻城做準備,就連那些每天喊話的內容中有一條也變了:十月初一,大軍攻城,再不投降,戰後一概以叛逆論處。

隨着李易公佈了攻城日期,壽春城內再度人心惶惶,逃兵數量明顯增加,城外大營的氣氛也緊張了不少,不過,李易本人卻是比較輕鬆的,因爲近期壽春城內又發生了幾次內訌,雖然規模不大,但可見城中形勢嚴峻,按照蒯越等人的推斷,九月底繼續施壓,十月初一當天破城有很大把握,而李易這段時間只要以從容鎮定的形象多出現幾次,鼓舞士氣,增加將士們的必勝之心就可以了。

這一日中午,李易帶着自己的保鏢,新秘書以及自家軍師的第二任秘書,先去找周瑜說了會話,日常聯絡了一下感情,便開始在軍中溜達巡視,等到開飯的時候,李易也不擺架子,和將士們一起排隊,盛了肉湯,泡着湯餅,然後盤腿坐下,與將士們一起用飯。

“呼——”

將碗底的湯喝乾淨,李易舒服的哼哼了一聲,特別是看到粥棚下整整齊齊的打飯隊伍時,眼中更是透露着滿意之色,他可是記得,第一次在軍中吃飯的時候,那一窩蜂的場面,看着就讓人沒胃口。

正這麼想着,李易忽的注意到不遠處一個二十來歲的文士吃過飯,卻又去排隊了,這讓李易有些好奇,再加上那人面生,便問道:“你們知道那是何人?”

典韋和魯肅全都搖頭,他們不認識那人,不過蔣幹眯了眯眼睛之後,說道:“主公,這人乃是郭太守的長子,郭浮。”

李易略一思索,點點頭,便沒有再說什麼。

郭永雖然是個不被李易看重的人,甚至李易都準備把他當炮灰送出去了,但在一些生活小事上李易還不至於小氣,給郭永安排有僕役,專門負責讓的生活起居,不過看眼前的樣子,郭永應該是沒有用那些人。

蔣幹這人蠻機靈的,儘管李易沒問,但還是適時的爲李易解釋道:“郭太守剛剛住下,飲食的確是有人伺候的,不過有一日郭太守瞧見主公與將士們一起排隊用飯,似乎有所感觸,便讓那幾個僕役回去,之後一應雜事,都是郭太守自家人操持,軍師擔心如此會顯得怠慢,但郭太守說,此來揚州,並無半點功績,寄居在此心中愧疚,所以不敢再讓主公的人爲他私事操勞。”

李易笑道:“自力更生,倒是比我想得好一些。”

蔣幹品了品李易的話,頓時眼前一亮,恭維道:“自力更生……主公妙語,果然貼切。”

一旁的魯肅卻是含笑不語,沒有跟着拍馬屁,這倒不是他的節操太滿,而是他知道李易對郭永壓根沒好感,這句自力更生在魯肅耳中就多了一種,郭永這麼做,其實是不想受李易恩惠,跟李易撇清關係的意思。

所以,這時候拍馬屁顯然是不明智的。

蔣幹雖然面貌沒魯肅那麼正派,可他的心思卻比魯肅單純的多,見李易稱讚郭永,只當李易對郭永有興趣,便繼續爲李易說道:“郭太守其實也是個妙人,雖然住下的時日不多,但軍中知道他的人,卻是已經不少了。”

這下李易倒是真的來了幾分興趣,問道:“難道他在營中做了什麼事情?”

李易這麼問並沒有別的意思,他不認爲郭永那麼蠢,敢在他的大營裡面搞小動作。

不等蔣幹說話,典韋便脫口道:“莫不是說他家那個女娃娃?”

李易眨了眨眼睛,第六感告訴他這事情貌似更有意思了。

“典韋將軍說的不錯。”

蔣幹笑了笑,然後爲李易解釋道:“郭太守住進大營後,從無任何不當之舉,只是有一日帶着其幺女在軍中閒逛,爲女娃指點,解釋軍營佈置,東營的趙都尉怕軍中漢子粗魯嚇到女娃,便好心勸了幾句,豈料郭太守一改往日作風,不僅不聽勸,還直言他家女娃乃是女中王,豈能因此畏懼?趙都尉嗤笑,不以爲然,郭太守怒,兩人便爭吵了起來,於是,當日郭太守的那句話便傳開了,現在許多人都知道郭太守的女兒是‘女中王’。”

第420章 道不同第283章 李襄侯另有所圖第209章 不信,你可以摸摸第二百六十章 蒯家的決斷(二)第371章 你讓我很失望第337章 主公眼光十倍於曹操第515章 陳蘭,願降第750章 農商第686章 看在你女兒的面子上第599章 段煨第214章 易數之法第466章 請陶使君救命第602章 最大的贏家第663章 曹操撤軍?第28章 戒驕戒躁第187章 荊州版挾天子以令諸侯第734章 大義第710章 卑鄙無恥第268章 袁術與諸葛的二三事第487章 一鍋端了第410章 狼狽的袁術第515章 陳蘭,願降第5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453章 劉備入徐州第457章 主客逆轉第659章 豫州刺史,都督第354章 絕非忠義之臣第46章 執手相看淚眼第490章 呂布遇阻,曹操再起屠刀第355章 荊州陰雲第151章 削髮立誓第725章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第617章 人有點多第453章 劉備入徐州第111章 李太白忠心耿耿第118章 對自己人最狠 謝謝“水水水冬天”打賞第147章 撲倒張文遠第331章 欺負你又怎樣?第290章 李易要辭官第283章 李襄侯另有所圖第525章 圍困壽春第191章 不愧惡來之名第346章 紙張的影響第725章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第126章 當爲大漢左將軍第253章 蔡邕急了第276章 爲襄侯牽馬墜蹬第255章 天子稱我亞父第392章 國有疾,何以醫?第537章 求見孫夫人第453章 劉備入徐州第85章 此乃老夫義女第753章 河北近況第5章 待我歸來再飲第117章 夫君有錯,妻當規勸 謝謝“黯然丶失落”的打賞!第76章 陛下是否高祖後人?第777章 大漢永昌(終章)第431章 荊南的太守們第476章 救命之恩當涌泉相報第676章 以命換命第547章 顧雍第713章 請主公親自出戰第162章 快將襄侯攔下第73章 殺盡不法之徒第748章 蒸汽機第507章 下邳急報第368章 謀劃徐州第567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361章 意外的訪客第193章 姑奶奶你咋跑這來了第42章 呂奉先不過如此第573章 魯肅舉賢第372章 曹操膽子小第148章 典韋 謝謝“彼抱”的打賞!第195章 這個殺千刀的第768章 自投羅網第84章 亂世百姓第593章 “小人”得志第614章 九天之上白玉京第331章 欺負你又怎樣?第255章 天子稱我亞父第657章 譙縣易主第537章 求見孫夫人第571章 火燒蘆葦蕩第116章 大婚 謝謝“Guiltp???”的打賞!第626章 各有算計第75章 遷都之始第263章 徐晃的事犯了第267章 又見龐季第153章 小霸王攔路第105章 王司徒家徒四壁第399章 天子使者第656章 我可賢明?第649章 捨己爲人第554章 襄侯果然是好人第422章 劉表的落幕第415章 親自出馬第289章 再見袁術第156章 沒人疼的妹妹氣死算了第351章 這是老夫的文章